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调适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稳定对高校德育工作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她们在就业中存在焦虑与恐惧、自卑与自弃、孤傲、攀比、依赖、情感冷漠、问题行为等心理,分析其中产生原因,通过提高认知水平、培养积极感情、提高意志力等途径实现女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心理;探析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规模的逐步扩张,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将要面临竞争激烈的求职大战。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一定程度上已经深入她们的心中,“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意识正逐步被女大学生所接受,另一方面女大学生受到传统观念,性别意识及一些错误观念的消极影响,以及她们自身生理、心理的特殊性,使得女大学生心理问题在各个方面作用下,变得多样化、复杂化。
  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在我国实施的还不够成熟,许多专家在分析新形势下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上较多把焦点放在就业的外部环境方面,对内部问题——学生就业心理并未给予更多的关注,而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稳定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在新形势,新问题下,本文通过剖析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希望找出她们就业的问题矛盾,进行有针对性分析,以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工作的发展。
  二、问题的主要表现
  笔者对闽江学院2011届毕业班本专科文理专业432名女大学生进行了就业心理问卷调查,还抽调了个别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座谈。研究发现,在就业过程中女大学生存在以下几种特殊的心理问题。
  1.焦虑、恐惧心理
  40.1%的女生对个人就业形势感到焦虑。焦虑是一种紧张不安并有恐惧体验的情绪状态,多半是由于不能实现目标或不能避免某些威胁而引起的。恐惧往往是由于缺乏准备,能处理,能驾驽某种可怕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有些女大学生由于在平时没有认真学习和积累经验,求职的知识、能力、心理准备不充分,在求职屡遭挫折后,产生恐惧感。同时,面对理想与现实、就业与失业、签约与违约、就业与考研等矛盾,常使她们难以取舍、忧心忡忡、无所适从,表现出焦虑的情绪。对于家庭婚姻的较多考虑也让有些女大学生在择业时矛盾重重。女大学生备受“一方面害怕自己因事业不成功而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另一方面又受到在学习、工作中过于优秀失去“女性气质”而得不到理解和爱的矛盾心理的煎熬。这种焦虑使得女大学毕业生精神上负担沉重、紧张烦躁;甚至是学习上得过且过、穷于应付;生活中意志消沉、长吁短叹。
  2.自卑与自弃
  自卑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估价过低,看不起自己,是一种消极有害的心理状态。研究中,37.9%的女生在择业中感到自卑。女大学生是女性中的佼佼者,在校期间,有些女大学生注重知识的积累,看重考试成绩,对实践环节和社会活动不大热心。所以女生的学习成绩普遍优于男大学生,她们往往具有良好的自我评价,择业期望值很高,认为自己什么工作都能胜任,在择业初期,女大学生容易挑三捡四,高低难就。另一方面,由于女性在运用知识的灵活性和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方面不如男性,特别是进入大学高年级后,实习活动增加,男性注重实践能力,特别是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优势渐渐显示出来,有的女生良好的自我感觉开始动摇,加之现实的就业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歧视,面临就业的女生开始对自己的就业能力产生怀疑,逐步产生悲观失望,缺少勇气,不敢竞争,回避竞争。
  3.孤傲、攀比心理
  孤傲的心理是缺乏客观地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表现。一部分女大学生对自己估价过高,自认为内外条件都很优秀,高人一筹,在择业过程中期望值过高,看不上那单位,瞧不起这职业,好高骛远,盲目攀比。若未能如愿,则情绪一落千丈,从而产生孤独、失落、烦躁、抑郁等心理現象。还有的女生就业的时候喜欢相互攀比,往往造成签约时兴致勃勃,回来和同学一说,就开始犹豫、后悔,甚至悔约。部分女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鄙视体力劳动,怕苦怕累怕脏,贪图安逸,过分追求物质利益,不愿意到比较艰苦的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去工作,也使得她们失去了为数甚多的工作机会。近10%的女生承认在求职中报有期望值过高,怕工作脏、苦。
  4.依赖心理
  研究中,69.7%女大学生希望自己家庭或亲友有较好的社会工作,以此来求职。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从中学直接考入大学,缺乏社会锻炼,而女孩子在长期的成长过程中往往受到父母更多的保护。在就业过程中她们中有的同学顾虑重重,不思进取,缺乏主动竞争意识,存在严重的等靠思想和依赖心理,不去主动寻找机会,而是消极等待就业机会降临,或把希望寄托于学校,家庭,依赖亲友的帮助。
