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光:笔画心景墨香逸心

来源 :东西南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i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对美术的热爱、长于领悟的艺术天赋是越走越远、越走越高的先决条件,勤奋就是张大光艺术人生的基石。
  来到著名画家張大光的画室,书香和墨香扑面而来。他的画室不大,却堆满了各式画笔和书籍。今年恰逢农历鸡年,又是张大光的本命年,他创作了多幅金鸡图,墙上挂着他的得意之作,雄鸡的悠然自得和气宇轩昂跃然纸上。他说,国画既离不开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又是在画心中之景。张大光为画室取名为“逸心斋”,他说,“逸”是飘逸、洒脱,“心”表示专一,用心体验——我从小喜爱绘画,几十年坚持从未丢过,称“逸心斋”,也是希望保留心中那份飘逸的活力吧!
  从西到中,从研究到创作


  张大光是1978年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吉林艺术学院本科生,他学习版画专业,受到了系统、严格的西画训练,是著名画家英若识的关门弟子。经过几年的学习为张大光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参加了吉林省及全国美术展,还获了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毕业后他被安排到吉林省博物馆,从事设计、书画研究、艺术创作等工作。省博物馆除历史文物外還藏有大量的古代及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其质量和数量全国闻名,特别是明清扇面绘画及近现代张大千等画家的作品。张大光每天生活在这样的艺术世界里,和大师作品进行着无声的对话,深受熏陶,不自觉地拿起毛笔开始学习中国画。他从临摹入手,一点一点积累,用心揣摩,多方面请教,一步步走到今天。张大光的老师英若识说过,大光走进和皈依国画有着多方面原因,最重要的是他在艺术上心灵闪动的火花。随着他在艺术上逐步走向成熟,他终于发现了无论从自己的禀赋还是从意趣上看,中国画的人物画领域才是最适合自己驰骋其中的广袤沙场。
  张大光说,在博物馆工作的过程中接触的都是古代的名人字画,都是中国画的精品。看画就是在跟古人对话,细品作品,往深了体会,然后去比较你比古人差在什么地方。张大光家里的整个客厅都被用来当了画室,书架上摆满了古今中外的各类画册和美术方面的书籍。对于它们,张大光如数家珍。八大山人、齐白石、吴昌硕等大师的作品集,甚至哪张画在哪页他都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当张大光给记者翻看他那一幅幅“宝贝”时,他感叹于国画泰斗的天才创作、作品经久不衰的内涵和生命力。他说,大师的画自成体系,自有一套表达的语言。
  多年来,张大光的美术研究与创作并驾齐驱,发表过多篇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文物鉴赏也颇有造诣。他说,他在观摩作品时更注重对画家自身的了解,这为他的创作补充了大量的能量。他认为不管时代怎样发展,中国画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必须拿我们自己的东西与世界交流。
  墨韵求刚健,笔端出逸心
  如果对美术的热爱、长于领悟的艺术天赋是越走越远、越走越高的先决条件,勤奋就是张大光艺术人生的基石。张大光的写意人物画独具特色,成就颇丰。有表现现实的,也有古代高士和仕女,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他说,他多年来运用写意画的笔墨语言和艺术理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将对生活的感受与中国画的传统技法紧密结合。其中当代著名写意画家李世南的画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李世南曾到家乡(通化)讲学,他被李世南那种豪放博大的艺术气度深深感染,曾一度认真摹写学习。张大光向齐白石再传弟子李巍学画三十几年,对老师敬佩有加,也了解至深,曾发表过论文《笔精墨妙续画意——谈李巍写意花鸟画》。
  张大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长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其版画《为了明天》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国画《暮村》《花庭清音》《雪原》《金粒》《絮语》《稻香的金秋》《家园》《十月欢歌》《朔凤赋》《山娃》《佛境》《归》《好秋》参加全国及吉林省美术展并获大奖;国画《寒江独钓图》等十幅作品被省博物馆收藏;国画《一唱报晓图》参加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画展,作品被中共中央办公厅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收藏。
