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中以中学生体能下降的现状作为分析对象,分析影响中学生体能下降的因素,继而从学校方面、家庭方面、学生自主锻炼意识激发方面着眼,提出提升中学生体能的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体能下降;原因;措施
作为人类目标行为和生命活动的动力基础,体能始终在大众健身和运动训练中备受关注。中学阶段的学生身心都在成长的过程中,且此阶段是其一生体能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强化中学生体能锻炼对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极为重要。
一、中学生体能下降的现状及趋势
从第四次全国学生的体能调查结果来看,被调查的15万中小学中,近视率和视力不良率分别达到14.89%和19.83%。其中高中生近视率71.29%,初中生58.18%。而第六次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时,结果显示学生健康与体质状况有所改善,尤其是肺活量水平已见上升拐点。但是初中生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及耐力素质的下跌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青少年的力量、耐力、速度等各项体能指标持续下降,城市肥胖、超重青少年的比率不断增加,视力不良率始终居高不下。由此可见,我国中学生的体能健康状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是现存的问题不容乐观。
二、影响中学生体能下降的因素
1、学生自主锻炼意识不强
体能锻炼归根究底需要依赖于个体自身的自觉性。因此中学生自身对健康的认知及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其对体能素质等提升的成效。据悉,绝大部分学生的体能训练依赖于学校,运用课下时间自主锻炼的意识并不强。由于其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学校的体育课往往被其视为可帮助自身加强体育锻炼的载体。但是中考和高考的双重重压下,很多中学惯性追逐升学率和教学质量,即便是新教改要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实践推广中,学生的体能素质锻炼课程和时间多会牺牲,继而成为制约学生体能提升的关键因素。
2、学校对体育锻炼关注度有限
初中体育教学与高中相比,初中体育教育质量明显高于高中。导致此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初中学习压力小于高中,且初升高阶段有体育加试内容,此内容利于初中阶段学校关注体育锻炼。高考不存在体育加分,因此体育课程受学校重视的程度偏低,导致体育教育在校地位不高,体育教师的能力与素质提升要求不被重视,体育环境良好度有限。部分学校为了提升主课的课时占有率,不惜挪用体育课程时间临时补课。这样会很大程度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频次,体育课质量难以保障,也很难培养学生自觉锻炼意识。当然,绝大多数学生存在早操和课间操,然内容单一、时间短,容易受气候影响,不能保障学生体育锻炼的稳定性。
三、提升中学生体能的措施及建议
1、重视体能提升重要性,构建体能锻炼基础保障
学校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基地,这是毋容置疑的。因此,各中学应该扭转错误观念,重视学生体能锻炼要求,正视体能锻炼对学生健康及综合素质提高的影响与作用,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意识,加强经常性的监督和检查等。针对目前中学生体能锻炼意识不强的问题,建议学校依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构建本校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继而根据档案的内容,提取本校学生体能问题的同类性,设定针对性的培训方式等。这可作为中学构建体能锻炼保障体系的关键一步。
构建体能锻炼基础保障,需要构建符合学生提升体能需求的环境,并提供监督和引导学生强化体能训练的专业队伍。因此,中学必须保障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性,如优化体育教师配置,加强教师专业素质的培训,明确体育教师任务和责任,为体育教师匹配符合其需求的福利待遇,以提升其工作积极性等。
2、丰富体育锻炼内容,科学设定体能提升计划
在学本位的要求下,体育教师应该学习如何丰富课程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处在中学阶段的学生,其好奇心和兴趣往往是激发其自觉学习和探索的动力。因此建议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健康素质和各项运动素质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单纯喜欢某一项或者两项活动并不能提升自身健康程序。应该学会如何结合自身实际身体情况,合理科学的编制体能锻炼计划,并阶段性的调整体能锻炼计划,使之与自身的实际情况适配。另一方面体育教师也要不断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充分利用可利用的条件,如跑楼梯、跳绳、踢毽子、健身走跑、原地跑、健美操、舞蹈、垫上体操、武术等对体育器材和场地不高的体育项目均可融入到体育锻炼课程中。少数民族地区还可考虑加入少数民族体育运动,这不仅是丰富体育课程内容的方式,同样也是加大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重要辅助。
3、家校配合锻炼接力,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生活习惯
家校配合的方式可延长学生体能锻炼的时间,保障学生体能锻炼的稳定性。建议家庭配合学校为学生的体能锻炼提供适宜的饮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体育锻炼时间和项目,与学校一起肩负起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与意识的责任。比如在饮食上,为学生提供低热量、低脂、低糖的食品,帮助学生养成科学饮食习惯。在用眼问题上,关注学生日常用眼健康,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写字姿势和阅读姿势,控制学生的用眼时间,合理安排学生休息睡眠时间,使学生的生活有节奏、有规律等。
参考文献
[1]李远春.浅谈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增强学生的体能[J].新课程(中),2018(06):209.
[2]邢春波,陈庆国.吉林省长春市中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田径,2017(07):46-48.