  5.情感冷漠
  情感冷漠时遇到挫折后的一种消极的心理反应,是逃避现实、缺乏斗志的表现。当一些女大学生因在择业中受到挫折而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时,会出现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意志麻木等反应。这样是很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难以适应社会生活。调查中有4%学生表现为这种情况,这种心理与就业的竞争机制是不相适应的。
  6.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是指违背社会行为规范的不良行为。有些女大学生由于主体需要得不到满足或遭遇较大挫折后,放松对自我的约束,所产生的各种不良行为,如逃课,未经许可擅自脱离实习岗位,损坏公物,考试作弊、对抗、报复、迁怒与人,拒绝交往等。1.3%的学生承认在就业前存在这样状况,这样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就业,甚至会破坏校纪学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种种不良心理困扰严重影响高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阻碍她们顺利实现自身价值,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女生心理问题与男生相比,由于性别的原因,隐蔽性较大。再加之一些内向型性格的女生,原本就有一些敏感、多疑、胆怯、羞涩、执拗以及表面看似平静、内心体验极为深刻等心理特点,使她们的一些心理问题,不易被发现,不能及时疏导、治疗,有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障碍问题不仅仅是关系到女性的成功和幸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从客观原因看
  首先,一方面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毕业人数在短期内急剧增加,其中女大学毕业生也在大量增加。而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又处于向市场经济过渡,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企事业单位减员、政府机构缩编,社会有效需求下降,劳动力总体供过于求,整个就业市场持续低糜,在短期内为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速有限。两方面矛盾的直接受害者必然是求职学生,而女大学生则首当其冲。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女大学生对前途感到担心和忧虑。
  其次,传统的,广泛被人们所接受的意识形态影响,不少女性摆脱不了传统的依附地位和顺从的价值标准束缚,在人生的追求中习惯以男性的社会价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放弃对理想和成功的追求,窒息了个性的张扬和独立人格的成就。另一方面,职业歧视仍然普遍存在,许多用人单位任意提高女大学生的录用标准,有的单位明确提出只要男生,女大学生在求职中忍受着各种苛刻的条件,丧失了同样就业、平等竞争的权利,感到无奈和沮丧,容易引发抑郁,焦虑,烦躁等倾向,产生心理健康障碍。
  再次,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加大了女生的就业难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形色色的社会不良现象不断冲击、影响着女大学生的心理,特别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使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往往注重经济效益、地域范围,盲目滑向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一味追求热门单位和理想职业。
  最后,学校就业指导存在一些缺陷。虽然学校开展了就业指导教育,主要是一些政策的指导,数字的公布,缺乏技巧的指导,个性特点与专业匹配的分析。有的时间也比较少。不少女生到了毕业班,还糊里糊涂,不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不知道哪些岗位适合女性,不知道如何推荐自己,就业受挫后,也不知道如何调适情绪。
  (二)从主观原因上看
  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特别是女大学生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期望非常强;同时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女大学生适应市场的压力普遍加大。其次,由于女大学生社会经历比较浅,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稳定,还不善于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全面了解社会,理想往往脱离现实,不顾实际条件,择业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攀比心理。第三,面对初次就业,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于自我保护,不能在就业压力面前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一旦遇到困难,就容易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最后,较多女大学生会存在对现实因素的考虑。女大学生除了要考虑经济、文化和教育环境对自己今后发展的影响外,还比男大学生更多地考虑上述因素对将来的家庭特别是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四、就业心理调适
