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苏富比2010年春拍拍后分析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henshe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4月初,每年一度的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大戏又准时上演了。时间安排依旧、地点选择依旧、场面盛大依旧、人头攒动依旧,可在内行人眼里,这次的大拍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与往年相比,出现了很多新的信息。这次苏富比春拍总计推出十个专场,总成交额达到175,841.03万元人民币,总成交率也达到87.19%,是近几年来最高的。从此次春拍可看出艺术品市场将持续向好,高端艺术品将成为投资收藏的必由之路。而拍场如股市,庄家的“出货”,“建仓”则决定了不同类型瓷器的不同行情。
  
  文物艺术品抗打击能力强2叭O艺术品市场将持续向好
  
  这次苏富比春拍总计推出“张宗宪收藏中国书画专拍”、“中国瓷器工艺品”、“水松石山房藏珍玩专场——隽物凝思”、“20世纪中国当代艺术”以及“中国书画”等共计十个专场,总成交额达到175,841.03万元人民币,总成交率也达到87.19%,是近几年来最高的。其中,中国瓷器工艺品专场的成交额达到62,486.82万元人民币,成交率也达到73.13%,创近三年来最高纪录。从这些数据来看,目前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仍在蓬勃发展。由于中国的经济环境相对封闭,与欧美的经济状况并不相同,因此,金融海啸产生的巨大冲击力能够重创欧美整个经济环境,却对中国的影响相对较轻,这种状况从2008至2009年度中国经济仅轻度萎缩,而进入2009下半年以后即迅速强劲反弹是一致的。
  笔者一直以来的观点就认为文物艺术品的抗打击能力是最强的,在08年金融海啸肆虐之际,笔者曾拟文表明自己观点:“文物艺术品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那就是所有的文物都是不可再生的,都是蕴藏着浓厚的文化历史积淀的。从20世纪初期到21世纪初期,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美国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衰退,欧洲经历了漫长的战后重建,亚洲新兴国家经历了金融风暴毁灭性的打击,可是文物艺术品的价值从来没有经历下滑。其实就在当下,国际上中国文物的价格仍在上升,就在2008年9月16日刚刚结束的纽约苏富比中国古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清代康熙青花冰梅圆罐拍卖成交价就达15000美元,约十多万人民币,是三年前类似罐子价格的五倍以上;另一件29厘米高战国印文陶罐成交价达43750美元,折合人民币近30万,是目前国内类似器物价格的十倍以上,这都说明真正专业的收藏者仍在‘入市’,仍在‘采购’,而这些行为是收藏理性的结果。这次市场的调整,所褪去的是过去几年间人为附加在文物艺术品身上的厚厚泡沫,所打破的是过去十年间人为形成的种种不平衡的市场状态,所重创的是希冀利用文物艺术品大发横财的投机资金。这种调整是必须的,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一旦调整完成,一旦市场回归正常,文物艺术品必将迎来下一个高潮。那么,是坐等?是观望?还是积极参与?那就要看个人的意识和决断!”(参阅2008年《收藏·拍卖》杂志11月刊)
  今天我们再来重新审视这个评述,可以发现这个结论是中肯的,艺术品市场持续向好,也将成为未来数年内不变的主旋律。艺术品投资收藏:必由之路——走向高端 必胜2-道——回归“文化”
  2008年春季苏富比大拍结束,笔者也曾给《收藏·拍卖》杂志撰稿预计今后文物拍卖市场的动向,其中提到一条就是:“高端收藏品的成交相对稳定,价格将稳步攀升。”现在看来这个预测也是合适的,但是还不够大胆。看看今年苏富比春拍成交的细节,可以发现主要的数据都是由高端重头器物拉起来的。
  “乾隆帝御宝题诗白玉圆玺”拍卖时,现场竞投气氛炽热,经过16口叫价后,最终由现场买家以8500万成功投得,加上买家佣金,成交价高达9586万港元,成绩彪炳,比2007年10月由香港苏富比创下之白玉世界拍卖纪录的4625万港元高逾一倍!这件器物刷新了白玉器拍卖之世界纪录,同时也刷新了御制玉玺之世界拍卖纪录。
  还有件编号为1813的清十八世纪御制东珠朝珠,估价是8D0万至1200万港元,现场竞投气氛更加激烈紧凑,由第一口价5D0万港元开始,持续喊价约10分钟,经过61口叫价后,最终由一名电话投标者以6000万成功投得,加上买家佣金,成交价高达6786万港元,刷新御制珠宝之世界拍卖纪录。
  过去十数年来,中国的文物艺术品市场主要是以短线行为为主导,由各级媒体的全力推波助澜,引发了“全民收藏”这样一股热潮。中国民间大多数的人是抱着一夜致富的心态参与到艺术品投资中来的。包括改革开放后最早走出国门去淘宝的这些企业家和商家,他们的动因是投资而不是收藏,他们的动力是商业而不是文化,而这正好与商业投资行为相对应。历来海外高端的买家是以文化行为来看待收藏的,他们的购买建立在艺术欣赏、文化认同之上,兼顾投资保值,是长线行为,而恰恰是这样的心态和行为才能保障自己的投资。因此,从表面上看,走向高端是艺术品投资收藏的必由之路,价格稳步攀升甚至急剧拉升都是正常的,而从根本上看,回归“文化”才是艺术品投资收藏的必胜之道。
  
