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肢体语言使学生能直观、形象、有情、有趣地学习语言,教师通过表情、手势、姿态、眼神传情达意,将学生带入角色,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巧妙运用肢体语言,对课堂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肢体语言;小学;语文;运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仅仅重视有声语言,还要注重肢体语言,通过表情、手势、姿态、眼神等不同变化来传情达意。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而适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可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遇到激昂慷慨的议论时,配合鼓动性的手势,就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在侃侃而谈时,加上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肢体语言,既可以做到渲染气氛,又能将学生带入“角色”,使之有身临其境之感。肢体语言是课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教学中尝试“肢体语言辅助教学”,使学生直观、形象、有情、有趣地学习语言。这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助于儿童的认知由感性向理性发展,情感趋于乐观向上、积极主动,最终能够把学习语言作为一种乐趣,作为一种生活需要。那么,教学过程中,肢体语言有哪些作用?肢体语言又该如何运用呢?
一、巧用肢体语言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拉近师生距离
肢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各部分能为人所见的活动来进行表达和交流,也可称之为体态语或无声语言。它主要包括手势、眼神、动作及姿态等,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手段和补充,通过肢体语言的运用及其有声语言的有机结合,能达到“眉来眼去传情意,举手投足皆语言”的境界,巧妙地运用肢体语言,可以拉近师生关系。如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课堂上,当学生不愿听讲时,可以严厉的目光提醒;当学生过于兴奋时,可以用温柔的目光制止;当学生害怕胆怯时,可以鼓励的目光引导。教师与学生通过眼神互相交流,及时捕捉信息,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的每个眼神都能对学生的情感和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再如手势,手势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动作,手势的运用会随着讲课的内容而不自觉地产生。上课时,学生正在自由地朗读,老师不必声嘶力竭地喊安静,只需要拍拍手,然后,在嘴巴上做个拉拉链的动作,学生就会安静下来;赞美时可以鼓掌;鼓励时可以握紧拳头;愤怒时双手叉腰,跺跺脚。教师合理地运用姿势语言时应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肢体语言形象、直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借助任何工具,随时运用肢体语言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词句的理解、记忆、应用,也可以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与学生的心灵得到了沟通,达到了情感的交流与共鸣,何乐而不为呢?
二、运用肢体语言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肢体语言,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施加影响。对中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主要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只占课堂时间的很少一部分,加上他们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因此他们不能像成人一样有效地运用自我提醒和自我命令来保持注意,外界因素极易对他们产生干扰。对于无意注意而言,刺激物的强度特别是相对强度是引起和保持的重要原因。在课上,教师应当注意改变说话声音的大小、快慢,突出重点,加强语气,注意手势等肢体语言的运用,而声音一旦失去吸引的效用,肢体语言便是最好的选择。对于学生的有意注意来讲,也是以外部的视觉声像来支持他自己的有意注意,而肢体语言是视觉和语言的完美结合,对于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学生因为不会回答你的问题,你完全不必批评,可以撅着嘴,扭过头,表示很生气,这样老师显得活泼而可爱,还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相反学生还会感到内疚。不一样的表情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如果这节课你一直是绷着脸或一直是同一个表情,那学生会觉得无趣。课堂效果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三、运用肢体语言有助于学生记忆
汉语是一种理性语言,我们的祖先在造字时就注意了音、形、意结合,不借助肢体语言就能很清晰地去表达所要表达的事物,如象形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利用图形作文字使用,在形状上很相像(如:“人”“月”“鱼”“日”)。指事字是用具体形象画不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指示。(如:“上”和“下”“一”“二”和“三”)。会意字是根据意义合成一个字,分为异体会意字和同体会意字。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合而成的,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如:“火”和“土”组成“灶”;“小”和“土”组成“尘”;“人”和“人”可以组合为“从”;“人”和其他形体组合为“保、伐”等)。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标明字的读音,所以将形符和声符组成的字就是形声字,可以分为上形下声、上声下形、左形右声、左声右形、内形外声、内声外形。汉语的构造形象生动,只能使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才能表达清楚,教师在课堂上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亲切的眼神,讲话的语气语调,举止态度乃至服饰,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它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容易。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充满爱的动作,都会让学生感受到爱、支持和信任。我们应利用一切机会,有效运用肢体语言,帮助组织教学,增进师生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肢体语言运用不当,会造成学生在理解上的偏差,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而恰当地用好肢体语言,与有声语言水乳交融,以达到服务于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肢体语言;小学;语文;运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仅仅重视有声语言,还要注重肢体语言,通过表情、手势、姿态、眼神等不同变化来传情达意。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而适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可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遇到激昂慷慨的议论时,配合鼓动性的手势,就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在侃侃而谈时,加上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肢体语言,既可以做到渲染气氛,又能将学生带入“角色”,使之有身临其境之感。肢体语言是课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教学中尝试“肢体语言辅助教学”,使学生直观、形象、有情、有趣地学习语言。这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助于儿童的认知由感性向理性发展,情感趋于乐观向上、积极主动,最终能够把学习语言作为一种乐趣,作为一种生活需要。那么,教学过程中,肢体语言有哪些作用?肢体语言又该如何运用呢?
