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项目推介会暨盐湖城旅游文化艺术节”重要活动之一“2009昆仑文化主题论坛”,已于6月29日下午在青海格尔木市会议中心隆重举办,论坛邀请了省内外诸多专家学者,深层次挖掘和探讨昆仑文化,为加快海西旅游事业发展出谋划策,全新的观点丰富了昆仑文化内涵,为景区点赋予了新的内容,进一步拓宽了海西旅游开发的视野,总体呈现出高规格、高水平。在丰富格尔木旅游文化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在野牛沟岩画、唐蕃古道、柴达木出土帛画、“世界地质公园”活动、“唱响格尔木”、蒙古族“家居文化”、文化生态、西王母探源、打造休闲旅游精品等方面深层次研究实现了高规格新突破,对于彰显新文化,打造新品牌意义十分重大。
青海省知名学者程起骏先生的论文《让史前之劲风吹彻四方——格尔木野牛沟岩画的人文价值及开发策划》,针对格尔木野牛沟岩画就其意蕴、人文价值进行了深入的诠释,并就此资源开发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所研究和提供的资料十分珍贵,对于挖掘昆仑文化打造昆仑旅游景区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学院先巴教授的论文《“文化线路”视阈中的“天路金桥”》,介绍了“文化线路”是世界遗产保护领域出现的最重要的新动向之一,探讨介绍了“汉藏金桥”唐蕃古道东、西段线路,并按唐蕃古道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使命和作用,称为朝圣路、熬茶路、麝香之路、援藏之路、天路,提出以丝调之路青海道实现申遗理念的新突破。此文论述具体,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对于格尔木申遗和开辟旅游精品线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程起骏先生、张君奇先生的《柴达木出土帛画与马王堆帛画的考辨》一文,介绍柴达木盆地有吐谷浑古墓2000余座,出土东晋初至唐代中期文物数千件,蕴含极深。作者对其出土帛画与马王堆帛画进行了严谨的科考研究,对比出异同,考辨了柴达木帛画的真伪,猜想了帛画主人,确认为柴达木帛画是马王堆画的姐妹篇,并初步得出了吐谷浑文化属于汉羌文化的判断。该考察研究报告图文并茂,资料珍贵,具有十分重要的史学价值,对于丰富格尔木乃至柴达木旅游文化意义十分重大。
青海民族大学民族与人类学学院贾希儒教授的《挖掘蒙古族旅游文化资源的几点思考》提出因地制宜开发蒙古族“家居文化”观光旅游资源,从情歌引出婚俗文化,论述详实,对于打造和丰富格尔木旅游文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邸平伟教授《建设格尔木旅游名市的几点思考》一文针对格尔木随着藏羚羊、昆仑玉的扬名,以及政策环境良好、基础设施极大改善,但旅游经济效益低、优势弱化等因素,提出了要大胆创新走出一条快速发展的特色旅游之路,整合资源推出精品线路,打造文化旅游遗产线路(青藏铁路、南丝绸之路),明确客源市场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大力发展特种旅游。从青藏、敦煌、新疆及丝绸之路的节点上进行规划,完善接待设施,发展旅游商品,形成快捷空中旅游交通,提高服务质量,每年举办高规格的“旅游发展论坛”,重点打造昆仑山、盐湖、瑶池、激情穿越柴达木等,形成品牌景区。副研究员柳春诚先生《浅谈青海文化旅游资源》一文,立足青海,探讨了全省文化旅游资源,特别是提出的开发古代丝绸之路、唐蕃古道、青藏铁路、宁格公路等旅游线路和建设昆仑神话演释宫旅游景点的建议,对丰富我市旅游内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叶发森先生的论文《我国神话谱系人物——西王母探源》,介绍了西王母神话传说是昆仑文化最富有挖掘潜质的文化资源。西王母是我国神话谱系中重要的神话人物,一方面她是凶神、恶神、刑神,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位吉神、善神与福神,能赐与人们长寿、百福。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凶神的影响有所缩小,人兽合一的形象有所转变,而最终成为道教中的女仙领袖。在其不断的演化过程中,西王母的形态、功能及其周围环境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充分地反映出我国不同文化对它的影响和不同地域的演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这一神话所体现出来的文化蕴涵不同,分别反映了原始文化、世俗文化和道教文化。作者尝试梳理西王母神话传说的脉络,挖掘昆仑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蕴,指出:神话传说的西王母形象是逐渐完善起来的,最重要的也是丰富了西王母神话形象的是与道教的结合,西王母神话或西王母形象通过道教又更民间化了,也成了我国不同地域都有西王母庙和遗迹的重要原因。王正明先生《昆仑道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世界文化总论》一文,对昆仑道教文化与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进行了探讨,从老子的《道德经》说到佛道两家的一脉相承,从世界三大宗教提到世界文化产生在东方世界,肯定了东方文化的神圣和不可取代的地位,然后阐述了昆仑道教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支柱,并对昆仑文化的研究方向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杨君女士《如何丰富昆仑文化并使昆仑文化更好地与格尔木独特的旅游资源禀赋相结合》一文,肯定了昆仑文化是自然文化,也是人文文化,然后就如何丰富昆仑文化并使昆仑文化更好地与格尔木独特的旅游资源禀赋相结合,提出开发旅游文化产品,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放射状旅游网络,实现旅游商品的产业化和区域旅游一体化。