  货源短缺:警惕拍卖场“触雷”事件增加
  
  拍品的货源短缺其实已不是什么新闻,只是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货源短缺的结果无非两个,是价格必然上升,物以稀为贵;二是不和谐因素必然增加。价格拉升了,场面冲大了,人心挑动了,没货卖可万万不行,增加一点水分还是容易办到的。看看此次大拍,所谓的“中国瓷器工艺品”专场,瓷器仅占不足半数的区区百余件,更大量的是各类杂件、玉器、漆器和景泰蓝。即使是瓷器,其中需索看品相报告的占了相当部分,更勿论一定数量云山雾罩的器件。
  笔者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跟踪苏富比和佳士得,当时凡有瑕疵的器物都会在图录中给予注明,其数量也仅占总量的10%~15%左右,其后这个比例不断上升,目前已达到50%还多(由于中西方对于残损的概念不同,中国人认为有伤残的器物的比例比50%还要高出许多)。征集藏品困难是很多拍卖公司特别是未达到规模经营的二线公司目前共同的境遇,国内甚至有少数知名的拍卖公司因实在无法筹措足够的拍品而放弃举办瓷杂拍卖。在这样的状况下,一些不和谐因素开始显身,首先是“以次充好”,很多原来无法进入大拍层次的器物也开始充斥其间:其次是“泥沙俱下”,一定数量的有争议的器物也开始频频出现在各大拍卖场上。而这样的状况只会越来越严重,因此,在未来的数年问,卖场“触雷”事件会大幅增加,这是必须提高万分警惕,严加防范的。出货与建仓:庄家玩转艺术品市场
  “出货”与“建仓”是股市语言,但在艺术品投资上也一样适用。作为投资对象,艺术品与股市一样也要考虑什么时候建仓,什么时候出货,如果能够把握庄家的动向,在庄家建仓的时候建仓,在庄家出货的时候跟着出货,获胜的把握自然就大了。那么,现在的艺术市场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这次拍卖预展厅的一隅,有一个并不起眼的柜子,里面陈列着几件准备晚些时候在英国伦敦苏富比总部上拍的瓷器,笔者特别记录下来:
  过去数年间,随便进入哪个卖场看看,即使是在欧洲一些很小城市里举办的拍卖会,亚洲面孔都占了相当数量,举牌的也大多是亚裔。目前国内业界常年参与世界各拍场的“职业杀手”不少于300余人,这还不算台湾、香港等地的古董商,而在他们后面做支撑的则是几大地方古董采购集团。其结果就是世界各地卖场上中国明清瓷器不断走高,价格攀升数十倍甚至数百倍,并屡创天价,国内很多媒体以及业内人士也追随着这个趋势不断踱进。其实,从更深的层面上去探视,可以发现这恰恰是庄家在“拉高出货”,而在出明清瓷器这个“货”的同时,庄家正在建“高古瓷器”这个仓。
  过去三年内,国内高古瓷器特别是唐宋瓷器交易价格正在悄悄地攀升:12厘米的建窑兔毫盏从07年的3000至5000元拉升至09年底的1万至2万元:建窑17厘米大碗从07年的3000至5000元拉升至目前的3万至4万元;04年一只8厘米高金钧窑三足炉内外带红斑的索价是1.5万至2万元,目前已达十数万元。把这些信息与上面的列表内容相比较一下,再结合本次拍卖会上两大热门元青花竟然双双流拍这个事实,我们就可以窥视冰山之一角,察觉出庄家的动向。因此,在未来数年间,如果明清瓷器不再成为大型拍卖会的主角,屡创拍价新高的标的物不再是元青花或明清官窑,而换做是唐邢窑白瓷或宋官元哥,我们可不应感到惊讶,更不可因没有及时搭上庄家这辆豪华大巴而懊恼不已。
  
