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我国高校舞蹈专业一门重要课程,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得以形成的优秀文化。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融合了我国各个民族鲜明的民俗特色以及文化体验所形成一种特殊的教学情境。但就当前我国各大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现状来看,仍就存在些许问题而亟需完善解决。因此,文章也将从当前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并就如何改革实践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而展开具体论述,旨在为推动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而提供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改革;实践
民族民间舞蹈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内涵,以及丰富多彩的表现形态来影响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对于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身形和品格,提升人的品味和鉴赏能力,治愈人的心灵等意义重大。当前,一些少数民族的舞蹈正处于灭绝状态,因此各民族区域也积极摸索着行之有效的策略,旨在保护这些独特的民间艺术文化。其中,在高校中开设民族舞蹈教学便是有效地传承和保护文化的一个途径。所以,如何更好地改革当前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以提升舞蹈教学质量也成为当前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所需着重探究的一大课题。
一、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不同院校教学内容与方式上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化,使得原本的舞蹈教学模式也难以再符合当代教育需求,许多地方亟需教育者加以改善。首先,教师的文化认知程度较为薄弱。民族民间舞源于社会生活,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生活情感,可以说是人民群众创造了民族民间舞蹈,且真实写照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状态,文化内涵极为深厚。但诸多高校教师对于民族民间舞的文化内涵并没有理解透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难以为学生讲授与之相关的知识,学生也就难以真正理解关于民族民间舞蹈所要传递出的文化内涵,其舞蹈生动形象等特征也难以真正反映出来,也就导致了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其次,当前阶段我国部分高校舞蹈专业对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愈发重视起来,也逐步革新着教学方案,但实际上仍由传统教学形式占据主导地位,如:部分教师授课时仅将重心放在学生动作指导上,而对于学生舞蹈技能的训练却尤为忽视。长久下去,学生也渐渐忽视了民族舞动作中所蕴含的独特气质,而只将目光局限于如何让舞姿更加优美,舞蹈也就不可避免缺乏了充沛的情感内涵,学生情绪未能完整表现。这一现象根源在于教師教学的不科学性,同时部分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而教学,对于学生舞蹈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缺乏深入研究,在教学上过分执着于自己的主观想法,也就难以提供更精准的教学服务。
最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基本教具便是教材,而教材又是教师展开教学、学生学习专业舞蹈知识的基本途径。但就当前各大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状况,以及当前某阶段内民族民间舞发展趋势来看,舞蹈教材似乎未曾发生较大改变过,未能顺应时代潮流而适时改变,长期沿用传统教材,也就难以与当代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前景相契合。此外,一些高校非艺术类舞蹈专业,所运用的教材也未能根据本院校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实际舞蹈水平来选择恰当的教材,往往都是直接采用艺术院校相关教材。一般来说,专业教材对学生舞蹈水平要求较高,这就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经常陷入窘迫状态,不同层次的学生难以获得自己成长学习所需,从而影响了整个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改革及实践分析
(一)立足生本理念
高校舞蹈教学改革实践应当有序进行,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立足学生这一主体地位,才能确保高校教学工作的稳序开展。首先,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需深入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教学“蒙古舞”,教师课前先对整个班级学生的舞蹈基础做分析,然后在课堂上观察记录不同学生的舞蹈学习状态,根据学生舞蹈水平、舞蹈学习进程等差异来展开区别式舞蹈动作训练。即身体素质较高的为提高组,学生学习蒙古舞“抖肩”动作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注重强调学生对于该动作的要领所在,并逐步强化动作难度,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情绪;而身体条件较差的则为学困组,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需注重对学生体质的增强,并多加关心辅导与帮助,如该类学生节奏感较差,经常出现舞步混乱,动作不规范等问题,此时教师就应当耐心指导学习,按步骤来纠正学生,帮助该层次学生找到问题所在,使其能够渐渐提高舞蹈水平。也就是说,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学习水平,更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让学生在进行民族民间舞蹈学习时,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在教师有针对性舞蹈教学指导中,不断提高对于舞蹈学习的自信心,由此来推动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改革实践的顺利施行。
(二)挖掘文化内涵
