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内蒙古的能源重化工产品外送方式比较单一,输送通道少且能力有限。从市场供需角度看,未来内蒙古能源重化工产品输出需求将大幅增长,通道问题可能成为制约内蒙古重化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通道建设概况
铁路方面。区内铁路网密度和国铁干线运输能力显著提高,已形成一条东西通道(临策线-京包线-集通线)、两条煤炭下海通道(京包线-大秦线-秦皇岛港、包神线-神朔线-朔黄线-黄骅港)和三条口岸通道(满洲里-哈尔滨、二连浩特-集宁、策克-临河铁路),基本形成了由西向东的区内运输通道和内蒙古西部地区通往西北、华北的运输主通道。到2010年,全区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0789公里。
公路方面。建成了国家西部大开发阿荣旗至北海省际通道、京藏高速、包茂高速内蒙古境内路段和赤峰-通辽、乌海-东胜-呼和浩特高速公路,已形成由高速和一级公路构成的西起巴彦浩特东至满洲里(长2760公里)的全区东西大通道。内蒙古12个盟市中有8个通高速,90%的旗县至盟市所在地以二级公路连通,94%的乡镇(苏木)通油路、84%的行政村(嘎查)通公路。到2010年,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5.7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2365公里。
电网建设。电网建成了500千伏变电站19座,500千伏线路5354公里,形成了以500千伏线路为主架、220千伏为补充的电网结构。全区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厂装机容量6703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7.14%;风电装机容量1090万千瓦,占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的33.1%,均居全国前列。已建成500千伏电力外送电通道10条(蒙西地区5条、蒙东地区5条),外送电能力达到2500万千瓦,2010年送出区外电量1064.46亿千瓦时,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
天然气外送通道。已建成长庆气田经呼和浩特至北京的输气通道,输气能力8.7亿立方米,复线工程供气能力40亿立方米。
二、通道建设面临的形势
我国现有的整体经济格局是东强西弱,东部地区侧重加工转化、升值增效,西部地区提供能源、原材料和上游产品,这就必然形成资源、能源重化工产品供需的“长期远距对流”。以煤炭资源为例,我国煤炭调出地主要集中在晋陕蒙地区,而消费则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这种能源布局决定了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总体流向。根据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发展呈逆向分布的特点,加强能源重化工产品输送通道建设,实现跨区域资源优化配置。
(一)能源重化工产品运输需求量大增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末全区原煤产能预计达到12亿吨;钢铁生产能力达到3000万吨;有色金属生产能力达到800万吨;水泥产能达到1.2亿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3亿千瓦左右,火电装机容量达到9600万千瓦左右,风电达到3000万千瓦左右,水电(含3-5个抽水蓄能电站)达到400万千瓦左右。外送电力能力达到6000万千瓦左右,总外送电量达到2900亿千瓦时左右。依托准格尔、神东等大型煤田,建设达拉特、准格尔等煤电一体化产业基地,装机容量达1600万千瓦左右;依托霍林河、伊敏、宝日希勒等大型煤田,建设霍林河、呼伦贝尔等大型煤电一体化产业基地,装机容量达2500万千瓦左右;依托胜利、白音华等大型煤田,建设锡林郭勒煤电一体化产业基地,装机容量达1200万千瓦左右。到2015年,力争煤制油产能达到1000万吨、煤制烯烃300万吨、煤制天然气300亿立方米、煤制二甲醚500万吨、煤制乙二醇260万吨。
数据来源:2011年内蒙古统计年鉴、《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
数据来源:2011年内蒙古统计年鉴、《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
数据来源:2011年内蒙古统计年鉴、《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
从能源供需平衡结果看,未来内蒙古能源输出需求将大幅增长,通道问题可能成为制约内蒙古能源发展的关键因素。未来内蒙古主要能源重化工产品在满足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同时,将以不同形式向区外输送,总体流向是由区内流向区外,这与内蒙古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和能源输出省区的定位是相符的。
