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心理辅导就是依据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阶段的年龄特征,通过不同的教育和训练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来培养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性格和顽强的适应能力,以利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交往心理障碍及辅导
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大都是在学习、生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形式有同学、师生、家庭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总是希望有人与他们进行交流,从而摆脱孤独与寂寞。希望参与集体活动或加入某一群体,被群体接纳:希望快乐时有人分享,痛惜时有人倾听;迷惘时有人指点,困难时有人帮助,忧伤时有人安慰。但是,一部分同学由于很少融入到一些实际活动中,导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也就对自己所处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不能正确认识。因此在具体的交往活动或过程中便出现了各种“交往综合症”,经历着各种酸甜苦辣的心理感受,给大学生活留下了一些阴霾,严重者心灵扭曲,精神紊乱,甚至自伤或他伤,给自己、他人、家庭、学校、社会造成了伤害。辅导员要善于发现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苗头,帮助学生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增强其自信心。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常见的心理障碍
1 孤僻心理。交往的前提是互相开放,是交往者之间的互动过程。有些学生由于受社会条件、自然环境或个性特征的限制,比如家境比较贫寒,家里发生重大变故,或者有生理缺陷等原因,而形成一种封闭心理。具体表现为喜欢独处,不喜欢和他人交往,也不喜欢参与集体活动,经常躲在角落,沉默寡言。孤僻心理堵塞了人与人之间信息流通的渠道,隔离了彼此间的情感交流,是一种严重的交往心理障碍。
2 羞怯心理。这种心理也属于封闭心理,现实生活中羞怯的人较为普遍。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同亲人、室友、朋友交谈时滔滔不绝,但一遇到陌生人,一到正式场合,就畏首畏尾,语无伦次。羞怯心理产生大致有两个因素:一是先天遗传的神经活动类型;二是后天的心理发展状况,而后者是主要因素。有的学生过于自卑,神经敏感,害怕失败,希望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长此以往,就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如果不去有意识地锻炼自己,难免会陷入交往心理障碍的怪圈。
3 褊狭心理。褊狭即偏执、狭隘。具有褊狭心理的人,待人接物有自己特定的法则,以利相投,利尽而止,嫉恨别人超过自己;斤斤计较个人利害得失,容易生气、记仇、报复、虚伪、敏感。由此可见,褊狭心理产生的原因并非完全出于个人的性格,还可能与个人的品德相关。这是与孤僻羞怯心理不同的一种心理障碍。由于当事人表现为损人利已、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因而不易了解,一般较多发生在尖子生和学生干部群体中。这是一种严重的交往心理障碍。
(二)辅导措施
1 培育温暖、健康、和谐的班风。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组成一个班集体,而一个班集体就好像一个大家庭。温暖、健康、和谐的家庭会使人生活愉快、心情舒畅。因此,辅导员应努力培育优良班风,创造团结、和谐、健康的班级氛围,使同学之间在学习上相互帮助拱同进步,生活上相互共心、相互照顾。
2 照顾个性,因材施教。辅导员面对的是不同的面孔,教育的也是不同的心灵。辅导员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例如,对于抑郁质的学生,辅导员切忌公开指责,要加倍关怀和爱护,要根据他们的体力、能力和潜力适当调整要求,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现实;对于内向型性格的学生,辅导员要细致耐心,鼓励他们参加班集体活动,激发他们对事物对他人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使他们尽量积极热情开朗活泼,帮助他们融洽与老师同学的关系。
3 尊重兴趣,鼓励多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问题学生也不例外。那些学习成绩不高、专业学习不努力的同学未必不能成才,他们可能在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也可能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积极探索。辅导员要学会透过现象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特长,要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有意识地通过第二课堂、班级活动、假期社会实践等形式加以培养,从而使学生的兴趣、特长得到发展。
