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的社会经济与技术取得较大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建筑的地基稳定性对建筑的使用寿命、质量安全具有较大影响。因此,探讨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技术的运用问题,对于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确保工程顺利竣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基处理技术;建筑工程;应用分析;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 TU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房屋建筑进行施工过程中,对于软体地基的处理技术关系到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因此应采用合适的软土地基技术进行施工,确保建筑物质量的安全。软土地基的沉降速度快、沉降量大、灵敏度也较高,对于地基施工时出现的挤压、振动或者搅拌等均可导致地基收到破损,使软土强度大大降低,不利于工程的施工。
2.地基处理技术的分类
按照房屋建筑的地下环境对地基进行处理,施工的原理为通过夯实与换填,挤密与振密、排水固结以及胶结,进行冷、热处理从而实现对地基的加固。当前地基处理的技术主要有地基的桩基技术、加固技术与地下连续的墙技术。对地基进行加固的技术处理,能有效使地基的承载力得到提高,减少建筑物出现沉降与变形现象。而采用桩基技术对地基进行处理,可以将来自建筑物上部份的荷载力有效传到地基的深部,利用缓冲进而消解部分冲击力。采用地下连续的墙技术能够为建筑物提供侧向的支护,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1]。
3.建筑施工工程中地基处理技术的运用
某建筑施工工程当中,工程的基坑长为120米、南北宽为96米,并且坑深 为11.6米,该建筑工程的项目共分成3个区:1区是15层高的主体建筑物;2区是裙楼部位共6层,3区是5层的建筑物;1区和3区的高度分别为63.0米与37.4米。其中1区与3区单柱的最大荷重是4.5×106N与1.02×107N;2区中建筑的主体高是33.30米,单柱的最大荷重是为6.8×106N。经过对地基的岩土进行勘察与设计,对该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是主楼1区采用冲钻孔灌注桩技术处理,设计的桩径尾Φ1.0米到1.9米,设计的桩长尾15.5米到39.6米,其中单桩竖向的承载力值在2.8×106N到1.06×107N间,桩数为116根。2区使用静压管桩方案进行处理,其中有效的桩长是16米、桩截面为400mm×400mm,桩之间的距离是1.5米,桩顶与桩底的标高分别是-11.3米与-23.2米。3区使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技术进行处理,其的桩径尾Φ1.0米到1.6米;扩大头为Φ1.0米到2.1米、桩长为9.6米到20.5米,共有19根桩数。建筑主体的结构是框架抗震墙的结构。
3.1人工挖孔灌注桩处理技术
3.1.1施工程序
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程序:在场地平整、放线以及定桩位,进而到浇垫层、进行支架的架设、安装设备;其次边开挖边进行抽水,对桩孔、周壁进行清理,进而支撑护壁的模板,给予护壁进行混凝土浇灌,待拆模之后仍需继续开挖、支模以及对浇护壁混凝土,最后进行扩大头处理,可对桩孔进行验收、将孔底的积水排除,将钢筋笼给予设固定处理,进而对混凝土的桩身进行浇灌。
对挖孔桩于施工之前,应对孔桩给予成孔工艺的试验,并且数量应在两个以上,主要对桩侧壁的土层进行检验。观察土层是否出现坍塌、缩孔或者流泥以及涌砂等现象,进而有效判断混凝土的护壁是否有效、判断桩端扩大头的成型是否满足设计的要求。最后对桩距进行开挖时,当桩净的距离小于两倍的桩径并且不高于2.5米时,可使用间隔开挖方法;进行排桩跳挖时,应确保最小的施工净距离在4.5米以上;混凝土浇灌桩的强度需要高于60%,才可对相邻桩进行开挖[2]。
3.1.2挖孔方法
