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血液分析仪检验在急慢性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随机抽取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0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血液分析仪对两组进行血液学检验,比较检验所得结果。结果:慢性白血病及急性白血病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健康人(P<0.05);急慢性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值及CRP值与健康人比较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急慢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血液分析仪检验效果显著,可作为急慢性白血病诊断的有效方法使用。
【关键词】急慢性白血病;血液分析仪;临床价值
白血病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血红蛋白、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作为白血病重要的检测指标,对于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白血病实验室诊断主要依据骨髓象分析及血常规检查[ 1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广泛使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然而同时亦存在较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导致诊断中存在漏诊、误诊现象,患者疾病治疗被耽搁。为对急慢性白血病中血液分析仪检验的临床价值进行观察,笔者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0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白血病27例,慢性白血病13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5~81岁,平均年龄(39.65±5.22)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细胞化学染色、骨髓细胞学及流式细胞等诊断,符合急慢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将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4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6~83岁,平均年龄(40.02±3.1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受检者均在晨起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2ml,放入空抗凝管内混匀之后,立即送检接受血液分析仪检测,所有检测均在标本采集后2h内完成。使用仪器:美国拜尔-五分类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美国COULTER贝克曼库尔特公司-五分类全自动血液分析仪,OLYMPRS CH-2显微镜。血片复查标准:血小板值在60×109/L~70×109/L;血红蛋白量在100g/L~180g/L;白细胞在3.5×109/L-12×109/L。检测结果出现相应的警报信号。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组内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血红蛋白、CPR数值及白细胞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及CRP数值均显著高于参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白血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主要伴随出血、高热、关节痛、肝脾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患者病情不同,临床表现多样,因此在就诊时主症状存在较大的差异,常出现误诊漏诊现象,不利于患者康复[2]。作为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患者细胞增生异常,同时伴随分化成熟,部分患者甚至伴随细胞凋亡减少现象[3];白血病患者造血骨髓及器官内白血病细胞增生、聚集,同时对其他组织及器官产生严重影响,进入末梢血液内,因此在出诊时,其外周血细胞及体征可出现多样性[4]。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白血病患者诊断中,其白细胞值、C-反应蛋白及血红蛋白均具有一定的异常[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CPR及白细胞数值显著大于参考组(P<0.05),从而论证了此观点。血细胞分析仪是近年来临床普遍使用的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反映血细胞成分及数量变化,有效显示血常规检查中的系列指标异常,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临床血样检验的质量,相较传统检测方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然而在诊断中若有大量异常细胞出现,仪器白细胞分类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可导致诊断错误[6],因此对于血细胞计数异常或者出现报警信号患者,需要多次诊断,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漏诊现象的出现。总之,在急慢性白血病的诊断中,血液分析仪具有显著的临床使用价值,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丁琼. 血常规检测对贫血病因的判断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5):1170-1171.
[2] 李斓,崔艳琴,邢吉燕,等.外周血涂片镜检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J].贵州医药,2013,37(8):731-732.
[3]万祥辉,杨细媚,邹学森. 淋巴瘤侵犯骨髓患者初次血常规综合指标分析[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13,5(4):241-242.
[4]王红,王兰,杨瑞宁等.血常规指标综合分析对白血病的诊断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3):2902-2903.
[5]高丽娟.血细胞分析仪筛选建立显微镜复检标准及临床价值(附1581例报道)[J].哈尔滨医药,2010,30(4):45-47.
[6]陈淑霞,王宇宵.白血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红细胞生成素及血小板生成素水平的变化[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3):56.
【关键词】急慢性白血病;血液分析仪;临床价值
白血病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血红蛋白、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作为白血病重要的检测指标,对于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白血病实验室诊断主要依据骨髓象分析及血常规检查[ 1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广泛使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然而同时亦存在较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导致诊断中存在漏诊、误诊现象,患者疾病治疗被耽搁。为对急慢性白血病中血液分析仪检验的临床价值进行观察,笔者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0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白血病27例,慢性白血病13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5~81岁,平均年龄(39.65±5.22)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细胞化学染色、骨髓细胞学及流式细胞等诊断,符合急慢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将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4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6~83岁,平均年龄(40.02±3.1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受检者均在晨起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2ml,放入空抗凝管内混匀之后,立即送检接受血液分析仪检测,所有检测均在标本采集后2h内完成。使用仪器:美国拜尔-五分类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美国COULTER贝克曼库尔特公司-五分类全自动血液分析仪,OLYMPRS CH-2显微镜。血片复查标准:血小板值在60×109/L~70×109/L;血红蛋白量在100g/L~180g/L;白细胞在3.5×109/L-12×109/L。检测结果出现相应的警报信号。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组内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血红蛋白、CPR数值及白细胞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及CRP数值均显著高于参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白血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主要伴随出血、高热、关节痛、肝脾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患者病情不同,临床表现多样,因此在就诊时主症状存在较大的差异,常出现误诊漏诊现象,不利于患者康复[2]。作为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患者细胞增生异常,同时伴随分化成熟,部分患者甚至伴随细胞凋亡减少现象[3];白血病患者造血骨髓及器官内白血病细胞增生、聚集,同时对其他组织及器官产生严重影响,进入末梢血液内,因此在出诊时,其外周血细胞及体征可出现多样性[4]。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白血病患者诊断中,其白细胞值、C-反应蛋白及血红蛋白均具有一定的异常[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CPR及白细胞数值显著大于参考组(P<0.05),从而论证了此观点。血细胞分析仪是近年来临床普遍使用的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反映血细胞成分及数量变化,有效显示血常规检查中的系列指标异常,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临床血样检验的质量,相较传统检测方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然而在诊断中若有大量异常细胞出现,仪器白细胞分类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可导致诊断错误[6],因此对于血细胞计数异常或者出现报警信号患者,需要多次诊断,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漏诊现象的出现。总之,在急慢性白血病的诊断中,血液分析仪具有显著的临床使用价值,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丁琼. 血常规检测对贫血病因的判断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5):1170-1171.
[2] 李斓,崔艳琴,邢吉燕,等.外周血涂片镜检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J].贵州医药,2013,37(8):731-732.
[3]万祥辉,杨细媚,邹学森. 淋巴瘤侵犯骨髓患者初次血常规综合指标分析[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13,5(4):241-242.
[4]王红,王兰,杨瑞宁等.血常规指标综合分析对白血病的诊断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3):2902-2903.
[5]高丽娟.血细胞分析仪筛选建立显微镜复检标准及临床价值(附1581例报道)[J].哈尔滨医药,2010,30(4):45-47.
[6]陈淑霞,王宇宵.白血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红细胞生成素及血小板生成素水平的变化[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