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家庭结构的变迁等社会因素构成了现代化社会的特征,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沉重的心理压力不知不觉间渗入了儿童的领域,给儿童的身心健康蒙上了一层阴影。儿童的心灵是稚嫩的,脆弱的,承受能力也远不及成人。近年来学生自杀、出走的事件屡见报章正是一个信号,证明了在校学生承受了来自学业、家庭乃至社会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已达到不平衡状态甚至是不健康状态。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育实际中重视纯政治理论教育,忽视了个性培养,导致学生人格不健全;重身体教育,忽视心理卫生,导致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下;重文化考试分数,轻心理能力的培养,使进入社会的公民承受力、适应力差,不善交际,自律自制性弱,难以经受客观社会的挑战和考验。这些教育的现实和后果严重制约了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学习焦虑问题
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心理造成沉重压力。
2.人际交往焦虑问题
人际交往焦虑的产生,一方面是由小学生的家庭交往环境不利所致。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 另一方面,是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培养的结果。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泛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3.挫折适应问题
小学生的挫折是来自多方面,有学习方面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小学生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和积极的反应。消极因素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二、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1.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就要多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多听一听来自童心世界的呼声,和学生交朋友,加强心理沟通。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另外,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2.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师生关系是学校里面的一种重要的关系,处理好这种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而这种关系也会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表现出强大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是影响他们一辈子的事情,这其实是比单纯的成绩更重要。这就决定了我们研究师生关系在现阶段是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我们知道非常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把学生的个性发展到一个很高的层次,而不够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会在一定程度重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
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 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學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他,他也感觉不到自尊,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3.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给孩子创设有利于合作学习的环境,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了更大地发挥孩子间合作学习的效能,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并把小组合作中的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给予公布。为合作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还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主要有赖于学生所处班级心理环境的状况。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总之,只有搞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让学生身心愉快地去学习、去生活,才能培养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育实际中重视纯政治理论教育,忽视了个性培养,导致学生人格不健全;重身体教育,忽视心理卫生,导致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下;重文化考试分数,轻心理能力的培养,使进入社会的公民承受力、适应力差,不善交际,自律自制性弱,难以经受客观社会的挑战和考验。这些教育的现实和后果严重制约了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学习焦虑问题
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心理造成沉重压力。
2.人际交往焦虑问题
人际交往焦虑的产生,一方面是由小学生的家庭交往环境不利所致。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 另一方面,是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培养的结果。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泛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3.挫折适应问题
小学生的挫折是来自多方面,有学习方面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小学生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和积极的反应。消极因素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二、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1.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就要多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多听一听来自童心世界的呼声,和学生交朋友,加强心理沟通。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另外,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2.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师生关系是学校里面的一种重要的关系,处理好这种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而这种关系也会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表现出强大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是影响他们一辈子的事情,这其实是比单纯的成绩更重要。这就决定了我们研究师生关系在现阶段是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我们知道非常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把学生的个性发展到一个很高的层次,而不够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会在一定程度重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
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 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學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他,他也感觉不到自尊,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3.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给孩子创设有利于合作学习的环境,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了更大地发挥孩子间合作学习的效能,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并把小组合作中的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给予公布。为合作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还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主要有赖于学生所处班级心理环境的状况。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总之,只有搞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让学生身心愉快地去学习、去生活,才能培养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