  
其他文献
2009年,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公司频频传来秋拍破10亿的佳讯,各拍卖行屡创新高,呈现出一番如火如荼的景象。日前,中国嘉德公布了公司2009年业绩,包括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油画雕塑影像、古籍善本、邮品钱币铜镜以及珠宝翡翠共六个门类,共成交两万两千余件拍品,全年总成交额高达27.12亿元人民币,取得了公司成立16年以来的最高成交纪录,相比2008年全年18亿人民币总成交额提升了50%,在亚洲地区艺术
期刊
香港佳士得2009年秋拍以16,5亿港元的总成交额收槌。本季拍卖成绩与刚结束的内地秋拍优异结果共同显示了亚洲艺术及亚洲拍卖市场的强劲复苏。2009年佳士得在亚洲区实现了58%的市场占有率,多个类别的拍品创下世界拍卖纪录,包括中国书画,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瑰丽珠宝及翡翠首饰,精致名表等,再次彰显了藏家们对珍罕精品的继续追捧。伴随着对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藏家们在拍场上显示出他们日渐成熟的鉴藏水平及
期刊
我国古代文人对茶具十分讲究,在品茶时,不仅重视茶叶的形、色、香、味,而且还要讲究茶具的不同质体和造型的艺术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都是赞美茶具的。下面以馆藏文物,将历代茶具作个比较。两晋南北朝时代的茶具:  从古到今,陶瓷茶具都以陶、瓷为主,由此历代的茶具的演变,与陶瓷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晋朝已开始生产青瓷茶具,晋朝最流行的是鸡首壶。以壶嘴作成鸡首状而得名。一般
期刊
上海沦陷时期,周瘦鹃好像只编过三种杂志,一种便是以刊找张爱玲成名作《沈香屑》而名垂吾国杂志史的《紫罗兰》,周瘦鹃也因此成为赏识张爱玲的第一人。  《沉香屑》于紫刊2至6期连载,搜罗到这几期的紫刊,也该算收集齐了张爱玲的《沉香屑》。圆了沉香梦,收书之日,找写了一张纸条夹在第二期的《紫罗兰》里——“含混着上海里弄阁楼霉潮气味的紫罗兰已全无一点花的芬芳”。  加上最近所得袖珍本《紫兰花片》,二十年来的辛
期刊
民国时,北平图书馆曾集中了我国历朝藏书的精华,堪称中华文化之命脉。为躲避日军炮火,其中一批珍藏辗转上海。而在那个战事四起的年代,偌大的中国,最后竟无处可安放这批国宝,保护中华文化的命脉。  1941年7月,德、意法西斯政权宣布承认汪伪南京政权。为排挤美、英在华势力,轴心国动议汪伪政权收回上海公共租界,存沪善本面临更大危险。袁同礼焦灼不安,一方面致函胡适,希望说动美国鼎力相助。另一方面与江海关再度商
期刊
西方虽然把狮子视为百兽之王,但是在中国古代,百兽之王却是老虎。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老虎看成是神秘而不可侵犯的动物,对其是畏惧三分。人们一提到老虎就会脸色大变,一看到老虎,就可能吓得魂飞魄散。老虎可以说是威猛、勇敢、危险和争斗的化身。  在中国,“虎”字包括两部分:词根“虎”代表虎的斑纹,“儿”在下面,是人的意思,暗指虎仔暴跳时能用后脚直立,像人类的直立一样。根据古代占星家的说法,大熊座的“枢”星变形
期刊
2009年初冬,广州拍卖场上第一次出现了过千万元成交的古代书画:一幅《石渠宝笈三编》著录的清宫旧藏元代方从义《云树流泉图》,在广州嘉德秋拍上成交,它的原藏者黄咏雩与天榴楼才渐渐从尘封的记忆中被世人记起。五十年代初,广州收藏界有种说法,说“五层楼(即镇海楼,广州博物馆所在地)至少有两层是黄咏雩家的东西”,这种说法或许有夸张,但却说明了黄氏藏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是当时私人藏家之佼佼者。  为了购藏心爱的
期刊
传承巴伐利亚宫廷艺术热情 展现传统与现代的画作流风  慕尼黑的旧美术馆和新美术馆内,收藏了统治巴伐利亚公国达735年的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美术名品,在这里展示了约120。件从14世纪至20世纪的艺术杰作;这些高品质的收藏品,将这个家族对艺术的热情流传至今。在旧美术馆一览欧洲传统绘画  慕尼黑美术馆位于德国南部、慕尼黑市中心偏北方的一处绿地中;这个由旧美术馆和新美术馆组成的州立美术馆,是德国引以为豪的
期刊
某次汕头文代会在达濠龙虎滩举行,著名画家林墉应邀出席。演艺界某君高谈彼参加全国人代会盛况,大言其座位如何接近主席台,江主席发言时神情举止看得一清二楚。林墉听烦了,说:我也参加这次大会,但没有他的福气,成天对着江主席的背影。盖林墉系主席团之成员,坐在主席台上之人物也。  蔡守得汉铜印于申江,文日“蔡燕”,因以名其初生女。又得董其昌“玄芝”翡翠印,因以为号。黄宾虹为作《玄芝阁图》。蔡守字号甚多,然“玄
期刊
大连明宝斋主郭庆祥,是率先对清廷收藏著录文献《石渠宝笈》的学术权威以及“宫廷艺术”的价值提出质疑的藏家。尽管其观点受到不少人的反驳,但其所引发的争议,却使得人们对“宫廷艺术”以及当前艺术市场中的一些现象产生了更多的思考。“皇家宫廷收藏”是否只是近年来被某些人运作的一个商业概念?它是否确能代表当时艺术成就的高低?艺术品市场中金融资金的介入,是为扶植文化艺术的发展和创作提供资金,还是使艺术品沦为与其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