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本文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以及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等方面,简单论述了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参与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作用,了解体育锻炼对人的一生健康的好处,怎样使学生成为体育的终身受益者。
【关键词】体育教学 激发学习 兴趣提高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并且“喜欢学”。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设置疑问、多样化、兴趣化、选择化等多种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这样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1.问题的提出
体育兴趣是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动力,是形成良好体育习惯的重要条件。初中阶段同学们的心理、生理发展的显著特征是:活泼好动,对周围一切充满好奇,兴趣广泛,样样都希望尝试一下,但神经系统仍处在不稳定期。因此,他们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兴趣不能持久,容易转移。所以中学体育教学不能单纯的传授体育技能,而应当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体验体育乐趣作为中学体育教学的主导思想,进而使其对体育产生情感,并能持之以恒,不懈坚持终身受益。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学生的思路,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在新《课程标准》环境下,强调科学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尊重差异,关注个体已成为重要的学习理念,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因此,探索和研究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是中学体育研究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2.研究方法与实施方案
2.1 研究方法。
2.1.1 研究对象:2008年抽出七年级3个班作为实验对象,七(1)、七(3)为实验班,七(2)为对照班。其中男生83人,女生95人。实验时间为二年。
2.1.2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收集资料,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2.2 实施方案。
2.2.1 趣味性的课堂教学:趣味和兴趣是一对双生子,有趣味才能有兴趣。只有体育课堂教学从内容到方法都充满情趣,学生有了欢愉的享受,他们就会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气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效果,只有使学生保持一定程度的兴奋,保持活而不乱,乐而不狂的课堂秩序,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抓住他们的心理进行备课,使教材安排组织形式、教法手段、教学语言等都新鲜活泼。如果只重视动作技术的准备,忽视教学艺术的研究,只注重的“教授”,而忽视学生的“接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是身顺而心违,是很难调动学习积极性,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2.2 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中学体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要注意针对性。针对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现代中学生特点。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是天之骄子,得到百般呵护,养成了以我为核心的性格特点。他们害怕困难,经受不住失败和挫折。因此,在安排教材时,注意选择既困难又愉快的游戏,各种徒手体操等,形成群体环境,让他们担任一定的游戏角色,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集体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的期望,而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从而得到自我肯定和满足。提高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增强体质达到体育课的目的。
2.2.3 新颖、游戏性的教学方法:体育课堂教学不仅要使教材多样化,教学方法力求不断更新,让青少年的新颖感、好奇心得到满足和深化。这样,就可使同学们对体育课表现期待和兴奋,很自然地提高对体育的兴趣。
2.2.4 激动人心的竞赛过程:体育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竞赛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竞赛性是体育的特点之一,学生具有好胜心和希望得到表扬是他们心理特点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竞赛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体育教学中多安排小团体之间的竞赛,进行集体激发可以增强集体的凝聚力,提高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如,游戏“迎面接力赛”等,在教学中常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有意识地按体能、灵活性、技巧性基本相等,条件不相上下的活动小组开展游戏。这样富有竞争性,胜负更具不确定性和戏剧性,学生总是兴趣盎然地努力争取胜利。失败了的小组,经常不服输地提出再来一次,教师可视时间允许给予满足,或是对取胜组的优点给予表扬;对暂时失败的小组这种不怕输、不服输的竞争意识给予鼓励:由于时间关系,下一次课再比。让胜队和负队都在期待中盼望下一次课的到来。有时还可重新分组,打乱原来的组合,使多数学生都有取胜的机会。同学们在为小集体争取胜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的受到集体气氛的感染,在相互影响和激励下,当发现自己小集体处于不利时,那种渴望竞赛胜利争取荣誉的心理,以及不懈努力的过程中,对培养学生坚持到底的顽强意志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同时在为集体争取荣誉的过程中,需要默契的配合,使他们身心彼此沟通。这种直接、随意、友爱的气氛容易消除学生间交往的紧张心理,学会与同伴的配合,有助于减轻个人孤独感,对形成学生良好的性格有一定的作用。
3.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情感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
由表1我们看出:通过我们的实验,学生的情感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实验班的同学,实验前后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显著性差异。实验后的各项指标都比实验前至少高出十个百分点,相反对照班却没有明显变化。这说明我们采用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来指导小学的体育教学过程和内容,对学生的身心情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3.2 学生身体素质发生了明显变化。
时常有人说,重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就会导致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但我们的实验得出的结果恰恰相反。由表(2)可以看出,实验班实验后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都是升高的。因此,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并没有造成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而对照班的各项指标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充分说明了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通过三年的实践,我认为“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不仅实用,而且有效,尤其是低、中年级。在体育课中,学生是非常喜欢老师参与到其中去,共同体会体育给他们带来的欢乐。
4.1.2 实践证明,充满“学习兴趣”的体育课堂不仅在体育教学中可行,而且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传统式教学。
4.2 建议。
4.2.1 兴趣是学习任何课程的基本要素。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使学生对体育课有兴趣。因此,在每次课都应该安排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找准兴趣点,就能点燃学生的兴奋火花,主动积极地、坚持不懈地认真上好体育课和参与课外体育锻炼。