从能源输出的目标市场看,内蒙古周边的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也多为能源输出区域,不具备接受内蒙古能源输入的条件;我国中东部的京津冀、华中、华东等地区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快速增长,而一次能源较为短缺,有的地区煤炭等资源已接近枯竭,需要长期接受省外能源,市场需求空间较大,内蒙古能源输出的目标市场应在我国中东部能源紧缺地区。同时,我区还是全国乳、肉、粮食、毛绒革等农畜产品的重要供应基地。围绕这些大宗产品流通大力发展物流业,既是客观需要,也有良好基础。
今后一个时期,内蒙古的能源发展归根结底是要立足煤炭等资源及衍生产品的开发、转化与输送等问题,如布局、产业化水平的提升,开发规模与进度的合理安排,多种形式的转化与外运的综合平衡,输送方式与输送通道等。
(二)通道瓶颈
受铁路和公路煤炭运输通道能力制约,以及电网输送能力限制,内蒙古能源工业产能不能完全释放。
内蒙古与8个省区20多个市相连,目前仅有五条高速公路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吉林相联。集运配套设施不完善,影响了自治区作为国家能源基地作用的发挥。
铁路运输能力尤其是干线能力紧张,煤运通道、口岸通道、出区通道不畅。目前我区铁路年货物发送能力仅为6亿吨,请车满足率不足40%,是全国三个没有快速铁路的省区之一。煤炭主要依靠铁路和公路外运,其中,铁路煤炭外运主要经大包、大准、包神、神朔等支线集运后,通过大秦线和朔黄线下海,但铁路运力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内蒙古煤炭的外运需求,导致煤炭运输大量流向公路。在等量运输情况下,铁路和公路的能耗比为1:5左右,公路运煤能耗高且耗费的是优质燃油,造成公路运输压力不断增大,并直接造成了京藏高速等主要干线公路严重拥堵、事故频发、形成影响面巨大的运输瓶颈。2010年,内蒙古铁路货运量为4.7亿吨,由铁路外运的煤炭达到4.5亿吨,占铁路全年货运量的95.7%;公路货运量为8.5亿吨,由公路外运的煤炭达到1亿吨,占公路全年货运量的11.8%。通过外送电力转换的煤炭约3000万吨,仅占煤炭外运量的5.5%。 内蒙古电力外送通道不畅,电网结构薄弱,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自治区西部电网仍有600多万千瓦电力装机闲置,窝电弃风现象严重。
三、通道建设重点
(一)铁路
为满足内蒙古能源重化工和其它行业发展的运输需求,铁路发展重点是:
锡林郭勒、鄂尔多斯和呼伦贝尔是煤炭资源富集地区。因此,推进鄂尔多斯、锡林郭勒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至河北、辽宁沿海港口煤运通道建设,重点建设鄂尔多斯至曹妃甸、锡林郭勒至曹妃甸两条下海通道,建设内蒙古西部煤炭产地至中部省份的北煤南运新通道,提升大秦、朔黄等既有煤运铁路集运能力。
加大口岸通道和东西通道的建设。内蒙古北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拥有18个边境口岸,与蒙古国的边境线长达3000多公里。俄罗斯、蒙古国都将中国作为主要的煤炭出口对象。2011年,内蒙古进口煤炭2070万吨,其中,策克口岸进口1016万吨,甘其毛都口岸进口1023.5万吨,占全区进口煤炭总量的98.5%。口岸通道畅通与否将直接影响口岸贸易的发展。口岸通道重点实施策克、甘其毛都、满都拉、珠恩嘎达布其、阿日哈沙特、黑山头等对俄蒙口岸通道建设。东西通道重点加快锡林浩特-乌兰浩特、锡林浩特—二连浩特铁路建设,尽早形成自治区第二条东西铁路通道。
(二)公路
目前内蒙古的公路网己初步形成,今后应继续加快建设和完善区内线交通网络,重点加强高等级公路建设和现有国道、省道改造,提高路网整体结构层次和通行效率。除已形成的公路网外,目前在建及拟建的主要公路项目还有:
一是建设通辽-沈阳、临河-哈密、赤峰-承德和锡林浩特-张家口等连接周边省区的高速公路,打通旗县与相邻省区的高等级公路出口通道,全面建成至周边省区大城市的14条高速公路出区通道。二是加大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投入,推动我区区域内部通道建设,重点构建乌海-东胜-呼和浩特-四子王旗-锡林浩特-霍林河-阿尔山-满洲里第二条东西公路大通道。
(三)电网
电网是电力传输、交换的平台,是能源输送的重要通道之一。锡林郭勒、鄂尔多斯和呼伦贝尔是内蒙古三大煤电基地,具备建设大型坑口电力群的优越条件,同时,从上述地区至东北、华北、华中、华东等负荷中心约600-1500公里,均在超高压和特高压合理经济的输电范围之内。根据内蒙古电网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电网网架及输电通道构建的基本思路是:推动三大煤电基地至东北、华北、华中、华东电力外送通道开工建设;支持利用火电输出通道外送部分风电,扩大电网接纳风电规模,统筹制定风电消纳方案。
(四)管道
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赤峰市具备建立原油加工及和天然气化工生产基地的资源优势。有序建设原油、成品油、天然气和煤基燃料输送管道,建设一批通往东北、华北、华中等地区的输送管道。
四、政策措施
(一)确保能源重化工业健康有序发展
