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译/ 姜德杰
我在盐湖城周围的山上徒步游玩时,发现博纳维尔海岸线小道另一侧的山艾树依偎在林荫下,于是我想起了乳齿象。在附近的沃萨奇高原沉洞内发现的巨骨说明,7500年前,这个地区有美洲乳齿象生活,从深层时间的角度看,就是在昨天。要说我想念从未谋面的动物,这听起来可能很奇怪,但是当费力地穿过树林时,我能想象出它们在林中漫步食草时发出的低沉叫声和踩踏树枝发出的树枝断裂声,因此为它们的灭绝感到哀伤。
有几位科学家(人数在不断增加)认为,他们可以通过“反灭绝”恢复已灭绝的生物——用科幻小说《侏罗纪公园》那样的方式实现基因复苏。这一想法现在也正得到宣传,成为阻止人类造成的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巨大希望。2013年,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关于“反灭绝”的活动中,生物复制就被作为物种复生的一种可能性进行了展示。同年,科学家发现了一具多水分的猛犸象尸体,滴着像血一样的东西,引发了一系列的报道,称猛犸象复生即将实现。因为如果有血,
就有DNA,如果有DNA,那么我们就可以使冰河时代的野兽复生,对吧?
如果那是真的该多好。剩余的巨兽还在一天天消失中。乳齿象,以及猛犸象、剑齿虎、地懒和反灭绝意愿清单中较晚灭绝的物种,它们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更糟糕的是,使它们复生的建议使一个扭曲的自然观得以持久。试图使死者复活,我们冒险把消失很久的物种带回到无场景的基因袋内,从根本上忽略了使这些物种不同于其他物种的重要方面。
在一个层面,这是技术问题。古DNA专家贝丝·夏皮罗在其著作《如何克隆猛犸象》(2015)中坦承,许多消失物种无法克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猛犸象也不可能被克隆,因为克隆的细致复杂过程需要从一个完整的活细胞开始。也许有可能将复原DNA与一个活的相近动物的细胞进行合并,但是在动物接近死亡时,它的DNA已开始退化。
研究人员将不得不凑集从骨骼、牙齿和毛发中获得的受损DNA 片段,尽可能好地组合出已灭绝动物的基因组,然后想办法将这些数据组合成一个可生长的胚胎,由代孕母体代孕至足月。
夏皮罗写道,如果我们看到貌似活猛犸象的物种,那很可能是通过编辑活的大象基因而得到的结果。倡导“反灭绝”的大亨、哈佛大学遗传学家乔治·切奇2015年宣布,他的团队已经能够将猛犸象DNA融入一种亚洲象的基因组。基因扭曲创造不了长毛象,但是人们难以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即美国一个最受重视的基因实验室正在进行猛犸属的逆向工程。
然而,我们永远不会真正使那种长毛象或其他灭绝物种复生。“反灭绝”的支持者看不出一头笨重粗壮的大象和一个基因复制品有什么区别。从这个角度看,乳齿象、塔斯马尼亚虎或信鸽就是核苷酸ATCG的组合,变成肉体时,其机体的外貌及行为就会成为我期望的那样。这里有一个更基本的问题:其中的许多动物在灭绝前没有关于它们行为或自然历史的详细记录。因此,任何复生的物种——无论是通过克隆还是其他方法复生的——其外形实际上仅仅是假设。
古生物学家曾经认为,北美的冰河世纪有三类不同的猛犸象生存:“反灭绝”工程师或许选择复活笨重的长毛象、无毛的哥伦比亚猛犸和海峡群岛的矮猛犸。但是现在专家已经意识到,这些看起来离散的猛犸象是混种,或许是同一物种的高度变异物种,无论是拉布雷亚沥青坑周围的干灌木丛中还是冰原上的猛犸象都是如此。试图根据想象中的冻土带生活复制一种长毛象顶多可以复制半个猛犸象,因为那种复制不能覆盖能使该物种广泛繁衍的变异性。
即使最精心组合的基因档案也不能复制灭绝所毁灭的东西。一个基因组是一个物种的一部分,而非其物种本身。美洲乳齿象是一个相互影响的种群,小象向母象学习如何做乳齿象,一边成长一边学会撕树枝、嚼树皮。任何复活的物种都将进入一个超越其当时的世界,缺乏其原始的生态位和社会结构。
“反灭绝”有一个有价值的目标,但它不能使任何一个有魅力的生物复活。相反,它重新启动了已损坏或处于休眠状态的生态交互和级联。那么,复制乳齿象的目的就不是复活一个物种,而是开启了一个级联,从而增加生态系统的整体多样性与健康。
我们处于一个分类保护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决定我们想要的自然未来是个什么样子。自然界中没有哪个地方没有受到人类的触碰,所以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假装奉行孤立主义政策。如果我们想改变世界,我们不妨小心谨慎地去做。如果人类物种的调整可以为十几个其他物种创造更好的栖息地,那就这样去做。我不反对将一种大象通过基因修改使其行为像乳齿象,吞食着桑橙和皂荚树豆荚,从而又一次在各地播撒它们的种子。但是任何复活的物种都是新物种的开始,
而非旧物种的恢复。
我们已失去了乳齿象、卡罗来纳长尾小鹦鹉、泽西斯蓝蝴蝶,而且每天都在失去更多。我们不能复活它们,但是我们可以用因失去而带来的刺痛唤醒我们保护其余物种的责任,甚至可以通过非常规的方法。灭绝是不会停止的,这使得每一个现有的物种都更加珍贵。
我在盐湖城周围的山上徒步游玩时,发现博纳维尔海岸线小道另一侧的山艾树依偎在林荫下,于是我想起了乳齿象。在附近的沃萨奇高原沉洞内发现的巨骨说明,7500年前,这个地区有美洲乳齿象生活,从深层时间的角度看,就是在昨天。要说我想念从未谋面的动物,这听起来可能很奇怪,但是当费力地穿过树林时,我能想象出它们在林中漫步食草时发出的低沉叫声和踩踏树枝发出的树枝断裂声,因此为它们的灭绝感到哀伤。
有几位科学家(人数在不断增加)认为,他们可以通过“反灭绝”恢复已灭绝的生物——用科幻小说《侏罗纪公园》那样的方式实现基因复苏。这一想法现在也正得到宣传,成为阻止人类造成的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巨大希望。2013年,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关于“反灭绝”的活动中,生物复制就被作为物种复生的一种可能性进行了展示。同年,科学家发现了一具多水分的猛犸象尸体,滴着像血一样的东西,引发了一系列的报道,称猛犸象复生即将实现。因为如果有血,
就有DNA,如果有DNA,那么我们就可以使冰河时代的野兽复生,对吧?
