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青年报》报道,2007年6月12日,一些特别的短信出现在参加重庆中考的36万考生的语文试卷上。题目要求考生参照短信作品,以展现重庆或反映直辖以来的变化为内容,用一句话简练优美的话赞美重庆,分值为4分。
看到这个考题,许多考生都笑了,因为这些赞美重庆的短信是重庆某报从3000市民“一语评重庆”的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即便埋头读书的学生,也曾和家人一起仄足其间记忆深刻。
“山水灵动之城,美丽时尚之都”、“直辖十年三大变化:路短了,人亲了,离全面小康更近了”……
“路短了”?——重庆城市大了,路却短了?对,因为路好,舒适、便捷、路边景观又美不胜收,即便乡间公路,也平坦安逸,故而,人人都感到“路短了”。这朴实无华的三个字,实在是对重庆公路建设者们最至高无上的赞美与褒奖!这三个字,比任何一种奖励的份量都重!
这三个字让我紧紧联系起一个人来。
一
乔墩,不错,是他的名字。
他的名字就叫乔墩。“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乔墩,就谐音那个中流砥柱的“桥墩”。桥墩,它是一座桥的基石和魂灵。
用这两个字命名的男人,想来是个份量很重的人物。不,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男人,他就职于重庆市公路局,任党委书记兼局长。
如果说,一个人的姓名与他的人生命运有着密切联系的话,那么,乔墩可说是最具典型意义的一个。或许,冥冥之中,父母在给他命名时,就已昭示了他一生的轨迹。
乔墩学的是道路桥梁专业,从事的是路桥研究和设计十一个年头,后来搞起公路行业管理。他敬职敬责,兢兢业业,是这个行业的顶尖级人物。二十三载春夏秋冬,他与道路桥梁为伴,以道路为友;他几乎将他青春的全部,都无怨无悔地拱手交给了他所钟情与追求的路桥建设与管养事业。
他是六十年代生人。那个年代,世界正处于激变的时刻,尤其在中国更是所谓“大风大浪”中出生的一代。那时,他们还不懂事,懵懵懂懂,呼口号、刷标语、唱语录歌、跳忠字舞、打倒一切或捍卫一人,热血沸腾,浪漫而激进。可是,岁月如梭,光阴似箭,等他们长大了,听说着,回味着那个大时代的种种激动人心的事迹和风景,真恍然如梦,他们深深地遗憾了、后悔了,然而,青春不再,岁月无情,他们那一代人的童年就这样轰轰烈烈地走失了。
歌德说:“时代给予当时的人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我们真可以说,一个人只要早生十年或迟生十年,从他自己的教养和外面的活动看来,便成为全然另一个人了。”
六十年代人深知,他们这一代人咀嚼了太多的历史的沉重,又肩负了许多的历史负担,却错失了青春,迷茫了人生,因而,被称为严重“贫血的一代”。他们刚刚登上历史舞台,脚根尚未立定,更年轻的七十年代人就紧追其后,马不停蹄地催逼着他们。如今70后、80后更咄咄逼人,成为当下时代闪耀一族,而他们六十年代人成为了从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最不引人注目,最容易被忽略而又最为尴尬的一代。
然而,乔墩并不尴尬。六十年代,成就了乔墩,他坚忍而充满毅力。
80年代初,乔墩顺利从贵州考取重庆交通学院。初中,高中,他一帆风顺,各门功课名列前茅,他顺理成章又理当气壮地走进高等学府。
80年代末,乔墩作为四川省重庆市的唯一被选拔的学业代表,远涉东瀛,被团中央选派到日本研修路桥专业。完成学业后,他怀揣一颗炽热的心回来报效祖国,参与了当年“虎门大桥”等桥梁尖端修建,成为桥梁建设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新千年第一缕曙光,又照亮了他的锦绣前程。他应召从事科研和管理工作。
2007年5月8日,乔墩被重庆市委市政府授予“五四青年奖章”。
频繁地转换角色,纷至沓来的荣誉,五彩缤纷的称号,这一顶顶光芒四射的桂冠,以及突如其来的转换,让乔墩有些力不可支了。他并不看中荣誉,也不注重褒奖,但他极其珍视那一枚“五四青年奖章”。那是他闪光青春的证明,也是年轻生命的价值体现,更是闪光人生的一个诠释与标点。
共青团重庆市委书记、重庆市青联主席谭家玲同志对我说:“乔墩是我们市青联的常委,是我们重庆市交通系统唯一获得这一称号的青年专家,同时,也是这次获得此殊荣里,干部级别最高的一位代表。你应该好好写写他的队伍。”
是的,青联队伍里聚集着各行各业的精英。作为重庆市青联常委的乔墩,无疑是青年俊杰里的佼佼者。关于他,一定有着与众不同的青春故事。
二
5月8日下午,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同志亲切为乔墩颁发“五四”青年奖章。我见证了那辉煌的一刻。当时,我和杜国平、韩咏秋、蒋玲丽几位青联委员亲临现场,目睹了乔墩领奖时的激动和兴奋。汪洋书记激情洋溢地引用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保尔·柯察金的名言激励每一个获奖者。他说,青年,是建设新重庆的重要力量,优秀青年的模范带头作用,让今日重庆有了更生动的活力。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愧疚……
汪洋书记的话,让在场的每一个青年热血沸腾,激情澎湃。此时,我的眼睛一直关注着乔墩,他的眼眶含着泪花,那副深度近视镜片,分明被泪水朦胧了。
鲜花、掌声、赞词、祝福。我们真诚地向他祝贺。乔墩憨厚地笑着,憨厚地答谢,没有半点得意与轻狂。
我见缝插针,要约个时间采访他。他心不在焉,人仍在兴奋之中,忙说,不用不用。媒体记者簇拥而来时,他一一婉拒了。
他谦逊地说:“采访他们吧。我没啥说的。”墩墩实实,厚厚道道。平和的话语,真诚的微笑,无不透露出一个北方汉子憨直的品格。
乔墩说:“我是河南人。虽然四岁时就随父母去了贵州,但祖籍应该是河南。童年在大平原度过的。我的性格沿袭着北方人的性格……”
恰在那一刻,“一定要为乔墩写篇文章”的想法,一下梗在了我心里。
自5月8日起,这念头一直撕扯着我,几乎让我有些寝食难安了。找我写文章,要我“歌功颂德”的人很多,我大多一一回绝。他们不能给我以刺激,让我感动,而乔墩分明是打动了我,让我时时有种要用文字倾泻的欲望。
可每次和乔墩约时间见面“谈谈”,他总是说一句“这段时间太忙”,而将我搪塞了。
一次,还是青联聚会上,我巧遇了《重庆与世界》杂志社总编辑朱宏、《重庆青年报》社总编辑李杰、重庆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张远、重庆市交通委员会总工程师张太雄等人,叙旧话新,谈天说地。席间的话题,总是离不开一个名字:乔墩。
乔墩居然有如此魅力,他人不在,还让大家念念不忘。青联的聚会,情投意合,自是难舍难分,人一旦聚在一起,不到夜阑人静是掰不开的。那夜,人是越来越多,酒是越喝越来劲。大家群情激越,推杯换盏时,总觉得“遍插茱萸少一人”。
朱宏说:“墩哥,你在哪里?”
李杰一把抢过手机:“快来哟,墩哥!”
“帅哥”张远咪着笑眼,电话又打给了乔墩。
张太雄大哥干脆站起身来,瞪起两只智慧的圆眼,冲着张远的手机喊:“墩,来,快点来!”
一桌人哈哈大笑,都在期盼着墩哥的突然出现。
青联常委张远深情地对我说:“你真该好好写写墩哥。不说别的,就说咱重庆的公路发展,桥梁建设,他可是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宣传墩哥,就是宣传咱们重庆的建设者,我举双手赞同!”
