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学科中最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因此,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在教学中,教师感到作文难教,学生觉得作文难写,因此,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弱点。
一、 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 教师层面
当前,不少教师认为作文没有什么可指导的:有的教师整个学期不上作文辅导课,有的教师仅在期末考试前上几节作文辅导课,有的教师的作文辅导课就是读几篇优秀作文然后让学生背,还有的教师的作文辅导课就是技巧、方法的满堂灌。
(二) 学生层面
时下,学生普遍怕写作文。当教师布置作文时,学生往往唉声叹气不止,甚至向教师乞求:“老师,别布置作文了,我宁愿多做一些练习。”有的学生写作文,往往搜肠刮肚,东拼西凑,以致写出来的作文结构上层次不清、感情上苍白无力、立意上流于平庸;有的学生则是找出优秀作文书或上网一抄了事。
二、 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 以“课程标准”为标杆,让学生作文有路可走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写作的总目标作出了这样的规定:“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教学建议”中还把初中阶段的作文目标整合为以下三个维度的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知识和能力——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的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过程和方法——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基于此,2011年的《浙江省中考说明》制订了作文评分标准,其中一类卷作文的标准是:符合题意,立意深刻、新颖,中心突出;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切;选材有个性,内容充实;层次分明,结构紧凑;表达精当,语言流畅、有文采。一类卷诗歌标准是:符合题意,感情真切,有较具体的意象和意境,语言较精练。
有了统一的评价依据和标准后,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有的放矢。所以,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必须要有课程意思,以“课程标准”为标杆,引导学生逐渐提高写作能力。
(二) 以“语文教材”为阵地,让学生从课文中积聚写作能量
语文课本所选篇目大都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这些不但是分析鉴赏的例子,也蕴藏着巨大的写作能量。只要我们善于吸取,勤于积累,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高尔基说:“只有在掌握了文学技巧的条件下,才有可能赋于材料以或多或少完美的艺术形式。”而多借鉴教材中的优美文段“便能于无法之中求有法,有法之后求其化”(郭沫若语)。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能避免在作文教学中出现“捧着金碗讨饭吃”的情况。如鲁迅的《雪》的教学,按传统的教法,对“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灿烂的坚硬的雪花”这句话,我们总是结合课后练习分析“‘冰冷的灿烂的坚硬的’突出了雪花怎样的特点?”而笔者在教学中,对此故意问了一句:“这句话出彩在什么地方?”看到学生沉默不语,笔者又说:“关键在运用了大量的修饰语,鲁迅最擅长的就是在对象前添加大量的修饰语。这样就赋予了雪花丰富的含义、多样的特性。而我们同学的作文语言往往是‘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雪花’。你听,多索然无味呀!”学生都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这样,笔者就为学生播下一颗写作的种子:修饰语言——让文章色味俱佳。几天后,笔者在批改学生周末练笔时,发现很多学生在修饰语的运用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如有一学生在文章第一段是这样写的:“昏暗的楼道里,传来一声轻微的不易被察觉的喘气声。我急忙下意识地转头,借着微弱的路灯,我看见外婆布满沟壑、饱经沧桑、苍白的脸。”
(三) 以“教学设计”为依托,让学生从训练中提升写作能力
在大量的优秀作文和考场满分作文中,板块式作文(由几个小板块组成的文章)所占比例较高,学生也很想学写这类作文。可是,笔者发现,学生写的这类作文都不够成熟,特别是在给具体板块拟小标题的环节上,显得很稚嫩。如有的学生拟出的小标题是“一、二、三、四”;有的是“A,B,C,D”;有的是“五年前、三年前、一年前”。这些小标题或原始简单或机械空洞,缺乏文学性。如何提升学生拟小标题的能力?要专门开设一堂“如何拟小标题的作文课”吗?
