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在培养普通高校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作用探究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w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国家统一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在过去几十年的教学与考核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它因统一性强、考核过程方便简捷的特征一度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它的统一性反而成了束缚一些学校发展的桎梏。国家统一课程的制定是建立在易于考查的基础上的,但是它并不能代表全国各地区的各所高等学校,无法做到“因地制宜”与因材施教,过重地强调统一性,抹杀了地域性的特色知识和一些地区学生成长的优势。国家课程几经沉浮,弊端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是要找寻到一种可以替代甚至超越它的课程体系并非易事,因此在肯定了它的优势最终使其得以保留的同时,全国各地高校的校本课程也应运而生。
  校本课程的定义
  校本课程即基于学校的课程资源,为了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与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学校中开发的课程。它的特征为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只要符合上述定义与特征的课程,广义上就可以称作校本课程。一般而言,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基于某地区的风土人情或地域特色,也可以根据本校师生密切关注的课题等。其中,普通高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即属于后者。此处用于普通高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校本课程即各高校以历年来本校毕业生的就业实际为参照,以及时调控为原则,根据每年的情况包括就业方向、就业困难、就业所需能力、就业市场需求等各方面开设的课程。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应学校特色、需要与实力而生的。
  普通高校学生职业能力分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会生存”使人们发现了高等教育与人类发展的新视角。生存是人类的本能,教育担负着使人学会生存的重任。如何生存?在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下,接受完高等教育后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大多数学生与家长的愿景。因此过去那种纯学术、纯理论、与职业性完全脱离的课程已无法很好的适应时代与社会的要求了。为了满足大多数学生对职业的期望,高等教育课程便在时代的潮流中出现了职业化倾向。目前这种倾向有同高校的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渗透的趋势。
  
  用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选择——校本课程优势分析
  1、普通高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课程的设置分析
  众所周知,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大势所趋,顺应了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符合了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群体的期望。对于采用何种课程形式来进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有两种可供选择的途径。其一,将职业性的内容与“高校传统理论类课程”相融合,形成一种实践性的理论课程。但是在这个高等教育课程职业化的同时,有一个“度”的问题是很难把握的。职业化的内容与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相“捆绑”近而融合,这种融合过程中课程的职业化、专业化各自所占的比例如何是理论上比较容易建构但是实际实施过程中很难掌控的问题。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两种“风险”倾向:一是过分强调课程的职业化而忽视专业课程的重要性;二是一如既往的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实施过程中逐渐的忽略了课程中职业性的元素。这两种“风险”的存在,使得职业化因素与专业性课程结合的过程显得并非那么完美。因此,高等教育课程在职业化倾向的过程中,与高等教育普通课程是有一定的矛盾存在的。其二,即将用于培养普通高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单独开设,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鉴于职业化与高校专业课程的结合过程中一系列矛盾的存在,寻找一种既可以实现课程的职业化倾向,又使其与高校传统学术专业课程不冲突的解决之道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校本课程、选修课这样相对而言较为自由的课程便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2、校本课程与选修课的博弈
  校本课程与选修课在形式上相对于国家统一课程和必修课而言,形式都比较自由。至于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上哪种课程形式最为适合,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按课程方面来看,从管理方式的维度上分类,课程可以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从课程行政管理的维度上分类,课程可以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选修课与必修课对应,即不是硬性规定所有学生必须选择的课程,它一般有一定的名额限制;而校本课程则与两者皆不冲突,它既可以是必修课也可以是选修课,而且比较于国家和地方课程而言对本校情况更有针对性。
  其次,按学生需求方面来看,校本课程人数的不限性使其符合了学生的需求;而选修课人数会有限制,另外,选修课的实施体系已相对成熟,但它在学生中的不受重视性和评价系统的不完善性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克服的。因此,与选修课相比较而言,校本课程的优势较为明显一些。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校本课程的开发
  1、课程目标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对高校提出的时代性的迫切要求。如今的高校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道堡垒,起着承接学校与社会、象牙塔与现实的作用。对于一毕业即走向社会的广大学子而言,在学校中接受有一种适合社会、适合生存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总目标:提醒学生在知识储备、工作技能方面注重日常学校生活中有意识的积累,并注重积累技巧的传授。重点帮助普通高校的学生树立职业意识、职业方向、职业目标、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能力,消除刚进入社会的无助与恐慌感。
  2、课程内容及培养方式
  对于知识储备和工作技能方面,没必要进行专门的课程培养,只需提醒学生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并传授一些技巧即可。
  (一)职业意识的培养
  首先,以案例分析为切入点,选取大学毕业生就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使学生明白接受能力培训的必要性。在以后的课程中,也要经常性的呈现一些正反两方面的案例以起到强化的作用,时常提醒学生们的职业意识和积极性。另外,联系社会对个人的要求、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以及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和使命感,使其意识到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职业意识的培养过程适合校本课程来进行。这部分可以由校内的教师进行理论的传授。
  (二)职业方向的确定