酉阳县县委书记徐强,曾担任过重庆市青联主席,说到每一位青联委员时,他总是感慨万千,大加赞扬。他说:“乔墩委员是个很爽直的一个人。有人说我们两个人长相很像,都是‘胖墩胖墩’的,说好听点儿,就是重庆话有点儿‘墩犊’嘛。”一阵笑声。徐强对我说:“乔墩值得写。就写他的‘桥墩’作用。一座桥,没有‘墩’是不行的。”
我的一位朋友盛文峰说:“乔局长长得一副福相,一看就是好人呐。”
张太雄是重庆乃至全国交通系统的“行家里手”。他的名字是“张扬”的张,“太极”的太,“雄起”的雄,据说,重庆的高速公路除了“成渝高速”他没有赶上参与修建外,其余的高速公路他都亲临第一线。
张太雄接着话茬说:“乔墩是我们交通系统的骄傲。今年他获得五四青年奖章称号,是我们重庆交通系统的光荣。在去年和今年的政协会议上,我就提议,重庆应该成为‘中国桥都’。其中,长江、嘉陵江主跨径150米以上、桥长800米以上的特大桥就有36座。重庆正在全面建设的‘二环八射’高速公路,有5条通往四川,3条分别通往贵州、湖北、湖南,穿过地区大都是高山深谷,目前高速公路上的在建桥梁就达793座。”
说到自己的专业,张太雄如数家珍,兴奋不已。不单单张太雄,但凡到过重庆的人,都会为重庆的桥梁之美、之雄奇、之宏阔、之壮观而赞叹!作为“桥都”的重庆,不愧为一座世界级的桥梁博物馆。抬头是山,低头是江,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桥和路改变了重庆的面貌,更改变了重庆人的生活,桥让重庆更现代、更靓丽、更招人喜爱,同时,桥让重庆人沟通起来更方便,桥和路更让山城变成一马平川。重庆交通大学校长唐伯明说,桥的张力和性格是男子汉的象征。他希望在大学建立一个桥文化研究中心,让更多重庆人参与到桥文化研究中来。
的确,无论是外地人,在外地的重庆人,还是“老重庆”,无不惊诧于重庆的发展变化。重庆市长王鸿举曾不无自豪地这样形容日新月异的重庆,说:“这是个每三个月就需要换一次地图的城市。”
这座城市,从空中俯瞰,犹如一艘航空母舰,昂首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让人迫不及待地渴望融入其间。这座都市足以和世界任何城市PK:两江交汇形成的舌状的渝中半岛,是中国高楼密度最大的地区,400多座高楼穿插其中,构成跳跃的城市天际线;每当入夜,南滨路遍地华彩灯饰恍若天河繁星,真真霄壤颠倒,疑是银河落九天;有西南首条“中国著名商业街观音桥商圈,有单位面积商贸交易总额位居全国第一”的中国西部第一街“解放碑步行街”,发达的商业较东部地区有过之而无不及。真可说是中国西部的香港和纽约。
重庆交通行业的兴旺发达,自然离不开丁纯、李祖伟、张太雄、乔墩们的心血和汗水。
解放军301医院院长秦银河少将感慨地向我介绍说,当年他在重庆新桥医院时,就和重庆市交通系统的人打过很多交道,交通系统的人干工作是很“玩命”的。尤其是当时的丁主任,废寝忘食,为每一条路殚思竭虑。重庆今天的道路发展离不开上一辈交通人艰辛的铺垫。
道路交通建设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标尺,它在本质上是为方便老百姓的出行,而它暗下又在默默改变着老百姓的时空观念。重庆市前后几位领导人都把改变重庆交通看得很重,8小时重庆,半小时主城,1小时经济圈……这些词汇已最大程度地改变了重庆人的生活和观念。而改变这种生活,和创造这种观念的恰恰是乔墩和他的的桥梁道路建设者们。作为一个作家,我手无缚鸡之力,而讴歌交通战线的一兵一卒,我义不容辞,责不旁贷。
那夜,到了,乔墩还是风风火火地赶来了。镜片后的那双智慧的眼睛里,写满了笑意和焕发着朴实之光。
一杯酒又一杯酒喝下去,乘着醉意,我朦朦胧胧又断断续续地记下了乔墩的点点滴滴。
三
1964年,七月流火,贫瘠的中原大地被太阳晒得滚烫。赤日炎炎,热浪灼人。
在河南平顶山市叶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一个胖小子的哇哇啼哭,给乔家庭院里带来了甘霖般的雨意。
乔墩父亲是一个建设行业的普通管理人员,他给儿子取名“乔墩”,是期望着儿子长大成才,像默默无闻的“桥墩”一样,支撑着桥梁路面,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也寓意着儿子为人敦厚、敦实,就像一座木墩子、石墩子一样,朴实无华,从而一生做一个善良的好人。
乔墩没有让父母失望,他像乡间的一根修竹,挺拔地生长。小学一至四年级,乔墩各门成绩优异,秀出于林,鹤立鸡群,博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赞赏。田间地头,丘坡沟河,乔墩和乡村小伴们玩着孩提的游戏。在皎洁的月光下,他听大人们讲着牛郎织女的故事,潜滋暗长着美的梦想。河南豫剧的启蒙,于高腔大嗓的唱腔中,让他辨别出忠奸善恶。汹涌澎湃的黄河,又给他幼小的心灵插上幻想的翅膀,从而漫无边际地飘游、驰骋。
四岁那年,乔墩随父到了贵州。确切地说,他的少年是在贵州度过的。连绵起伏的山脉,阻断不了乔墩放飞的梦想,波涛汹涌的江水,挡不住乔墩要走出大山的壮志。人说童年生活埋着我们未来理想生活的种子。这话一点不错,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导演,每个人都渴望自己一生是一次精彩的演出,或是一场辉煌的亮相,即便到老,也应该是一回精彩的谢幕。谁不期望自己的足迹,能够成为后来者的路标。否则,这世上便无伟人与凡人之分,也没有名人与庸人之别。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轻时,如果没有去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过、奋斗过,或者是哭过、笑过,那么年老了,他的理想也终归会成为梦的代名词,成为一个美丽的泡影。理想像一块硬糖,在年轻的时候不去尝试、咀嚼,等到味觉麻木的时候已经没有机会来品尝那种甜味,只能在自己的叹息中听别人咀嚼的声音……
父亲的教诲,让乔墩明白了这些深刻的道理。因而,他决定遵照父亲的循循善诱,报考重庆交通学院道桥系,续写父辈不能实现的宏伟理想。耕耘就会有收获,他如愿以偿地走进了重庆交通学院。四年的大学生活,青春浩荡,激情飞扬,无不充满着玫瑰色的憧憬与幻想。然而,乔墩骨子里却是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重庆的坡沟峁梁,让他脚板吃尽了苦头,更让他体会到重庆人因交通不便所带来的艰辛。要改变这种现状,逢山辟路,遇河架桥,这是他这个以后的交通人天经地义的职责。每每想到这儿,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便油然而生,他便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恨不得立刻去铺一条路,去架一座桥。
如此,他常常一人独坐在朝天门码头冥思苦索,又时常踽踽一人在长江大桥和嘉陵江大桥上伫立思想。他在琢磨重庆未来的桥梁建设;他在想像重庆未来的道路建设;他在想象如何将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让辉煌的理想变成铁定的现实。
有时,乔墩坐在溪流旁边的岩石上,像一个入定的老僧,静静地悟想。不错,就说这眼下的河。起初,这条河流刻画了自己的河床,可石头却限制着它们的流速,但多少岁月过去,河流改变通道,石头也被河水磨圆。但只要有雨和缓缓的坡地,小河就会依旧这样奔腾。它靠的就是一种生命的韧力。
四年之后,乔墩高唱着毕业歌,走出放飞青春的大学校门。这位桥梁专业的高材生,便一头扎进秦皇岛,参加在那里的“丙丁码头立交桥”设计和修建。
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秦皇岛丙丁码头立交桥,是国家七五重点项目。乔墩有幸被抽派参加这样宏大工程的设计和建设,自然是对他从理论到实践的一次锤炼,也是他在路桥人生的一个质的起点和飞跃。
