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rx1007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对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纠正作用并评价其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效果和可能的机制.方法 收集2013年5月至8月的IBS-D患者,经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HBT)筛选出SIBO阳性者60例纳入研究,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予试验组枯草杆菌二联活菌,予对照组淀粉,均为胶囊制剂,250 mg/粒,每天3次,每次2粒,疗程为4周.给药前后均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差,调查内容包括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疾病分型、家族史、合并疾病)和临床症状(腹痛、腹胀、腹部不适、排便次数增多、排便紧迫、排便不尽、排便费力、肠鸣、排气)的严重程度.给药前后均抽取研究对象清晨空腹时的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IL-6、IL 10、IL 12的水平.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行卡方检验.结果 60例SIBO阳性的IBS-D患者中,30例纳入试验组,30例纳入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给药后的SIBO转阴率分别为63.3%(19/30)和30.0% (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96,P<0.05).对照组给药前后腹痛、腹胀、腹部不适、排便次数增多、排便紧迫、排便费力、排便未尽、肠鸣、排气严重程度评分和TNF-α、IL-1β、IL-6、IL-10、IL-1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给药前后除腹胀严重程度评分[(2.97±1.45)分比(2.61±1.28)分]、IL-1β水平[(1390.81±103.95) ng/L比(1209.76±113.26) ng/L]、IL-10/IL-12(4.94±0.74比5.3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2、5.279、2.282,P均<0.05)外,其余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可改善IBS D患者的腹胀症状,其机制可能与纠正SIBO、抑制肠道低度炎性反应、调节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其他文献
患者女,74岁,因上腹痛2d于2013年4月20日入院.患者于2013年4月18日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上腹部疼痛为主,为间歇性绞痛,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可稍缓解,无背部及肩部放射痛.急诊给予山莨菪碱、泮妥拉唑治疗后疼痛略好转,4h后患者再次自觉腹痛难忍,以“腹痛待查”收住入院.既往史: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8年;心房颤动病史6年,一直口服地高辛治疗;高血压病史6年,服用
期刊
目的 了解浙江省嘉兴市地区不同年龄段H.pylori感染者的单药、多重耐药情况及对不同组合抗生素的敏感情况.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胃镜检查者6280例,平均年龄为50.8岁.其中<20岁者129例,20~<40岁者1802例,40~60岁者3016例,>60岁者1333例.采集胃窦黏膜进行H.pylori培养,使用甲硝唑、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呋喃唑酮、克拉霉素及左氧氟沙星对H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375对胃癌细胞的功能研究,并讨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miRNA-375的真核表达载体稳定转染入人胃癌细胞株HGC-27,筛选并建立高表达miRNA-375的胃癌细胞(PC3.1-375)组.另设空白质粒转染组(PC3.1组)和空白对照组.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和流式细胞检测法检测3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凋亡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3组细胞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临床应用的普及,胃镜、结肠镜、小肠镜、超声内镜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等各类内镜技术均能获取组织学或细胞学的标本,进而做出病理学诊断,对疾病的诊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各类消化内镜技术不同,胃镜、结肠镜或小肠镜下黏膜活组织检查(以下简称为活检)、息肉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目的 评估符合罗马Ⅲ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及其亚型患者的近端胃功能.方法 纳入30例FD患者,其中餐后不适综合征(PDS) 15例,上腹痛综合征(EPS) 15例.另纳入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采用恒压器检查所有受试者,记录最小扩张压(MDP),以及初始感觉和最大感觉时对应的压力和容积.在MDP+2 mmHg(1 mmHg=0.133 kPa)时,记录试餐前30 min平均容积、试餐后60
患者男,50岁,因左中腹痛伴排便带血1个月余于2012年8月15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腹部疼痛,以左中腹部胀痛为主,程度较轻,可忍受,呈间歇性发作,休息后缓解不明显,无腰背部放射痛,并伴有排便带血,量不多,颜色较红,粪便性状无明显改变,次数无明显增多.门诊肠镜检查示结肠癌(未行病理学检查)。
期刊
2008年,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组织了国内部分专家,结合国内外文献,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讨论拟定了我国“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1].建议出台后,得到国内临床医师的广泛认同.现今时过5年,在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领域出现了一些新进展,为使“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与时俱进,特对其进行补充及更新。
期刊
人体肠道是一个巨大的细菌库,人类宏基因组计划2010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体肠道中寄居有1000~1150种细菌,数量是人体细胞的10倍以上[1].大量肠道细菌主要居于结肠和远端小肠,可分为3种:①与宿主共生的生理性细菌,为专性厌氧菌,是肠道的优势菌群,占90%以上,如双歧杆菌、类杆菌、优杆菌和消化球菌,是膜菌群的主要构成者;②与宿主共栖的条件致病菌,以兼性需氧菌为主,为肠道非优势菌群,如肠球菌、肠
期刊
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应用绝缘头电切(insulation-tipped,IT)刀治疗2例难治性食管吻合口良性狭窄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病例1为男性,73岁,食管癌根治术后1年余出现吞咽困难,胃镜检查见吻合口距门齿21 cm,呈环形狭窄,直径为0.3 cm,狭窄长度为1.8 cm.病例2为女性,60岁,食管癌根治术后3个月出现吞咽困难,胃镜
期刊
目的 研究小肠CD的临床特征.方法 纳入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行结肠镜及全消化道钡餐、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CT小肠成像术等检查的138例确诊CD患者,根据CD蒙特利尔分型标准,对患者诊断年龄、病变部位及疾病行为进行分型,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诊断方法及复发情况.通过与回结肠型、结肠型CD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重点分析单纯小肠CD的临床特征.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