赵春肖硕士《格尔木城市景观的旅游文化学探讨》一文,分析了格尔木城市景观开发现状并探讨了旅游开发前景,强调其城市景观定位与开发中文化性不突出制约了旅游发展,并进一步分析了格尔木城市景观发展的模式,资料翔实,分析全面,探讨较为深入,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文学硕士、画家杨鹏艳女士《历史与当代的文化坐标——慕生忠纪念博物馆布展构想》一文,构想了慕生忠纪念博物馆布展设计理念,认为慕生忠将军率众筑路的历史和将军楼遗址将成为格尔木宝贵的文化资源,是彰显和提升格尔木城市文化品位的标志性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指出博物馆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品格的重要标准,较具体地就多元文化价值的挖掘、动态形式构想、更新布展手段提升慕生忠纪念博物馆的科技含量、创新服务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有益的设想,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抛砖引玉之功用,值得重视。中学生朱晓敏《与藏羚羊共创新格尔木》一文,选题新颖,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认为随着奥运会的结束,作为奥运吉祥物藏羚羊为格尔木旅游业发展迎来新的时代,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快格尔木旅游事业的发展,一要联合藏羚羊所生活的其他几省推出一个藏羚羊旅游项目;二要依托藏羚羊品牌,打造格尔木旅游产品;三要依托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宣传;四要加大旅游科学管理力度,提高旅游竞争力;五要建设高素质的旅游服务团队;六要招标委托汽车制造商制造外形类似藏羚羊的汽车,给与独特的外型包装,在一日游或半日游中“搭乘特色汽车,观赏特色景点”,给那些人生地不熟的游客建立一个独特的旅游地。北京巅峰智业机构副总裁、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院长李佐教授的PPT《依托优势,着力培育和打造昆仑文化之文化休闲旅游精品初探》,从温家宝总理海南考察时指出的“旅游是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入手,强调了旅游业的特殊重要性,从青藏线旅游市场区位交通、文化品牌、资源品质、发展优势、雄厚实力、领导重视等方面阐述了昆仑文化是中华文化根基文化,是青海地方文化的标志,是青海文化的拳头品牌。格尔木作为昆仑文化的原创地、承载地,应着力打造昆仑山口、玉珠峰、昆仑神泉、无极龙凤宫、昆仑岩画、瑶池朝觐景区等昆仑文化旅游产品和世界知名的岩盐康体养生休闲旅游精品,并要注重青藏线和丝绸之路区域旅游合作。同时注重对海西州六大类特色旅游资源即天路奇观、高原湖泊、戈壁雅丹、历史文化、蒙藏民俗、矿产工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高新才教授的发言《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浅析》阐述了具有需求无限性的旅游业发展中,克服一个劣势比发挥十个优势更为重要;区域合作比区域竟争更为重要;注重旅游业的综合效益比注重直接效益更为重要;指出一个地区的发展要通过旅游业才能实现其全面发展,这三个重要独到的新观点,对于发展区域旅游具有很重要而普遍的指导意义。
总之,昆仑文化是华夏文化源头之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一个学术体系,昆仑文化研究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的重要领域,作为一个旅游品牌,打造昆仑文化是整合宣传推介格尔木丰富旅游资源,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格尔木自2004年开始举办“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项目推介会暨盐湖城旅游文化艺术节”以来,国内外学者围绕发掘和弘扬昆仑文化发表了许多学术文章,召开了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会,产生了很强的影响力,2009昆仑文化主题论坛为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壮大了昆仑文化研究队伍,不断充实丰富了昆仑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格尔木旅游文化内涵,拓展了昆仑文化外延,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此次论坛较以往无论从组织形式、研究内容和深度上均具有很大的突破,体现出广泛的参与性。所提交论文整体水平较高,大多思路清淅,观点鲜明,内容丰富,主题新颖,富有新意,凸现和丰富了格尔木旅游文化主题,从而为打造格尔木和海西以及青海省旅游新品牌、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格尔木市旅游局宣传科)