乔墩所在的交通部重庆公路研究所,寄厚望于他,临行前,所领导设宴为他饯行。两杯酒下肚,乔墩面红耳赤。领导们深情地说:“小乔,你是刚分来的大学生,年轻有为,参加这种大规模的立交桥建设,是你的光荣,更是我们研究所的光荣。任务重,责任大,你一定要克服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这次任务。回来,我们为你庆功。”乔墩坚信地点了点头,心里说,领导们你就放心吧,我一定不辱使命凯旋而归的。
从重庆往北京进发路途,望着车窗外扑入视野的巴山蜀水,乔墩心里波涛起伏。车厢内“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的悠扬歌声,让他激情豪迈,心情激荡。他事业的起点,就在这列车飞奔的前方。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握好这次机会,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开局。
在秦皇岛,乔墩一呆就是一年多。真是转瞬之间。他埋头苦干,把自己交给了秦皇岛,交给了他热爱的路桥事业。孤灯独对,日日以图纸为伴,又彻夜埋头资料堆。抽空还得去施工现场去论证。苦,是无以言说的;难,也是无以言说的。还有那“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与寂寞。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却是一个万丈深渊。乔墩无疑是一个强者,一年多的挑灯夜战,乔墩凭借自己的勤奋与智慧,拿下了工程所交给他的设计任务。
在此,乔墩十分感激一个人。他就是重庆长江大桥施工负责人、归国华侨许万春先生。他是中国桥梁界学富五车的专家,虽德高望众,却为人谦和,平易近人,给了乔墩许多学术上启发与指点。他忘不了在秦皇岛的那些日日夜夜,在机器轰鸣紧锣密鼓的施工现场,在五花八门纵横交错的图纸面前,乔墩都得到了他的谆谆教诲和悉心指导。更重要的是,乔墩学到了许万春老师一丝不苟的精神和对工作的严谨态度。他的表率作用,更深深影响和感染着乔墩,以至于成为乔墩引以为荣、没齿难忘的良师益友。
1989年4月,幸运之神,再次垂顾品学兼优的乔墩,他被团中央抽派到日本参加日本科技精英深造。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一是对乔墩出类拔萃的肯定,二是为乔墩日后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关键性的基础。那时,重庆还隶属于四川省管辖,在偌大的四川省选派一位青年学者去日本深造,这名额恰恰落到了乔墩头上。乔墩十分感激团中央的知遇之恩,让他这颗埋在大西南深山峻岭里的璞玉重见天日,得以受到大匠的雕琢。
若干年后的今天,乔墩事业有成,如日中天,他对此仍是念念不忘。每逢全国青联的领导或团中央的领导到重庆,他都会拨冗参加相关活动。今年7月,团中央全国青联率百名杰出青年来重庆,乔墩获知这一消息后,于深夜十一点赶来参加聚会,并把珍藏家中的两瓶陈酒拿到餐桌上,以表这份青年对团中央和全国青联的感激之情。全国青联秘书长安桂武,副秘书长章勋宏等人,听了乔墩对团中央感激的拳拳之情,十分感动。
章勋宏副部长说:“是因为你本人很优秀嘛。”
在日本学习期间,乔墩最牵挂的人,就是他新婚燕尔的妻子漆明玉。
重庆姑娘漆明玉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双眸似漆,美丽如玉。她当时是武警医院的一名护士。有一天,乔墩去武警医院看望生病的同事,遇上值班的护士漆明玉坚决阻止不让中午探视。乔墩无奈,软磨硬泡,漆明玉就是不准。性急之下,乔墩和她吵了起来。此时的漆明玉微微一笑。恰恰这一笑,让乔墩春心萌动;恰恰这一笑,在乔墩心里激起了青春的冲动。他被她的美丽容貌和认真工作的态度而感动。此后,他三天两头往医院跑,有时就为了多看她一眼,中午的时候悄悄溜进病房说几句话,便跑回办公室。
有一天,乔墩风风火火又来了。漆明玉取下口罩对他说:“快走,今天首长到病房来检查。”
乔墩说:“我今天要去办理手续,去日本学习。”
漆明玉放下手中的注射器,惊喜交加,一下子居然泪水涌了上来。千言万语,一时凝噎,她哽咽着说:“我现在就请假去。我陪你办手续。”
乔墩阻拦住了她,说:“不用,你上班,我自己就行了!”
漆明玉说:“不,我一定得陪你去!”说着,她竟“哇”地一声哭出声来。她是喜极而涕,是为自己心爱的人的成功而高兴。
人,是缺不了爱情的,爱情是生活的诗歌和太阳。之后,他们一个在东京,一个在重庆,每到夜阑人静,他和她都不约而同地在心里为对方馨香祷祝,祈福平安,又各自学业有成。每次通话,乔墩第一句话总是“我真想你,还有重庆的火锅!”漆明玉却只有一句:“我只想你!”
爱情也是生产力。漆明玉给了乔墩强大的学习动力。在日本学习的一年时间里,他们鸿雁传书,相互勉励,又两情脉脉。终于,有一天,他和她的爱情瓜熟蒂落了。
四
一生中最难忘的东西都可以舍去,但最难忘的记忆却永远割舍不去。广东虎门跨海大桥的修建,已刻骨铭心地镶嵌在乔墩的记忆皱褶里。是的,乔墩很少向人提及这段值得骄傲的经历,也很少人知道虎门跨海大桥的修建与乔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施工技术的主设计师的乔墩,虎门跨海大桥倾注着他的才华和心血,更凝结着他的青春生命。有时,他静下心来,也会为这部大作品,而惊叹于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992年,乔墩28岁。当修建广东虎门大桥的施工技术咨询合同摆在乔墩面前时,他躇踌满志,胸有成竹。中国不是日本,当时的中国还处于不发达的经济初萌状态。在桥梁建设方面,更是处于一种“初级阶段”,有些方面几乎还是空白,而那个时候的日本,在大跨度钢桥、混泥土桥、拱桥等等,已遥遥领先,处于世界桥梁建设界的前列。我们在人力、财力、还有科技水平上,远远无法与日本相比。
起初,广东也怀疑咱们中国自己人的技术力量,他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仅出资4万元做施工技术方案。虽是杯水之薪,乔墩还是决定拿下方案。乔墩所在的重庆公路研究所与广东出资方在1992年12月签订了协议,协议要求在春节后即完成设计方案。
1993年的春节前后,乔墩仿佛置身于无人世界,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作设计图”。他吃住在办公室,数据分析、数据论证、数据验算、勾画草图小样。乔墩从力学、结构学等多角度全方位运筹帷幄,大胆创新构想,科学计算核准,终于在大年初二上午完成了整体构思,并创作出了初稿。
大年初四,广东方面浩浩荡荡一帮人住进了重庆。乔墩有根有据地作了近3个小时的汇报。因为“主缆索股悬索桥生命线”现场制作这一大胆构想,在国内当属首例,一时间引起不少桥梁专家的争议。当时,日本的这种桥梁一次吊装能力是4000吨,而国内记录最重仅能悬吊500吨,我们无法达到这个条件。乔墩不愧为受过老子学说滋养,因而“治大国如烹小鲜”,无为而治,提出“托”而不吊,实际上是托吊并举。日本采用的是工厂制作,乔墩提出“现场制作”,“直接拖拉”。这一方案,得到了日本、丹麦等国家桥梁的肯定和认可。乔墩“用土办法解决了大问题”!
从1993年到1996年,乔墩在酷署严寒的工棚里度过了整整三年光阴。我无法想象这三年里,乔墩用什么样的坚强信念支撑他完成这部鸿篇巨制的?无法想象他在这三年里克服了多少困难而昂首挺胸走过来的酸涩过程。但有一点,我可以想象的到,那就是乔墩矢志不移“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自信,一种男子汉愈挫愈勇、激流勇进的品格,在鼓舞着他、支撑着他,以至走到成功的彼岸。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普天同庆之际,全长15公里的虎门大桥终于如愿以偿地巍然耸立在广东省虎门镇,一桥飞架,气势如虹,大气磅礴。
那日,乔墩参加了大桥的通车典礼,他漫步在虎门大桥上,百感交集,感慨系之,喜悦的泪水顺着面额蜿蜒而下,肆意地在乔墩脸上纷飞。望着滔滔江水,乔墩燃上了一支烟。浓浓的烟雾里,五年的青春韶华飞逝而过,犹如这桥下的江水,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怎不让他百感交集,热泪滚滚呢?!