民族民间舞蹈历经岁月不断沉淀得以保存下来,深厚的社会历史底蕴引人遐思,革新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舞蹈动作的简单模仿,而要在学习舞蹈动作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其中所蕴含着的文化内涵,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注入舞蹈动作中,让学生舞出民族民间舞的灵魂所在。例如,教学“藏族舞”时,藏族舞的来源,所产生的时代文化背景和传递的舞蹈情感等均是教学的一部分,教师也要注重讲解。教师在传授舞蹈理论知识时,还可让学生自行组织来表演藏族舞,如经典的“锅庄”——“圆圈舞”“热巴”“弦子”三大藏族民间舞,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理论知识来进行合作编舞。如此,既能锻炼学生的合作编舞能力,还能实现舞蹈理论与具体实践的相联系,真正落实好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改革实践。
(三)立传承注创新
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改革应注重创新舞蹈教学内容,在传承优质民间舞蹈动作的基础上为其注入新的“灵魂”,使其更具生机与活力。但不管怎样创新舞蹈教学内容,都需保持民族民间舞最初的本质特征。例如,健美操作为一种有氧运动,具有节奏明快,富有动感美,有助于人们塑造完美形体等特征,因而受到广大年轻人的喜爱。而锅庄舞则具有凝练深沉,低沉典雅等特质,基于这两者的特点,教师便可对这两种舞蹈进行容和编排,如:以藏族曲目《欢乐的海洋》的为例,将锅庄舞中的颤步、垫跳步、前进踏步等作为基础动作,再进一步融入健美操中的小马跳、之字步等肢体动作,运动负荷由小极大,从而形成了节奏明快的锅庄健美操舞。通过这样创新教学,学生的学习空间也得以扩宽,教师亦可让学生选取自己所喜欢的舞种来进行创新,以实现对高校民族民间舞的继承发展。
(四)革新教学方式
当代高新民族民间民族舞教学改革实践还在于更新舞蹈教学方式,因其教学内容具有形式多样化和繁杂化的特点,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因舞蹈学习规律未能完全掌握而丧失学习信心。因此,教师还需多角度尝试教学方式,不断研究民族舞的特色所在,深入挖掘学生内在舞蹈学习潜力,采用比赛、歌舞剧等多元形式来扩宽民间舞学习方式,推动高校舞蹈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势在必行,各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当前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出解决方案,立足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挖掘民族民间舞的深层内涵,在传承基础上创新舞蹈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模式,为推动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发展而贡献一己之力,培养出更多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竹含萩. 浅谈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神州, 2017(22):84-84.
[2]陆喆. 浅谈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艺术评鉴, 2017(2):99-101.
[3]石立林. 关于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分析[J]. 戏剧之家, 2016(14):202-202.
[4]杨蕾. 探讨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北方音乐, 2017, 37(16):184-184.
作者简介:朱静静(1983-)女,汉族,籍贯:湖南浏阳,现任长沙师范学院舞蹈专任教师,讲师职称,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中国民族民间舞和古典舞身韵教学研究。
【关键词】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改革;实践
民族民间舞蹈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内涵,以及丰富多彩的表现形态来影响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对于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身形和品格,提升人的品味和鉴赏能力,治愈人的心灵等意义重大。当前,一些少数民族的舞蹈正处于灭绝状态,因此各民族区域也积极摸索着行之有效的策略,旨在保护这些独特的民间艺术文化。其中,在高校中开设民族舞蹈教学便是有效地传承和保护文化的一个途径。所以,如何更好地改革当前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以提升舞蹈教学质量也成为当前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所需着重探究的一大课题。
一、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不同院校教学内容与方式上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化,使得原本的舞蹈教学模式也难以再符合当代教育需求,许多地方亟需教育者加以改善。首先,教师的文化认知程度较为薄弱。民族民间舞源于社会生活,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生活情感,可以说是人民群众创造了民族民间舞蹈,且真实写照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状态,文化内涵极为深厚。但诸多高校教师对于民族民间舞的文化内涵并没有理解透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难以为学生讲授与之相关的知识,学生也就难以真正理解关于民族民间舞蹈所要传递出的文化内涵,其舞蹈生动形象等特征也难以真正反映出来,也就导致了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其次,当前阶段我国部分高校舞蹈专业对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愈发重视起来,也逐步革新着教学方案,但实际上仍由传统教学形式占据主导地位,如:部分教师授课时仅将重心放在学生动作指导上,而对于学生舞蹈技能的训练却尤为忽视。长久下去,学生也渐渐忽视了民族舞动作中所蕴含的独特气质,而只将目光局限于如何让舞姿更加优美,舞蹈也就不可避免缺乏了充沛的情感内涵,学生情绪未能完整表现。这一现象根源在于教師教学的不科学性,同时部分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而教学,对于学生舞蹈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缺乏深入研究,在教学上过分执着于自己的主观想法,也就难以提供更精准的教学服务。
