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霍山县地处安徽西部大别山腹地、淮河一级支流淠河源头,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库区、革命老区县,也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生态县和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地。经过持续多年的扶贫开发,2012年退出国家级贫困县,总体贫困状况有所改善,贫困人口逐年减少,但扶贫开发任务依然十分繁重(2016年贫困发生率占10%)。为了让居住在深山区和高山区的贫困群众实现挪穷窝、断穷根和换新居、谋新业,霍山县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过程中,着眼从根本上脱贫的目标,精心谋划项目选址,精准设计后续发展措施,探索出一条“聚焦三个精准、确保稳定脱贫”的小康之路。
一、精准设计,规划先行挪穷窝
始终咬定脱贫发展目标,致力于让搬迁户“断穷根、脱穷境、换穷貌”。
应搬尽搬断穷根。对于居住在深山区、库区和沿河低洼易涝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组织县直帮扶干部和镇村包户干部反复进村入户,全面落实“三个一”制度,即送一封政策明白信、填一份调查确认表、签一份搬迁承诺书,广泛宣传搬迁政策,现场查勘居住环境,全面摸排搬迁意愿。帮助搬迁对象算好“政策账”“经济账”,切实做到“应搬尽搬、斩断穷根”。全县累计发放政策宣传明白信9200余份,填制调查确认表4300余张,签订搬迁承诺书2300余张,坚持符合搬迁条件的一个不落、不符合搬迁条件的一个不进,经过深入细致入户复核、现场踏勘和程度确认,最终确定全县搬迁人口1670户5459人,占贫困人口的17%。
精准选址脱穷境。充分考虑产业、就业和乐业,坚持安置点选址四原则,即产业发展空间大、搬迁对象满意度高、避开地质灾害隐患、基础设施易配套。实行安置点向生态旅游区靠近、向产业园区靠近、向交通主干道靠近、向集镇靠近、向中心村靠近等“五靠近”选址,用黄金地段、最佳位置满足搬迁户的后续发展愿望。“十三五”期间共建设156处集中安置点,其中依托生态旅游区49个涉及搬迁户593户1919人、产业园区29个涉及搬迁户258户829人、交通主干道33个涉及搬迁户370户1210人、集镇33个涉及搬迁户339户1186人、中心村12个涉及搬迁户110户315人。“五靠近”选址让贫困户彻底搬离穷境、迁入新居。磨子潭镇龙井冲大桥安置点位于大别山扶贫旅游快速通道、佛子岭4A景区旅游码头,安置15户59人;搬迁后户均一次性实现土地增值约3万元,其中12户实现了从传统种植业向服务业的就业转移。大化坪镇搬迁户章秀余从深山搬入集镇,他的根雕作品以前无人知晓,现在迅速走向市场,单件根雕作品价格有的高达5万元,民俗艺术价值得以体现。
科学设计换穷貌。坚持集中安置,引导搬迁对象进入集中安置点,共享更多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坚持统一规划,委托专业资质单位进行规划设计,制作1—6人户等多种户型易地扶贫搬迁房型图集,供搬迁户选择;坚持全面配套,按照“四通四到户”(水、电、路、网)和“三化”(亮化、绿化、美化)的要求,实行基础设施配套;按照“四有”(管理房、公厕、健身场地、菜园)的要求,落实公共服务。
二、精准帮扶,因地制宜换新业
立足资源禀赋,将“生态+”贯穿于搬迁后续帮扶全过程,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绿色减贫帮扶新模式。
旅游带动弃穷业。设立绿色减贫专项引导资金,以农旅康养等多种复合业态培育为抓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拓宽了45个安置点搬迁户就业增收渠道。上土市镇依托旅游资源开发,以首批省级特色小镇—温泉小镇为中心,布置9个安置点,安置97户341人。相关企业为搬迁户提供约80个务工岗位,人均年务工增收约2万元;温泉小镇专门拿出一定比例的收银、导购等就业岗位,专门用于搬迁户后续上岗就业,人均年增收可达1.6万元;在景区周边发展服务旅游业的27户搬迁户,户均增收约3万元。搬迁户融入生态旅游,共享了发展成果。落儿岭镇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在大峡谷漂流附近,充分利用大峡谷漂流的开发带来的客流量,让搬迁户充分创业就业增收,白云庵村水井湾组贫困户孙奎兰,已是七旬的老太太,在霍山大峡谷漂流开了小商店,经营旅游小商品,生意红火,收入可观。尽管只是季节性生意,年收入也达到3—5万元,已走上了稳稳的脱贫之路。