1995年,31岁的乔墩破格提升为副研究员。
1997年,乔墩回到了重庆研究所。
乔墩开始了基础研究。由他牵头建设了“桥梁动力实验室”,“环形道路试验室”,“国家客车实验室”,“遂道实体实验室”。
在全国,在重庆,他参与了一大批桥梁建设的设计和咨询检测。
好一个乔墩,其不愧桥梁交通建设的脊梁!
夜色与晨光中的每一座大桥,无不是重庆最美的风景线。此刻的一座座飞跨两岸,联结这个古老而新兴城市的大桥,远远看去,就是一条条舞动着的彩虹,将错落地分割着的山城细针密线地勾连、缝合在一起,是那样天衣无缝、美仑美奂。恰是因为这些美丽的人工彩虹的点缀,让重庆这座山城的颜面忽然变得生动、多元、丰富,又旖旎多姿,风情万种,令人飘然似仙,陶然欲醉,流连忘返。
重庆的大桥建设史是一部城市建设史,同时又是一部世界桥梁建设新史。作为“桥都”的重庆,本身就可大书特书一笔。乔墩们以智慧所舞动起的彩虹,不仅使城区百姓感到激动和欣慰,而且广阔无比的乡村农民也同样获得了这份激动和欣慰。
谁持彩练当空舞?乔墩们就是这个城市的彩练挥舞人,是让这个城市所有的物体和生灵全都舞动起来的人。
是谁改变了世界,让山河改变了模样?是我们!乔墩们会大声呼叫,因为他们是最快活的人、也是最幸福的人。
五
2003年,乔墩被调到了重庆市公路局,走上了领导岗位。年富力强的乔墩走上领导岗位后,出色的管理才能得到了施展和发挥。
他的视线从城市转向了乡村,那儿有更加广阔的天地和连绵不断的山野、河流。天地宽阔了,视野开阔了,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心中的责任也随之加重。乔墩是扛过压力的,他肩膀承受过压力与重量,想来再大的困难也压不垮他。
身份也转变了。过去只是个科技人员,工作性质单纯,他只管搞好业务就行。现在不同了,他是个管理者,是个副厅级大局的“持牛耳者”。不说日理万机,但机关和基层的事,事无巨细,都要他一一过问,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与马虎。
还有学术业务上的事,他不能撒手不管,要搞好业务工作,就要不断学习。2004年4月取得重庆交通大学工商硕士后,又坚持在2006年6月完成了重庆大学MBA的学习,并考取重庆大学博士,并被评为“重庆市首届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在全国公路政研会17届年会上,他撰写的论文《试论如何构建党内和谐》被评为一等奖。由于他工作成绩突出,被重庆市交通党委评为“优秀领导干部”。他是搞桥梁科技出身,当代桥梁建设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可谓三天不学习,就有落伍之虞。他不想当一个外行管理者,当领导,懂技术才是硬道理。因而,他除了全局职能效能管理外,他还有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的,乔墩总感到时间不够用,他真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来。他在工作上是一个讲体面的人,方方面面都想做得出色、完满,不辜负上级领 导和同事们的期望和器重。
可以说,乔墩是个自己到处找累的人。别的不说,单从他走上领导岗位之后,从2003年至2006年的三年时间内,乔墩就主持了危桥、危隧道工程改造160多座。潼南涪江大桥、壁山人民大桥、彭水高谷大桥等一系列遍布全市危桥的改建,乔墩亲临现场指挥作战。城口、巫溪、秀山等这些远离重庆的城区,乔墩在那里一呆就是十多天。
公路局,说到底,农村公路建设是一篇大文章。按照重庆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千村推进,万村示范”的目标,市公路局对全市100个示范村、900个推进村公路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核实,整理汇总。乔墩负责制定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保证了对农村公路的支持落到实处。因此,农村公路建设也最让乔墩这个当家人牵肠挂肚。不是怕修路之苦,公路局吃的就是修路架桥的饭。问题在于要修路,也想修路,乐意修路,可关键在一个字:钱。没钱也要修路,巧媳妇要为无米之炊,你说能不难嘛!
为了钱,修路的钱,架桥的钱,乔墩绞尽脑汁,挖窟窿打洞地解决这一问题。他亲自协调资金来源,他亲自到乡、村做工作,磨破嘴皮子,鼓动大家积极参加公路建设。去有些不通车的乡村,他就安步当车地走山路、钻山沟,碰上雨雪天,他就走雪趟泥,也不知跑过多少山村与乡镇。截止到2006年,乡村公路新建设23000多公里农村公路。乡镇通畅率、建制村通达率和通畅率达58%和20.5%。
说到这里,乔墩感慨万千:“农村公路建设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资金、组织、管理等方面都与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大不相同。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市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支持、依靠群众、技术指导等原则,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市农村特点的经验和办法。”
正如乔墩所说的那样,农村公路建设规模和投资都是巨大的,各级财政投入资金远远不够,必须依靠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广为流传的话既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又形象地说明了农村公路建设在发展农村经济、农民增收致富过程中的重要性。乔墩所领导的重庆市公路局,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点。农村交通的改善,为封闭式的传统农业经济向市场为导向的高附加值现代农业经济转变,创造了良好条件,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奠定了基础。路通畅了,老百姓方便了,农民让农产品走出了大山,走出了乡村,走向了市场,农产品变成了商品,资源变成了财富,降低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也丰富了城里的菜篮子、米袋子、油瓶子。
2007年3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给重庆新的导航定向: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为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总书记的期望,把重庆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标杆上。尤其是将重庆列为全国城乡统筹试点直辖市,更为重庆城乡的统筹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与方向。从“城乡统筹”大局考虑,乡镇公路建设无疑是个重头戏。对此,作为市公路局局长乔墩感到了新的责任与压力,当然,他也看清工作发展的方向,那就是为重庆的“城乡统筹”添上浓抹重彩的一笔。
对重庆未来的农村公路发展大格局,乔墩心里比谁都清楚。他信心十足地说,“十一五”期间,国家对重庆农村公路建设的补助资金加大了,加上我市的配套资金,每年社会总投资规模将超过50亿元,因此要把农村公路作为今后5年交通建设的“重头戏”。力争到2010年,我市实现100%的行政村通公路,100%的乡镇通油(水泥)路,实现40%的行政村通油(水泥)路,农村通达深度的建设任务全面完成,通畅程度进一步的提高……
乔墩的追求永无止境,就像他有永远修不完的路,走不完的路。
乔墩总是时代浪潮的追逐者。自2006年以来,他牵头和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等单位一起,这解决我市农村公路资金不足和库区环保问题,大胆尝试,科学实践,立项了“三峡库区固体废弃物修筑农村公路技术研究”的重大项目课题,并得到了交通部的批准和资助。
三峡地区地处长江上游,沿长江狭长分布,是长江沿江地区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长江沿江地经济发展和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交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三峡工程建成后,库区经济发展任务异常艰巨。截止2005年12月,三峡库区的各区县农村公路现状为通乡通畅率为51.7%,通村通达率为85.4%,通村通畅率仅为10.3%,库区还有大量的农村公路需要新改建。而重庆市沿江两岸堆放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渣,直接威胁重庆市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库区每年固体废弃物堆积总量在2000万吨以上,每年汛期,经暴雨和洪水冲入江中的废弃物就多达462万吨。针对这一状况,乔墩、钱觉时、何兆益等一批中青年专家奇思妙想,大胆探索,将这些废渣垃圾用于库区农村公路建设。这样就可以减轻库区清库巨大工作任务,又降低了库区农村公路建设的成本,大大改善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极度紧缺的现状。同时,又相应地解决了城市环境保护的难题,一石二鸟,可谓双赢。
敢为人先,勇于挑战,这是乔墩的创造精神。
艰苦卓绝,创造奇迹,这是乔墩的毅力和品格。
这种精神与品格集于一身的乔墩,还有什么艰难困苦可以阻挡得了他!
