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如何在新形势下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本人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利用学科特点,引发兴趣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特点,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往往都是由该学科的特殊趣味所引起的。因此,我们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科知识中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像语文学科的诗情画意、数学的奇思妙想、地理学科中祖国的大好河山等,都能够引起学生对所学的科目感兴趣。
二、做好心理准备,调动兴趣
前苏联心理学家索洛维契克在他的《学习与兴趣》中论述了心理准备在兴趣形成中的巨大作用。他指出,如果心理上预先喜欢某一内容,自己一定会对所做的工作产生兴趣,并精神昂扬地着手工作,兴趣就会调动起来。引导学生上课之前齐诵“我一定能够学好某某学科”,让他们在心理上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感召力,久而久之,定会收益匪浅。
三、导课新颖别致,诱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精彩的开头能够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安定学生的学习情绪,造成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用一些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小幽默等形式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的角色,达到教与学的高度统一。
四、积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要积极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提出相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同时,创设情景还能够为学生搭建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创设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五、运用直观教具,增加兴趣
直观教学把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具或者实物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能够帮助学生丰富想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可以达到理解掌握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进行直观形象的演示,让学生清楚地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做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兴趣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手操作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动手操作,通过观察和分析,使学生发现规律,让学生动手画、量、说、想,调动多种感官,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概念,掌握概念实质,变枯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激趣乐学的目的。
七、优化课堂练习,促进兴趣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题型、要求出发,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设计改错题目,让学生当医生;设计判断题目,让学生当法官;设计操作实验题目,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练习。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课堂练习,运用猜谜、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各类竞赛等。这些练习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够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结课新颖艺术,保持兴趣
一节好课不仅要做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正浓”,而且还要做到“课结束,趣犹存”。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结课时教师要做到水到渠成、新颖有趣、耐人寻味。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巩固新知、强化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给学生留下一个激发兴趣的悬念,使结尾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整个的教学过程则协调美满。
九、丰富课外活动,发展兴趣
实践充分证明,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让他们参加兴趣小组,不仅能够使学生学到动脑、动手的本领,而且能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开阔知识视野,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经验的教师刻意组织一些后进生参加课外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树立自信,找到快乐,发展兴趣。
十、进行理想教育,巩固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志趣这三个阶段。有趣是发展的初级水平,它带有直观性、盲目性和广泛性,持续时间短;乐趣是发展的中级水平,兴趣会向专一深入的方向发展;志趣是发展的高级水平,它是兴趣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互相结合的产物,具有社会性、自觉性、方向性的特点。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们必须经常不断地对他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等理想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兴趣之芽扎根于人生观和理想的沃土之中,并长成志趣的参天大树。
总之,学生只有对所学习的科目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仔细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为学生搭建自主、积极学习的平台,把他们培养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当代教育科学》 2003、7
2.《学习心理教育》 陈家麟 1996年教育科学出版社
3.《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张德伟 2005年北京出版社
4.《学校心理教育》 陈家麟 1996年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沭县蛟龙中学)
一、利用学科特点,引发兴趣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特点,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往往都是由该学科的特殊趣味所引起的。因此,我们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科知识中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像语文学科的诗情画意、数学的奇思妙想、地理学科中祖国的大好河山等,都能够引起学生对所学的科目感兴趣。
二、做好心理准备,调动兴趣
前苏联心理学家索洛维契克在他的《学习与兴趣》中论述了心理准备在兴趣形成中的巨大作用。他指出,如果心理上预先喜欢某一内容,自己一定会对所做的工作产生兴趣,并精神昂扬地着手工作,兴趣就会调动起来。引导学生上课之前齐诵“我一定能够学好某某学科”,让他们在心理上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感召力,久而久之,定会收益匪浅。
三、导课新颖别致,诱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精彩的开头能够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安定学生的学习情绪,造成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用一些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小幽默等形式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的角色,达到教与学的高度统一。
四、积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要积极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提出相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同时,创设情景还能够为学生搭建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创设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五、运用直观教具,增加兴趣
直观教学把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具或者实物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能够帮助学生丰富想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可以达到理解掌握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进行直观形象的演示,让学生清楚地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做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兴趣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手操作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动手操作,通过观察和分析,使学生发现规律,让学生动手画、量、说、想,调动多种感官,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概念,掌握概念实质,变枯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激趣乐学的目的。
七、优化课堂练习,促进兴趣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题型、要求出发,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设计改错题目,让学生当医生;设计判断题目,让学生当法官;设计操作实验题目,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练习。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课堂练习,运用猜谜、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各类竞赛等。这些练习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够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结课新颖艺术,保持兴趣
一节好课不仅要做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正浓”,而且还要做到“课结束,趣犹存”。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结课时教师要做到水到渠成、新颖有趣、耐人寻味。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巩固新知、强化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给学生留下一个激发兴趣的悬念,使结尾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整个的教学过程则协调美满。
九、丰富课外活动,发展兴趣
实践充分证明,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让他们参加兴趣小组,不仅能够使学生学到动脑、动手的本领,而且能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开阔知识视野,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经验的教师刻意组织一些后进生参加课外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树立自信,找到快乐,发展兴趣。
十、进行理想教育,巩固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志趣这三个阶段。有趣是发展的初级水平,它带有直观性、盲目性和广泛性,持续时间短;乐趣是发展的中级水平,兴趣会向专一深入的方向发展;志趣是发展的高级水平,它是兴趣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互相结合的产物,具有社会性、自觉性、方向性的特点。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们必须经常不断地对他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等理想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兴趣之芽扎根于人生观和理想的沃土之中,并长成志趣的参天大树。
总之,学生只有对所学习的科目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仔细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为学生搭建自主、积极学习的平台,把他们培养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当代教育科学》 2003、7
2.《学习心理教育》 陈家麟 1996年教育科学出版社
3.《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张德伟 2005年北京出版社
4.《学校心理教育》 陈家麟 1996年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沭县蛟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