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关注导师制教学模式。本文在国内现有导师制教学的基础上,探究构建具有应用型艺术院校特点的导师制培养模式,同时将教学引入企业环境,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零距离接轨。
关键词:应用型艺术院校;导师制;培养模式
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关注导师制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导师制教学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综合素养和独特个性的复合型艺术人才提供了最大可能,是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有力手段。
一、导师制的优越性及研究现状
导师制起源于英国,创始人是曾任温切斯特主教和英格兰大法官的威廉·威克姆,导师制最早出现于英国牛津大学的“新学院”。
随着导师制在本科教育教学中的推广,對其进行科学而有效的评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讨论。导师组一般是由一个人主持,两人以上或多个人共同参与,通常人数不会过多,形式多种多样。由于其结构小、成员少、运作灵活,所以在教学上有着其他教学模式所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在运作上,导师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种模式能够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感,调动并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导师制还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它能融教学理论、教学实践于一体,形成团队氛围、实践合力,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竞技能力。最后,导师制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常常会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自觉融入学习之中。
通过对专业艺术类高校导师制的了解和导师制教学所取得的成果,可以肯定导师制模式所具备的优势。目前,国内外对于导师制的研究有不少,但总结起来看,其研究以专业特色为导向,突出学科教育或专业教育等某个方面的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能力培养的较少;注重实践教学的多,把实践教学与能力拓展结合的较少;研究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多,将各平台融通与市场直接接轨来培养学生的研究较少。本文是在国内现有导师制教学的基础上,探究构建具有应用型艺术院校特点的导师制教学模式,同时将教学引入企业环境,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接轨零距离。并利用导师组的不同研究方向,力求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取得新突破。
二、关于应用型艺术院校导师制建设的新思考
为经济建设的发展而教,围绕市场需求办学是应用型艺术院校独特的教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我们需要在融合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外实践基地这三大平台的基础上,形成与之配套的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1. 建立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结合的导师队伍
应用型艺术院校强调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决定了应用型艺术院校工作室的导师队伍也需要由校内教师和校外专家来共同组成。
首先,对于校内教师,要实行“主持人负责制”,加强对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使这些教师能及早成为工作室运行的领路人。导师组成立后,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为教师提供各类学术交流机会,并由导师组负责人担当指导本组青年教师的重任,以此带动学科与学术梯队的形成和整体师资水平的提高。另外,在加强教师学习和丰富教师文化的过程中,还要努力使教师成为校内教师与行业专家的合体,鼓励教师结合教学需要,引进实际课题项目,进行产学研的结合教学,这样既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实践,又锻炼了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学校应为每一个导师组配备两名或两名以上的校外专家。校外专家要选择知名高校相关专业的教授,或在行业内有较高知名度、有较丰富行业经验的学者,他们可以将实践中的经验结合学校的教学带给学生更为广泛全面的知识。在通常情况下,专家的安排确定主要采取层层提请、校方统筹安排的方式。先是由校内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向学院提出所需专家的书面申请,然后再由学院根据年度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并确定年度教学应聘请的专家名单。校方所聘的专家大多采取专题讲座、重点指导和实践成果推广等形式开展指导传授工作。
以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绘画专业为例,学院根据导师组研究方向的不同而分别聘请校外专家。如传统造型方向的学生大多想在绘画方面进一步深入学习。很多学生都有继续读研和读博的意向,所以在选择校外专家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知名高校相关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导师,由他们来为学生提供直接的考研辅导及专业建议。而对于影视与动画方向而言,则需要聘请业内专家及影视动画公司的优秀设计及手绘高手,让他们定期参与到工作室的教学及建设中,让他们将绘画和设计经验传授给学生,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及时了解现今影视动画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为以后的就业提供参考。
对于应用型艺术院校来说,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的相互配合指导是工作室教学建设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工作室教师要加强同校外专家的联系,促进信息沟通与交流,确保校外专家引领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建立导师双选制度,倡导团队协作