长江和嘉陵江像两只巨大的臂膀,拥抱着重庆这个世界最大的山水内陆城市。当重庆张开双手接过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批文时,她不仅接过了自身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同时也接过了为中西部城乡发展提供范本的重大使命。
无疑,乔墩也是这个范本的提供者之一,我相信乔墩会有一个精彩的答卷。
(本文获“中国骄傲·第五届中国时代新闻人物优秀作品特等奖”)
看到这个考题,许多考生都笑了,因为这些赞美重庆的短信是重庆某报从3000市民“一语评重庆”的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即便埋头读书的学生,也曾和家人一起仄足其间记忆深刻。
“山水灵动之城,美丽时尚之都”、“直辖十年三大变化:路短了,人亲了,离全面小康更近了”……
“路短了”?——重庆城市大了,路却短了?对,因为路好,舒适、便捷、路边景观又美不胜收,即便乡间公路,也平坦安逸,故而,人人都感到“路短了”。这朴实无华的三个字,实在是对重庆公路建设者们最至高无上的赞美与褒奖!这三个字,比任何一种奖励的份量都重!
这三个字让我紧紧联系起一个人来。
一
乔墩,不错,是他的名字。
他的名字就叫乔墩。“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乔墩,就谐音那个中流砥柱的“桥墩”。桥墩,它是一座桥的基石和魂灵。
用这两个字命名的男人,想来是个份量很重的人物。不,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男人,他就职于重庆市公路局,任党委书记兼局长。
如果说,一个人的姓名与他的人生命运有着密切联系的话,那么,乔墩可说是最具典型意义的一个。或许,冥冥之中,父母在给他命名时,就已昭示了他一生的轨迹。
乔墩学的是道路桥梁专业,从事的是路桥研究和设计十一个年头,后来搞起公路行业管理。他敬职敬责,兢兢业业,是这个行业的顶尖级人物。二十三载春夏秋冬,他与道路桥梁为伴,以道路为友;他几乎将他青春的全部,都无怨无悔地拱手交给了他所钟情与追求的路桥建设与管养事业。
他是六十年代生人。那个年代,世界正处于激变的时刻,尤其在中国更是所谓“大风大浪”中出生的一代。那时,他们还不懂事,懵懵懂懂,呼口号、刷标语、唱语录歌、跳忠字舞、打倒一切或捍卫一人,热血沸腾,浪漫而激进。可是,岁月如梭,光阴似箭,等他们长大了,听说着,回味着那个大时代的种种激动人心的事迹和风景,真恍然如梦,他们深深地遗憾了、后悔了,然而,青春不再,岁月无情,他们那一代人的童年就这样轰轰烈烈地走失了。
歌德说:“时代给予当时的人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我们真可以说,一个人只要早生十年或迟生十年,从他自己的教养和外面的活动看来,便成为全然另一个人了。”
六十年代人深知,他们这一代人咀嚼了太多的历史的沉重,又肩负了许多的历史负担,却错失了青春,迷茫了人生,因而,被称为严重“贫血的一代”。他们刚刚登上历史舞台,脚根尚未立定,更年轻的七十年代人就紧追其后,马不停蹄地催逼着他们。如今70后、80后更咄咄逼人,成为当下时代闪耀一族,而他们六十年代人成为了从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最不引人注目,最容易被忽略而又最为尴尬的一代。
然而,乔墩并不尴尬。六十年代,成就了乔墩,他坚忍而充满毅力。
80年代初,乔墩顺利从贵州考取重庆交通学院。初中,高中,他一帆风顺,各门功课名列前茅,他顺理成章又理当气壮地走进高等学府。
80年代末,乔墩作为四川省重庆市的唯一被选拔的学业代表,远涉东瀛,被团中央选派到日本研修路桥专业。完成学业后,他怀揣一颗炽热的心回来报效祖国,参与了当年“虎门大桥”等桥梁尖端修建,成为桥梁建设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新千年第一缕曙光,又照亮了他的锦绣前程。他应召从事科研和管理工作。
2007年5月8日,乔墩被重庆市委市政府授予“五四青年奖章”。
频繁地转换角色,纷至沓来的荣誉,五彩缤纷的称号,这一顶顶光芒四射的桂冠,以及突如其来的转换,让乔墩有些力不可支了。他并不看中荣誉,也不注重褒奖,但他极其珍视那一枚“五四青年奖章”。那是他闪光青春的证明,也是年轻生命的价值体现,更是闪光人生的一个诠释与标点。
共青团重庆市委书记、重庆市青联主席谭家玲同志对我说:“乔墩是我们市青联的常委,是我们重庆市交通系统唯一获得这一称号的青年专家,同时,也是这次获得此殊荣里,干部级别最高的一位代表。你应该好好写写他的队伍。”
是的,青联队伍里聚集着各行各业的精英。作为重庆市青联常委的乔墩,无疑是青年俊杰里的佼佼者。关于他,一定有着与众不同的青春故事。
二
5月8日下午,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同志亲切为乔墩颁发“五四”青年奖章。我见证了那辉煌的一刻。当时,我和杜国平、韩咏秋、蒋玲丽几位青联委员亲临现场,目睹了乔墩领奖时的激动和兴奋。汪洋书记激情洋溢地引用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保尔·柯察金的名言激励每一个获奖者。他说,青年,是建设新重庆的重要力量,优秀青年的模范带头作用,让今日重庆有了更生动的活力。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愧疚……
汪洋书记的话,让在场的每一个青年热血沸腾,激情澎湃。此时,我的眼睛一直关注着乔墩,他的眼眶含着泪花,那副深度近视镜片,分明被泪水朦胧了。
鲜花、掌声、赞词、祝福。我们真诚地向他祝贺。乔墩憨厚地笑着,憨厚地答谢,没有半点得意与轻狂。
我见缝插针,要约个时间采访他。他心不在焉,人仍在兴奋之中,忙说,不用不用。媒体记者簇拥而来时,他一一婉拒了。
他谦逊地说:“采访他们吧。我没啥说的。”墩墩实实,厚厚道道。平和的话语,真诚的微笑,无不透露出一个北方汉子憨直的品格。
乔墩说:“我是河南人。虽然四岁时就随父母去了贵州,但祖籍应该是河南。童年在大平原度过的。我的性格沿袭着北方人的性格……”
恰在那一刻,“一定要为乔墩写篇文章”的想法,一下梗在了我心里。
自5月8日起,这念头一直撕扯着我,几乎让我有些寝食难安了。找我写文章,要我“歌功颂德”的人很多,我大多一一回绝。他们不能给我以刺激,让我感动,而乔墩分明是打动了我,让我时时有种要用文字倾泻的欲望。
可每次和乔墩约时间见面“谈谈”,他总是说一句“这段时间太忙”,而将我搪塞了。
一次,还是青联聚会上,我巧遇了《重庆与世界》杂志社总编辑朱宏、《重庆青年报》社总编辑李杰、重庆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张远、重庆市交通委员会总工程师张太雄等人,叙旧话新,谈天说地。席间的话题,总是离不开一个名字:乔墩。
乔墩居然有如此魅力,他人不在,还让大家念念不忘。青联的聚会,情投意合,自是难舍难分,人一旦聚在一起,不到夜阑人静是掰不开的。那夜,人是越来越多,酒是越喝越来劲。大家群情激越,推杯换盏时,总觉得“遍插茱萸少一人”。
朱宏说:“墩哥,你在哪里?”
李杰一把抢过手机:“快来哟,墩哥!”
“帅哥”张远咪着笑眼,电话又打给了乔墩。
张太雄大哥干脆站起身来,瞪起两只智慧的圆眼,冲着张远的手机喊:“墩,来,快点来!”
一桌人哈哈大笑,都在期盼着墩哥的突然出现。
青联常委张远深情地对我说:“你真该好好写写墩哥。不说别的,就说咱重庆的公路发展,桥梁建设,他可是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宣传墩哥,就是宣传咱们重庆的建设者,我举双手赞同!”
