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用小标题,结构更靓丽

来源 :新锐阅读·初中高分作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ui123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言
   《邓稼先》一文,作者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的形象。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作品主题集中,布局别具一格,原因之一就是巧用小标题构思行文。今天,我们就以此文为例,来学习如何运用小标题来写作。
  课文品读
  《邓稼先》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人物传记。全文采用6个小标题,将看似散乱的素材串成一个整体,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一个立体的、光芒四射的邓稼先形象。这六个小标题是: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民族感情?友情?、“我不能走”、永恒的骄傲。
  技法分析
   选文介绍邓稼先的事迹,运用了6个小标题从不同角度展现。其中,第一个小标题“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大背景推出邓稼先,突出邓稼先对祖国、对民族发展的巨大作用;第二个小标题肯定了邓稼先“‘两弹’元勋”的地位,赞扬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第三个小标题“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将邓稼先和“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进行对比,突出邓稼先的品格高尚;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写作者为50年的朋友邓稼先而骄傲;第五部分“我不能走”,展现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并呼应第一部分,把邓稼先的贡献置于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背景中;第六部分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是对邓稼先的总评价,同时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
   6个部分,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整个文章,所写内容没有一定的脉络,但因为有了小标题,使文章有了逻辑顺序,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再来看作者运用的6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都概括了本节的内容,通俗简洁。同时,整体上这些小标题又按照逻辑顺序展开,一脉相承,读者既可以抓住小标题快速把握文章的内容,又可以具体展开小标题,详细了解文章的内容。因而小标题又具有勾连情节,凸显脉络的作用。
  技法讲解
   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说:“正如盖房子,不管你的目的多么高尚,材料多么优良,如果结构不好,结果是毫无用场。”同样,写作中,如果单有优质的素材,新颖的立意,却没有良好的表现形式,这样的文章也会容易被人忽视。要运用好小标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小标题使用的原则
   小标题应如眼睛,点之即活。拟定小标题,应该简明、准确地概括每部分的内容,言简意赅,且小标题之间要有必要的关联:或者结构形式一致,或者内容上属于并举,或者情节上有前后勾联。但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各个小标题下的内容,必须锁定在所给话题之内。从不同角度来揭示中心,否则,就容易出现偏离题旨的问题。一般而言,我们写作文时拟出2到3个小标题较为常见,多了,每一个都会泛泛而谈,落不到实处;少了,又缺少了运用小标题的必要。
   二、常见拟写小标题的方法
   1.镜头组合式。拟题时根据文中所截取的故事片段提取关键词,这样可以使文章内容一目了然。如写作《我的欢乐》,可拟题“静思之乐”“鏖战之乐”,一静一动,相映成趣,展示出“欢乐”的丰富内涵。
   2.引用诗句式。即借用现成的成语、俗语或诗词、歌词等众人熟悉的短语、短句作为小标题,有活泼形象、令作品典雅大方之妙用。如《为自己鼓劲》有同学拟写的3个小标题分别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3个小标题运用3句诗句,勾勒了3幅生活图景,从不同角度展现“为自己打气,为自己加油”的主旨,令人回味无穷。
   3.时间串联式。拟题时直接点明文中所述的时间或空间,这样可以把读者迅速带入文章描述的特定时空之中。如《为自己鼓劲》有同学3个小标题拟写为“毛毛虫·开端”“茧·过程”“蝶·末端”,巧用毛毛虫成长的经历展现自己破茧成蝶成长的过程,生动形象,吸引读者。
   4.词语扩充式。即围绕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来拟小标题,通常稳妥的做法是通过添加新的词语,将关键词扩充为短语形式。如一学生作文《追寻和之美》中,就用了“和之美在宽容中”“和之美在诚信中”“和之美在友善中”“和之美在淡泊中”这4个小标题,分别从不同角度来展现“和之美”,体现了“和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主题思想。
   此外,拟制小标题时,同学们还可运用“空间排列法”“要素串联法”“歌曲串联法”等,只要做到“准”“巧”“靓”,惹人注目,让读者一见标题,就有先睹为快之感,这样的小标题就是成功的。
  佳作示例
  平淡中也有诗
  熊 乐
   曾幻想过,在红尘陌路上追逐希望;曾幻想过,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亦曾幻想过,在现实中沉浮却保持初心。却又不如,在平淡时光里,品一杯香茗,看一场花开,且听风吟,也充满丰盈而恬淡的诗意!