特色产业破穷局。搬迁户后续脱贫重在产业,成在产业。霍山县紧紧牵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精准施策,每个安置点依托资源禀赋制定脱贫致富规划,并落实发展产业项目,因户施策,每个搬迁户至少制定两项脱贫举措。逐点、逐户量身定制脱贫措施,强化产业扶贫政策效果。结合打造全国首个出口欧盟茶叶核心区,创建了全省首家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和建设“西山药库”项目,因地制宜发展搬迁贫困户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直接带动36个安置点近300个搬迁户脱贫。佛子岭镇汪家冲村是全县产茶重村之一,随着茶叶市场的不断扩大,本地也衍生出一批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农民增收。内山茶叶合作社位于汪家冲村小西冲安置点附近200米,带动了该村易地扶贫搬迁户吴功成就近就业,一个茶季下来就能带动搬迁户增收5000元,特色产业优势的发挥,让搬迁户发展信心倍增。
电商扶贫解穷困。把生态资源与网络平台结合起来,与邮乐购等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打造覆盖“县、乡、村”三位一体的农村电商、物流配送网络,实现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漫水河陈家畈安置点借助电商扶贫山芋粉丝项目,获得电商专项种植补助、加工设备补助和统一包装设计等服务支持,通过村淘平台销往全国各地,带动搬迁户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易地搬迁后信息畅通,电商扶贫“点石成金”,2018年全县电商销售农产品2.39亿元,直接带动100多个搬迁户创收增收。
三、精准施策,创新思路促脱贫
引导资金雄厚的企业、有技术能力的大户,带动搬迁贫困户一起发展,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合力致富奔小康。
“三+”模式兜窮底。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完善“输血”措施,把发展产业有困难的搬迁户“兜起来”。实施“政府+企业+搬迁户”模式,整合可用资源,激活搬迁户土地、林地、水域等生产要素,通过参股经营,建立利益联接机制。全县在15个乡镇、23处旅游景点提供了50个保洁、保安等公益性岗位帮助搬迁贫困户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太阳乡紧密结合山区实际,找准帮扶路径,对发展产业有困难的搬迁户,实施入股小型水电站、加油站、光伏电站、旅游驿站“四站式”方式,为杨家河、双河等安置点32个搬迁户提供户均不低于3000元的年固定收益,确保稳定脱贫。
“三变”改革治穷病。抓住农村“三变”改革的契机,盘活搬迁户家庭资源、资产和资金,拓展和稳定增收渠道。下符桥镇庙岗集安置点,利用大红桃种植基地流转山场400亩,搬迁户既能获得每亩山地年租金150元的流转收益,又能获得每年约8000元的务工收入。诸佛庵镇小堰口安置点7户搬迁户以毛竹资源入股该村竹业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搬迁户年均分红增收5000元以上。
“三权”分置离穷途。坚持“所有权”,保护“承包权”,激活“经营权”,引导搬迁户将承包土地、林地、水面经营权等以折价入股、租赁等方式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而获得稳定的资产性收益。大化坪镇茶叶贸易园安置点,位于国家重点镇、省宜居小镇中心地段,安置39户160人。31个搬迁户将茶园流转给专业制茶企业,每个搬迁户从事采摘加工等劳务,年收入可达9000余元,同时还可稳定获得茶园转让租金近万元。