酉阳县县委书记徐强,曾担任过重庆市青联主席,说到每一位青联委员时,他总是感慨万千,大加赞扬。他说:“乔墩委员是个很爽直的一个人。有人说我们两个人长相很像,都是‘胖墩胖墩’的,说好听点儿,就是重庆话有点儿‘墩犊’嘛。”一阵笑声。徐强对我说:“乔墩值得写。就写他的‘桥墩’作用。一座桥,没有‘墩’是不行的。”
我的一位朋友盛文峰说:“乔局长长得一副福相,一看就是好人呐。”
张太雄是重庆乃至全国交通系统的“行家里手”。他的名字是“张扬”的张,“太极”的太,“雄起”的雄,据说,重庆的高速公路除了“成渝高速”他没有赶上参与修建外,其余的高速公路他都亲临第一线。
张太雄接着话茬说:“乔墩是我们交通系统的骄傲。今年他获得五四青年奖章称号,是我们重庆交通系统的光荣。在去年和今年的政协会议上,我就提议,重庆应该成为‘中国桥都’。其中,长江、嘉陵江主跨径150米以上、桥长800米以上的特大桥就有36座。重庆正在全面建设的‘二环八射’高速公路,有5条通往四川,3条分别通往贵州、湖北、湖南,穿过地区大都是高山深谷,目前高速公路上的在建桥梁就达793座。”
说到自己的专业,张太雄如数家珍,兴奋不已。不单单张太雄,但凡到过重庆的人,都会为重庆的桥梁之美、之雄奇、之宏阔、之壮观而赞叹!作为“桥都”的重庆,不愧为一座世界级的桥梁博物馆。抬头是山,低头是江,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桥和路改变了重庆的面貌,更改变了重庆人的生活,桥让重庆更现代、更靓丽、更招人喜爱,同时,桥让重庆人沟通起来更方便,桥和路更让山城变成一马平川。重庆交通大学校长唐伯明说,桥的张力和性格是男子汉的象征。他希望在大学建立一个桥文化研究中心,让更多重庆人参与到桥文化研究中来。
的确,无论是外地人,在外地的重庆人,还是“老重庆”,无不惊诧于重庆的发展变化。重庆市长王鸿举曾不无自豪地这样形容日新月异的重庆,说:“这是个每三个月就需要换一次地图的城市。”
这座城市,从空中俯瞰,犹如一艘航空母舰,昂首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让人迫不及待地渴望融入其间。这座都市足以和世界任何城市PK:两江交汇形成的舌状的渝中半岛,是中国高楼密度最大的地区,400多座高楼穿插其中,构成跳跃的城市天际线;每当入夜,南滨路遍地华彩灯饰恍若天河繁星,真真霄壤颠倒,疑是银河落九天;有西南首条“中国著名商业街观音桥商圈,有单位面积商贸交易总额位居全国第一”的中国西部第一街“解放碑步行街”,发达的商业较东部地区有过之而无不及。真可说是中国西部的香港和纽约。
重庆交通行业的兴旺发达,自然离不开丁纯、李祖伟、张太雄、乔墩们的心血和汗水。
解放军301医院院长秦银河少将感慨地向我介绍说,当年他在重庆新桥医院时,就和重庆市交通系统的人打过很多交道,交通系统的人干工作是很“玩命”的。尤其是当时的丁主任,废寝忘食,为每一条路殚思竭虑。重庆今天的道路发展离不开上一辈交通人艰辛的铺垫。
道路交通建设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标尺,它在本质上是为方便老百姓的出行,而它暗下又在默默改变着老百姓的时空观念。重庆市前后几位领导人都把改变重庆交通看得很重,8小时重庆,半小时主城,1小时经济圈……这些词汇已最大程度地改变了重庆人的生活和观念。而改变这种生活,和创造这种观念的恰恰是乔墩和他的的桥梁道路建设者们。作为一个作家,我手无缚鸡之力,而讴歌交通战线的一兵一卒,我义不容辞,责不旁贷。
那夜,到了,乔墩还是风风火火地赶来了。镜片后的那双智慧的眼睛里,写满了笑意和焕发着朴实之光。
一杯酒又一杯酒喝下去,乘着醉意,我朦朦胧胧又断断续续地记下了乔墩的点点滴滴。
三
1964年,七月流火,贫瘠的中原大地被太阳晒得滚烫。赤日炎炎,热浪灼人。
在河南平顶山市叶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一个胖小子的哇哇啼哭,给乔家庭院里带来了甘霖般的雨意。
乔墩父亲是一个建设行业的普通管理人员,他给儿子取名“乔墩”,是期望着儿子长大成才,像默默无闻的“桥墩”一样,支撑着桥梁路面,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也寓意着儿子为人敦厚、敦实,就像一座木墩子、石墩子一样,朴实无华,从而一生做一个善良的好人。
乔墩没有让父母失望,他像乡间的一根修竹,挺拔地生长。小学一至四年级,乔墩各门成绩优异,秀出于林,鹤立鸡群,博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赞赏。田间地头,丘坡沟河,乔墩和乡村小伴们玩着孩提的游戏。在皎洁的月光下,他听大人们讲着牛郎织女的故事,潜滋暗长着美的梦想。河南豫剧的启蒙,于高腔大嗓的唱腔中,让他辨别出忠奸善恶。汹涌澎湃的黄河,又给他幼小的心灵插上幻想的翅膀,从而漫无边际地飘游、驰骋。
四岁那年,乔墩随父到了贵州。确切地说,他的少年是在贵州度过的。连绵起伏的山脉,阻断不了乔墩放飞的梦想,波涛汹涌的江水,挡不住乔墩要走出大山的壮志。人说童年生活埋着我们未来理想生活的种子。这话一点不错,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导演,每个人都渴望自己一生是一次精彩的演出,或是一场辉煌的亮相,即便到老,也应该是一回精彩的谢幕。谁不期望自己的足迹,能够成为后来者的路标。否则,这世上便无伟人与凡人之分,也没有名人与庸人之别。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轻时,如果没有去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过、奋斗过,或者是哭过、笑过,那么年老了,他的理想也终归会成为梦的代名词,成为一个美丽的泡影。理想像一块硬糖,在年轻的时候不去尝试、咀嚼,等到味觉麻木的时候已经没有机会来品尝那种甜味,只能在自己的叹息中听别人咀嚼的声音……
父亲的教诲,让乔墩明白了这些深刻的道理。因而,他决定遵照父亲的循循善诱,报考重庆交通学院道桥系,续写父辈不能实现的宏伟理想。耕耘就会有收获,他如愿以偿地走进了重庆交通学院。四年的大学生活,青春浩荡,激情飞扬,无不充满着玫瑰色的憧憬与幻想。然而,乔墩骨子里却是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重庆的坡沟峁梁,让他脚板吃尽了苦头,更让他体会到重庆人因交通不便所带来的艰辛。要改变这种现状,逢山辟路,遇河架桥,这是他这个以后的交通人天经地义的职责。每每想到这儿,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便油然而生,他便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恨不得立刻去铺一条路,去架一座桥。
如此,他常常一人独坐在朝天门码头冥思苦索,又时常踽踽一人在长江大桥和嘉陵江大桥上伫立思想。他在琢磨重庆未来的桥梁建设;他在想像重庆未来的道路建设;他在想象如何将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让辉煌的理想变成铁定的现实。
有时,乔墩坐在溪流旁边的岩石上,像一个入定的老僧,静静地悟想。不错,就说这眼下的河。起初,这条河流刻画了自己的河床,可石头却限制着它们的流速,但多少岁月过去,河流改变通道,石头也被河水磨圆。但只要有雨和缓缓的坡地,小河就会依旧这样奔腾。它靠的就是一种生命的韧力。
四年之后,乔墩高唱着毕业歌,走出放飞青春的大学校门。这位桥梁专业的高材生,便一头扎进秦皇岛,参加在那里的“丙丁码头立交桥”设计和修建。
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秦皇岛丙丁码头立交桥,是国家七五重点项目。乔墩有幸被抽派参加这样宏大工程的设计和建设,自然是对他从理论到实践的一次锤炼,也是他在路桥人生的一个质的起点和飞跃。
