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粮食局调控司综合处处长秦玉云,是我们此次特别策划采访的人员中最年轻的一个。2005年,秦玉云以所在系统英语考试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中央国家机关中青年领导干部赴美培训”的一员。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摇篮
秦玉云赴美培训的芝加哥大学创建于1891年,是美国著名学府之一,近几年全美大学综合排名中一直在前10名之内,以治学严谨而著称。芝大最为骄傲的是:迄今为止,有7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芝大的教授或曾经在芝大学习工作过。这里是原子弹的发源地,以其在西方经济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而在国际上负有盛名,有著名的称之为“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研究团队。全球50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中有23位出自芝加哥大学,因而芝大被誉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摇篮”。芝加哥大学的公共管理学也在全美享有盛誉。
芝大的师生信奉“芝加哥大学的语言就是争论的语言”。尊重学术自由,敢向权威挑战,这一传统在芝加哥大学尤其明显,认为“怀疑是通向真理的第一步,如果停止怀疑,将意味着科学的终结”,“真理愈辩愈明”。这种自由的学术氛围和真理、知识的公开探究,给芝加哥大学带来了文艺批评和都市社会学的经典研究,生态学的发展,宗教作为学术领域的研究,从经济学的观点去分析法律问题和现代经济学的重塑。正是在芝加哥大学,科学家们发现了碳十四测定年代法,为遗传进化奠定了数学基础,首次进行了可控的、自我维持的核子连锁反应试验,构想出了黑洞研究,帮助解释了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发现了大气层急流和REM睡眠状态,进行了美国第一例肝移植手术,建立了世界第一座血库,证明了染色体的缺陷会导致癌症,扩展了对恐龙进化理论的研究,开创了古代近东科学考古学之先河。秦玉云感慨:“如果没有这种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以及不盲目迷信权威,勇于追求真知灼见的治学精神,很难想象芝加哥大学会有那么多的‘第一’,会有那么多的创新和发现,会产生那么多的诺贝尔奖得主,能在美国的学术界中占据那么重要的地位。”
秦玉云介绍说,芝加哥大学对这次培训给予高度的重视,在课程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还为这些来自中国政府机构的年轻学员们安排了一流的专家、教授授课,如教授微观经济学、环境与经济两门课的Don Coursey教授,是Ameritech教授称号的获得者(大体类似于国内的长江学者之类的称号),他30多岁就成为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经常参与美国联邦与州政府的政策研究。教授国际关系与国家安全课的教授CharlesLimpson是国际关系方面的专家,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培训期间,经济系的4名在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贝克尔(Gary.Becker)、卢加斯(Rober.Lucas)、赫克曼(James.Heckman)和福格尔(Robert.Fogel)分别就石油价格、长期经济增长、人力资本等问题发表了精彩演讲并和大家座谈。
“而且,老师的授课很有特点。”秦玉云告诉记者,“一是布置了大量的阅读材料和作业,二是多数采用启发式,一般提出问题让你思考,但很少给你标准答案,他们认为,重要的不是你背会了多少个原理,而是在于培养你的思维方式,让你找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
秦玉云拥有文学和法学双学位,在其工作单位是出名的“笔杆子”,但是对于经济理论方面研究较少,此次培训恰好弥补了此方面的不足。在美培训时,他总结了一套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我注意处理好五个关系:即学与思,观与察,表与里,中与外,虚与实。力求‘钻进去深入学,跳出来冷静看’。力求多联系实际进行思考体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国内到国外,反复比较,反复推研。力求实现从中国眼光向国际视野的转变;由重业务轻管理,向业务与管理并重转变;由不重成本与效益,向重成本重效益并力图实现效益最大化转变;由就事论事式的微观观念,向既重微观也重宏观,把事情放置于宏观背景下思考转变。工作以来,我个人主要从事粮食宏观调控方面的具体工作,对于西方经济学、国际关系、公共政策和管理等接触较少。这次学习培训,感觉比较明显地弥补了自己在管理知识储备和能力等方面的欠缺。”
通才教育
从美国回来后,勤于思考的秦玉云完成了有关西方公共政策与管理的理论文章,见诸各报章媒体。
他说,当今世界的发展一靠技术,二靠管理。管理已成为21世纪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这是国际上广泛接受的说法。一方面,技术进步继续引领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大小已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指标;另一方面,管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作为生产力的一个软要素,在不同的管理水平下,生产力的组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的先进性、科学性、创新性,决定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持续能力。公共管理,又称“公共行政”,目前在西方国家受到普遍重视。它提倡以问题为焦点,以行动为取向,理论联系实际、知识与行动高度统一,是一门综合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体系。它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与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旨在培养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的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的行政管理人才。其课程设置具有时代性、系统性、前沿性、应用性的特点,教学方式注重学以致用,把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新知识、技能的掌握结合起来,适合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门的需要。所以,公共管理学又被称为“通才教育”。当前,公共管理人员的素质,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都日益成为影响国家参与世界竞争的重要因素,这对公共管理人才的能力和水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爱读书的美国人
