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里的故乡情

来源 :初中生学习·博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y1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文人谈美食的文章,情趣盎然。他们不仅能下厨烹饪一手好菜,更能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围、吃的渊源、吃的文化,用精雅细致的语言描绘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读来更觉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汪曾祺爱吃、会吃在现代文学史上是很有名的,金庸赞誉他是“满口噙香中国味的作家”。汪曾祺写吃,无论是日常菜馔,还是野味珍馐,文字都淡雅干净,娓娓道来。让看的人口舌生津,大呼过瘾。他对食物抱着宽和的态度,认为“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所以,土豆、萝卜、咸菜、苦瓜、炒米、茶面、干丝、豆腐、枸杞、荠菜、马齿苋等蔬菜,他也能鼓捣出花样来,一旦落于笔下,就变得活色生香。其中写得最出色的,还是要数他的故乡高邮的那些美食,从咸鸭蛋到炒米和焦屑,从咸菜慈姑汤到昂刺鱼和虎头鲨,记载的都是普通人家的寻常食物。他写香椿拌豆腐:“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糅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以南豆腐为佳),下香油数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这样的文字看似随心率性,但实际上他是借着故乡的美食,表达了一种浓浓的故乡情。
  梁实秋也是一位擅长将美食写得活色生香的知味者。他的《雅舍谈吃》言辞优美,清灵风趣,洒脱的行文里流淌的是对生活的美好感受。他写的汤包、烧鸭、爆双脆、乌鱼钱、烤羊肉、豆汁儿、核桃腰、瓦块鱼,小吃酸梅汤与糖葫芦、核桃酪等,读来令人垂涎欲滴,似乎舌尖上也沾满了这些美食的味道。在《水晶虾饼》一文中,他这样写道:“七分虾肉要加三分猪板油,放在一起剁碎,不要碎成泥,加上一点点芡粉、葱汁、姜汁,捏成圆球,略按成厚厚的小圆饼状,下油锅炸,要用猪油,用温油,炸出来白如凝脂,温如软玉,入口松而脆。”语言生动、明快,寥寥数笔,就把美食的做法和口味描绘得活灵活现,让人犹如亲历。他在集内文中说:“偶因怀乡,谈美味以寄兴;聊为快意,过屠门而大嚼。”他谈美食,也是为了寄托乡思。因此有读者如此赞道:梁实秋的吃是文人式和书房式的,而这种“吃”其实也是“痴”,其故国之痴、乡里之痴、传统之痴,都在举箸投笔间了。
  周作人写散文也喜欢谈吃,他住在京城“苦雨斋”里,喝苦茶,吃豆腐、萝卜、白薯等清淡的家常菜蔬,写平和闲适的文章。《知堂谈吃》一书里写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食物,酒、茶、臭豆腐、野菜等这些再平凡不过的事物。在《喝茶》中,周作人写道:“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可见他对待饮食的文化观念和艺术韵味。对于故乡浙东绍兴美食,糕干、糯米食、白果、水红菱、绍兴酒、烤越鸡、鲞冻肉等,周作人都念念不忘。他十分爱吃鲞冻肉,这是浙东地区过年必备的食品,做法简单,只是将白鲞切块,与猪肉同煮,重要的是冻了才吃而不是吃现煮的。久居京城的他,很为吃不到此味而抱憾。他在《烤越鸡》里写道:“我所觉得喜欢的还是几样家常菜,而且越人安越,这又多是从小时候吃惯了的东西。腌菜笋干汤、白鲞虾米汤、干菜肉、鲞冻肉,都是好的。”假设天天能够吃饱玉米面和白薯,加上萝卜鲞几片,也已经很可满足。这些散发出淡淡乡土清香的谈吃小品,饱含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于文人雅士闲情偶寄中,勾人食欲,让人格外能体会出一种横生的妙趣。
其他文献
常听到学生说:“老师,这道题我只错了一个符号,怎么算全错?”或者说:“我计算的结果小数点就错了一位,为什么扣那么多的分?”由此看来,有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一篇作文主题明确、中心突出、构思严谨并且语句优美,即使有一两个错别字,也无伤大雅,仍不失为一篇好文章.数学则不然,不仅解题思路要正确,具体解题过程也不能有错,否则就会因“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  例如在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时
期刊
Hello, everyone. I’m very glad to meet you today. I’m going to talk about healthy problems among the teenagers.  To keep health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nything else. But many teenagers don’t care abo