应用型艺术院校导师制的建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所以在实施时要采用导师与学生的双选制度。首先,要将导师组教师的专业研究方向、学术情况等在校园网上公布,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兴趣爱好,选择与自己一致或相近专业方向的导师。然后,导师选择学生,导师需要对学生的基本信息、上课情况、作品质量等有初步的了解,再通过谈话面试的方式最终确认。确认后的名单要上报学院,由学院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导师的取舍进行统一的调整。这种方式能够较好地避免学生因被动选择方向,而造成的专业兴趣丧失所导致的教育失败。
在导师制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方案和方法是关键,特别是在应用型艺术院校,学生不再是简单被动的被传授者,而是要成为学习中的主体。在导师引导下的团队探索型学习活动中,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探索与信息交流最理想的平台。学生在导师组的引导中学习,结合了兴趣、互动、探索和合作等众多的内容,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成了导师组模式最特别的教学方式。 在导师制教学中,可以把多种学习形式穿插进来,带学生参与各种课题研究,定期带学生进行艺术观摩、交流与学习,与兄弟院校合作完成科研项目等。另外,为了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还可以定期为其安排以组为单位的“大作业”,“大作业”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及组织协调能力,由学生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及优势,自行组成项目小组,并通过不同的分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强项,共同完成作业。这种形式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协调创造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在校园内,学生即有机会体验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管理方法,在校园环境中获得社会尝试。
3. 改革导师制教学体系,融教学于企业
应用型艺术院校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与实用性,因此,加强专业教育与现实的联系应该成为应用型艺术院校导师制教学的一个基本趋势。应用型艺术院校的培养重点为技能型的应用人才,所以要更加注重与行业的紧密结合。
首先,导师制教学模式要强调与企业的联系,让学生既能接受完整有效的实用绘画理论教育,又能接受来自企业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严格按照行业要求制订教学计划,强调学习的实用性。同时,可将企业环境引入课堂,提供教师和学生与企业接触的机会,探讨所学所用与企业的现实诉求之间的距离。这样既能有利于导师和学生了解企业需求,也能在最短时间内对新课程进行合理的开发,对应企业培养专门的所需人才。
在应用型艺术学院导师制教学中,可以通过业界合作伙伴协助制订教学课程,各导师组以真实的企业项目作为课程教学的研究对象,如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展览让学生与画廊建立联系,根据画廊要求的主题进行绘制,让自己的创作作品直接面向市场;可以带领学生直接参与影视公司的动画制作。这样的课程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学生具有与就业市场密切相关的熟练技能,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发展的机会,还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美术人才。
其次,要改革导师制教学体系,扩大教学内容的含量。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绘画专业建立了三个教学内容体系,来帮助学生更顺利地完成学业。第一个是基础认知体系,是以专业基础课为基本概念框架,扩展相关设计、造型、理论、创意等学习,将实用绘画、现代审美等与设计结合,建构以实用现代主义绘画为蓝本的体系探索。第二个是创意思维方法的体验体系。即模拟一些项目或实践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课题进行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意思维,进一步推动其最终与实际接轨;第三个是表现能力的实践体系,即与企业直接对接,将企业的真实项目引入课程教学,在直接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让学生与市场零距离接触。从绘画到设计,从造型到创意,从模拟到实践,这些教学体系最大限度地扩大了教学内容的含量,使培养的学生更具应用性和实践性,更符合社会人才需求。
最后,要采取开放式教学,将导师制专业教学融于行业,建立校外基地。应用型艺术院校应该是面向市场开放的,按照导师制模式的设计要求,一部分教学任务和内容要在校外基地完成,导师要带领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和实践。校外基地要选择与导师组研究方向一致或相似的较为成熟且知名的企业,在校外基地的选择和教学上可以充分利用校外行业导师的力量,由他们和校内导师共同完成实战教学。由于教学地点的转变,教学活动也会因为实战而变得真实,学习与工作的结合更加紧密,行业导师的作用也能被发挥到最大。导师制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学校与日新月异变化的社会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根据市场的要求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的专业能力。
事实证明,导师制这一教学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双主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但可以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还可以掌握比较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可以在社会上更具竞争力。现在,应用型艺术院校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只有贴近市场,按真實需求培养人才,掌握职业岗位核心技能,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应用型艺术院校;导师制;培养模式
