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南水乡民居的灰空间设计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cang_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灰空间”是一种联系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形式,类型多种多样,具有模糊、不定的空间特征。以苏南水乡民居为载体,通过分析灰空间的概念和其在苏南水乡民居建筑空间中的具体运用形式,并从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和文化风俗三个方面探讨了灰空间设计在苏南水乡民居中形成的原因。这对苏南水乡民居环境理论体系的完善有积极作用的。
  关键词:苏南水乡民居;灰空间;原因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127-2一、 灰空间的概念
  灰,顾名思义,是一种介乎于黑色和白色之间的颜色。引申到空间上,黑色就像一种封闭式的空间形态,白色像一种开放式的空间形态,灰色是它俩的过渡空间,具有模糊的、不定的、联系的空间性质。在建筑设计中,灰空间能抹去两者之间的界限,使室内外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产生一种连续性、统一性的视觉效果。
  根据研究表明,“灰空间”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的,但早在在黑川纪章提出这一概念时,灰空间的形式在我国苏南水乡民居中早已大量运用,这种过渡空间形式使苏南水乡民居建筑空间内外互相渗透、情景相融,充分满足了水乡居民的使用需求和精神需求。
  二、 灰空间在苏南水乡民居中的运用形式
  (一) 群体建筑中“灰空间”形式
  苏南水乡民居是一种“贴水成街,就水成市”的群体商业空间形式。在群体建筑空间中,灰空间主要通过民居中的廊棚、骑楼及弄堂等,发挥着由外而内的联系作用。
  廊棚,是苏南水乡最具生态特色的灰空间形式。它用于临街一侧,进深较大,既是店铺的一部分,也是街道的公共空间,店铺之间一般由单坡廊棚相连,是一种带屋顶的街道形式。因为苏南地区温润多雨,沿河的店一般设其保护室内外免受雨水的侵袭,让过往的行人免受日晒雨淋之苦。这种灰空间的运用使廊棚成为室内外的延伸空间,让街道和建筑之间充分的互动。
  骑楼,跟廊棚有点类似,常以木柱将其上部架空于街巷之上.形成遮阳避雨的通道。中间为街道,两侧是房舍店铺,两侧房屋可以通过二层的走廊联通。夏季,骑楼可以阻挡阳光。冬季,阳光可以斜射进底层空间。骑楼这种“街从宅中走,宅从街上过”的灰空间手法使内外空间层次更加丰富,形成一种“街道—走廊—室内”的递进空间。
  弄堂,是一种特殊的灰空间形式,它是巷向街内部延伸的部分。为了利用空间,弄堂一般很窄,对于居民来讲它是共有的生活空间,水乡人们喜欢在弄堂中进行娱乐休闲活动,因为它可以带来强烈的安全感和人情味,给居民一种地域归属感的精神需求。此外,弄堂在民居建筑中有隔音、防火和通风的三大作用。地面一般用青石板铺设,充满自然气息,雨水还可以通过石缝流入铺设在下方的下水道,十分便于排水。
  (二) 单体建筑中“灰空间”的形式
  在苏南水乡民居的单体建筑中,因其环境和屋主的社会经济实力的差异而存在不同的规模形态,但是建筑的设计手法都沿用一定形式和手法,特别是灰空间在其中的运用更是有画龙点睛之妙。这类灰空间的形式主要有天井、堂、檐廊、影壁和门窗等。
  天井,是一种围合在住宅之中的外部空间。相对于室内,是外部空间,相对于建筑以外更广阔的空间又成了内部空间。陈燕.江南传统建筑中灰空间成因探析[J].科技信息,2008,(19).在中国传统民居文化中,它是与周围建筑是虚实阴阳互补的关系。现代来说,它是连接室内和室外的灰空间。
  堂,一般面向天井和内院,夏季时,为了争取穿堂风,开启格扇就形成室内外互通的半开敞灰空间,降低了建筑原本的实体性。冬季时,为了储存热量,装上格扇,就形成封闭的私密空间。堂的隔扇关闭时,建筑内部空间实体性强,偏向私密;隔扇全部敞开时,内外空间几乎融为一体,建筑内部空间实体性降低,在会见宾客的时候更多地呈现出偏公共性的一面,这种亦内亦外的灰空间给人以舒适的心理感受。陈燕.江南传统建筑环境“灰空间”解析[D].苏州大学,2008.