在《再塑生命》的教学中,笔者强烈地感觉到这是一篇板块很清晰的文章,可惜作者和编者并未给这些板块拟小标题。由此,笔者想到,如果让学生尝试给这些板块拟小标题,比拟小标题的能力,效果应该会不错。于是,在“自学指导”环节中,笔者设计了“给每一板块拟小标题”的环节。对此,学生非常投入,拟出了很多水平参差不齐的标题,其中“打开希望之门、启迪思想之光、领悟爱的真谛”三个小标题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课后,笔者把小标题拟得不好的学生叫到办公室,让他们在3分钟之内给自己的作文重拟小标题。结果“脚印1号——被爱、脚印2号——去爱”“桥不是距离、书沉默是金、河大鞋之趣”“初一过去进行时、初二现实进行中、初三一般将来时”这类新颖、切主题、有内涵、富文采的小标题一一出现在了他们的作文中。
(四) 以“教学语言”来熏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写出好作文
口才好是对一个教师的最基本要求,而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这个要求应更高。语文教师不仅要会说,还要说得出彩,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批改作文,是一件既幸福又辛苦的事情:幸福的是我们可以读到学生的好作文,感受到学生作文水平的进步;痛苦的是看到写作态度敷衍、字迹潦草、语言无味的作文。有一次,笔者正埋头批阅学生的作文,一个名叫周培鑫学生的作文本摆在了我的面前。说实话,周培鑫的作文一贯是笔者害怕看到的,笔者伸个懒腰对自己说:“歇歇吧,养足精神再来改他的吧。”但随之而来的内疚感迅速淹没了这一想法:“我怎么能歧视后进生呢?”于是,笔者立刻翻开他的作文本,读着读着,突然“爸爸的一个眼神,让我的心底泛起了层层涟漪;而妈妈的一句话,更在我的内心激起了阵阵波澜”这句话跃入眼帘,犹如注入了“兴奋剂”般高兴,笔者赶忙找到了周培鑫同学,问他这句话是怎么写出来的。他却平静自然地说:“上次你把我们这些晚报小记者找去谈话时说:‘拿到晚报小记者证,把它挂到脖颈时,你的心底泛起层层涟漪了吗?你的内心激起了阵阵波澜了吗?’当时我的心底感触万分。昨天我在写作文时,觉得爸爸的眼神和妈妈的话也让我感触万分,于是我就写下了这个句子。”听了学生的回答,笔者猛然间感到身上的担子重了,并暗暗告诫自己:必须多读书,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语言。
常言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因为有些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在作文教学的探索之路上,笔者坚信,只要凭着顽强的意志坚持下去,那么“有心栽花,花必开”!
一、 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 教师层面
当前,不少教师认为作文没有什么可指导的:有的教师整个学期不上作文辅导课,有的教师仅在期末考试前上几节作文辅导课,有的教师的作文辅导课就是读几篇优秀作文然后让学生背,还有的教师的作文辅导课就是技巧、方法的满堂灌。
(二) 学生层面
时下,学生普遍怕写作文。当教师布置作文时,学生往往唉声叹气不止,甚至向教师乞求:“老师,别布置作文了,我宁愿多做一些练习。”有的学生写作文,往往搜肠刮肚,东拼西凑,以致写出来的作文结构上层次不清、感情上苍白无力、立意上流于平庸;有的学生则是找出优秀作文书或上网一抄了事。
二、 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 以“课程标准”为标杆,让学生作文有路可走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写作的总目标作出了这样的规定:“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教学建议”中还把初中阶段的作文目标整合为以下三个维度的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知识和能力——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的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过程和方法——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基于此,2011年的《浙江省中考说明》制订了作文评分标准,其中一类卷作文的标准是:符合题意,立意深刻、新颖,中心突出;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切;选材有个性,内容充实;层次分明,结构紧凑;表达精当,语言流畅、有文采。一类卷诗歌标准是:符合题意,感情真切,有较具体的意象和意境,语言较精练。
有了统一的评价依据和标准后,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有的放矢。所以,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必须要有课程意思,以“课程标准”为标杆,引导学生逐渐提高写作能力。
(二) 以“语文教材”为阵地,让学生从课文中积聚写作能量