乔墩所在的交通部重庆公路研究所,寄厚望于他,临行前,所领导设宴为他饯行。两杯酒下肚,乔墩面红耳赤。领导们深情地说:“小乔,你是刚分来的大学生,年轻有为,参加这种大规模的立交桥建设,是你的光荣,更是我们研究所的光荣。任务重,责任大,你一定要克服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这次任务。回来,我们为你庆功。”乔墩坚信地点了点头,心里说,领导们你就放心吧,我一定不辱使命凯旋而归的。
从重庆往北京进发路途,望着车窗外扑入视野的巴山蜀水,乔墩心里波涛起伏。车厢内“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的悠扬歌声,让他激情豪迈,心情激荡。他事业的起点,就在这列车飞奔的前方。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握好这次机会,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开局。
在秦皇岛,乔墩一呆就是一年多。真是转瞬之间。他埋头苦干,把自己交给了秦皇岛,交给了他热爱的路桥事业。孤灯独对,日日以图纸为伴,又彻夜埋头资料堆。抽空还得去施工现场去论证。苦,是无以言说的;难,也是无以言说的。还有那“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与寂寞。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却是一个万丈深渊。乔墩无疑是一个强者,一年多的挑灯夜战,乔墩凭借自己的勤奋与智慧,拿下了工程所交给他的设计任务。
在此,乔墩十分感激一个人。他就是重庆长江大桥施工负责人、归国华侨许万春先生。他是中国桥梁界学富五车的专家,虽德高望众,却为人谦和,平易近人,给了乔墩许多学术上启发与指点。他忘不了在秦皇岛的那些日日夜夜,在机器轰鸣紧锣密鼓的施工现场,在五花八门纵横交错的图纸面前,乔墩都得到了他的谆谆教诲和悉心指导。更重要的是,乔墩学到了许万春老师一丝不苟的精神和对工作的严谨态度。他的表率作用,更深深影响和感染着乔墩,以至于成为乔墩引以为荣、没齿难忘的良师益友。
1989年4月,幸运之神,再次垂顾品学兼优的乔墩,他被团中央抽派到日本参加日本科技精英深造。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一是对乔墩出类拔萃的肯定,二是为乔墩日后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关键性的基础。那时,重庆还隶属于四川省管辖,在偌大的四川省选派一位青年学者去日本深造,这名额恰恰落到了乔墩头上。乔墩十分感激团中央的知遇之恩,让他这颗埋在大西南深山峻岭里的璞玉重见天日,得以受到大匠的雕琢。
若干年后的今天,乔墩事业有成,如日中天,他对此仍是念念不忘。每逢全国青联的领导或团中央的领导到重庆,他都会拨冗参加相关活动。今年7月,团中央全国青联率百名杰出青年来重庆,乔墩获知这一消息后,于深夜十一点赶来参加聚会,并把珍藏家中的两瓶陈酒拿到餐桌上,以表这份青年对团中央和全国青联的感激之情。全国青联秘书长安桂武,副秘书长章勋宏等人,听了乔墩对团中央感激的拳拳之情,十分感动。
章勋宏副部长说:“是因为你本人很优秀嘛。”
在日本学习期间,乔墩最牵挂的人,就是他新婚燕尔的妻子漆明玉。
重庆姑娘漆明玉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双眸似漆,美丽如玉。她当时是武警医院的一名护士。有一天,乔墩去武警医院看望生病的同事,遇上值班的护士漆明玉坚决阻止不让中午探视。乔墩无奈,软磨硬泡,漆明玉就是不准。性急之下,乔墩和她吵了起来。此时的漆明玉微微一笑。恰恰这一笑,让乔墩春心萌动;恰恰这一笑,在乔墩心里激起了青春的冲动。他被她的美丽容貌和认真工作的态度而感动。此后,他三天两头往医院跑,有时就为了多看她一眼,中午的时候悄悄溜进病房说几句话,便跑回办公室。
有一天,乔墩风风火火又来了。漆明玉取下口罩对他说:“快走,今天首长到病房来检查。”
乔墩说:“我今天要去办理手续,去日本学习。”
漆明玉放下手中的注射器,惊喜交加,一下子居然泪水涌了上来。千言万语,一时凝噎,她哽咽着说:“我现在就请假去。我陪你办手续。”
乔墩阻拦住了她,说:“不用,你上班,我自己就行了!”
漆明玉说:“不,我一定得陪你去!”说着,她竟“哇”地一声哭出声来。她是喜极而涕,是为自己心爱的人的成功而高兴。
人,是缺不了爱情的,爱情是生活的诗歌和太阳。之后,他们一个在东京,一个在重庆,每到夜阑人静,他和她都不约而同地在心里为对方馨香祷祝,祈福平安,又各自学业有成。每次通话,乔墩第一句话总是“我真想你,还有重庆的火锅!”漆明玉却只有一句:“我只想你!”
爱情也是生产力。漆明玉给了乔墩强大的学习动力。在日本学习的一年时间里,他们鸿雁传书,相互勉励,又两情脉脉。终于,有一天,他和她的爱情瓜熟蒂落了。
四
一生中最难忘的东西都可以舍去,但最难忘的记忆却永远割舍不去。广东虎门跨海大桥的修建,已刻骨铭心地镶嵌在乔墩的记忆皱褶里。是的,乔墩很少向人提及这段值得骄傲的经历,也很少人知道虎门跨海大桥的修建与乔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施工技术的主设计师的乔墩,虎门跨海大桥倾注着他的才华和心血,更凝结着他的青春生命。有时,他静下心来,也会为这部大作品,而惊叹于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992年,乔墩28岁。当修建广东虎门大桥的施工技术咨询合同摆在乔墩面前时,他躇踌满志,胸有成竹。中国不是日本,当时的中国还处于不发达的经济初萌状态。在桥梁建设方面,更是处于一种“初级阶段”,有些方面几乎还是空白,而那个时候的日本,在大跨度钢桥、混泥土桥、拱桥等等,已遥遥领先,处于世界桥梁建设界的前列。我们在人力、财力、还有科技水平上,远远无法与日本相比。
起初,广东也怀疑咱们中国自己人的技术力量,他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仅出资4万元做施工技术方案。虽是杯水之薪,乔墩还是决定拿下方案。乔墩所在的重庆公路研究所与广东出资方在1992年12月签订了协议,协议要求在春节后即完成设计方案。
1993年的春节前后,乔墩仿佛置身于无人世界,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作设计图”。他吃住在办公室,数据分析、数据论证、数据验算、勾画草图小样。乔墩从力学、结构学等多角度全方位运筹帷幄,大胆创新构想,科学计算核准,终于在大年初二上午完成了整体构思,并创作出了初稿。
大年初四,广东方面浩浩荡荡一帮人住进了重庆。乔墩有根有据地作了近3个小时的汇报。因为“主缆索股悬索桥生命线”现场制作这一大胆构想,在国内当属首例,一时间引起不少桥梁专家的争议。当时,日本的这种桥梁一次吊装能力是4000吨,而国内记录最重仅能悬吊500吨,我们无法达到这个条件。乔墩不愧为受过老子学说滋养,因而“治大国如烹小鲜”,无为而治,提出“托”而不吊,实际上是托吊并举。日本采用的是工厂制作,乔墩提出“现场制作”,“直接拖拉”。这一方案,得到了日本、丹麦等国家桥梁的肯定和认可。乔墩“用土办法解决了大问题”!
从1993年到1996年,乔墩在酷署严寒的工棚里度过了整整三年光阴。我无法想象这三年里,乔墩用什么样的坚强信念支撑他完成这部鸿篇巨制的?无法想象他在这三年里克服了多少困难而昂首挺胸走过来的酸涩过程。但有一点,我可以想象的到,那就是乔墩矢志不移“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自信,一种男子汉愈挫愈勇、激流勇进的品格,在鼓舞着他、支撑着他,以至走到成功的彼岸。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普天同庆之际,全长15公里的虎门大桥终于如愿以偿地巍然耸立在广东省虎门镇,一桥飞架,气势如虹,大气磅礴。
那日,乔墩参加了大桥的通车典礼,他漫步在虎门大桥上,百感交集,感慨系之,喜悦的泪水顺着面额蜿蜒而下,肆意地在乔墩脸上纷飞。望着滔滔江水,乔墩燃上了一支烟。浓浓的烟雾里,五年的青春韶华飞逝而过,犹如这桥下的江水,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怎不让他百感交集,热泪滚滚呢?!