如果那是真的该多好。剩余的巨兽还在一天天消失中。乳齿象,以及猛犸象、剑齿虎、地懒和反灭绝意愿清单中较晚灭绝的物种,它们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更糟糕的是,使它们复生的建议使一个扭曲的自然观得以持久。试图使死者复活,我们冒险把消失很久的物种带回到无场景的基因袋内,从根本上忽略了使这些物种不同于其他物种的重要方面。
在一个层面,这是技术问题。古DNA专家贝丝·夏皮罗在其著作《如何克隆猛犸象》(2015)中坦承,许多消失物种无法克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猛犸象也不可能被克隆,因为克隆的细致复杂过程需要从一个完整的活细胞开始。也许有可能将复原DNA与一个活的相近动物的细胞进行合并,但是在动物接近死亡时,它的DNA已开始退化。
研究人员将不得不凑集从骨骼、牙齿和毛发中获得的受损DNA 片段,尽可能好地组合出已灭绝动物的基因组,然后想办法将这些数据组合成一个可生长的胚胎,由代孕母体代孕至足月。
夏皮罗写道,如果我们看到貌似活猛犸象的物种,那很可能是通过编辑活的大象基因而得到的结果。倡导“反灭绝”的大亨、哈佛大学遗传学家乔治·切奇2015年宣布,他的团队已经能够将猛犸象DNA融入一种亚洲象的基因组。基因扭曲创造不了长毛象,但是人们难以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即美国一个最受重视的基因实验室正在进行猛犸属的逆向工程。
然而,我们永远不会真正使那种长毛象或其他灭绝物种复生。“反灭绝”的支持者看不出一头笨重粗壮的大象和一个基因复制品有什么区别。从这个角度看,乳齿象、塔斯马尼亚虎或信鸽就是核苷酸ATCG的组合,变成肉体时,其机体的外貌及行为就会成为我期望的那样。这里有一个更基本的问题:其中的许多动物在灭绝前没有关于它们行为或自然历史的详细记录。因此,任何复生的物种——无论是通过克隆还是其他方法复生的——其外形实际上仅仅是假设。
古生物学家曾经认为,北美的冰河世纪有三类不同的猛犸象生存:“反灭绝”工程师或许选择复活笨重的长毛象、无毛的哥伦比亚猛犸和海峡群岛的矮猛犸。但是现在专家已经意识到,这些看起来离散的猛犸象是混种,或许是同一物种的高度变异物种,无论是拉布雷亚沥青坑周围的干灌木丛中还是冰原上的猛犸象都是如此。试图根据想象中的冻土带生活复制一种长毛象顶多可以复制半个猛犸象,因为那种复制不能覆盖能使该物种广泛繁衍的变异性。
即使最精心组合的基因档案也不能复制灭绝所毁灭的东西。一个基因组是一个物种的一部分,而非其物种本身。美洲乳齿象是一个相互影响的种群,小象向母象学习如何做乳齿象,一边成长一边学会撕树枝、嚼树皮。任何复活的物种都将进入一个超越其当时的世界,缺乏其原始的生态位和社会结构。
“反灭绝”有一个有价值的目标,但它不能使任何一个有魅力的生物复活。相反,它重新启动了已损坏或处于休眠状态的生态交互和级联。那么,复制乳齿象的目的就不是复活一个物种,而是开启了一个级联,从而增加生态系统的整体多样性与健康。
我们处于一个分类保护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决定我们想要的自然未来是个什么样子。自然界中没有哪个地方没有受到人类的触碰,所以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假装奉行孤立主义政策。如果我们想改变世界,我们不妨小心谨慎地去做。如果人类物种的调整可以为十几个其他物种创造更好的栖息地,那就这样去做。我不反对将一种大象通过基因修改使其行为像乳齿象,吞食着桑橙和皂荚树豆荚,从而又一次在各地播撒它们的种子。但是任何复活的物种都是新物种的开始,
而非旧物种的恢复。
我们已失去了乳齿象、卡罗来纳长尾小鹦鹉、泽西斯蓝蝴蝶,而且每天都在失去更多。我们不能复活它们,但是我们可以用因失去而带来的刺痛唤醒我们保护其余物种的责任,甚至可以通过非常规的方法。灭绝是不会停止的,这使得每一个现有的物种都更加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