挖孔的方法由人工使用锹镐自上层到下层用进行开挖,当遇道坚硬的土层时,可使用用风镐或者锤钎顺序自中间到周边。根据设计的桩径外加2倍护壁的厚度对截面进行有效控制;各节护壁的长度是1×103毫米,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而定。对于第一节的护壁应高比地面高出200毫米并且做好护肩,待定位好后使用钢筋安装、进而支护壁模板最后进行浇灌。当护壁的混凝土强度高于5MPa时,才能对下层的土方进行开挖;护壁向下施工之时,按照各节当做施工的周期,当三节护壁均浇筑完成后,应对桩中心的垂直度与位置进行校位。
3.1.3制作钢筋笼
制作钢筋笼时,安装以及主筋的接头应错开百分之五十,对于螺旋箍筋的间隔在1米到1.5米与主筋根据梅花形采用点焊进行固定,并且间隔2米就加应加劲箍。当钢筋笼的长度在15米以上时,采用分段的方法制作;当现场的吊装就位的时候即可进行焊接,并对钢筋笼在孔内的悬固位置、以及悬固的标高进行正确定位。
3.1.4浇筑混凝土
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前应对成孔进行检测,出现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进行有效的处理;孔口部位应该设置护口筒,并且灌注之时,应该减少与孔壁的碰撞。确保混凝土灌注的充盈系数高于1.0。同时混凝土的坍落度也应控制在80毫米到l00毫米之间;采用串筒进行混凝土的连续浇注,注意串筒的底端与孔底的高度应控制在2米内,逐层使用振捣器进行振实,最后做好养护工作。
3.2静压管桩处理技术
静压管桩地基处理技术,作为相对可靠的桩型其桩身为高强度混凝土的构件,采用的是离心成型与先张法预应力工艺所制成的构件,施工中使用再采用锤击或静压等沉桩方法成桩的。
3.2.1底桩定点
底桩定点中,进行静压时,考虑到部分施工人员的经验有限,在放进行底桩的放置时时会偏离桩位。因此,应对各桩位采取石灰将桩心作为圆心,将桩径当做直径画圈,进行压底桩的时候可参照该圆圈进行定点,大大减小了成桩的偏离。控制桩身的垂直度中,桩机的驾驶室中有垂直的绳线,并由驾驶员根据该线作为标准,进而实现对桩的垂直度的控制。此外,可通过对垂直在绳线与桩连接的部位设置吊重的锤繩线,进而实现控制另一端方向的垂直度,最后根据这两条绳线可实现对桩垂直度的控制[3]。
3.2.2接桩与焊缝
接桩之前应确保桩与桩之间的顺直,当两桩的桩心错位出现偏差时,应控制在2毫米以内。使用焊接接桩的方法,焊接之前也应使用钢刷对桩的端头板进行清刷,直至干净、坡口出现金属光泽即可。注意焊接的层数应高于两层,清理各层的焊渣,使焊缝保持连续、饱满状态,再冷却7分钟至10分钟左右,避免高温焊缝后遇水出现脆化或被压坏现象。
3.3冲孔灌注桩的处理技术
3.3.1设备与护筒
房屋建筑工程当中,使用冲孔灌注桩的处理技术应选择合适的钻孔机,按照桩型与钻孔的深度以及土层的情况等进行确定。进行护筒的埋设时应做到稳定与准确,并且护筒与桩位的偏差应小于50毫米,并且埋设的深度应高于杂填土的埋深20厘米;周围给予粘性土回填并夯实,于开钻前复核护筒的位置。
3.3.2泥浆护壁
进行地基处理技术时,护筒里面的泥浆可能高出地下的水位1米或者高于1.5米。清孔时,需要进行泥浆的连续置换,进行浇筑前,应确保孔底的500毫米内泥浆的比重不超过1.25、泥浆的含砂率在百分之八以内。
3.3.3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在浇筑之前应该对成孔给予复测,保障混凝土的浇筑符合要求。同时,确保混凝的土坍落度在180毫米到220毫米之间,混凝土的泌水率也应在百分之四以内。浇注时应使用导管,并且导管的定长偏差控制在0.5%内;导管的内壁应确保光滑与平整;在导管的连接之时,轴线的偏差应小于20毫米。导管在连接之后需要确保在0.5MPa到0.7MPa的压力之下不出现漏水现象;待浇筑结束之后,及时地对其进行必要的养护,确保其今后的使用强度更高。此外还用对接桩的焊缝是否牢固、有无漏焊以及无缺等现象进行分析与检查;对于压入土内的铁件还应进行防腐处理。经过上述措施的处理,该建筑工程较好地顺利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与质量、缩短了工期,因此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能够较好地节省了施工的成本工程量及缩短了工期,也使提高了工程的质量、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清辉.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探究[J].门窗,2012(09):353-354.