  从女大学生目前就業心理状况分析来看,女大学生就业中所存在的心理障碍,需要通过提升其心理调适能力来实现,其包括两个方面:外部提升和自我提升。外部提升是通过优化社会环境、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工作机制、开展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等途径实现的;自我提升是通过提高认知水平、培养积极情感、提高意志力等途径实现的。
  (一)女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能力的外部提升
  1.规范就业政策,优化社会就业心理环境。形成以高校为基础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的壁垒,建立公平、公正的毕业生就业竞争机制,人才选聘上,一视同仁,标准统一,不能人为的设置性别障碍。
  优化校园环境,能给女大学生积极的情绪影响和精神启迪,能使女大学生感受到温馨的文化气息,缓解择业,就业心理压力,有效调整就业心理状态。
  2.有效开展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建设两支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队伍。一支是以专兼职辅导员为主,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女大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个教师,是女大学生职业梦想的启发者和制定职业生涯的参谋者,与学生的联系最为紧密,可以成为女大学生最好的倾诉和求助对象。思想政治辅导员应逐步成为训练有素、心理学知识丰富、心理辅导水平较高的,容易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大学生求职时心理减压者和思想困惑的疏导者。
  另一支是以专业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相结合队伍,专业的就业指导可以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阶段,不同年纪有不同内容,不同性别有不同主题。通过系统课程的开设,使女大学生了解就业政策,掌握就业技巧、礼仪,提高她们的求职能力,恰当地自我推荐,消除女大学生就业中的从众攀比心理。专业的就业指导人员应要掌握扎实系统的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知识,加强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教育能力,形成专业化师资队伍。加强心理辅导,建立心理档案。学校可以建立女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机构,针对女大学生心理特点,开展职业心理测试,为女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帮助女大学生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客观分析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弥补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为她们的求职就业提供一个内在的依据。开设就业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女大学生纠正认知偏差,改变不良心态,消除女大学生过多的心理问题,降低就业中的心理焦虑,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二)女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能力的内部提升
  正确认识并及时消除求职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提升自身对就业市场心理的调适能力,对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及其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提高大有裨益。
  1.消除自卑感。这种消极心态的形成恰恰是由于女大学生自尊心太强而引起的。与男生相比,女生会较多考虑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未来发展,更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她们在求职过程中会表现出不知所措的惊慌,给用人单位一种缺乏生气、能力低下、适应性差的感觉,失去许多成功机会。那么该如何消除自卑感呢?
  (1)女大学生应根据主客观条件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确定期望值,避免应就业期望值过高或过低受到挫折,期望值是人们对自己实现目标获得满足的概率的主观估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与目标实现程度是成反比的,女大学生应正确认识自己,客观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和才能在求职应聘中做到胸有成竹,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满怀信心地迎接挑战。
  (2)查缺补漏。女大学生应正确分析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并想方设法去补救它;扬长避短,尽量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正确表现自己。
  2.消除紧张情绪,因为求职择业是事关每个女大学生前途的大事,自然会引起其高度重视。有一定紧张情绪是很正常的。实际上适当的紧张情绪,会唤起求职的热情和欲望,对求职成功起到积极作用。但过分紧张,就会导致思维混乱,语无伦次,这势必影响求职成功,如何消除紧张情绪?