  檐廊,是室内和天井庭院的过渡空间。夏季时,一般阻挡烈日和保护室内空间不受雨水的侵袭。冬季时,阳光可以斜射入室内,便于室内储存热量。檐廊位置大多设在二层楼房的的底层,也可楼上楼下同时设置。底层多为开敞柱廊,或设半开敞廊栅,来增加空间的内向性和安全感。檐廊使内外空间彼此贯通,加强了空间的层次感,使人们在进入两者之间有一个心理过渡。
  影壁,又叫照壁。一般分为内外两种,内影壁一般设立在住宅内,是起屏障作用的景观墙,旁人不能随便窥视到宅内的情况,它、大门和室内空间形成第一道联系空间。外影壁是指设立在较大建筑物前方的景观墙,一般和牌楼、建筑组合成一个门前小广场。
  门窗,在内外空间中作为人们进出的一个标志物,它不仅单纯是一个符号,更是一种竖立在公共性和私密性之间的过渡灰空间。另外,室内空间中经常使用的门窗设计在分割着主次空间的同时,还让两者之间保持联系和交流。
  三、 灰空间在苏南水乡民居中形成的原因
  (一) 地理环境原因
  苏南水乡地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降雨量丰富,当地的气候决定了遮阳、避雨、通风成为当地民居建筑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所以,为了避免烈日和雨水的侵袭,苏南水乡民居建筑一般进深较大,采用大出檐的形式,形成丰富的檐下灰空间形态,如廊棚、檐廊、骑楼等。同时,庭院灰空间的形式,常以较为狭小的“天井”空间来表现,这种露天庭院既可以形成穿堂风,满足空间的采光,又可以遮阳排水,调节院内小环境,使室内空间引入外景,达到室内外的统一。
  为了利用空间,多数居民会在不影响河道船只运行的基础上,借取一些河面空间作为自家房屋的一部分。这也产生了民居多种借取水面的形式。如吊脚楼、出挑、枕流、倚桥等,在这种线性空间为主,节点空间为辅的空间布中,用桥梁增加它节点空间而丰富层次。并且桥下过船只,桥面走行人和车辆,便利了交通。   (二) 社会环境原因
  从古到今,人们为了生存需要遮风避雨的封闭空间场所,但人的动物属性又使人崇尚自然,渴望自由。灰空间正是这种矛盾心理的产物,为两者建立起中介和过渡的桥梁,给人带来安全、温暖、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
  一般来说,人类需要封闭空间,可是如果长时间封闭在这个空间中,人会变得烦躁、压抑,焦虑,所以,在建造民居时,人们处处注重与自然环境的沟通,既创造了“天井式”的庭院空间,使人们经常在此聚集、休闲、娱乐,付与这个空间更多的内涵;又创造了沿街廊棚、檐廊,使人们经常在此进行饮茶、贸易、劳作,加强了室内与室外的互动。
  (三) 文化风俗原因
  苏南水乡民居受宗族形态、伦理道德的影响,当地人崇尚程朱理学,讲究伦理、聚族而居的宗法文化,这与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有着内在而紧密的联系。所以,苏南水乡民居在布局上与四合院有几分相似,体现着中国传统礼教的观念,反映儒家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都是一种方正对称的围合形态,但是比之更加灵动紧凑和因地制宜,充分结合水乡特色,更好的协调了礼教的庄严性和生活使用性的差异。
  正因为这样,苏南水乡民居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最基本形态,产生了了庭院、天井等内敛的“灰空间”形式。蒋励.解析江南水乡民居灰空间的生态美[J].现代城市研究,2009.同时,苏南水乡民居也受到“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和“阴阳五行”观点的影响,在厅、堂、楼前均有一个因四面楼房相互连接,中间围合成一个形似井口的院落空间,檐高院小,“以滴水为界的天然之井”故称天井。由于四面屋顶的雨水都流入天井,一般做采光、通风和排水之用,所以又称为“四水归堂”。在设计上,天井是符合中国封建传统的制度和独特的风水阴阳关系。因为根据建筑室内严格的主次等级排列制度,轴线上依次排列为前门亭、后正堂,左右两厢,门厅和正堂是一对主次阴阳关系,东西厢房左主右次又是一对阴阳关系。建筑外部的空间同建筑本身构成外“虚”内“实”;天井在形态上是由四周屋面围合而成,构成外“实”内“虚”;它在古时就被人们认为上通天纳气迎风,下接地除污去秽的功能。并且在纵向轴线的天井位置橡胶一横向轴线,地坪层次也提高一级,有着“步步高升”之意。正是这些阴阳虚实关系,使得民居建筑具有了生机之美,传统民居建筑也因这些模糊不定的灰空间而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周浩明,冯道刚.江南水乡古镇“灰空间”解析[J].装饰,2007,(01).