  职业方向的确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它要综合考虑学生自身和社会需求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首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使其对自己的性格、抗压性、沟通能力、是否富有激情等一系列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考量标准进行一个力求精确的评价,尽可能的帮助他们确定自己的职业锚,即确定自己在面临职业选择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的职业中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其次,在确定了职业锚之后,联系社会的实际需求情况进行鉴定,如果社会的需求太少甚至为零,则尽力引导学生改变自己的初衷,转而进行明智的选择。由于职业方向的个别性和特殊性,此类校本课程的开发需因材施教。可以由学校内的有职业经验的教师进行有特色的知识传授。
  (三)职业目标的厘清
  在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之后,要确定自己在自己选择的职业范围内的计划,即在为进入社会之前就要有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教授过程具有统一性,因此校本课程可以胜任。故可以由学校中有本方面研究的教师对全校学生进行统一教学。
  (四)职业技能的培养
  这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首先是就业政策的解读。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是求职成功的基础。其次是面试技巧的指导。对面试礼仪、语言、无领导小组的驾驭等等所有面试内容与技巧给予指导,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能力的提升。再次,心理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在求职和就职过程中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同时要掌握如何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事项。这个活动可以采取校本课程的形式进行,但建议有经验的HR来进行。
  3、课程开设针对范围
  此课程适合针对大二下学期的学生展开。此时学生的课程较少,且学生经过了一年半的历练,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了较成熟的理解。故此时接受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可以弥补过去的不足,并有足够的时间来改正和提升,积累更丰富的经验。
  4、评价方法
  宏观方面,本校学生的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提高是最大的回馈。微观层面,可以在学期末采用模拟公司的行为进行考核,从公司招聘到入职、工作等全方位进行模拟。当然评价一种课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具体如何操作还有待探讨。此处仅供参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校本课程体系的不完善性,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在精力、适用性等方面尚存在一些欠缺,但是随着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的不断完善,这些问题一定会在实践中得到很好地解决。
  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得到了来自国家、学校、家庭等社会各个方面的重视。提高普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刻不容缓。如果仅仅是因为面试时表现不好或者在工作岗位不懂工作规则而导致难就业或失业,那对于有一身专业技能的毕业生而言是可悲的,同时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也是失去了一名“得力干将”。因此聚焦于学生在走出象牙塔、走向工作岗位后的一些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保证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基础,也是满足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需要的保障。基于此,近年来校本课程在普通高校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潜质不容小觑且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肯定与尝试。但是目前的研究与探索还不是非常的成熟,在课程开发诸方面还是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段.在这个重要的阶段,如何有效地培育创新人才,我结合两幅漫画的启示,讲两个小观点.
水稻叶鞘腐败病[(Acrocylindriumoryzae Sauada)以下简称鞘腐病]是水稻的穗期病害。这几年,其发生与为害渐趋严重。1982~1985年间,笔者在江苏扬州市红旗良种场的杂交籼稻夏繁
李水生同志从事教育工作近五十年,先后担任华师一附中和武汉睿升学校校长近30年,取得了显著的办学业绩,并在治校育人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念。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总结探讨李水生学校教育工作的经验与理念,推动教育家办学,推动武汉市“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的开展,促进我市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教育学会于2011年5年28日在武汉睿升学校举办了“李水生教育理念与实践研讨会
本文中我们确定了最适合于基于阻抗的血氧测量的电极类型、大小和放置部位。满足下面条件的电极系统能提供较高的信号伪差比(SAR)和可靠性:1)基线阻抗低;2)贴附力强;3)物理
我认为,创新型人才应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基本素质特征:一是博、专结合的扎实的知识基础。包括宽厚的文化积淀和高深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二是以创新能力为特征的高度发达的智力和能力。包括对创新需求的敏锐预测和正确把握能力、较强的探究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三是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自由发展的个性。包括开放的意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理性的怀疑和批判精神、执著的探索精神;四是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
创新的基本品质是具有独创性、首发性、公认性和无可替代性。创新本身的确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智慧和动力的集中表现。创新在人类文明长河中,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杠杆和支点,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世界各国都对创新寄予了极大的希望。全世界流传着一个口号:“创新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这把创新本身所代表的意义和价值提到了一个非常高的程度,与人类的文明、国家的昌盛、社会的幸福连在一起。  依据英国科学家詹姆斯
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降低,教学质量受到较大影响,社会反响很大,所以及时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建立有效的对策体系势在必行。  一、学生学习状态调查  笔者与同事们利用晚自习时间,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涵盖动力、电力、输变电、集控、热自、化学六个专业,共10个班级,发放调查表480份,回收461份,数据统计如下:  1、你在课堂上没有听老师讲课的原因:选择“老师讲课枯燥无味,没有吸引力”34
轻烃与芳烃产业发展大会给行业未来发展带来了什么启示?11月15日,油气论坛峰会上,主题演讲嘉宾就国际油气市场、炼油行业转型升级、PX产业链宏观发展趋势等六方面内容,运用多
期刊
一、引言rn日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日益多元化,由过去传统的生存消费、学习消费发展到现在以生存消费、学习消费、旅游娱乐消费、信息
眼下,在全国很多高校里,诚信缺失成了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恶意拖欠学费、用虚假材料骗取助学金、考试舞弊、剽窃论文、伪造个人简历、随意毁约等等,这些行为给学生个人、学校乃至全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如何帮助这些还未长大成型而又即将成为社会主力军的大学生们树立诚信意识,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一、大学生的诚信现状    第一,弄虚作假严重。一是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