“在美国,我们感受到美国政府以及美国人民对教育的重视。”与我们印象中美国人比较重实际不同,秦玉云对美国人对读书的热爱、对教育的重视印象深刻:“美国有60%的人自认为是爱读书的,平均每个美国人一年要读12本书。大量美国家庭都有很多藏书,街头、公共汽车上阅读者也随处可见。我们接触的一位农民出于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市场要求的需要,也通过继续教育拿到MBA学位。在芝加哥公立学校,教师的薪酬是按照学位的高低来定的,虽然有些教条,但这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力举措。中国正在教育方面投入巨资,投资于人力资本,但与美国相比,甚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教育水平的提高导致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受教育的人越多,生产率越高。1995年,中国政府在教育上的支出占GNP的比重仅为2.5%,不但低于美国(5.4%)、德国和加拿大,而且低于印度、马来西亚。在我国,越是穷困地区,教育所占的支出比例越大。近些年来,虽然在教育上的总投入在不断增加,但政府投入的总比重依然低于主要国家的平均水平。虽然从1991年到2002年,总的教育支出(包括政府支出和个人支出)占GDP的份额增长很快,从3.4%提高到5.2%,但仍低于世界水平,呈现出累退式(收入越高,比重越低)的态势,而且目前我国人力资本的回报率很低,大大减弱了人们接受教育的动力。因此如何加大教育的投入,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在职教育,是我们应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国家和民族的明天和持久发展动力。”
“经济学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赫克曼认为通过教育培育人力资本对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不但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而且有助于解决不平等问题。要像重视实物资本投资那样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大力发展教育。要发挥政府、市场和个人的作用,政府加大投入,银行提供信贷,个人筹集资金,提高中学和大学的入学率;并着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
2006年,秦玉云代表国家粮食局参加了在加拿大温尼伯召开的“世界小麦大会”,并在大会作了英文发言。“能够圆满完成这一任务与在芝加哥的培训是分不开的。”秦玉云总结说。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摇篮
秦玉云赴美培训的芝加哥大学创建于1891年,是美国著名学府之一,近几年全美大学综合排名中一直在前10名之内,以治学严谨而著称。芝大最为骄傲的是:迄今为止,有7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芝大的教授或曾经在芝大学习工作过。这里是原子弹的发源地,以其在西方经济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而在国际上负有盛名,有著名的称之为“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研究团队。全球50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中有23位出自芝加哥大学,因而芝大被誉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摇篮”。芝加哥大学的公共管理学也在全美享有盛誉。
芝大的师生信奉“芝加哥大学的语言就是争论的语言”。尊重学术自由,敢向权威挑战,这一传统在芝加哥大学尤其明显,认为“怀疑是通向真理的第一步,如果停止怀疑,将意味着科学的终结”,“真理愈辩愈明”。这种自由的学术氛围和真理、知识的公开探究,给芝加哥大学带来了文艺批评和都市社会学的经典研究,生态学的发展,宗教作为学术领域的研究,从经济学的观点去分析法律问题和现代经济学的重塑。正是在芝加哥大学,科学家们发现了碳十四测定年代法,为遗传进化奠定了数学基础,首次进行了可控的、自我维持的核子连锁反应试验,构想出了黑洞研究,帮助解释了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发现了大气层急流和REM睡眠状态,进行了美国第一例肝移植手术,建立了世界第一座血库,证明了染色体的缺陷会导致癌症,扩展了对恐龙进化理论的研究,开创了古代近东科学考古学之先河。秦玉云感慨:“如果没有这种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以及不盲目迷信权威,勇于追求真知灼见的治学精神,很难想象芝加哥大学会有那么多的‘第一’,会有那么多的创新和发现,会产生那么多的诺贝尔奖得主,能在美国的学术界中占据那么重要的地位。”
秦玉云介绍说,芝加哥大学对这次培训给予高度的重视,在课程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还为这些来自中国政府机构的年轻学员们安排了一流的专家、教授授课,如教授微观经济学、环境与经济两门课的Don Coursey教授,是Ameritech教授称号的获得者(大体类似于国内的长江学者之类的称号),他30多岁就成为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经常参与美国联邦与州政府的政策研究。教授国际关系与国家安全课的教授CharlesLimpson是国际关系方面的专家,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培训期间,经济系的4名在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贝克尔(Gary.Becker)、卢加斯(Rober.Lucas)、赫克曼(James.Heckman)和福格尔(Robert.Fogel)分别就石油价格、长期经济增长、人力资本等问题发表了精彩演讲并和大家座谈。
