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探究和分析,观察护理干预方法应用到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为今后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有效的开展护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方法: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展开研究,其中有1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开展护理,将其作为对照组,有20例患者采用干预护理方法开展护理,将其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 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宫缩乏力患者根据患者具体的临床症状,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对患者开展干预护理,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开展对症治疗,能够显著地改善患者的生存治疗,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临床护理;效果
所谓的产后出血是指产后分娩之后,在24小时之内,阴道出血的量大于500ml,这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产后并发症,也是产科临床上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产后出血原因就是宫缩乏力,其主要的原理就是产妇的子宫收缩出现障碍,胎盘附着位置的血窦没有办法关闭,使得产后出血不止。对于产后出血患者如果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因此,采用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对产后出血产妇开展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我院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临床护理展开了研究,研究的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2年收治的20例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的患者均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1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10例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为21岁,最大的为36岁,平均年龄为28.7岁,孕周最短的为32周,最长的为41周,平均为38.9周,首次分娩产妇有8例,再次分娩产妇有2例。观察组10例产妇中年龄最小的为20岁,最大的为37岁,平均年龄为29.2岁,孕周最短的为33周,最长的为41周,平均为39.4周,首次分娩产妇有6例,再次分娩产妇有4例。两组产妇均为产后出血,并且经过临床诊断确定为是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状况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得到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有P>0.05,说明差异不明显,具有很好的统计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10例患者为常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开展护理。观察组的患者为采用护理干预方法开展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为:①健康教育,做好产妇围产期的健康教育工作,告诉患者保持充足的营养,获得足够的休息,叮嘱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一定要排净膀胱,防止膀胱充盈造成产程延长。对于存在高危症状的产妇,及时的与产妇及其家人沟通,使其能够对自身的状况有个清晰的认识,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积极的配合医生开展相应的工作。同时,医护人员应该做好及时的抢救的准备,等到胎儿娩出之后及时的注射宫缩素,严密的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②心理护理,大部分产妇都是初次分娩,很多的时候会存在紧张、担心、抑郁等多种负面的心理状况。同时,很多产妇可能比较在乎胎儿的性别,感觉出生的新生儿性别不符合自己的心意,也会产生失望、抑郁等多种消极的情绪,这也会增加产妇产后出血。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及时的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消除产妇的负面情绪,降低产后出血的可能性。③子宫按摩,医护工作人员可以对患者开展子宫按摩,刺激产妇的子宫收缩,这样不仅能够使积压在子宫中的淤血及时的排除,同时还能够充分的发挥止血的作用。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开展子宫按摩的时候,应该按照相应的规定,严格的执行无菌操作。④安静休息,患者产后出血止住之后,应该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使患者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于此同时严密的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包括宫缩状况、出血状况等。⑤其他护理,产后出血状况通常是很难预期的,但是在临床上一旦出现产后出血通常都是来势比较凶猛的,如果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会给患者的生命带来严重的威胁。为此应该做一些预防性的准备工作,例如对患者开通静脉通道,以便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和分析。
1.4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对于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和分析,如果得到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有P<0.05,说明具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处理效果
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最终出血状况均得到有效的制止,对照组1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采用切除子宫的方法止血。观察组10例患者仅有1例患者采用切除子宫的方法止血,这说明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对比
对照组10例患者中对护理满意的患者有7例,满意程度为70%,观察组10例患者对护理满意的患者有9例,满意程度为90%,统计学分析结果有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产后并发症,会给产妇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临床上不仅应该采取及时的方法开展救治,同时有效的护理方法也显得尤为关键。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到对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护理,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对合理的满意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值得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苏宝琴.35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09,30(2):184-185.
[2]宣春梅.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6):1088-1089.
[3]吴丽萍.欣母沛用于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9,5(1):64-65.
关键词: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临床护理;效果
所谓的产后出血是指产后分娩之后,在24小时之内,阴道出血的量大于500ml,这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产后并发症,也是产科临床上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产后出血原因就是宫缩乏力,其主要的原理就是产妇的子宫收缩出现障碍,胎盘附着位置的血窦没有办法关闭,使得产后出血不止。对于产后出血患者如果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因此,采用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对产后出血产妇开展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我院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临床护理展开了研究,研究的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2年收治的20例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的患者均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1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10例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为21岁,最大的为36岁,平均年龄为28.7岁,孕周最短的为32周,最长的为41周,平均为38.9周,首次分娩产妇有8例,再次分娩产妇有2例。观察组10例产妇中年龄最小的为20岁,最大的为37岁,平均年龄为29.2岁,孕周最短的为33周,最长的为41周,平均为39.4周,首次分娩产妇有6例,再次分娩产妇有4例。两组产妇均为产后出血,并且经过临床诊断确定为是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状况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得到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有P>0.05,说明差异不明显,具有很好的统计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10例患者为常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开展护理。观察组的患者为采用护理干预方法开展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为:①健康教育,做好产妇围产期的健康教育工作,告诉患者保持充足的营养,获得足够的休息,叮嘱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一定要排净膀胱,防止膀胱充盈造成产程延长。对于存在高危症状的产妇,及时的与产妇及其家人沟通,使其能够对自身的状况有个清晰的认识,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积极的配合医生开展相应的工作。同时,医护人员应该做好及时的抢救的准备,等到胎儿娩出之后及时的注射宫缩素,严密的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②心理护理,大部分产妇都是初次分娩,很多的时候会存在紧张、担心、抑郁等多种负面的心理状况。同时,很多产妇可能比较在乎胎儿的性别,感觉出生的新生儿性别不符合自己的心意,也会产生失望、抑郁等多种消极的情绪,这也会增加产妇产后出血。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及时的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消除产妇的负面情绪,降低产后出血的可能性。③子宫按摩,医护工作人员可以对患者开展子宫按摩,刺激产妇的子宫收缩,这样不仅能够使积压在子宫中的淤血及时的排除,同时还能够充分的发挥止血的作用。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开展子宫按摩的时候,应该按照相应的规定,严格的执行无菌操作。④安静休息,患者产后出血止住之后,应该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使患者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于此同时严密的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包括宫缩状况、出血状况等。⑤其他护理,产后出血状况通常是很难预期的,但是在临床上一旦出现产后出血通常都是来势比较凶猛的,如果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会给患者的生命带来严重的威胁。为此应该做一些预防性的准备工作,例如对患者开通静脉通道,以便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和分析。
1.4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对于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和分析,如果得到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有P<0.05,说明具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处理效果
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最终出血状况均得到有效的制止,对照组1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采用切除子宫的方法止血。观察组10例患者仅有1例患者采用切除子宫的方法止血,这说明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对比
对照组10例患者中对护理满意的患者有7例,满意程度为70%,观察组10例患者对护理满意的患者有9例,满意程度为90%,统计学分析结果有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产后并发症,会给产妇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临床上不仅应该采取及时的方法开展救治,同时有效的护理方法也显得尤为关键。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到对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护理,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对合理的满意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值得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苏宝琴.35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09,30(2):184-185.
[2]宣春梅.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6):1088-1089.
[3]吴丽萍.欣母沛用于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9,5(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