4.2.2 根据中学生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征,教学内容应注意多样性,趣味性,针对性,不断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永远有新鲜感,更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关键词】体育教学 激发学习 兴趣提高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并且“喜欢学”。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设置疑问、多样化、兴趣化、选择化等多种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这样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1.问题的提出
体育兴趣是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动力,是形成良好体育习惯的重要条件。初中阶段同学们的心理、生理发展的显著特征是:活泼好动,对周围一切充满好奇,兴趣广泛,样样都希望尝试一下,但神经系统仍处在不稳定期。因此,他们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兴趣不能持久,容易转移。所以中学体育教学不能单纯的传授体育技能,而应当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体验体育乐趣作为中学体育教学的主导思想,进而使其对体育产生情感,并能持之以恒,不懈坚持终身受益。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学生的思路,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在新《课程标准》环境下,强调科学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尊重差异,关注个体已成为重要的学习理念,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因此,探索和研究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是中学体育研究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2.研究方法与实施方案
2.1 研究方法。
2.1.1 研究对象:2008年抽出七年级3个班作为实验对象,七(1)、七(3)为实验班,七(2)为对照班。其中男生83人,女生95人。实验时间为二年。
2.1.2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收集资料,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2.2 实施方案。
2.2.1 趣味性的课堂教学:趣味和兴趣是一对双生子,有趣味才能有兴趣。只有体育课堂教学从内容到方法都充满情趣,学生有了欢愉的享受,他们就会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气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效果,只有使学生保持一定程度的兴奋,保持活而不乱,乐而不狂的课堂秩序,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抓住他们的心理进行备课,使教材安排组织形式、教法手段、教学语言等都新鲜活泼。如果只重视动作技术的准备,忽视教学艺术的研究,只注重的“教授”,而忽视学生的“接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是身顺而心违,是很难调动学习积极性,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2.2 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中学体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要注意针对性。针对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现代中学生特点。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是天之骄子,得到百般呵护,养成了以我为核心的性格特点。他们害怕困难,经受不住失败和挫折。因此,在安排教材时,注意选择既困难又愉快的游戏,各种徒手体操等,形成群体环境,让他们担任一定的游戏角色,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集体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的期望,而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从而得到自我肯定和满足。提高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增强体质达到体育课的目的。
2.2.3 新颖、游戏性的教学方法:体育课堂教学不仅要使教材多样化,教学方法力求不断更新,让青少年的新颖感、好奇心得到满足和深化。这样,就可使同学们对体育课表现期待和兴奋,很自然地提高对体育的兴趣。
2.2.4 激动人心的竞赛过程:体育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竞赛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竞赛性是体育的特点之一,学生具有好胜心和希望得到表扬是他们心理特点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竞赛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体育教学中多安排小团体之间的竞赛,进行集体激发可以增强集体的凝聚力,提高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如,游戏“迎面接力赛”等,在教学中常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有意识地按体能、灵活性、技巧性基本相等,条件不相上下的活动小组开展游戏。这样富有竞争性,胜负更具不确定性和戏剧性,学生总是兴趣盎然地努力争取胜利。失败了的小组,经常不服输地提出再来一次,教师可视时间允许给予满足,或是对取胜组的优点给予表扬;对暂时失败的小组这种不怕输、不服输的竞争意识给予鼓励:由于时间关系,下一次课再比。让胜队和负队都在期待中盼望下一次课的到来。有时还可重新分组,打乱原来的组合,使多数学生都有取胜的机会。同学们在为小集体争取胜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的受到集体气氛的感染,在相互影响和激励下,当发现自己小集体处于不利时,那种渴望竞赛胜利争取荣誉的心理,以及不懈努力的过程中,对培养学生坚持到底的顽强意志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同时在为集体争取荣誉的过程中,需要默契的配合,使他们身心彼此沟通。这种直接、随意、友爱的气氛容易消除学生间交往的紧张心理,学会与同伴的配合,有助于减轻个人孤独感,对形成学生良好的性格有一定的作用。
3.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情感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
由表1我们看出:通过我们的实验,学生的情感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实验班的同学,实验前后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显著性差异。实验后的各项指标都比实验前至少高出十个百分点,相反对照班却没有明显变化。这说明我们采用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来指导小学的体育教学过程和内容,对学生的身心情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3.2 学生身体素质发生了明显变化。
时常有人说,重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就会导致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但我们的实验得出的结果恰恰相反。由表(2)可以看出,实验班实验后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都是升高的。因此,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并没有造成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而对照班的各项指标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充分说明了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通过三年的实践,我认为“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不仅实用,而且有效,尤其是低、中年级。在体育课中,学生是非常喜欢老师参与到其中去,共同体会体育给他们带来的欢乐。
4.1.2 实践证明,充满“学习兴趣”的体育课堂不仅在体育教学中可行,而且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传统式教学。
4.2 建议。
4.2.1 兴趣是学习任何课程的基本要素。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使学生对体育课有兴趣。因此,在每次课都应该安排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找准兴趣点,就能点燃学生的兴奋火花,主动积极地、坚持不懈地认真上好体育课和参与课外体育锻炼。
4.2.2 根据中学生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征,教学内容应注意多样性,趣味性,针对性,不断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永远有新鲜感,更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