1995年,31岁的乔墩破格提升为副研究员。
1997年,乔墩回到了重庆研究所。
乔墩开始了基础研究。由他牵头建设了“桥梁动力实验室”,“环形道路试验室”,“国家客车实验室”,“遂道实体实验室”。
在全国,在重庆,他参与了一大批桥梁建设的设计和咨询检测。
好一个乔墩,其不愧桥梁交通建设的脊梁!
夜色与晨光中的每一座大桥,无不是重庆最美的风景线。此刻的一座座飞跨两岸,联结这个古老而新兴城市的大桥,远远看去,就是一条条舞动着的彩虹,将错落地分割着的山城细针密线地勾连、缝合在一起,是那样天衣无缝、美仑美奂。恰是因为这些美丽的人工彩虹的点缀,让重庆这座山城的颜面忽然变得生动、多元、丰富,又旖旎多姿,风情万种,令人飘然似仙,陶然欲醉,流连忘返。
重庆的大桥建设史是一部城市建设史,同时又是一部世界桥梁建设新史。作为“桥都”的重庆,本身就可大书特书一笔。乔墩们以智慧所舞动起的彩虹,不仅使城区百姓感到激动和欣慰,而且广阔无比的乡村农民也同样获得了这份激动和欣慰。
谁持彩练当空舞?乔墩们就是这个城市的彩练挥舞人,是让这个城市所有的物体和生灵全都舞动起来的人。
是谁改变了世界,让山河改变了模样?是我们!乔墩们会大声呼叫,因为他们是最快活的人、也是最幸福的人。
五
2003年,乔墩被调到了重庆市公路局,走上了领导岗位。年富力强的乔墩走上领导岗位后,出色的管理才能得到了施展和发挥。
他的视线从城市转向了乡村,那儿有更加广阔的天地和连绵不断的山野、河流。天地宽阔了,视野开阔了,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心中的责任也随之加重。乔墩是扛过压力的,他肩膀承受过压力与重量,想来再大的困难也压不垮他。
身份也转变了。过去只是个科技人员,工作性质单纯,他只管搞好业务就行。现在不同了,他是个管理者,是个副厅级大局的“持牛耳者”。不说日理万机,但机关和基层的事,事无巨细,都要他一一过问,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与马虎。
还有学术业务上的事,他不能撒手不管,要搞好业务工作,就要不断学习。2004年4月取得重庆交通大学工商硕士后,又坚持在2006年6月完成了重庆大学MBA的学习,并考取重庆大学博士,并被评为“重庆市首届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在全国公路政研会17届年会上,他撰写的论文《试论如何构建党内和谐》被评为一等奖。由于他工作成绩突出,被重庆市交通党委评为“优秀领导干部”。他是搞桥梁科技出身,当代桥梁建设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可谓三天不学习,就有落伍之虞。他不想当一个外行管理者,当领导,懂技术才是硬道理。因而,他除了全局职能效能管理外,他还有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的,乔墩总感到时间不够用,他真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来。他在工作上是一个讲体面的人,方方面面都想做得出色、完满,不辜负上级领 导和同事们的期望和器重。
可以说,乔墩是个自己到处找累的人。别的不说,单从他走上领导岗位之后,从2003年至2006年的三年时间内,乔墩就主持了危桥、危隧道工程改造160多座。潼南涪江大桥、壁山人民大桥、彭水高谷大桥等一系列遍布全市危桥的改建,乔墩亲临现场指挥作战。城口、巫溪、秀山等这些远离重庆的城区,乔墩在那里一呆就是十多天。
公路局,说到底,农村公路建设是一篇大文章。按照重庆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千村推进,万村示范”的目标,市公路局对全市100个示范村、900个推进村公路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核实,整理汇总。乔墩负责制定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保证了对农村公路的支持落到实处。因此,农村公路建设也最让乔墩这个当家人牵肠挂肚。不是怕修路之苦,公路局吃的就是修路架桥的饭。问题在于要修路,也想修路,乐意修路,可关键在一个字:钱。没钱也要修路,巧媳妇要为无米之炊,你说能不难嘛!
为了钱,修路的钱,架桥的钱,乔墩绞尽脑汁,挖窟窿打洞地解决这一问题。他亲自协调资金来源,他亲自到乡、村做工作,磨破嘴皮子,鼓动大家积极参加公路建设。去有些不通车的乡村,他就安步当车地走山路、钻山沟,碰上雨雪天,他就走雪趟泥,也不知跑过多少山村与乡镇。截止到2006年,乡村公路新建设23000多公里农村公路。乡镇通畅率、建制村通达率和通畅率达58%和20.5%。
说到这里,乔墩感慨万千:“农村公路建设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资金、组织、管理等方面都与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大不相同。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市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支持、依靠群众、技术指导等原则,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市农村特点的经验和办法。”
正如乔墩所说的那样,农村公路建设规模和投资都是巨大的,各级财政投入资金远远不够,必须依靠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广为流传的话既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又形象地说明了农村公路建设在发展农村经济、农民增收致富过程中的重要性。乔墩所领导的重庆市公路局,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点。农村交通的改善,为封闭式的传统农业经济向市场为导向的高附加值现代农业经济转变,创造了良好条件,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奠定了基础。路通畅了,老百姓方便了,农民让农产品走出了大山,走出了乡村,走向了市场,农产品变成了商品,资源变成了财富,降低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也丰富了城里的菜篮子、米袋子、油瓶子。
2007年3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给重庆新的导航定向: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为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总书记的期望,把重庆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标杆上。尤其是将重庆列为全国城乡统筹试点直辖市,更为重庆城乡的统筹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与方向。从“城乡统筹”大局考虑,乡镇公路建设无疑是个重头戏。对此,作为市公路局局长乔墩感到了新的责任与压力,当然,他也看清工作发展的方向,那就是为重庆的“城乡统筹”添上浓抹重彩的一笔。
对重庆未来的农村公路发展大格局,乔墩心里比谁都清楚。他信心十足地说,“十一五”期间,国家对重庆农村公路建设的补助资金加大了,加上我市的配套资金,每年社会总投资规模将超过50亿元,因此要把农村公路作为今后5年交通建设的“重头戏”。力争到2010年,我市实现100%的行政村通公路,100%的乡镇通油(水泥)路,实现40%的行政村通油(水泥)路,农村通达深度的建设任务全面完成,通畅程度进一步的提高……
乔墩的追求永无止境,就像他有永远修不完的路,走不完的路。
乔墩总是时代浪潮的追逐者。自2006年以来,他牵头和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等单位一起,这解决我市农村公路资金不足和库区环保问题,大胆尝试,科学实践,立项了“三峡库区固体废弃物修筑农村公路技术研究”的重大项目课题,并得到了交通部的批准和资助。
三峡地区地处长江上游,沿长江狭长分布,是长江沿江地区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长江沿江地经济发展和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交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三峡工程建成后,库区经济发展任务异常艰巨。截止2005年12月,三峡库区的各区县农村公路现状为通乡通畅率为51.7%,通村通达率为85.4%,通村通畅率仅为10.3%,库区还有大量的农村公路需要新改建。而重庆市沿江两岸堆放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渣,直接威胁重庆市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库区每年固体废弃物堆积总量在2000万吨以上,每年汛期,经暴雨和洪水冲入江中的废弃物就多达462万吨。针对这一状况,乔墩、钱觉时、何兆益等一批中青年专家奇思妙想,大胆探索,将这些废渣垃圾用于库区农村公路建设。这样就可以减轻库区清库巨大工作任务,又降低了库区农村公路建设的成本,大大改善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极度紧缺的现状。同时,又相应地解决了城市环境保护的难题,一石二鸟,可谓双赢。
敢为人先,勇于挑战,这是乔墩的创造精神。
艰苦卓绝,创造奇迹,这是乔墩的毅力和品格。
这种精神与品格集于一身的乔墩,还有什么艰难困苦可以阻挡得了他!
长江和嘉陵江像两只巨大的臂膀,拥抱着重庆这个世界最大的山水内陆城市。当重庆张开双手接过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批文时,她不仅接过了自身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同时也接过了为中西部城乡发展提供范本的重大使命。
无疑,乔墩也是这个范本的提供者之一,我相信乔墩会有一个精彩的答卷。
(本文获“中国骄傲·第五届中国时代新闻人物优秀作品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