  茶·品人生百态
   人生,不过一杯茶,沏的是茶,品的,却是生活。独爱在慵懒的午后,坐于树下,品一杯茶。“春风拂面,玉液回壶”,静观时光随水汽轻轻飘散。浅尝一口,感受茶的清香在口中轻轻荡开。苦尽则甘来,茶叶在水中沉浮,亦如人生,不求荣华富贵。唯愿在此刻,独倚绿荫。在平淡生活中品茶,有了茶,尘世便是净土。
   茶,品人生百态。品,平淡之心中的诗。
  花·观人世无常
   含笑开,幽溢巷,愁肠人,心寂寥,孤独行走,撷一缕馥郁芬芳。花开,看时光从叶间轻轻滴落,为青石板路留下岁月的斑驳。深山含笑花开,似玉非玉随风轻曳。心中惆怅的我行走在小巷,试图用这美景,忘却我的忧伤。
   无意间,许多行人为花的美丽而驻足,却又转身离去,我似明白了什么,心中坦然:人生如一场花开,终有落幕的一刻,有人只会在你面前驻足片刻罢了。转身,拾起花瓣,豁达,便在清香中氤氲。
   花开,花落,观一场花,看平淡之路中的诗。
  风·吟一世繁华
   风,无影无形,却穿梭于小城中,轻拂一树繁花。我追随着风,轻轻地走在小城中,走过青石板的小路。不经意间,我来到了一间小茅屋前。拭去门环上的灰尘,轻推,一座粉墙黛瓦的小院映入眼帘。人去院空,只有那苍郁的青竹、依稀可见的画方可知前世的盛况。
   风,轻吟,诉说着什么,我拂去木桌上的灰尘,厚重的颜色透出了一种大气。“沙沙”树叶轻摇,那是对时代的缅怀。
   品茶,赏花,听风,想一想,其实,我们平淡的生活中,亦有诗。
  名師点评
   这是一篇巧用小标题构思行文的佳作。作者展现自己对生活的感悟,选取生活中的3件平淡小事,从品茶、观花、清风3个角度展现生活,分别拟写“茶·品人生百态”“花·观人世无常”“风·吟一世繁华”引领,既能很好地概括文章的内容,又鲜明地凸显了作品的主题,新颖别致,构思巧妙。另外,作品多用短句,使得语言清逸灵动又简洁利落,也是文章的亮点。
其他文献
别人都在為没钱发愁,我却在为怎么花钱发愁——谁能教教我,如何把20块生活费花到下个月?愁死人了!
期刊
姓名:小明  性别:男  籍贯:中国  职业:万能,出没于各种应用题和笑话中,与小红、小芳、小剛并称数学界四大金刚,是70、80、90后最深恶痛绝的人之一。  然而,在高中的数学课本就再也没有小明了。  我就知道,那个智商不高的家伙根本考不上高中!
期刊
导言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刘熙载《艺概·诗概》)《三顾茅庐》一文,作者写刘备求贤若渴,除屡次写他寻访诸葛亮不遇外,还巧用烘云托月的技法,不仅使刘备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突出,也展现了张飞和关羽的不同个性,增强了作品的故事性和张力。下面,我们就以该文为例,学习在写作中如何巧用烘云托月的技法。  课文品读   《三顾茅庐》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
期刊
“意象”,文学作品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罗庸认为:“意象是一切艺术的根源,没有意象就没有艺术。”中考写作中,如果我们能够巧妙地引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练的意象入文,并将瞬息间的思想感情融化在其中,这样写出的文章,不仅意境优美,更会因别致的意象而让作品增姿添彩。下面,我们就以2020年广东深圳中考作文为例,来探究写作中观物取象的技能。  中考文题   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作文:  
期刊
学校食堂的粥一元一碗,我今天喝到最后,发现碗底有枚一元硬币。  同学看到说:“呦,你運气真好,喝粥还带再来一碗的啊!”
期刊
上小學时我经历了第一次体检。因为怕疼不敢去验血,看着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谈论着谁是A型血谁是B型血,我不想跟他们一样,于是拿红笔默默地在体检单上写下一个C!
期刊
老師这个职业是万能的,因为——  老师可以当警察:因为整天在班里破案;  老师可以当主持人:因为整天在为公开课想游戏和活跃气氛的话;  老师可以当演员:因为一会儿态度和蔼,一会儿又暴跳如雷;  老师可以当清洁工:因为整天扫地、擦玻璃;  老师可以搞工艺美术:因为整天写黑板、布置教室;  老师可以当作家:因为整天写计划和论文;  老师还可以到市场上推销东西:因为维持课堂纪律早已练出了高音。
期刊
同学们,撒谎是不對的,你们知道什么是撒谎吗?
期刊
类型:历史/传记  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  导演:黄建新、宁海强  主演:唐国强、刘劲  黄景瑜、王丽坤  《决胜时刻》讲的是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到北京香山,于新中国成立前夕,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抱着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勇气,在香山运筹帷幄、共商大计,会见民主人士、指挥渡江战役、布局经济工作和筹备政协会议,全力筹划新中国开国大典的辉煌历程。  影片让人直观感受到
期刊
同學们,你们认为现在社会上最流行的是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