语文课本所选篇目大都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这些不但是分析鉴赏的例子,也蕴藏着巨大的写作能量。只要我们善于吸取,勤于积累,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高尔基说:“只有在掌握了文学技巧的条件下,才有可能赋于材料以或多或少完美的艺术形式。”而多借鉴教材中的优美文段“便能于无法之中求有法,有法之后求其化”(郭沫若语)。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能避免在作文教学中出现“捧着金碗讨饭吃”的情况。如鲁迅的《雪》的教学,按传统的教法,对“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灿烂的坚硬的雪花”这句话,我们总是结合课后练习分析“‘冰冷的灿烂的坚硬的’突出了雪花怎样的特点?”而笔者在教学中,对此故意问了一句:“这句话出彩在什么地方?”看到学生沉默不语,笔者又说:“关键在运用了大量的修饰语,鲁迅最擅长的就是在对象前添加大量的修饰语。这样就赋予了雪花丰富的含义、多样的特性。而我们同学的作文语言往往是‘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雪花’。你听,多索然无味呀!”学生都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这样,笔者就为学生播下一颗写作的种子:修饰语言——让文章色味俱佳。几天后,笔者在批改学生周末练笔时,发现很多学生在修饰语的运用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如有一学生在文章第一段是这样写的:“昏暗的楼道里,传来一声轻微的不易被察觉的喘气声。我急忙下意识地转头,借着微弱的路灯,我看见外婆布满沟壑、饱经沧桑、苍白的脸。”
(三) 以“教学设计”为依托,让学生从训练中提升写作能力
在大量的优秀作文和考场满分作文中,板块式作文(由几个小板块组成的文章)所占比例较高,学生也很想学写这类作文。可是,笔者发现,学生写的这类作文都不够成熟,特别是在给具体板块拟小标题的环节上,显得很稚嫩。如有的学生拟出的小标题是“一、二、三、四”;有的是“A,B,C,D”;有的是“五年前、三年前、一年前”。这些小标题或原始简单或机械空洞,缺乏文学性。如何提升学生拟小标题的能力?要专门开设一堂“如何拟小标题的作文课”吗?
在《再塑生命》的教学中,笔者强烈地感觉到这是一篇板块很清晰的文章,可惜作者和编者并未给这些板块拟小标题。由此,笔者想到,如果让学生尝试给这些板块拟小标题,比拟小标题的能力,效果应该会不错。于是,在“自学指导”环节中,笔者设计了“给每一板块拟小标题”的环节。对此,学生非常投入,拟出了很多水平参差不齐的标题,其中“打开希望之门、启迪思想之光、领悟爱的真谛”三个小标题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课后,笔者把小标题拟得不好的学生叫到办公室,让他们在3分钟之内给自己的作文重拟小标题。结果“脚印1号——被爱、脚印2号——去爱”“桥不是距离、书沉默是金、河大鞋之趣”“初一过去进行时、初二现实进行中、初三一般将来时”这类新颖、切主题、有内涵、富文采的小标题一一出现在了他们的作文中。
(四) 以“教学语言”来熏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写出好作文
口才好是对一个教师的最基本要求,而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这个要求应更高。语文教师不仅要会说,还要说得出彩,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批改作文,是一件既幸福又辛苦的事情:幸福的是我们可以读到学生的好作文,感受到学生作文水平的进步;痛苦的是看到写作态度敷衍、字迹潦草、语言无味的作文。有一次,笔者正埋头批阅学生的作文,一个名叫周培鑫学生的作文本摆在了我的面前。说实话,周培鑫的作文一贯是笔者害怕看到的,笔者伸个懒腰对自己说:“歇歇吧,养足精神再来改他的吧。”但随之而来的内疚感迅速淹没了这一想法:“我怎么能歧视后进生呢?”于是,笔者立刻翻开他的作文本,读着读着,突然“爸爸的一个眼神,让我的心底泛起了层层涟漪;而妈妈的一句话,更在我的内心激起了阵阵波澜”这句话跃入眼帘,犹如注入了“兴奋剂”般高兴,笔者赶忙找到了周培鑫同学,问他这句话是怎么写出来的。他却平静自然地说:“上次你把我们这些晚报小记者找去谈话时说:‘拿到晚报小记者证,把它挂到脖颈时,你的心底泛起层层涟漪了吗?你的内心激起了阵阵波澜了吗?’当时我的心底感触万分。昨天我在写作文时,觉得爸爸的眼神和妈妈的话也让我感触万分,于是我就写下了这个句子。”听了学生的回答,笔者猛然间感到身上的担子重了,并暗暗告诫自己:必须多读书,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语言。
常言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因为有些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在作文教学的探索之路上,笔者坚信,只要凭着顽强的意志坚持下去,那么“有心栽花,花必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