青海省知名学者程起骏先生的论文《让史前之劲风吹彻四方——格尔木野牛沟岩画的人文价值及开发策划》,针对格尔木野牛沟岩画就其意蕴、人文价值进行了深入的诠释,并就此资源开发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所研究和提供的资料十分珍贵,对于挖掘昆仑文化打造昆仑旅游景区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学院先巴教授的论文《“文化线路”视阈中的“天路金桥”》,介绍了“文化线路”是世界遗产保护领域出现的最重要的新动向之一,探讨介绍了“汉藏金桥”唐蕃古道东、西段线路,并按唐蕃古道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使命和作用,称为朝圣路、熬茶路、麝香之路、援藏之路、天路,提出以丝调之路青海道实现申遗理念的新突破。此文论述具体,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对于格尔木申遗和开辟旅游精品线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程起骏先生、张君奇先生的《柴达木出土帛画与马王堆帛画的考辨》一文,介绍柴达木盆地有吐谷浑古墓2000余座,出土东晋初至唐代中期文物数千件,蕴含极深。作者对其出土帛画与马王堆帛画进行了严谨的科考研究,对比出异同,考辨了柴达木帛画的真伪,猜想了帛画主人,确认为柴达木帛画是马王堆画的姐妹篇,并初步得出了吐谷浑文化属于汉羌文化的判断。该考察研究报告图文并茂,资料珍贵,具有十分重要的史学价值,对于丰富格尔木乃至柴达木旅游文化意义十分重大。
青海民族大学民族与人类学学院贾希儒教授的《挖掘蒙古族旅游文化资源的几点思考》提出因地制宜开发蒙古族“家居文化”观光旅游资源,从情歌引出婚俗文化,论述详实,对于打造和丰富格尔木旅游文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邸平伟教授《建设格尔木旅游名市的几点思考》一文针对格尔木随着藏羚羊、昆仑玉的扬名,以及政策环境良好、基础设施极大改善,但旅游经济效益低、优势弱化等因素,提出了要大胆创新走出一条快速发展的特色旅游之路,整合资源推出精品线路,打造文化旅游遗产线路(青藏铁路、南丝绸之路),明确客源市场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大力发展特种旅游。从青藏、敦煌、新疆及丝绸之路的节点上进行规划,完善接待设施,发展旅游商品,形成快捷空中旅游交通,提高服务质量,每年举办高规格的“旅游发展论坛”,重点打造昆仑山、盐湖、瑶池、激情穿越柴达木等,形成品牌景区。副研究员柳春诚先生《浅谈青海文化旅游资源》一文,立足青海,探讨了全省文化旅游资源,特别是提出的开发古代丝绸之路、唐蕃古道、青藏铁路、宁格公路等旅游线路和建设昆仑神话演释宫旅游景点的建议,对丰富我市旅游内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叶发森先生的论文《我国神话谱系人物——西王母探源》,介绍了西王母神话传说是昆仑文化最富有挖掘潜质的文化资源。西王母是我国神话谱系中重要的神话人物,一方面她是凶神、恶神、刑神,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位吉神、善神与福神,能赐与人们长寿、百福。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凶神的影响有所缩小,人兽合一的形象有所转变,而最终成为道教中的女仙领袖。在其不断的演化过程中,西王母的形态、功能及其周围环境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充分地反映出我国不同文化对它的影响和不同地域的演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这一神话所体现出来的文化蕴涵不同,分别反映了原始文化、世俗文化和道教文化。作者尝试梳理西王母神话传说的脉络,挖掘昆仑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蕴,指出:神话传说的西王母形象是逐渐完善起来的,最重要的也是丰富了西王母神话形象的是与道教的结合,西王母神话或西王母形象通过道教又更民间化了,也成了我国不同地域都有西王母庙和遗迹的重要原因。王正明先生《昆仑道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世界文化总论》一文,对昆仑道教文化与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进行了探讨,从老子的《道德经》说到佛道两家的一脉相承,从世界三大宗教提到世界文化产生在东方世界,肯定了东方文化的神圣和不可取代的地位,然后阐述了昆仑道教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支柱,并对昆仑文化的研究方向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杨君女士《如何丰富昆仑文化并使昆仑文化更好地与格尔木独特的旅游资源禀赋相结合》一文,肯定了昆仑文化是自然文化,也是人文文化,然后就如何丰富昆仑文化并使昆仑文化更好地与格尔木独特的旅游资源禀赋相结合,提出开发旅游文化产品,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放射状旅游网络,实现旅游商品的产业化和区域旅游一体化。