强化内蒙古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在宏观调控、资源配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产业布局等方面的统筹与协调职能,加强能源工业的规划和开发建设,在全区范围内对煤炭、电力、煤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和相关配套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布局,科学安排工程建设进度,合理调配煤炭、水、土地等资源,共享铁路、管线等公用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做到布局合理、科学开发、衔接有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内蒙古能源重化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做好通道建设的总体规划
根据内蒙古能矿资源分布特点,做好通道建设的总体规划。科学地进行运量流向预测,以具体区情为依据,制定合理建设规划,根据轻重缓急,确定相应的筹资、投资计划及相应的建设步骤。这是内蒙古通道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投资规划中,要充分考虑交通现状和运力情况,使通道建设和经济发展相协调,使资源开发、生产项目与运输能力相衔接,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革开放相配合。
(三)建立政策保障体系
争取国家支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建立政策保障体系。用好用足国家内蒙古发展的各项政策,做好相关政策配套落实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在有关规划、重大项目布局及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推动交通运输、能源开发等重点领域的项目建设。
(四)拓宽筹资渠道
拓宽筹资渠道,加大筹资力度,为通道建设提供资金保证。通道建设,根本上说是资金投入问题。对此,内蒙古除争取政府拨款和银行贷款外,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拓宽筹资渠道,加大筹资力度。
(五)提高环境支撑能力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在能源生产、转化、消费、运输等各环节建立全面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加强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进一步对规划的能源化工项目进行优化整合,降低分散布局带来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扩大的风险。
(课题组成员:杭栓柱 朱晓俊 赵杰 赵秀清 闫瑞芳 执笔:赵秀清)
一、通道建设概况
铁路方面。区内铁路网密度和国铁干线运输能力显著提高,已形成一条东西通道(临策线-京包线-集通线)、两条煤炭下海通道(京包线-大秦线-秦皇岛港、包神线-神朔线-朔黄线-黄骅港)和三条口岸通道(满洲里-哈尔滨、二连浩特-集宁、策克-临河铁路),基本形成了由西向东的区内运输通道和内蒙古西部地区通往西北、华北的运输主通道。到2010年,全区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0789公里。
公路方面。建成了国家西部大开发阿荣旗至北海省际通道、京藏高速、包茂高速内蒙古境内路段和赤峰-通辽、乌海-东胜-呼和浩特高速公路,已形成由高速和一级公路构成的西起巴彦浩特东至满洲里(长2760公里)的全区东西大通道。内蒙古12个盟市中有8个通高速,90%的旗县至盟市所在地以二级公路连通,94%的乡镇(苏木)通油路、84%的行政村(嘎查)通公路。到2010年,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5.7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2365公里。
电网建设。电网建成了500千伏变电站19座,500千伏线路5354公里,形成了以500千伏线路为主架、220千伏为补充的电网结构。全区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厂装机容量6703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7.14%;风电装机容量1090万千瓦,占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的33.1%,均居全国前列。已建成500千伏电力外送电通道10条(蒙西地区5条、蒙东地区5条),外送电能力达到2500万千瓦,2010年送出区外电量1064.46亿千瓦时,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
天然气外送通道。已建成长庆气田经呼和浩特至北京的输气通道,输气能力8.7亿立方米,复线工程供气能力40亿立方米。
二、通道建设面临的形势
我国现有的整体经济格局是东强西弱,东部地区侧重加工转化、升值增效,西部地区提供能源、原材料和上游产品,这就必然形成资源、能源重化工产品供需的“长期远距对流”。以煤炭资源为例,我国煤炭调出地主要集中在晋陕蒙地区,而消费则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这种能源布局决定了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总体流向。根据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发展呈逆向分布的特点,加强能源重化工产品输送通道建设,实现跨区域资源优化配置。