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关注导师制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导师制教学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综合素养和独特个性的复合型艺术人才提供了最大可能,是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有力手段。
一、导师制的优越性及研究现状
导师制起源于英国,创始人是曾任温切斯特主教和英格兰大法官的威廉·威克姆,导师制最早出现于英国牛津大学的“新学院”。
随着导师制在本科教育教学中的推广,對其进行科学而有效的评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讨论。导师组一般是由一个人主持,两人以上或多个人共同参与,通常人数不会过多,形式多种多样。由于其结构小、成员少、运作灵活,所以在教学上有着其他教学模式所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在运作上,导师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种模式能够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感,调动并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导师制还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它能融教学理论、教学实践于一体,形成团队氛围、实践合力,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竞技能力。最后,导师制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常常会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自觉融入学习之中。
通过对专业艺术类高校导师制的了解和导师制教学所取得的成果,可以肯定导师制模式所具备的优势。目前,国内外对于导师制的研究有不少,但总结起来看,其研究以专业特色为导向,突出学科教育或专业教育等某个方面的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能力培养的较少;注重实践教学的多,把实践教学与能力拓展结合的较少;研究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多,将各平台融通与市场直接接轨来培养学生的研究较少。本文是在国内现有导师制教学的基础上,探究构建具有应用型艺术院校特点的导师制教学模式,同时将教学引入企业环境,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接轨零距离。并利用导师组的不同研究方向,力求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取得新突破。
二、关于应用型艺术院校导师制建设的新思考
为经济建设的发展而教,围绕市场需求办学是应用型艺术院校独特的教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我们需要在融合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外实践基地这三大平台的基础上,形成与之配套的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1. 建立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结合的导师队伍
应用型艺术院校强调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决定了应用型艺术院校工作室的导师队伍也需要由校内教师和校外专家来共同组成。
首先,对于校内教师,要实行“主持人负责制”,加强对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使这些教师能及早成为工作室运行的领路人。导师组成立后,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为教师提供各类学术交流机会,并由导师组负责人担当指导本组青年教师的重任,以此带动学科与学术梯队的形成和整体师资水平的提高。另外,在加强教师学习和丰富教师文化的过程中,还要努力使教师成为校内教师与行业专家的合体,鼓励教师结合教学需要,引进实际课题项目,进行产学研的结合教学,这样既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实践,又锻炼了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学校应为每一个导师组配备两名或两名以上的校外专家。校外专家要选择知名高校相关专业的教授,或在行业内有较高知名度、有较丰富行业经验的学者,他们可以将实践中的经验结合学校的教学带给学生更为广泛全面的知识。在通常情况下,专家的安排确定主要采取层层提请、校方统筹安排的方式。先是由校内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向学院提出所需专家的书面申请,然后再由学院根据年度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并确定年度教学应聘请的专家名单。校方所聘的专家大多采取专题讲座、重点指导和实践成果推广等形式开展指导传授工作。
以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绘画专业为例,学院根据导师组研究方向的不同而分别聘请校外专家。如传统造型方向的学生大多想在绘画方面进一步深入学习。很多学生都有继续读研和读博的意向,所以在选择校外专家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知名高校相关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导师,由他们来为学生提供直接的考研辅导及专业建议。而对于影视与动画方向而言,则需要聘请业内专家及影视动画公司的优秀设计及手绘高手,让他们定期参与到工作室的教学及建设中,让他们将绘画和设计经验传授给学生,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及时了解现今影视动画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为以后的就业提供参考。
对于应用型艺术院校来说,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的相互配合指导是工作室教学建设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工作室教师要加强同校外专家的联系,促进信息沟通与交流,确保校外专家引领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建立导师双选制度,倡导团队协作