  [2]王春雷,谢海琴.传统民居的灰空间[J].徐州建筑职业学院学报,2006,(04).
  [3]陆元鼎,杨谷生.中国民居建筑(中卷) [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
  作者简介:
  杨闵敏,女,江西九江人,九江学院艺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赵媛,九江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材料是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元素,材料的运用对于景观设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选用材料并对其进行组合与改造,是每一个设计师都必须面对的最基本问题。园林景观设计中材料的应用可分为硬质材料与软质材料两类,硬质材料包括大量的铺装材料和建筑小品中所需各种构架、立面及装饰材料,软质材料则多用于园林的水体设计,那么硬质材料主要分为人工材料与自然材料两种。  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人们对气候的恶化也更加关注,人们逐
摘要:版式设计作为所有设计创作的基础,是设计者所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它既有感性的一面,也有理性的一面。将有限的视觉元素有机的排列组合,个性化的表现理性的思维。大家往往觉得只有感性敏锐的人才能更好的做版式设计,而事实上在版式设计中,理性的思考让版面更具秩序感。  关键词:版式设计;轴列;网格;理性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99-2  版式设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皇家园林和南方私家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三者之间的异同,希望在比较中找出现今园林发展趋势和寻求相互之间的借鉴,以期能提高对中西方园林的认识,进而指导现代园林建设。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131-2一、 南北方园林之间的差异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句话很适合于南方私家园林,而北方皇家园林中自然不乏有平面布局
摘要:“艺术表现的正是人类情感的本质”。“艺术”作为一切艺术门类的总称,它用不同的形象化手段来反映自然和社会,是表现人类情感的一门人文学科。作为艺术作品表现形式的之一的服装,即可看作是设计师叙述方式的载体和对感情经验的一种解读理解。设计师通过运用色彩面料造型等服饰语言元素,“讲述”历史,回忆过去,传达情感,表达形体所隐藏的情感语汇。进而,服装设计可以看作是设计师情感的积淀、凝聚、物化、释放的演变。
文中对ka波段近程脉冲雷达系统中存在的几种电磁干扰进行了讨论,分析了电磁干扰的存在对系统性能指标的影响,结合实践工作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
摘要: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对室内的空格进行设计,以实现其外在美观性和经济实用性的要求。因此,本文针对于室内空间设计与室内的风格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以期待能够寻找到室内空间设计与室内设计风格完美的契合点,进而使客户能够满意,促进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室内空间设计;室内设计风格;心理空间;美观;经济;舒适  中图分类号:TB4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劳动20岁当工人那年,任市郊煤矿青年突击队队长,三天三夜不下第一线,刷新了日掘煤省纪录。尔后时来运转入党提干读大专。以前周身黑煤的拼命三邓变为白领阶层。劳动就任的第二个
摘要:现代建筑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可以说已经到了巅峰造极的艺术巅峰。而独具现代感的建筑设计已不仅仅只单一化地朝着新颖、奇特、潮流的趋势发展,它也更多地继承和发扬着传统文化精神。尤其是我们东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各大著名建筑中都有所体现。本文试论现代建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以达到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艺术的紧密相连的目的。  关键词:现代建筑;传统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