(一)能源重化工产品运输需求量大增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末全区原煤产能预计达到12亿吨;钢铁生产能力达到3000万吨;有色金属生产能力达到800万吨;水泥产能达到1.2亿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3亿千瓦左右,火电装机容量达到9600万千瓦左右,风电达到3000万千瓦左右,水电(含3-5个抽水蓄能电站)达到400万千瓦左右。外送电力能力达到6000万千瓦左右,总外送电量达到2900亿千瓦时左右。依托准格尔、神东等大型煤田,建设达拉特、准格尔等煤电一体化产业基地,装机容量达1600万千瓦左右;依托霍林河、伊敏、宝日希勒等大型煤田,建设霍林河、呼伦贝尔等大型煤电一体化产业基地,装机容量达2500万千瓦左右;依托胜利、白音华等大型煤田,建设锡林郭勒煤电一体化产业基地,装机容量达1200万千瓦左右。到2015年,力争煤制油产能达到1000万吨、煤制烯烃300万吨、煤制天然气300亿立方米、煤制二甲醚500万吨、煤制乙二醇260万吨。
数据来源:2011年内蒙古统计年鉴、《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
数据来源:2011年内蒙古统计年鉴、《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
数据来源:2011年内蒙古统计年鉴、《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
从能源供需平衡结果看,未来内蒙古能源输出需求将大幅增长,通道问题可能成为制约内蒙古能源发展的关键因素。未来内蒙古主要能源重化工产品在满足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同时,将以不同形式向区外输送,总体流向是由区内流向区外,这与内蒙古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和能源输出省区的定位是相符的。
从能源输出的目标市场看,内蒙古周边的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也多为能源输出区域,不具备接受内蒙古能源输入的条件;我国中东部的京津冀、华中、华东等地区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快速增长,而一次能源较为短缺,有的地区煤炭等资源已接近枯竭,需要长期接受省外能源,市场需求空间较大,内蒙古能源输出的目标市场应在我国中东部能源紧缺地区。同时,我区还是全国乳、肉、粮食、毛绒革等农畜产品的重要供应基地。围绕这些大宗产品流通大力发展物流业,既是客观需要,也有良好基础。
今后一个时期,内蒙古的能源发展归根结底是要立足煤炭等资源及衍生产品的开发、转化与输送等问题,如布局、产业化水平的提升,开发规模与进度的合理安排,多种形式的转化与外运的综合平衡,输送方式与输送通道等。
(二)通道瓶颈
受铁路和公路煤炭运输通道能力制约,以及电网输送能力限制,内蒙古能源工业产能不能完全释放。
内蒙古与8个省区20多个市相连,目前仅有五条高速公路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吉林相联。集运配套设施不完善,影响了自治区作为国家能源基地作用的发挥。
铁路运输能力尤其是干线能力紧张,煤运通道、口岸通道、出区通道不畅。目前我区铁路年货物发送能力仅为6亿吨,请车满足率不足40%,是全国三个没有快速铁路的省区之一。煤炭主要依靠铁路和公路外运,其中,铁路煤炭外运主要经大包、大准、包神、神朔等支线集运后,通过大秦线和朔黄线下海,但铁路运力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内蒙古煤炭的外运需求,导致煤炭运输大量流向公路。在等量运输情况下,铁路和公路的能耗比为1:5左右,公路运煤能耗高且耗费的是优质燃油,造成公路运输压力不断增大,并直接造成了京藏高速等主要干线公路严重拥堵、事故频发、形成影响面巨大的运输瓶颈。2010年,内蒙古铁路货运量为4.7亿吨,由铁路外运的煤炭达到4.5亿吨,占铁路全年货运量的95.7%;公路货运量为8.5亿吨,由公路外运的煤炭达到1亿吨,占公路全年货运量的11.8%。通过外送电力转换的煤炭约3000万吨,仅占煤炭外运量的5.5%。 内蒙古电力外送通道不畅,电网结构薄弱,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自治区西部电网仍有600多万千瓦电力装机闲置,窝电弃风现象严重。
三、通道建设重点
(一)铁路
为满足内蒙古能源重化工和其它行业发展的运输需求,铁路发展重点是:
锡林郭勒、鄂尔多斯和呼伦贝尔是煤炭资源富集地区。因此,推进鄂尔多斯、锡林郭勒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至河北、辽宁沿海港口煤运通道建设,重点建设鄂尔多斯至曹妃甸、锡林郭勒至曹妃甸两条下海通道,建设内蒙古西部煤炭产地至中部省份的北煤南运新通道,提升大秦、朔黄等既有煤运铁路集运能力。
