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790434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之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智慧。许多的古诗词不仅浓缩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精华,还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在物理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诗词佳句,理解其中的含义,使文学和物理知识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让物理知识活起来。
  一、古诗词中的参照物知识
  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下列划线部分的诗句与“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不相同的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C.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D.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
  答案选B
  解析:题干中以船为参照物,山相对于船位置发生了改变,山是运动的,所以可以选择船为参照物。
  A.出自唐朝李白的《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研究的对象是“青山”,运动状态是“出”,青山是运动的,是相对于船来说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出自唐代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以山为参照物,轻舟和山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轻舟是运动的,故B符合题意;
  C.出自五代佚名词《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平》。“看山恰似走来迎”,被研究的物体是山在运动,山和船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选择船为参照物,故C不符合题意;
  D.出自南朝梁元帝萧绎诗《早发龙巢诗》。“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以行船为参照物,远处的树和行船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树是运动的,所以会感到“远树来”,故D不符合题意。
  二、古诗词中的声音知识
  唐张继《枫桥夜泊》中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
  生而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它声音,是根据声音的来辨别的。李白在《夜宿山寺》中写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高声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
  答案依次填:振动、音色、响度
  解析:声音是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振动而发声,能区分“钟”和“鼓”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别的,故填振动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高”指声音的强弱,故填响度。
  三、古诗词中的光学知识
  在古诗句中蕴含有许多物理原理,如“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诗中写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影”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   。
  答案依次填:反射;直线传播;桃花反射红光
  【解析】“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填光的反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一人是饮酒者本人,另一“人”是空中的月,第三“人”是饮酒者地面上的影子,影子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人挡住,在人后的地面上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即地面上的“人”,故填直线传播。桃花之所以是红色,是因为在阳光的照射下,只有红色的光被桃花反射(反射与其本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其余颜色的光被桃花吸收了。故填桃花反射红光。
  四、古诗词中的分子运动理论知识
  花香花美令人陶醉,由此产生了不少美妙的诗句及图画。下面这首元代画家及诗人王冕的《白梅》诗中,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一句是( )
  A.冰雪林中著此身               B.不同桃李混芳尘
  C.忽然一夜清香发               D.散作乾坤万里春
  答案选C
  【解析】
  A.“冰雪林中著此身”,雪花的運动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A错误;
  B.“不同桃李混芳尘”,尘是指尘土,尘土属于固体颗粒,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B错误;
  C.“忽然一夜清香发”,因为梅花的香味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C正确;
  D.“散作乾坤万里春”,是说梅花开放代表春天的来临,梅花开放,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D错误。
  将物理知识与文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也正是新课程理念所强调的“注重学科渗透”思想。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从中获益的还有隐藏其中的物理知识,在诗情画意中快乐地学习物理知识,领略到物理“浪漫”的一面。亲爱的同学们,你有兴趣学好物理了吗?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教师的评价要有利于对学生学习小组的评价,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在评价体系的建立的过程中更要關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热情是否高涨,思维是否活
期刊
学习数学既有助于培养高中生的理性分析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高中数学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上都是单纯从学生的考试成绩入手,由考试成绩判断其学习的好坏。教师对学生的考察方法应逐步向核心素养的培养转移,教师应对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进行深刻反思,积极寻求正确且适用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国家核心素养对学生素质方面教育的要求。  
期刊
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充分认识传统理念和传统教育教学课堂模式的弊端,认真分析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片面发展、缺乏创新精神的原因。应该想着如何能使孩子更好地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能使孩子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放眼世界与未来,明确自己有责任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新理念——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全新的观念研究数学课堂教学,追求更高境界的教学质量,培养富有有创造力的人才,所以我们应以改革的姿态,
期刊
我的读书笔记里摘录着特级教师吴非在《不跪着教书》中说的一段颇值得深思的话:“有关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问题,我只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阅读让我们与时俱进,让我们培养学生和自身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能够紧跟形势。记得曾经有一句玩笑话:知识一担被固定进教材,就已经是落伍的理论了。此话当然有偏激的成分,但是却能够清晰的展示出今天社会的知识增长速度;如果
期刊
近来,我有幸参加了区级教学能手参评活动,对我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这不仅是听课活动更是对自己以前教学工作的反思,深受启发”,“听课就像照镜子,发现了自己平时上课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是我听课后的一些感悟和收获。  一、注重教学设计的整合。  (1)情境创设,激发求知。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巧妙地运用生活中的事例导入,可以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罗爱霞老师出示一组
期刊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一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了,期间,我也曾有过很多困惑和辛苦,但是在同事们的帮助和学校领导的关心下,我还是和我班各科任课老师一起圆满完成了本学期学校赋予的各项使命。在此,我要真诚的感谢给予我帮助和关心的各位同事和领导。曾记得有优秀班主任经验报告会曾经说过“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这个班主任基本合格;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这个班主任很优秀。我以这个理念为目标一直在不断
期刊
历史本身就是环环相扣的,过渡语就是把这环环相扣的历史更加清晰的串联,虽然寥寥几语却能步步精彩,浮想联翩。新形式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师不是主宰,但是教师的过渡语言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效率、让课堂更精彩的一个重要基础。如果说课堂是一座桥,教师的过渡语让学生、教师、教材近距离地走在一起,如果说课堂是条河,教师的过渡语就象一滴明目的水,它能帮助学生洗去眼中的阴霭。合理、巧妙的课堂过渡语的运用必将为初
期刊
中医药文化传承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在国家对中医日益重视的大背景下,我校在2014年就开展中医药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中医是国粹,能让孩子接触到中医,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中医的种子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  我校校名是“丹溪小学”,因元朝著名的金华籍医学家朱丹溪而得名。这位“东南大儒”、“丹溪学派”的创始人,集儒家“仁爱礼义”的智慧、中医“固本培元”的理论、佛学“宽容隐忍”的内涵于一身,从小饱读医书,通晓
期刊
摘要:隨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于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通过创设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的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和理解课堂知识,从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但是,经过本人多次的教学实践,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本文就道德与法治课应该注意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
期刊
小学英语的故事教学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青睐,故事是儿童最喜爱的阅读材料,故事情节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可是有时看似简单的故事如何让学生的语言激发到最大化,如何轻松的演绎英语故事,其实我们可以将图式理论运用到我们英语故事教学中。图式的运用可以让孩子们参加语言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外语积累宝库。因此,让图式理论在我们故事教学中运用的方法值得探索和学习。图式理论(Schema 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