2016年以来,霍山县三次接受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易地扶贫搬迁专项稽察和监管巡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模式得到充分肯定。2018年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改革情况通报》第三期内刊印发典型经验介绍。2018年4月,因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霍山县被安徽省政府通报表彰。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在革命老区大别山深处谱写了一曲山变绿、路变畅、宅变新、人变富的幸福乐章,正在奋力推动霍山县搬迁群众齐心共筑小康梦。
一、精准设计,规划先行挪穷窝
始终咬定脱贫发展目标,致力于让搬迁户“断穷根、脱穷境、换穷貌”。
应搬尽搬断穷根。对于居住在深山区、库区和沿河低洼易涝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组织县直帮扶干部和镇村包户干部反复进村入户,全面落实“三个一”制度,即送一封政策明白信、填一份调查确认表、签一份搬迁承诺书,广泛宣传搬迁政策,现场查勘居住环境,全面摸排搬迁意愿。帮助搬迁对象算好“政策账”“经济账”,切实做到“应搬尽搬、斩断穷根”。全县累计发放政策宣传明白信9200余份,填制调查确认表4300余张,签订搬迁承诺书2300余张,坚持符合搬迁条件的一个不落、不符合搬迁条件的一个不进,经过深入细致入户复核、现场踏勘和程度确认,最终确定全县搬迁人口1670户5459人,占贫困人口的17%。
精准选址脱穷境。充分考虑产业、就业和乐业,坚持安置点选址四原则,即产业发展空间大、搬迁对象满意度高、避开地质灾害隐患、基础设施易配套。实行安置点向生态旅游区靠近、向产业园区靠近、向交通主干道靠近、向集镇靠近、向中心村靠近等“五靠近”选址,用黄金地段、最佳位置满足搬迁户的后续发展愿望。“十三五”期间共建设156处集中安置点,其中依托生态旅游区49个涉及搬迁户593户1919人、产业园区29个涉及搬迁户258户829人、交通主干道33个涉及搬迁户370户1210人、集镇33个涉及搬迁户339户1186人、中心村12个涉及搬迁户110户315人。“五靠近”选址让贫困户彻底搬离穷境、迁入新居。磨子潭镇龙井冲大桥安置点位于大别山扶贫旅游快速通道、佛子岭4A景区旅游码头,安置15户59人;搬迁后户均一次性实现土地增值约3万元,其中12户实现了从传统种植业向服务业的就业转移。大化坪镇搬迁户章秀余从深山搬入集镇,他的根雕作品以前无人知晓,现在迅速走向市场,单件根雕作品价格有的高达5万元,民俗艺术价值得以体现。
科学设计换穷貌。坚持集中安置,引导搬迁对象进入集中安置点,共享更多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坚持统一规划,委托专业资质单位进行规划设计,制作1—6人户等多种户型易地扶贫搬迁房型图集,供搬迁户选择;坚持全面配套,按照“四通四到户”(水、电、路、网)和“三化”(亮化、绿化、美化)的要求,实行基础设施配套;按照“四有”(管理房、公厕、健身场地、菜园)的要求,落实公共服务。
二、精准帮扶,因地制宜换新业
立足资源禀赋,将“生态+”贯穿于搬迁后续帮扶全过程,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绿色减贫帮扶新模式。
旅游带动弃穷业。设立绿色减贫专项引导资金,以农旅康养等多种复合业态培育为抓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拓宽了45个安置点搬迁户就业增收渠道。上土市镇依托旅游资源开发,以首批省级特色小镇—温泉小镇为中心,布置9个安置点,安置97户341人。相关企业为搬迁户提供约80个务工岗位,人均年务工增收约2万元;温泉小镇专门拿出一定比例的收银、导购等就业岗位,专门用于搬迁户后续上岗就业,人均年增收可达1.6万元;在景区周边发展服务旅游业的27户搬迁户,户均增收约3万元。搬迁户融入生态旅游,共享了发展成果。落儿岭镇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在大峡谷漂流附近,充分利用大峡谷漂流的开发带来的客流量,让搬迁户充分创业就业增收,白云庵村水井湾组贫困户孙奎兰,已是七旬的老太太,在霍山大峡谷漂流开了小商店,经营旅游小商品,生意红火,收入可观。尽管只是季节性生意,年收入也达到3—5万元,已走上了稳稳的脱贫之路。