4 帮助学生健全交往人格。要教育学生首先要真诚待人、尊重人。要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不无端猜测别人,对别人的缺点不讽刺,对别人优点不嫉妒、不贬低;不自以为是、自命清高,要学会关心人、爱护人、同情人、体贴人;其次,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非原则性的小事上不斤斤计较,对别人的错误不耿耿于怀,即使被别人误解了,也能克服自己的情绪,理智对待。第三,要增强自信。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和别人,既不自卑也不自负,要不断充实自我,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5 掌握交往技巧。通过心理卫生讲座、公关专题讲座等形式,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并且能够真诚有针对性地指出他的交往缺陷。比如,通过公关礼仪大赛,让学生掌握情境交往礼仪;通过鼓励学生参加班级活动和学校社团活动,实践交往技巧,提高交往能力。说到底交往技巧只是一种形式,关键还是要靠学生健全的人格。当前,大学生中重包装轻内心重礼仪轻态度的现象比较严重,存在功利趋势,这些都会大大降低交往的效果。对于这种误区我们也需要给学生指出来。
(三)训练措施
除了带学生去做人际交往测评外,辅导员还可以在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人际交往训练活动。
1 写日记法。让被辅导者每天坚持写观察日记,着重观察周围人的举止言行和对他的态度,让他意识到别人各做各的事,并不特别关注在意他的行为。
2 游戏法。(1)“他人眼中的我”。发动几位被辅导学生周围的同学一起做互评游戏,大家围坐成半圆形,把别人的优点写在纸片上,然后由老师抽读,让被辅导学生认识或发现许多自己都不知道的优点,增强对自己的人际形象的自我认识。(2)“童年的我”。由于早期经历对现在的交往具有潜在的影响,因此,辅导员可以让被辅导者将自己早年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写在纸上。目的是通过思考自己的童年,认识到人际交往技巧是后天习得的。
3 空椅子法。让被辅导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房间内摆放几张椅子,一张代表被辅导学生,其他的代表被辅导学生所害怕的人,如父母亲、同事、某异性等。想象一个交往的情景,一会儿坐在椅子上扮演自己,—会儿坐在别人的椅子上扮演别人向学生说话,体会对方的心理状态。这样做似乎很可笑,但如果学生能在家中忘情一试,必可逐渐获益,而且角色模仿得越像,表演越彻底,消除恐瞑的效果就越好。
4 系统脱敏法。建议被辅导学生先主动与亲人或较亲密的朋友交谈,尽量选 择轻松愉快的话题,慢慢地要求自己抬起头来看对方。接着强迫学生每天到人多的地方去,看看人脸至少15分钟,最初每天一次,以后增到每天2次,一开始可能会内心慌乱、周身出汗、不敢抬头,但一定要坚持。反复默想这没什么可怕,利用深呼吸进行松弛从而克服恐惧情绪,并记录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克服。只要咬牙抬头看人后约5N7分钟,恐惧情绪便会逐渐减轻。以后便可逐渐增多到人群中去的次数并延长看人的时间,当见人恐惧的现象消失后便应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正常地与人交往。
5 自我调适法。克服自卑,没有可能也没必要事事处理得体、求全责备,多掌握一些与他人交往的技巧。首先,要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树立起信心,并通过听高年级同学讲自己的适应经历,使自己保持平衡的心态;其次是建立起一个现实的期望,对自己的发展目标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扬长避短,争取成功;再次是对生活采取开放态度,处处替他人着想,切忌以自我为中心,要胸襟坦荡,善于接受别人及自己。
二、假性生心理封闭和依赖心理的辅导
(一)假性心理封闭
假性心理封闭是我们在开展辅导工作中自己命名的一种症状。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内向,情感冲动的强度较弱,外露表现不明显,就被人误认为封闭。实际上他们是情感深沉,能帮人一帮到底;有的是整天忙忙碌碌,为了生计奔波于学校和打工场所,始终处于疲倦状态,自然也就很少有高涨的热情;有的则是因为心灵上的创伤所致。如过去曾赤诚待人,结果却遭致欺骗、暗算,因此对人渐存戒心,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屡屡受挫,世界在其眼中被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失去了对生活的追求动力,自以为是看破红尘,新的事物、新的活动难以再激起他的热情,看不到自己改造世界的力量,只想消极混世了此一生。
对于假性心理封闭者,我们不能简单予以责备,甚至孤立他。只要帮助其解决困难或解开困惑,其心理封闭状态就会得到改善。例如对于贫困生,通过助学金勤工助学等方式,使学生不为生计而奔波,其身心得到放松了,他们的热情一般能很快调动起来;对受挫同学,通过鼓励和帮助使他获得成功的体验,一旦获得成功他们的信心马上就树立起来。当学生的积极心态建立起来以后,我们再开展谈心工作,解决其心理困惑。
(二)对辅导员的依赖心理
不少学生来找辅导员咨询,常带有一定的期望和依赖,就是期望辅导员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或者告诉他该怎么做。例如,一个学生因为不知如何与宿舍同学相处被孤立,人际关系紧张,导致失眠、无法集中注意力、情绪波动、焦虑。他向辅导员咨询的时候,或许会期望辅导员能够帮助他调换宿舍,他认为只要换了宿舍,自己的心理问题就能解决。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适应大学生活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压力,和辅导员咨询后,他或许会期望辅导员在理解他们的同时,能够帮助他申请助学金或找到一个勤工俭学的职位等。但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不是有效的心理咨询,不少辅导员都懂得这一点,然而这却让学生误解,认为辅导员没有尽力帮助他,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对此,辅导员要保持头脑清醒,心情平静,适当延长辅导的收尾时间,给来咨询者一个情绪缓冲,让他的移情体验渐渐冷却下来,千万注意不能伤了他的自尊心。心理辅导关系中需要一种“距离美”,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关注“如何面对”,而不是“如何解决”。