一、巧用肢体语言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拉近师生距离
肢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各部分能为人所见的活动来进行表达和交流,也可称之为体态语或无声语言。它主要包括手势、眼神、动作及姿态等,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手段和补充,通过肢体语言的运用及其有声语言的有机结合,能达到“眉来眼去传情意,举手投足皆语言”的境界,巧妙地运用肢体语言,可以拉近师生关系。如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课堂上,当学生不愿听讲时,可以严厉的目光提醒;当学生过于兴奋时,可以用温柔的目光制止;当学生害怕胆怯时,可以鼓励的目光引导。教师与学生通过眼神互相交流,及时捕捉信息,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的每个眼神都能对学生的情感和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再如手势,手势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动作,手势的运用会随着讲课的内容而不自觉地产生。上课时,学生正在自由地朗读,老师不必声嘶力竭地喊安静,只需要拍拍手,然后,在嘴巴上做个拉拉链的动作,学生就会安静下来;赞美时可以鼓掌;鼓励时可以握紧拳头;愤怒时双手叉腰,跺跺脚。教师合理地运用姿势语言时应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肢体语言形象、直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借助任何工具,随时运用肢体语言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词句的理解、记忆、应用,也可以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与学生的心灵得到了沟通,达到了情感的交流与共鸣,何乐而不为呢?
二、运用肢体语言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肢体语言,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施加影响。对中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主要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只占课堂时间的很少一部分,加上他们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因此他们不能像成人一样有效地运用自我提醒和自我命令来保持注意,外界因素极易对他们产生干扰。对于无意注意而言,刺激物的强度特别是相对强度是引起和保持的重要原因。在课上,教师应当注意改变说话声音的大小、快慢,突出重点,加强语气,注意手势等肢体语言的运用,而声音一旦失去吸引的效用,肢体语言便是最好的选择。对于学生的有意注意来讲,也是以外部的视觉声像来支持他自己的有意注意,而肢体语言是视觉和语言的完美结合,对于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学生因为不会回答你的问题,你完全不必批评,可以撅着嘴,扭过头,表示很生气,这样老师显得活泼而可爱,还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相反学生还会感到内疚。不一样的表情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如果这节课你一直是绷着脸或一直是同一个表情,那学生会觉得无趣。课堂效果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三、运用肢体语言有助于学生记忆
汉语是一种理性语言,我们的祖先在造字时就注意了音、形、意结合,不借助肢体语言就能很清晰地去表达所要表达的事物,如象形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利用图形作文字使用,在形状上很相像(如:“人”“月”“鱼”“日”)。指事字是用具体形象画不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指示。(如:“上”和“下”“一”“二”和“三”)。会意字是根据意义合成一个字,分为异体会意字和同体会意字。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合而成的,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如:“火”和“土”组成“灶”;“小”和“土”组成“尘”;“人”和“人”可以组合为“从”;“人”和其他形体组合为“保、伐”等)。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标明字的读音,所以将形符和声符组成的字就是形声字,可以分为上形下声、上声下形、左形右声、左声右形、内形外声、内声外形。汉语的构造形象生动,只能使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才能表达清楚,教师在课堂上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亲切的眼神,讲话的语气语调,举止态度乃至服饰,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它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容易。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充满爱的动作,都会让学生感受到爱、支持和信任。我们应利用一切机会,有效运用肢体语言,帮助组织教学,增进师生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肢体语言运用不当,会造成学生在理解上的偏差,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而恰当地用好肢体语言,与有声语言水乳交融,以达到服务于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