加大口岸通道和东西通道的建设。内蒙古北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拥有18个边境口岸,与蒙古国的边境线长达3000多公里。俄罗斯、蒙古国都将中国作为主要的煤炭出口对象。2011年,内蒙古进口煤炭2070万吨,其中,策克口岸进口1016万吨,甘其毛都口岸进口1023.5万吨,占全区进口煤炭总量的98.5%。口岸通道畅通与否将直接影响口岸贸易的发展。口岸通道重点实施策克、甘其毛都、满都拉、珠恩嘎达布其、阿日哈沙特、黑山头等对俄蒙口岸通道建设。东西通道重点加快锡林浩特-乌兰浩特、锡林浩特—二连浩特铁路建设,尽早形成自治区第二条东西铁路通道。
(二)公路
目前内蒙古的公路网己初步形成,今后应继续加快建设和完善区内线交通网络,重点加强高等级公路建设和现有国道、省道改造,提高路网整体结构层次和通行效率。除已形成的公路网外,目前在建及拟建的主要公路项目还有:
一是建设通辽-沈阳、临河-哈密、赤峰-承德和锡林浩特-张家口等连接周边省区的高速公路,打通旗县与相邻省区的高等级公路出口通道,全面建成至周边省区大城市的14条高速公路出区通道。二是加大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投入,推动我区区域内部通道建设,重点构建乌海-东胜-呼和浩特-四子王旗-锡林浩特-霍林河-阿尔山-满洲里第二条东西公路大通道。
(三)电网
电网是电力传输、交换的平台,是能源输送的重要通道之一。锡林郭勒、鄂尔多斯和呼伦贝尔是内蒙古三大煤电基地,具备建设大型坑口电力群的优越条件,同时,从上述地区至东北、华北、华中、华东等负荷中心约600-1500公里,均在超高压和特高压合理经济的输电范围之内。根据内蒙古电网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电网网架及输电通道构建的基本思路是:推动三大煤电基地至东北、华北、华中、华东电力外送通道开工建设;支持利用火电输出通道外送部分风电,扩大电网接纳风电规模,统筹制定风电消纳方案。
(四)管道
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赤峰市具备建立原油加工及和天然气化工生产基地的资源优势。有序建设原油、成品油、天然气和煤基燃料输送管道,建设一批通往东北、华北、华中等地区的输送管道。
四、政策措施
(一)确保能源重化工业健康有序发展
强化内蒙古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在宏观调控、资源配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产业布局等方面的统筹与协调职能,加强能源工业的规划和开发建设,在全区范围内对煤炭、电力、煤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和相关配套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布局,科学安排工程建设进度,合理调配煤炭、水、土地等资源,共享铁路、管线等公用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做到布局合理、科学开发、衔接有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内蒙古能源重化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做好通道建设的总体规划
根据内蒙古能矿资源分布特点,做好通道建设的总体规划。科学地进行运量流向预测,以具体区情为依据,制定合理建设规划,根据轻重缓急,确定相应的筹资、投资计划及相应的建设步骤。这是内蒙古通道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投资规划中,要充分考虑交通现状和运力情况,使通道建设和经济发展相协调,使资源开发、生产项目与运输能力相衔接,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革开放相配合。
(三)建立政策保障体系
争取国家支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建立政策保障体系。用好用足国家内蒙古发展的各项政策,做好相关政策配套落实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在有关规划、重大项目布局及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推动交通运输、能源开发等重点领域的项目建设。
(四)拓宽筹资渠道
拓宽筹资渠道,加大筹资力度,为通道建设提供资金保证。通道建设,根本上说是资金投入问题。对此,内蒙古除争取政府拨款和银行贷款外,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拓宽筹资渠道,加大筹资力度。
(五)提高环境支撑能力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在能源生产、转化、消费、运输等各环节建立全面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加强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进一步对规划的能源化工项目进行优化整合,降低分散布局带来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扩大的风险。
(课题组成员:杭栓柱 朱晓俊 赵杰 赵秀清 闫瑞芳 执笔:赵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