一、交往心理障碍及辅导
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大都是在学习、生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形式有同学、师生、家庭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总是希望有人与他们进行交流,从而摆脱孤独与寂寞。希望参与集体活动或加入某一群体,被群体接纳:希望快乐时有人分享,痛惜时有人倾听;迷惘时有人指点,困难时有人帮助,忧伤时有人安慰。但是,一部分同学由于很少融入到一些实际活动中,导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也就对自己所处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不能正确认识。因此在具体的交往活动或过程中便出现了各种“交往综合症”,经历着各种酸甜苦辣的心理感受,给大学生活留下了一些阴霾,严重者心灵扭曲,精神紊乱,甚至自伤或他伤,给自己、他人、家庭、学校、社会造成了伤害。辅导员要善于发现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苗头,帮助学生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增强其自信心。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常见的心理障碍
1 孤僻心理。交往的前提是互相开放,是交往者之间的互动过程。有些学生由于受社会条件、自然环境或个性特征的限制,比如家境比较贫寒,家里发生重大变故,或者有生理缺陷等原因,而形成一种封闭心理。具体表现为喜欢独处,不喜欢和他人交往,也不喜欢参与集体活动,经常躲在角落,沉默寡言。孤僻心理堵塞了人与人之间信息流通的渠道,隔离了彼此间的情感交流,是一种严重的交往心理障碍。
2 羞怯心理。这种心理也属于封闭心理,现实生活中羞怯的人较为普遍。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同亲人、室友、朋友交谈时滔滔不绝,但一遇到陌生人,一到正式场合,就畏首畏尾,语无伦次。羞怯心理产生大致有两个因素:一是先天遗传的神经活动类型;二是后天的心理发展状况,而后者是主要因素。有的学生过于自卑,神经敏感,害怕失败,希望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长此以往,就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如果不去有意识地锻炼自己,难免会陷入交往心理障碍的怪圈。
3 褊狭心理。褊狭即偏执、狭隘。具有褊狭心理的人,待人接物有自己特定的法则,以利相投,利尽而止,嫉恨别人超过自己;斤斤计较个人利害得失,容易生气、记仇、报复、虚伪、敏感。由此可见,褊狭心理产生的原因并非完全出于个人的性格,还可能与个人的品德相关。这是与孤僻羞怯心理不同的一种心理障碍。由于当事人表现为损人利已、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因而不易了解,一般较多发生在尖子生和学生干部群体中。这是一种严重的交往心理障碍。
(二)辅导措施
1 培育温暖、健康、和谐的班风。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组成一个班集体,而一个班集体就好像一个大家庭。温暖、健康、和谐的家庭会使人生活愉快、心情舒畅。因此,辅导员应努力培育优良班风,创造团结、和谐、健康的班级氛围,使同学之间在学习上相互帮助拱同进步,生活上相互共心、相互照顾。
2 照顾个性,因材施教。辅导员面对的是不同的面孔,教育的也是不同的心灵。辅导员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例如,对于抑郁质的学生,辅导员切忌公开指责,要加倍关怀和爱护,要根据他们的体力、能力和潜力适当调整要求,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现实;对于内向型性格的学生,辅导员要细致耐心,鼓励他们参加班集体活动,激发他们对事物对他人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使他们尽量积极热情开朗活泼,帮助他们融洽与老师同学的关系。
3 尊重兴趣,鼓励多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问题学生也不例外。那些学习成绩不高、专业学习不努力的同学未必不能成才,他们可能在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也可能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积极探索。辅导员要学会透过现象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特长,要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有意识地通过第二课堂、班级活动、假期社会实践等形式加以培养,从而使学生的兴趣、特长得到发展。
4 帮助学生健全交往人格。要教育学生首先要真诚待人、尊重人。要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不无端猜测别人,对别人的缺点不讽刺,对别人优点不嫉妒、不贬低;不自以为是、自命清高,要学会关心人、爱护人、同情人、体贴人;其次,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非原则性的小事上不斤斤计较,对别人的错误不耿耿于怀,即使被别人误解了,也能克服自己的情绪,理智对待。第三,要增强自信。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和别人,既不自卑也不自负,要不断充实自我,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5 掌握交往技巧。通过心理卫生讲座、公关专题讲座等形式,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并且能够真诚有针对性地指出他的交往缺陷。比如,通过公关礼仪大赛,让学生掌握情境交往礼仪;通过鼓励学生参加班级活动和学校社团活动,实践交往技巧,提高交往能力。说到底交往技巧只是一种形式,关键还是要靠学生健全的人格。当前,大学生中重包装轻内心重礼仪轻态度的现象比较严重,存在功利趋势,这些都会大大降低交往的效果。对于这种误区我们也需要给学生指出来。