  (1)不要把招聘单位的面试看得过重。如果总是担心失败,反而会加重心理负担,加重紧张感,因而,择业时应只注重择业过程,不要管结果如何。只要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失败也不觉得遗憾。
  (2)增强自信心。择业时应多想想自身得优点,少想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勿把用人单位看得过于神秘。对于刚出校门的女大学生,用人单位一般不会提出过高的要求,故意为难。再者,招聘者也并非人人学识渊博,难于应付。注意说话节奏。说话应保持低声慢语,这样才有利于稳定情绪、理顺思路,从而保证口齿清晰、思路清晰、有条不紊。承认紧张,若紧张难以消除,可以坦诚地告诉招聘者,对方一般会理解的。对求职者而言,承认紧张,反而有利于自己放松。
  3.战胜挫折。女大学生要想使自己在就业竞争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自如地应付所遇到问题,必须做好各种思想准备、心理准备,增强心理的承受力,不要一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自暴自弃。
  (1)客观分析挫折。只有客观冷静地分析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要树立正确的失败观。谁都不愿意失败,都希望一次成功。但现实生活中,遭受失败和挫折使常有的。女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不可能不遭遇挫折和失败,失败也不一定都是坏事,常言道:“失败使成功之母”。如果能在失败中不断积累求职经验,丰富择业技巧,那么就等于积累了成功,也许今后的择业之路会走的更好更快。
  (3)女大学生应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增加情绪体验。任何事物都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若能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就会使人增强信心,振奋斗志,产生乐观、积极的情绪;反之,从消极的角度看问题,会使人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因此,大学毕业生面对就业心理压力时,应改变思维方式,从积极的角度分析问题,增加积极情绪体验,把就业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掌握各种自我调适如自我转化、自我宣泄、自我暗示、自我放松等方法,遭遭遇挫折和冲突时能客观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排除心理障碍,最终实现合理择业,成功就业。
  4.提高意志力。意志是人自觉确定目标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期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对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和行为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1)提高果断性。果断性就是及时做出决定并坚决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一个果断的女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择业、就业可能遇到的困难,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清醒的估计。一旦就业时机成熟,就应当机立断,快速签订就业协议,毫不动摇。
  (2)提高坚毅性。坚毅性为实现既定目标而顽强拼搏、不屈不扰的意志品质。对于女大学毕业生来说,其择业、就业充满了众多不确定的因素,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波折,需要具备坚强的意志。
  总之,女大学生应注意不断完善自己,端正就业观、人生观,摒弃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不断磨练自己,树立必胜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克服甚至避免就业心理障碍的发生,在追求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努力中实现自我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郭凤莲.毕业生求职中的心理障碍及自我调适[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4.
  [2]王春光.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弱势问题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师,2005(1).
  [3]铁焕琦.女大学生的自我角色认同和塑造[J].中国青年研究,1998(3):10-12.
  [4]龙晓东.现代妇女发展与女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8):120.
  
  作者简介:李廷旺(1982-),男,闽江学院地理科学系团委书记,研究方向:团学实务,就业指导。
其他文献
家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起一直是学术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到目前为止,国内对于家训领域的研究成果颇丰.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研究主体
【摘要】为鼓励和促进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近几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人数也确实在逐年增多,但在整个就业环境中所占比例仍然较低。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比例偏低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措施教育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基层;就业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促进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例如对到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国家代偿学费
在农业事业单位的发展中财务管理占据了重要的比例,是农业事业单位的核心与灵魂,从某种角度分析,农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好坏决定了农业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进步。其中财务会计
沿着国道323线,距离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中心大约20分钟的车程,有一条远近闻名的文明村——黄屋排村,这里环境整洁,村民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一条平坦宽敞的水泥路向村
在10月举办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2015(秋季)上,上海东方国际创业品牌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携旗下高级女装品牌“衣架”华丽亮相,引起巨大反响。衣架品牌负责市场推广的邓诗涵
社会的进步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并且基于社会提出的舒适、安全、便利的建筑需求,建筑行业逐渐融入信息化技术,实现智能建筑建设.而智能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消
亚欧合作反映了亚欧政治上彼此借重、经济上互有所需的战略需要,其重要性不容低估.尤其在后危机时代的金融领域,亚欧双方都有合作的强烈愿望与需求,但合作无论从深度、广度都
本文就烟草企业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实施对标管理必要性,并提出了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对提升烟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优化对标管理效果,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不断提升,对精神生活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站的建设工作越来越得到相关领导者的关注与重视.新时期,媒体融合的环境下给
来到瓦鱼埇村村口,只见一座高大的门楼拔地而起,上面写着“瓦鱼埇”三个烫金大字,两侧则是“瓦阁更颜千秋盛,鱼埇换貌万代兴”的对联.记者穿过门楼顺路而走,远远就看见波光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