最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基本教具便是教材,而教材又是教师展开教学、学生学习专业舞蹈知识的基本途径。但就当前各大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状况,以及当前某阶段内民族民间舞发展趋势来看,舞蹈教材似乎未曾发生较大改变过,未能顺应时代潮流而适时改变,长期沿用传统教材,也就难以与当代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前景相契合。此外,一些高校非艺术类舞蹈专业,所运用的教材也未能根据本院校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实际舞蹈水平来选择恰当的教材,往往都是直接采用艺术院校相关教材。一般来说,专业教材对学生舞蹈水平要求较高,这就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经常陷入窘迫状态,不同层次的学生难以获得自己成长学习所需,从而影响了整个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改革及实践分析
(一)立足生本理念
高校舞蹈教学改革实践应当有序进行,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立足学生这一主体地位,才能确保高校教学工作的稳序开展。首先,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需深入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教学“蒙古舞”,教师课前先对整个班级学生的舞蹈基础做分析,然后在课堂上观察记录不同学生的舞蹈学习状态,根据学生舞蹈水平、舞蹈学习进程等差异来展开区别式舞蹈动作训练。即身体素质较高的为提高组,学生学习蒙古舞“抖肩”动作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注重强调学生对于该动作的要领所在,并逐步强化动作难度,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情绪;而身体条件较差的则为学困组,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需注重对学生体质的增强,并多加关心辅导与帮助,如该类学生节奏感较差,经常出现舞步混乱,动作不规范等问题,此时教师就应当耐心指导学习,按步骤来纠正学生,帮助该层次学生找到问题所在,使其能够渐渐提高舞蹈水平。也就是说,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学习水平,更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让学生在进行民族民间舞蹈学习时,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在教师有针对性舞蹈教学指导中,不断提高对于舞蹈学习的自信心,由此来推动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改革实践的顺利施行。
(二)挖掘文化内涵
民族民间舞蹈历经岁月不断沉淀得以保存下来,深厚的社会历史底蕴引人遐思,革新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舞蹈动作的简单模仿,而要在学习舞蹈动作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其中所蕴含着的文化内涵,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注入舞蹈动作中,让学生舞出民族民间舞的灵魂所在。例如,教学“藏族舞”时,藏族舞的来源,所产生的时代文化背景和传递的舞蹈情感等均是教学的一部分,教师也要注重讲解。教师在传授舞蹈理论知识时,还可让学生自行组织来表演藏族舞,如经典的“锅庄”——“圆圈舞”“热巴”“弦子”三大藏族民间舞,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理论知识来进行合作编舞。如此,既能锻炼学生的合作编舞能力,还能实现舞蹈理论与具体实践的相联系,真正落实好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改革实践。
(三)立传承注创新
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改革应注重创新舞蹈教学内容,在传承优质民间舞蹈动作的基础上为其注入新的“灵魂”,使其更具生机与活力。但不管怎样创新舞蹈教学内容,都需保持民族民间舞最初的本质特征。例如,健美操作为一种有氧运动,具有节奏明快,富有动感美,有助于人们塑造完美形体等特征,因而受到广大年轻人的喜爱。而锅庄舞则具有凝练深沉,低沉典雅等特质,基于这两者的特点,教师便可对这两种舞蹈进行容和编排,如:以藏族曲目《欢乐的海洋》的为例,将锅庄舞中的颤步、垫跳步、前进踏步等作为基础动作,再进一步融入健美操中的小马跳、之字步等肢体动作,运动负荷由小极大,从而形成了节奏明快的锅庄健美操舞。通过这样创新教学,学生的学习空间也得以扩宽,教师亦可让学生选取自己所喜欢的舞种来进行创新,以实现对高校民族民间舞的继承发展。
(四)革新教学方式
当代高新民族民间民族舞教学改革实践还在于更新舞蹈教学方式,因其教学内容具有形式多样化和繁杂化的特点,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因舞蹈学习规律未能完全掌握而丧失学习信心。因此,教师还需多角度尝试教学方式,不断研究民族舞的特色所在,深入挖掘学生内在舞蹈学习潜力,采用比赛、歌舞剧等多元形式来扩宽民间舞学习方式,推动高校舞蹈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势在必行,各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当前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出解决方案,立足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挖掘民族民间舞的深层内涵,在传承基础上创新舞蹈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模式,为推动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发展而贡献一己之力,培养出更多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竹含萩. 浅谈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神州, 2017(22):84-84.
[2]陆喆. 浅谈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艺术评鉴, 2017(2):99-101.
[3]石立林. 关于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分析[J]. 戏剧之家, 2016(14):202-202.
[4]杨蕾. 探讨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北方音乐, 2017, 37(16):184-184.
作者简介:朱静静(1983-)女,汉族,籍贯:湖南浏阳,现任长沙师范学院舞蹈专任教师,讲师职称,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中国民族民间舞和古典舞身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