期刊
晒恩爱、晒宝贝、晒心情、晒发型、晒美食……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朋友圈,我们的生活里每天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晒”。晒客的英文名为“Sharer”,意为“分享的人”。为什么人们会对“晒”这种行为乐此不疲?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晒”是一种自我表露  从本质上讲,所有这些“晒”的行为,都是在向他人传递关于自我的信息。自我表露是一种进化而来的本能,它可以为我们带来一些生存优势,比如拉近和他人的关系,
期刊
在西双版纳的一片密林深处,保留着一块广袤洪荒的处女地。在这块人烟罕至的土地上,堆积着一层厚厚的已经腐败的落叶。当地居民说,在密林纵深地带的河流里,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存在一种神秘莫测、奇形怪状的动物,非常恐怖……当地人叫它“地皮卷”,外形似一张“毛毯”。  看到过的老人说,这家伙就像家里睡觉用的毛毯一样,尺寸差不多两米见方,有的还要更大,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深潭里或岩层的缝隙里。它的背面复生了好多毛绒
期刊
长过智齿的人都有深切的体会,那就是疼痛不已,让你恨不得立马拔掉所有的牙。经历过拔智齿的人也有个深切的体会,拔牙后的疼痛让人巴不得吃的东西全部能流进胃里,怎么省事怎么来。面对这个进化出来的“小混蛋”,人类肿胀着腮帮子,似乎只有投降的份儿!  “智”之根源  智齿,何以称之为智?据传,在古代有一位君王,少年即位,已近成年时发现又开始长牙,疼痛难忍,甚觉怪异,于是就问群臣是吉是凶。一大臣急上前谄媚曰:“
期刊
如果跟未来的人比美,我们注定要输,就像我们比古人漂亮一样。  美丽是一种选择  有一句谚语说,美丽只有一层皮肤那么深。其实这句谚语并不全然正确,皮肤之下的骨骼同样重要——不要忘了,人脸的形状是由骨骼决定的。  什么样的长相算“美丽”呢?尽管人们的审美观有很大差异,但有两点是基本可以达成共识的:第一,面部的对称情况;第二,颅面比,即颅骨高度与面部高度的比例,要接近黄金比0.618。骨骼如何发展成理想
期刊
目前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在西非的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四国持续快速蔓延,该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且尚无有效的疫苗及治疗方法。那么,埃博拉病毒究竟有多可怕呢?  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  “埃博拉”是扎伊尔(即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生灵涂炭,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而得
期刊
巧克力是英语chocolate的音译,又名“朱古力”,是一种典型的舶来品。它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能迅速为人体补充热量。时代的变迁和不同饮食文化的影响,使得巧克力传遍世界,而其神秘的过去却早已被人们忘却。  考古学家的发现  据考古学家对古代陶器的研究发现,玛雅人及其更早的祖先在2 600年前就已经开始食用巧克力了。  在中美洲国家伯利兹北部的一个名叫科拉的地方,考古学家们发现了14件玛雅人曾使用
期刊
在中国,人们习惯用“六月飞雪”来形容天下奇冤。当六月下雪的时候,大家都会感叹:“难道有冤情?”但这并不科学。  关于“六月飞雪”,大家所熟知的无非是关汉卿的《窦娥冤》。戏曲里讲:窦天章因家贫将女儿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然后只身上京赴考。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流氓张驴儿追求窦娥不遂,欲毒死蔡婆以使窦娥就范。不料张驴儿杀蔡婆不成,反而误杀自己的父亲。张驴儿另生毒计,乘机诬告窦娥,向官府说
期刊
前几年,高考作文命题已经渐离“话题”和“标题”模式,进入“新材料作文”(根据所供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时代。于是,中考作文命题“与高考接轨”应势而生。因此,“析‘接轨’之特点,谋顺应之良策”应成为我们备战2015中考作文的重要方向。  2014年新材料作文命题有三个特点值得我们关注。  一、所供材料形式多样。有的提供寓言故事,如黄冈卷提供关于“手和脚对话”的故事;有的提供富有生活哲理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