【摘 要】
:
《考试说明》不仅是高考命题的指导性文件,也是进行高考复习的指导性文件。高三毕业班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深入领会其精神,才能很好地把握高考复习的深度和广度,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试说明》不仅是高考命题的指导性文件,也是进行高考复习的指导性文件。高三毕业班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深入领会其精神,才能很好地把握高考复习的深度和广度,避免复习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我国医院产权归属和经营目较为模糊的现实情况,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中产权理论为依据,首先分析了目前医院产权和经营目的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比分析了不同医院经营
<正> 理论上怎样认识按劳分配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直接影响到在实践中能否坚持和正确贯彻按劳分配。李运福同志的《怎样理解按劳分配的弊病》(以下简称《弊病》)一文,对这个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表现了理论工作者勇于探索的精神,但我对于文章的主要论点,感到难于同意,现在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李运福同志商榷。
<正> 马克思曾说:“关于第Ⅱ部类的两个分部类 a 和 b,我们会得出下列公式:(Ⅱa)1600c+400v+400m=2400(Ⅱb)400c+100v+100m=600总计:2000c+500v+500m=3000与此相适应,以消费资料形式存在的、要和2000Ⅰ(v+m)交换的2000Ⅱc,其中有1600
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正义尤其是分配领域的公正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分配公正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配过程中实行了什么样的原则。针对这一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
读了黄枬森同志的《列宁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忠实继承者和发扬光大者》一文,感到其中有三个问题,我们的看法与见解,与黄枬森同志有所不同: 1.实践唯物主义是否能看作认识论? 2.《巴黎手稿》中阐述的历史观,是否有唯心主义的残余? 3.马克思是否把自然界看作“人化的自然界”? 下面依次提出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供大家讨论,如有不妥或错误之处,希望得到指正。
“人”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应当是一个多层次的、包含着内在矛盾性的范畴。人本身及其与外界的关系,正是由人的内在本质矛盾决定,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进化和演变的过程,也是以人的本质矛盾为内在动力的。本文试图把人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过程联系起来分析,并由此出发,对人类道德的本质、起源,它的异化、复归发展规律作一番探讨。
<正> 在鸦片战争前后的文艺论坛上,迥出时流,卓然成家的,有一个包世臣。他对待社会改革态度比较温和,但在文艺问题上,却是锋芒毕露,具有鲜明的反传统倾向,对长期占据正统地位的古文理论展开了尖锐的批判。首先,从“文”的方面说,他立下古文与时文的严格界限,然后说,“古文言皆己意,八比则代人立言”,“古文虽短章,取尽己意,故转换多变态”,“八比虽长篇,取协题情,故推勘少回互”。虽然时文在艺术手法上有可资借鉴的地方,但毕竟是“利禄之途,人怀侥幸”,“朝驾南辕,暮从北辙,前邪后许,谬种流传,
<正> 从史学研究看,我们过去走过不少弯路。在陈伯达“厚今薄古”口号倡导下,要求历史学配合当前阶级斗争,为现实政治服务,甚至为具体的某项政策作图解;以后发展成为戚本禹的“为革命而研究历
<正> 从外国教科书的框框中解放出来科学社会主义在各国的实践有了很大的发展。就我国来说,三十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大大前进了。然而,我们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拘束在五十年代教科书的老框子里。其主要表现是: 在方法论上,一是分析经济运动或经济过程同分析经济范畴相互脱离。如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等,过程讲得很多,却没有范畴分析;商品生产、经济核算等只讲范畴不谈过程。二是分析经济范畴同分析经济规律相互脱离。谈论国民经济
夏县“延话”是流行于夏县东浒等四个村庄的一种社会方言变体,是一种特别的民俗语言文化现象,它主要以特殊的词汇形态存在着。文章通过对夏县“延话”材料的构成、构词分析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