特色产业破穷局。搬迁户后续脱贫重在产业,成在产业。霍山县紧紧牵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精准施策,每个安置点依托资源禀赋制定脱贫致富规划,并落实发展产业项目,因户施策,每个搬迁户至少制定两项脱贫举措。逐点、逐户量身定制脱贫措施,强化产业扶贫政策效果。结合打造全国首个出口欧盟茶叶核心区,创建了全省首家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和建设“西山药库”项目,因地制宜发展搬迁贫困户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直接带动36个安置点近300个搬迁户脱贫。佛子岭镇汪家冲村是全县产茶重村之一,随着茶叶市场的不断扩大,本地也衍生出一批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农民增收。内山茶叶合作社位于汪家冲村小西冲安置点附近200米,带动了该村易地扶贫搬迁户吴功成就近就业,一个茶季下来就能带动搬迁户增收5000元,特色产业优势的发挥,让搬迁户发展信心倍增。
电商扶贫解穷困。把生态资源与网络平台结合起来,与邮乐购等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打造覆盖“县、乡、村”三位一体的农村电商、物流配送网络,实现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漫水河陈家畈安置点借助电商扶贫山芋粉丝项目,获得电商专项种植补助、加工设备补助和统一包装设计等服务支持,通过村淘平台销往全国各地,带动搬迁户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易地搬迁后信息畅通,电商扶贫“点石成金”,2018年全县电商销售农产品2.39亿元,直接带动100多个搬迁户创收增收。
三、精准施策,创新思路促脱贫
引导资金雄厚的企业、有技术能力的大户,带动搬迁贫困户一起发展,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合力致富奔小康。
“三+”模式兜窮底。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完善“输血”措施,把发展产业有困难的搬迁户“兜起来”。实施“政府+企业+搬迁户”模式,整合可用资源,激活搬迁户土地、林地、水域等生产要素,通过参股经营,建立利益联接机制。全县在15个乡镇、23处旅游景点提供了50个保洁、保安等公益性岗位帮助搬迁贫困户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太阳乡紧密结合山区实际,找准帮扶路径,对发展产业有困难的搬迁户,实施入股小型水电站、加油站、光伏电站、旅游驿站“四站式”方式,为杨家河、双河等安置点32个搬迁户提供户均不低于3000元的年固定收益,确保稳定脱贫。
“三变”改革治穷病。抓住农村“三变”改革的契机,盘活搬迁户家庭资源、资产和资金,拓展和稳定增收渠道。下符桥镇庙岗集安置点,利用大红桃种植基地流转山场400亩,搬迁户既能获得每亩山地年租金150元的流转收益,又能获得每年约8000元的务工收入。诸佛庵镇小堰口安置点7户搬迁户以毛竹资源入股该村竹业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搬迁户年均分红增收5000元以上。
“三权”分置离穷途。坚持“所有权”,保护“承包权”,激活“经营权”,引导搬迁户将承包土地、林地、水面经营权等以折价入股、租赁等方式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而获得稳定的资产性收益。大化坪镇茶叶贸易园安置点,位于国家重点镇、省宜居小镇中心地段,安置39户160人。31个搬迁户将茶园流转给专业制茶企业,每个搬迁户从事采摘加工等劳务,年收入可达9000余元,同时还可稳定获得茶园转让租金近万元。
2016年以来,霍山县三次接受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易地扶贫搬迁专项稽察和监管巡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模式得到充分肯定。2018年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改革情况通报》第三期内刊印发典型经验介绍。2018年4月,因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霍山县被安徽省政府通报表彰。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在革命老区大别山深处谱写了一曲山变绿、路变畅、宅变新、人变富的幸福乐章,正在奋力推动霍山县搬迁群众齐心共筑小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