[2]樊桂花.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江西建材,2011(12):107-108.
[3] 张国强.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1(16):25-26.
【关键词】地基处理技术;建筑工程;应用分析;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 TU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房屋建筑进行施工过程中,对于软体地基的处理技术关系到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因此应采用合适的软土地基技术进行施工,确保建筑物质量的安全。软土地基的沉降速度快、沉降量大、灵敏度也较高,对于地基施工时出现的挤压、振动或者搅拌等均可导致地基收到破损,使软土强度大大降低,不利于工程的施工。
2.地基处理技术的分类
按照房屋建筑的地下环境对地基进行处理,施工的原理为通过夯实与换填,挤密与振密、排水固结以及胶结,进行冷、热处理从而实现对地基的加固。当前地基处理的技术主要有地基的桩基技术、加固技术与地下连续的墙技术。对地基进行加固的技术处理,能有效使地基的承载力得到提高,减少建筑物出现沉降与变形现象。而采用桩基技术对地基进行处理,可以将来自建筑物上部份的荷载力有效传到地基的深部,利用缓冲进而消解部分冲击力。采用地下连续的墙技术能够为建筑物提供侧向的支护,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1]。
3.建筑施工工程中地基处理技术的运用
某建筑施工工程当中,工程的基坑长为120米、南北宽为96米,并且坑深 为11.6米,该建筑工程的项目共分成3个区:1区是15层高的主体建筑物;2区是裙楼部位共6层,3区是5层的建筑物;1区和3区的高度分别为63.0米与37.4米。其中1区与3区单柱的最大荷重是4.5×106N与1.02×107N;2区中建筑的主体高是33.30米,单柱的最大荷重是为6.8×106N。经过对地基的岩土进行勘察与设计,对该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是主楼1区采用冲钻孔灌注桩技术处理,设计的桩径尾Φ1.0米到1.9米,设计的桩长尾15.5米到39.6米,其中单桩竖向的承载力值在2.8×106N到1.06×107N间,桩数为116根。2区使用静压管桩方案进行处理,其中有效的桩长是16米、桩截面为400mm×400mm,桩之间的距离是1.5米,桩顶与桩底的标高分别是-11.3米与-23.2米。3区使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技术进行处理,其的桩径尾Φ1.0米到1.6米;扩大头为Φ1.0米到2.1米、桩长为9.6米到20.5米,共有19根桩数。建筑主体的结构是框架抗震墙的结构。
3.1人工挖孔灌注桩处理技术
3.1.1施工程序
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程序:在场地平整、放线以及定桩位,进而到浇垫层、进行支架的架设、安装设备;其次边开挖边进行抽水,对桩孔、周壁进行清理,进而支撑护壁的模板,给予护壁进行混凝土浇灌,待拆模之后仍需继续开挖、支模以及对浇护壁混凝土,最后进行扩大头处理,可对桩孔进行验收、将孔底的积水排除,将钢筋笼给予设固定处理,进而对混凝土的桩身进行浇灌。
对挖孔桩于施工之前,应对孔桩给予成孔工艺的试验,并且数量应在两个以上,主要对桩侧壁的土层进行检验。观察土层是否出现坍塌、缩孔或者流泥以及涌砂等现象,进而有效判断混凝土的护壁是否有效、判断桩端扩大头的成型是否满足设计的要求。最后对桩距进行开挖时,当桩净的距离小于两倍的桩径并且不高于2.5米时,可使用间隔开挖方法;进行排桩跳挖时,应确保最小的施工净距离在4.5米以上;混凝土浇灌桩的强度需要高于60%,才可对相邻桩进行开挖[2]。
3.1.2挖孔方法
挖孔的方法由人工使用锹镐自上层到下层用进行开挖,当遇道坚硬的土层时,可使用用风镐或者锤钎顺序自中间到周边。根据设计的桩径外加2倍护壁的厚度对截面进行有效控制;各节护壁的长度是1×103毫米,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而定。对于第一节的护壁应高比地面高出200毫米并且做好护肩,待定位好后使用钢筋安装、进而支护壁模板最后进行浇灌。当护壁的混凝土强度高于5MPa时,才能对下层的土方进行开挖;护壁向下施工之时,按照各节当做施工的周期,当三节护壁均浇筑完成后,应对桩中心的垂直度与位置进行校位。