应用型艺术院校导师制的建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所以在实施时要采用导师与学生的双选制度。首先,要将导师组教师的专业研究方向、学术情况等在校园网上公布,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兴趣爱好,选择与自己一致或相近专业方向的导师。然后,导师选择学生,导师需要对学生的基本信息、上课情况、作品质量等有初步的了解,再通过谈话面试的方式最终确认。确认后的名单要上报学院,由学院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导师的取舍进行统一的调整。这种方式能够较好地避免学生因被动选择方向,而造成的专业兴趣丧失所导致的教育失败。
在导师制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方案和方法是关键,特别是在应用型艺术院校,学生不再是简单被动的被传授者,而是要成为学习中的主体。在导师引导下的团队探索型学习活动中,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探索与信息交流最理想的平台。学生在导师组的引导中学习,结合了兴趣、互动、探索和合作等众多的内容,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成了导师组模式最特别的教学方式。 在导师制教学中,可以把多种学习形式穿插进来,带学生参与各种课题研究,定期带学生进行艺术观摩、交流与学习,与兄弟院校合作完成科研项目等。另外,为了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还可以定期为其安排以组为单位的“大作业”,“大作业”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及组织协调能力,由学生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及优势,自行组成项目小组,并通过不同的分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强项,共同完成作业。这种形式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协调创造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在校园内,学生即有机会体验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管理方法,在校园环境中获得社会尝试。
3. 改革导师制教学体系,融教学于企业
应用型艺术院校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与实用性,因此,加强专业教育与现实的联系应该成为应用型艺术院校导师制教学的一个基本趋势。应用型艺术院校的培养重点为技能型的应用人才,所以要更加注重与行业的紧密结合。
首先,导师制教学模式要强调与企业的联系,让学生既能接受完整有效的实用绘画理论教育,又能接受来自企业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严格按照行业要求制订教学计划,强调学习的实用性。同时,可将企业环境引入课堂,提供教师和学生与企业接触的机会,探讨所学所用与企业的现实诉求之间的距离。这样既能有利于导师和学生了解企业需求,也能在最短时间内对新课程进行合理的开发,对应企业培养专门的所需人才。
在应用型艺术学院导师制教学中,可以通过业界合作伙伴协助制订教学课程,各导师组以真实的企业项目作为课程教学的研究对象,如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展览让学生与画廊建立联系,根据画廊要求的主题进行绘制,让自己的创作作品直接面向市场;可以带领学生直接参与影视公司的动画制作。这样的课程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学生具有与就业市场密切相关的熟练技能,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发展的机会,还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美术人才。
其次,要改革导师制教学体系,扩大教学内容的含量。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绘画专业建立了三个教学内容体系,来帮助学生更顺利地完成学业。第一个是基础认知体系,是以专业基础课为基本概念框架,扩展相关设计、造型、理论、创意等学习,将实用绘画、现代审美等与设计结合,建构以实用现代主义绘画为蓝本的体系探索。第二个是创意思维方法的体验体系。即模拟一些项目或实践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课题进行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意思维,进一步推动其最终与实际接轨;第三个是表现能力的实践体系,即与企业直接对接,将企业的真实项目引入课程教学,在直接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让学生与市场零距离接触。从绘画到设计,从造型到创意,从模拟到实践,这些教学体系最大限度地扩大了教学内容的含量,使培养的学生更具应用性和实践性,更符合社会人才需求。
最后,要采取开放式教学,将导师制专业教学融于行业,建立校外基地。应用型艺术院校应该是面向市场开放的,按照导师制模式的设计要求,一部分教学任务和内容要在校外基地完成,导师要带领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和实践。校外基地要选择与导师组研究方向一致或相似的较为成熟且知名的企业,在校外基地的选择和教学上可以充分利用校外行业导师的力量,由他们和校内导师共同完成实战教学。由于教学地点的转变,教学活动也会因为实战而变得真实,学习与工作的结合更加紧密,行业导师的作用也能被发挥到最大。导师制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学校与日新月异变化的社会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根据市场的要求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的专业能力。
事实证明,导师制这一教学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双主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但可以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还可以掌握比较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可以在社会上更具竞争力。现在,应用型艺术院校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只有贴近市场,按真實需求培养人才,掌握职业岗位核心技能,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