(三)训练措施
除了带学生去做人际交往测评外,辅导员还可以在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人际交往训练活动。
1 写日记法。让被辅导者每天坚持写观察日记,着重观察周围人的举止言行和对他的态度,让他意识到别人各做各的事,并不特别关注在意他的行为。
2 游戏法。(1)“他人眼中的我”。发动几位被辅导学生周围的同学一起做互评游戏,大家围坐成半圆形,把别人的优点写在纸片上,然后由老师抽读,让被辅导学生认识或发现许多自己都不知道的优点,增强对自己的人际形象的自我认识。(2)“童年的我”。由于早期经历对现在的交往具有潜在的影响,因此,辅导员可以让被辅导者将自己早年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写在纸上。目的是通过思考自己的童年,认识到人际交往技巧是后天习得的。
3 空椅子法。让被辅导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房间内摆放几张椅子,一张代表被辅导学生,其他的代表被辅导学生所害怕的人,如父母亲、同事、某异性等。想象一个交往的情景,一会儿坐在椅子上扮演自己,—会儿坐在别人的椅子上扮演别人向学生说话,体会对方的心理状态。这样做似乎很可笑,但如果学生能在家中忘情一试,必可逐渐获益,而且角色模仿得越像,表演越彻底,消除恐瞑的效果就越好。
4 系统脱敏法。建议被辅导学生先主动与亲人或较亲密的朋友交谈,尽量选 择轻松愉快的话题,慢慢地要求自己抬起头来看对方。接着强迫学生每天到人多的地方去,看看人脸至少15分钟,最初每天一次,以后增到每天2次,一开始可能会内心慌乱、周身出汗、不敢抬头,但一定要坚持。反复默想这没什么可怕,利用深呼吸进行松弛从而克服恐惧情绪,并记录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克服。只要咬牙抬头看人后约5N7分钟,恐惧情绪便会逐渐减轻。以后便可逐渐增多到人群中去的次数并延长看人的时间,当见人恐惧的现象消失后便应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正常地与人交往。
5 自我调适法。克服自卑,没有可能也没必要事事处理得体、求全责备,多掌握一些与他人交往的技巧。首先,要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树立起信心,并通过听高年级同学讲自己的适应经历,使自己保持平衡的心态;其次是建立起一个现实的期望,对自己的发展目标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扬长避短,争取成功;再次是对生活采取开放态度,处处替他人着想,切忌以自我为中心,要胸襟坦荡,善于接受别人及自己。
二、假性生心理封闭和依赖心理的辅导
(一)假性心理封闭
假性心理封闭是我们在开展辅导工作中自己命名的一种症状。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内向,情感冲动的强度较弱,外露表现不明显,就被人误认为封闭。实际上他们是情感深沉,能帮人一帮到底;有的是整天忙忙碌碌,为了生计奔波于学校和打工场所,始终处于疲倦状态,自然也就很少有高涨的热情;有的则是因为心灵上的创伤所致。如过去曾赤诚待人,结果却遭致欺骗、暗算,因此对人渐存戒心,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屡屡受挫,世界在其眼中被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失去了对生活的追求动力,自以为是看破红尘,新的事物、新的活动难以再激起他的热情,看不到自己改造世界的力量,只想消极混世了此一生。
对于假性心理封闭者,我们不能简单予以责备,甚至孤立他。只要帮助其解决困难或解开困惑,其心理封闭状态就会得到改善。例如对于贫困生,通过助学金勤工助学等方式,使学生不为生计而奔波,其身心得到放松了,他们的热情一般能很快调动起来;对受挫同学,通过鼓励和帮助使他获得成功的体验,一旦获得成功他们的信心马上就树立起来。当学生的积极心态建立起来以后,我们再开展谈心工作,解决其心理困惑。
(二)对辅导员的依赖心理
不少学生来找辅导员咨询,常带有一定的期望和依赖,就是期望辅导员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或者告诉他该怎么做。例如,一个学生因为不知如何与宿舍同学相处被孤立,人际关系紧张,导致失眠、无法集中注意力、情绪波动、焦虑。他向辅导员咨询的时候,或许会期望辅导员能够帮助他调换宿舍,他认为只要换了宿舍,自己的心理问题就能解决。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适应大学生活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压力,和辅导员咨询后,他或许会期望辅导员在理解他们的同时,能够帮助他申请助学金或找到一个勤工俭学的职位等。但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不是有效的心理咨询,不少辅导员都懂得这一点,然而这却让学生误解,认为辅导员没有尽力帮助他,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对此,辅导员要保持头脑清醒,心情平静,适当延长辅导的收尾时间,给来咨询者一个情绪缓冲,让他的移情体验渐渐冷却下来,千万注意不能伤了他的自尊心。心理辅导关系中需要一种“距离美”,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关注“如何面对”,而不是“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