“而且,老师的授课很有特点。”秦玉云告诉记者,“一是布置了大量的阅读材料和作业,二是多数采用启发式,一般提出问题让你思考,但很少给你标准答案,他们认为,重要的不是你背会了多少个原理,而是在于培养你的思维方式,让你找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
秦玉云拥有文学和法学双学位,在其工作单位是出名的“笔杆子”,但是对于经济理论方面研究较少,此次培训恰好弥补了此方面的不足。在美培训时,他总结了一套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我注意处理好五个关系:即学与思,观与察,表与里,中与外,虚与实。力求‘钻进去深入学,跳出来冷静看’。力求多联系实际进行思考体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国内到国外,反复比较,反复推研。力求实现从中国眼光向国际视野的转变;由重业务轻管理,向业务与管理并重转变;由不重成本与效益,向重成本重效益并力图实现效益最大化转变;由就事论事式的微观观念,向既重微观也重宏观,把事情放置于宏观背景下思考转变。工作以来,我个人主要从事粮食宏观调控方面的具体工作,对于西方经济学、国际关系、公共政策和管理等接触较少。这次学习培训,感觉比较明显地弥补了自己在管理知识储备和能力等方面的欠缺。”
通才教育
从美国回来后,勤于思考的秦玉云完成了有关西方公共政策与管理的理论文章,见诸各报章媒体。
他说,当今世界的发展一靠技术,二靠管理。管理已成为21世纪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这是国际上广泛接受的说法。一方面,技术进步继续引领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大小已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指标;另一方面,管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作为生产力的一个软要素,在不同的管理水平下,生产力的组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的先进性、科学性、创新性,决定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持续能力。公共管理,又称“公共行政”,目前在西方国家受到普遍重视。它提倡以问题为焦点,以行动为取向,理论联系实际、知识与行动高度统一,是一门综合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体系。它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与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旨在培养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的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的行政管理人才。其课程设置具有时代性、系统性、前沿性、应用性的特点,教学方式注重学以致用,把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新知识、技能的掌握结合起来,适合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门的需要。所以,公共管理学又被称为“通才教育”。当前,公共管理人员的素质,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都日益成为影响国家参与世界竞争的重要因素,这对公共管理人才的能力和水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爱读书的美国人
“在美国,我们感受到美国政府以及美国人民对教育的重视。”与我们印象中美国人比较重实际不同,秦玉云对美国人对读书的热爱、对教育的重视印象深刻:“美国有60%的人自认为是爱读书的,平均每个美国人一年要读12本书。大量美国家庭都有很多藏书,街头、公共汽车上阅读者也随处可见。我们接触的一位农民出于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市场要求的需要,也通过继续教育拿到MBA学位。在芝加哥公立学校,教师的薪酬是按照学位的高低来定的,虽然有些教条,但这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力举措。中国正在教育方面投入巨资,投资于人力资本,但与美国相比,甚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教育水平的提高导致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受教育的人越多,生产率越高。1995年,中国政府在教育上的支出占GNP的比重仅为2.5%,不但低于美国(5.4%)、德国和加拿大,而且低于印度、马来西亚。在我国,越是穷困地区,教育所占的支出比例越大。近些年来,虽然在教育上的总投入在不断增加,但政府投入的总比重依然低于主要国家的平均水平。虽然从1991年到2002年,总的教育支出(包括政府支出和个人支出)占GDP的份额增长很快,从3.4%提高到5.2%,但仍低于世界水平,呈现出累退式(收入越高,比重越低)的态势,而且目前我国人力资本的回报率很低,大大减弱了人们接受教育的动力。因此如何加大教育的投入,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在职教育,是我们应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国家和民族的明天和持久发展动力。”
“经济学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赫克曼认为通过教育培育人力资本对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不但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而且有助于解决不平等问题。要像重视实物资本投资那样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大力发展教育。要发挥政府、市场和个人的作用,政府加大投入,银行提供信贷,个人筹集资金,提高中学和大学的入学率;并着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
2006年,秦玉云代表国家粮食局参加了在加拿大温尼伯召开的“世界小麦大会”,并在大会作了英文发言。“能够圆满完成这一任务与在芝加哥的培训是分不开的。”秦玉云总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