3.1.3制作钢筋笼
制作钢筋笼时,安装以及主筋的接头应错开百分之五十,对于螺旋箍筋的间隔在1米到1.5米与主筋根据梅花形采用点焊进行固定,并且间隔2米就加应加劲箍。当钢筋笼的长度在15米以上时,采用分段的方法制作;当现场的吊装就位的时候即可进行焊接,并对钢筋笼在孔内的悬固位置、以及悬固的标高进行正确定位。
3.1.4浇筑混凝土
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前应对成孔进行检测,出现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进行有效的处理;孔口部位应该设置护口筒,并且灌注之时,应该减少与孔壁的碰撞。确保混凝土灌注的充盈系数高于1.0。同时混凝土的坍落度也应控制在80毫米到l00毫米之间;采用串筒进行混凝土的连续浇注,注意串筒的底端与孔底的高度应控制在2米内,逐层使用振捣器进行振实,最后做好养护工作。
3.2静压管桩处理技术
静压管桩地基处理技术,作为相对可靠的桩型其桩身为高强度混凝土的构件,采用的是离心成型与先张法预应力工艺所制成的构件,施工中使用再采用锤击或静压等沉桩方法成桩的。
3.2.1底桩定点
底桩定点中,进行静压时,考虑到部分施工人员的经验有限,在放进行底桩的放置时时会偏离桩位。因此,应对各桩位采取石灰将桩心作为圆心,将桩径当做直径画圈,进行压底桩的时候可参照该圆圈进行定点,大大减小了成桩的偏离。控制桩身的垂直度中,桩机的驾驶室中有垂直的绳线,并由驾驶员根据该线作为标准,进而实现对桩的垂直度的控制。此外,可通过对垂直在绳线与桩连接的部位设置吊重的锤繩线,进而实现控制另一端方向的垂直度,最后根据这两条绳线可实现对桩垂直度的控制[3]。
3.2.2接桩与焊缝
接桩之前应确保桩与桩之间的顺直,当两桩的桩心错位出现偏差时,应控制在2毫米以内。使用焊接接桩的方法,焊接之前也应使用钢刷对桩的端头板进行清刷,直至干净、坡口出现金属光泽即可。注意焊接的层数应高于两层,清理各层的焊渣,使焊缝保持连续、饱满状态,再冷却7分钟至10分钟左右,避免高温焊缝后遇水出现脆化或被压坏现象。
3.3冲孔灌注桩的处理技术
3.3.1设备与护筒
房屋建筑工程当中,使用冲孔灌注桩的处理技术应选择合适的钻孔机,按照桩型与钻孔的深度以及土层的情况等进行确定。进行护筒的埋设时应做到稳定与准确,并且护筒与桩位的偏差应小于50毫米,并且埋设的深度应高于杂填土的埋深20厘米;周围给予粘性土回填并夯实,于开钻前复核护筒的位置。
3.3.2泥浆护壁
进行地基处理技术时,护筒里面的泥浆可能高出地下的水位1米或者高于1.5米。清孔时,需要进行泥浆的连续置换,进行浇筑前,应确保孔底的500毫米内泥浆的比重不超过1.25、泥浆的含砂率在百分之八以内。
3.3.3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在浇筑之前应该对成孔给予复测,保障混凝土的浇筑符合要求。同时,确保混凝的土坍落度在180毫米到220毫米之间,混凝土的泌水率也应在百分之四以内。浇注时应使用导管,并且导管的定长偏差控制在0.5%内;导管的内壁应确保光滑与平整;在导管的连接之时,轴线的偏差应小于20毫米。导管在连接之后需要确保在0.5MPa到0.7MPa的压力之下不出现漏水现象;待浇筑结束之后,及时地对其进行必要的养护,确保其今后的使用强度更高。此外还用对接桩的焊缝是否牢固、有无漏焊以及无缺等现象进行分析与检查;对于压入土内的铁件还应进行防腐处理。经过上述措施的处理,该建筑工程较好地顺利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与质量、缩短了工期,因此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能够较好地节省了施工的成本工程量及缩短了工期,也使提高了工程的质量、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清辉.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探究[J].门窗,2012(09):353-354.
[2]樊桂花.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江西建材,2011(12):107-108.
[3] 张国强.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1(1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