  对于张大光的艺术风格,他的老师英若识谈到,大光作画很早就显露出较强的视觉张力和内蕴的气度。究其原因,除了“画如其人”率真、豁达的性格使然,还与他学画接触很多推崇、讲求“刚健分明”与“力之美”的版画有关。版画艺术最忌“萎靡”、“孱弱”、“琐屑”等通病,而大光的早期版画就彰显出磅礴大气、追求强烈对比的艺术气质。他汲取了很多版画的营养,形成了后来国画人物(包括花鸟)小品纵情宣泄的特征和灵动、酣畅的画风。
  关于恩师英若识,张大光说,现在自己有时还会梦到老师在手把手教自己画画,思念之情溢于言表。他说,英老师不但是画家,也是一代教育家,他博学,有极高的文化素养,是可贵可敬的人。中国画是画家全面修养和品格的反映。中国画讲究留白,追求至真至纯之境,人心也必须单纯、真性情,才能画出有童心、有意境的作品。学画很辛苦,构思和构图更难,但创作的过程是享受并有真趣的。自己虽已过耳顺之年,却依然在路上,仍要不断精进,超越自己,找到自己,向艺术的至高之境攀登。
  张大光:男,1959年生,1982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本科,学士学位。民革党员,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长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长春市书画院特聘画家,吉林省中山书画院副院长,长春净月潭瓦萨书画院副院长,戴成有书画院副院长,长春老年大学艺术顾问,荣获长春百名文艺新秀称号,吉林省博物院书画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1982年毕业后,就职于吉林电影公司吉林影讯编辑部任美术编辑。
  1983年调入吉林省博物馆至今,一直从事陈列艺术设计、绘画研究、美术研究与创作工作。
其他文献
  本论文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烯烃复分解环化反应(RCM)在构筑5,6,7元杂环体系(含O,N,P,S)上的研究进展(综述)。介绍了常见的RCM反应,综述了近年来RCM反应在构筑5,6,7元杂环体系(含
  本文主要研究简单的小分子与过渡金属离子的自组装,并试图寻求其中的规律以期实现对一些过渡金属的分子构筑及功能配合物的控制组装,合成了4个基于银(I)-小分子的配位聚合
一锅法催化多步有机反应由于其原子利用率高和操作步骤少的特点已经吸引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然而有机金属催化剂的价格昂贵和产品污染等固有的缺点阻碍了其在工业中的应用。因此将两种或多种金属固载到载体上可以克服昂贵金属的浪费及污染问题。负载型催化剂具有易制备、易回收、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近年来一直是化学研究者所关注的热点。然而负载型催化剂在溶剂中常表现出团聚、贴壁和不易分散等缺点。所以,负载型催化剂的研究热点
学位
负载型Pd催化剂在选择加氢反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改变Pd粒子尺寸、Pd的形貌、非金属元素修饰、添加第二组分金属以及载体性质等途径可以对负载型Pd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调变。本论文以负载型Pd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发展了有序介孔碳负载C、H、N修饰Pd纳米催化剂的合成方法,考察非金属对催化剂结构、电子性质、吸附性质的影响,为α,β-不饱和醛和炔类加氢寻找出一种提高Pd催化选择性的方法,为设计高选择性P
学位
  蛋白质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物质之一。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常常表现出惊人的对称性。本文在HP格子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真实蛋白质疏水性序列的分析方法,对蛋白质二级序列及其对
  本论文以萜类化合物的仿生合成为中心,在倍半萜内酯及紫杉醇片断的合成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分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章综述了12,6-桉烷内酯类倍半萜的合成。这是这类天然产
  本文合成了七种镧系元素的硒钼杂多配合物(NH4)5LnSeMo11O39·nH2O(Ln=La,Ce,Pr,Nd,Sm,Dy,Eu);通过元素分析、IR、UV、TG-DTA、X-粉末衍射、摩尔电导等方法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