赵春肖硕士《格尔木城市景观的旅游文化学探讨》一文,分析了格尔木城市景观开发现状并探讨了旅游开发前景,强调其城市景观定位与开发中文化性不突出制约了旅游发展,并进一步分析了格尔木城市景观发展的模式,资料翔实,分析全面,探讨较为深入,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文学硕士、画家杨鹏艳女士《历史与当代的文化坐标——慕生忠纪念博物馆布展构想》一文,构想了慕生忠纪念博物馆布展设计理念,认为慕生忠将军率众筑路的历史和将军楼遗址将成为格尔木宝贵的文化资源,是彰显和提升格尔木城市文化品位的标志性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指出博物馆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品格的重要标准,较具体地就多元文化价值的挖掘、动态形式构想、更新布展手段提升慕生忠纪念博物馆的科技含量、创新服务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有益的设想,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抛砖引玉之功用,值得重视。中学生朱晓敏《与藏羚羊共创新格尔木》一文,选题新颖,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认为随着奥运会的结束,作为奥运吉祥物藏羚羊为格尔木旅游业发展迎来新的时代,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快格尔木旅游事业的发展,一要联合藏羚羊所生活的其他几省推出一个藏羚羊旅游项目;二要依托藏羚羊品牌,打造格尔木旅游产品;三要依托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宣传;四要加大旅游科学管理力度,提高旅游竞争力;五要建设高素质的旅游服务团队;六要招标委托汽车制造商制造外形类似藏羚羊的汽车,给与独特的外型包装,在一日游或半日游中“搭乘特色汽车,观赏特色景点”,给那些人生地不熟的游客建立一个独特的旅游地。北京巅峰智业机构副总裁、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院长李佐教授的PPT《依托优势,着力培育和打造昆仑文化之文化休闲旅游精品初探》,从温家宝总理海南考察时指出的“旅游是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入手,强调了旅游业的特殊重要性,从青藏线旅游市场区位交通、文化品牌、资源品质、发展优势、雄厚实力、领导重视等方面阐述了昆仑文化是中华文化根基文化,是青海地方文化的标志,是青海文化的拳头品牌。格尔木作为昆仑文化的原创地、承载地,应着力打造昆仑山口、玉珠峰、昆仑神泉、无极龙凤宫、昆仑岩画、瑶池朝觐景区等昆仑文化旅游产品和世界知名的岩盐康体养生休闲旅游精品,并要注重青藏线和丝绸之路区域旅游合作。同时注重对海西州六大类特色旅游资源即天路奇观、高原湖泊、戈壁雅丹、历史文化、蒙藏民俗、矿产工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高新才教授的发言《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浅析》阐述了具有需求无限性的旅游业发展中,克服一个劣势比发挥十个优势更为重要;区域合作比区域竟争更为重要;注重旅游业的综合效益比注重直接效益更为重要;指出一个地区的发展要通过旅游业才能实现其全面发展,这三个重要独到的新观点,对于发展区域旅游具有很重要而普遍的指导意义。
总之,昆仑文化是华夏文化源头之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一个学术体系,昆仑文化研究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的重要领域,作为一个旅游品牌,打造昆仑文化是整合宣传推介格尔木丰富旅游资源,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格尔木自2004年开始举办“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项目推介会暨盐湖城旅游文化艺术节”以来,国内外学者围绕发掘和弘扬昆仑文化发表了许多学术文章,召开了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会,产生了很强的影响力,2009昆仑文化主题论坛为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壮大了昆仑文化研究队伍,不断充实丰富了昆仑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格尔木旅游文化内涵,拓展了昆仑文化外延,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此次论坛较以往无论从组织形式、研究内容和深度上均具有很大的突破,体现出广泛的参与性。所提交论文整体水平较高,大多思路清淅,观点鲜明,内容丰富,主题新颖,富有新意,凸现和丰富了格尔木旅游文化主题,从而为打造格尔木和海西以及青海省旅游新品牌、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格尔木市旅游局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