[3]谈玉东.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有氧耐力[J].新课程(中),2016(06):49.
关键词:中学生;体能下降;原因;措施
作为人类目标行为和生命活动的动力基础,体能始终在大众健身和运动训练中备受关注。中学阶段的学生身心都在成长的过程中,且此阶段是其一生体能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强化中学生体能锻炼对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极为重要。
一、中学生体能下降的现状及趋势
从第四次全国学生的体能调查结果来看,被调查的15万中小学中,近视率和视力不良率分别达到14.89%和19.83%。其中高中生近视率71.29%,初中生58.18%。而第六次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时,结果显示学生健康与体质状况有所改善,尤其是肺活量水平已见上升拐点。但是初中生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及耐力素质的下跌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青少年的力量、耐力、速度等各项体能指标持续下降,城市肥胖、超重青少年的比率不断增加,视力不良率始终居高不下。由此可见,我国中学生的体能健康状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是现存的问题不容乐观。
二、影响中学生体能下降的因素
1、学生自主锻炼意识不强
体能锻炼归根究底需要依赖于个体自身的自觉性。因此中学生自身对健康的认知及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其对体能素质等提升的成效。据悉,绝大部分学生的体能训练依赖于学校,运用课下时间自主锻炼的意识并不强。由于其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学校的体育课往往被其视为可帮助自身加强体育锻炼的载体。但是中考和高考的双重重压下,很多中学惯性追逐升学率和教学质量,即便是新教改要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实践推广中,学生的体能素质锻炼课程和时间多会牺牲,继而成为制约学生体能提升的关键因素。
2、学校对体育锻炼关注度有限
初中体育教学与高中相比,初中体育教育质量明显高于高中。导致此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初中学习压力小于高中,且初升高阶段有体育加试内容,此内容利于初中阶段学校关注体育锻炼。高考不存在体育加分,因此体育课程受学校重视的程度偏低,导致体育教育在校地位不高,体育教师的能力与素质提升要求不被重视,体育环境良好度有限。部分学校为了提升主课的课时占有率,不惜挪用体育课程时间临时补课。这样会很大程度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频次,体育课质量难以保障,也很难培养学生自觉锻炼意识。当然,绝大多数学生存在早操和课间操,然内容单一、时间短,容易受气候影响,不能保障学生体育锻炼的稳定性。
三、提升中学生体能的措施及建议
1、重视体能提升重要性,构建体能锻炼基础保障
学校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基地,这是毋容置疑的。因此,各中学应该扭转错误观念,重视学生体能锻炼要求,正视体能锻炼对学生健康及综合素质提高的影响与作用,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意识,加强经常性的监督和检查等。针对目前中学生体能锻炼意识不强的问题,建议学校依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构建本校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继而根据档案的内容,提取本校学生体能问题的同类性,设定针对性的培训方式等。这可作为中学构建体能锻炼保障体系的关键一步。
构建体能锻炼基础保障,需要构建符合学生提升体能需求的环境,并提供监督和引导学生强化体能训练的专业队伍。因此,中学必须保障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性,如优化体育教师配置,加强教师专业素质的培训,明确体育教师任务和责任,为体育教师匹配符合其需求的福利待遇,以提升其工作积极性等。
2、丰富体育锻炼内容,科学设定体能提升计划
在学本位的要求下,体育教师应该学习如何丰富课程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处在中学阶段的学生,其好奇心和兴趣往往是激发其自觉学习和探索的动力。因此建议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健康素质和各项运动素质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单纯喜欢某一项或者两项活动并不能提升自身健康程序。应该学会如何结合自身实际身体情况,合理科学的编制体能锻炼计划,并阶段性的调整体能锻炼计划,使之与自身的实际情况适配。另一方面体育教师也要不断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充分利用可利用的条件,如跑楼梯、跳绳、踢毽子、健身走跑、原地跑、健美操、舞蹈、垫上体操、武术等对体育器材和场地不高的体育项目均可融入到体育锻炼课程中。少数民族地区还可考虑加入少数民族体育运动,这不仅是丰富体育课程内容的方式,同样也是加大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重要辅助。
3、家校配合锻炼接力,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生活习惯
家校配合的方式可延长学生体能锻炼的时间,保障学生体能锻炼的稳定性。建议家庭配合学校为学生的体能锻炼提供适宜的饮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体育锻炼时间和项目,与学校一起肩负起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与意识的责任。比如在饮食上,为学生提供低热量、低脂、低糖的食品,帮助学生养成科学饮食习惯。在用眼问题上,关注学生日常用眼健康,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写字姿势和阅读姿势,控制学生的用眼时间,合理安排学生休息睡眠时间,使学生的生活有节奏、有规律等。
参考文献
[1]李远春.浅谈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增强学生的体能[J].新课程(中),2018(06):209.
[2]邢春波,陈庆国.吉林省长春市中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田径,2017(07):46-48.
[3]谈玉东.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有氧耐力[J].新课程(中),2016(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