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神经内科护理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的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92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记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6例,实验组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对照组的患者按照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的生活能力评分进行比较,探讨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分都有显著的提高,但实验组的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9%,对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结论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患侧上肢运动和日常生活的能力,患者的满意程度更高,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神经内科;康复护理;脑卒中;临床效果
脑卒中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引发原因多为脑血液循环出现障碍,且病情非常严重,表现的特点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身体功能的减弱,老年人成为脑卒中发病率较高的人群,老年人的血管发生动脉硬化的程度较为严重。康复护理是不同于常规护理的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有很大的作用,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临床效果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的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92例,其中男61例,女31例,患者年龄为51~74岁,平均年龄53.5~74.3岁。患者通过颅脑CT以及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选取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有程度不同的肢体功能障碍,左侧偏瘫57例,右侧偏瘫35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排除患者有其他疾病,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特征以及偏瘫的位置对结果不产生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的56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首先医护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让患者对自身的疾病以及治疗的方案有一定的了解,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患者在住院期间,要保持病房环境的整洁与通风,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与导尿管通畅,帮助患者勤翻身,防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实验组的患者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康复护理,康复护理主要通过功能训练、相关刺激、被运动、心理康复护理、康复教育以及按摩等内容进行护理。患者发生脑卒中会出现行动不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症状,功能训练即是对患者进行床上训练、坐位训练、卧为训练、站立训练、行走训练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相关刺激是对患者实施一些触觉刺激、痛觉刺激、神经电刺激、肌肉电刺激等,促进患者的刺激反应。被运动是患者在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帮助下,被动的活动四肢,并完成简单的四肢运动,促进患者的关节活动和肌肉活动。心理康复护理是由专业的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消除紧张、焦虑与恐惧不安的情绪,并且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让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并积极的接受和配合治疗。康复教育是指医护人员将康复治疗的目的、方法与意义都耐心的向患者阐述,患者对治疗有一定的认识能够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按摩是直接的对患者进行按摩护理促进关节与肌肉的活动,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环,能够有效的改善供血,并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1.3临床观察指标
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临床疗效。
1.4疗效评定标准
通过Fugl-Meyer对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满分为66分,分数越高表示肢体功能越好,采用Barthel 指数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的评定标准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为0度,结果为基本治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且小于91%,病残为1~3度,结果为显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且小于46%,结果为有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结果为无效;若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能表示患者的病情恶化。总有效率为基本治愈、显效与有效的总和。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进行比较,护理前患者的评分均为12.32.8,护理后实验组的评分为42.513.6,對照组的评分35.712.0,实验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得较好;通过护理,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都有显著的提高,护理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35.810.3,护理后实验组的评分为87.910.4,对照组的评分为72.012.1,实验组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在进行康复护理之后恢复得更好,效果更为明显。将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9%,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表一: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讨论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在不断的增加。脑卒中的发作常与很多高危因素相关,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肥胖等,临床症状为头痛,眩晕。呕吐、肢体感异常、意识障碍等等,脑卒中的发病率较高,死亡和致残率也较高,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脑卒中的治疗应该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脑卒中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的障碍,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康复护理包括功能训练、相关刺激、被运动、心理康复护理、康复教育以及按摩等诸多内容,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桂玲.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1):91-92.
[2] 徐有俊,秦子琈,赵悦.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2,7(20):84-85.
[3] 王翠玲,王洪菊,董红,等.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22(17):42-43.
[4] 王玉红,刘冰之.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9):1834.
[5] 陈佳丽.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32):116-117.
关键词:神经内科;康复护理;脑卒中;临床效果
脑卒中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引发原因多为脑血液循环出现障碍,且病情非常严重,表现的特点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身体功能的减弱,老年人成为脑卒中发病率较高的人群,老年人的血管发生动脉硬化的程度较为严重。康复护理是不同于常规护理的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有很大的作用,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临床效果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的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92例,其中男61例,女31例,患者年龄为51~74岁,平均年龄53.5~74.3岁。患者通过颅脑CT以及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选取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有程度不同的肢体功能障碍,左侧偏瘫57例,右侧偏瘫35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排除患者有其他疾病,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特征以及偏瘫的位置对结果不产生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的56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首先医护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让患者对自身的疾病以及治疗的方案有一定的了解,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患者在住院期间,要保持病房环境的整洁与通风,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与导尿管通畅,帮助患者勤翻身,防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实验组的患者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康复护理,康复护理主要通过功能训练、相关刺激、被运动、心理康复护理、康复教育以及按摩等内容进行护理。患者发生脑卒中会出现行动不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症状,功能训练即是对患者进行床上训练、坐位训练、卧为训练、站立训练、行走训练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相关刺激是对患者实施一些触觉刺激、痛觉刺激、神经电刺激、肌肉电刺激等,促进患者的刺激反应。被运动是患者在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帮助下,被动的活动四肢,并完成简单的四肢运动,促进患者的关节活动和肌肉活动。心理康复护理是由专业的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消除紧张、焦虑与恐惧不安的情绪,并且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让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并积极的接受和配合治疗。康复教育是指医护人员将康复治疗的目的、方法与意义都耐心的向患者阐述,患者对治疗有一定的认识能够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按摩是直接的对患者进行按摩护理促进关节与肌肉的活动,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环,能够有效的改善供血,并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1.3临床观察指标
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临床疗效。
1.4疗效评定标准
通过Fugl-Meyer对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满分为66分,分数越高表示肢体功能越好,采用Barthel 指数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的评定标准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为0度,结果为基本治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且小于91%,病残为1~3度,结果为显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且小于46%,结果为有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结果为无效;若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能表示患者的病情恶化。总有效率为基本治愈、显效与有效的总和。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进行比较,护理前患者的评分均为12.32.8,护理后实验组的评分为42.513.6,對照组的评分35.712.0,实验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得较好;通过护理,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都有显著的提高,护理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35.810.3,护理后实验组的评分为87.910.4,对照组的评分为72.012.1,实验组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在进行康复护理之后恢复得更好,效果更为明显。将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9%,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表一: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讨论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在不断的增加。脑卒中的发作常与很多高危因素相关,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肥胖等,临床症状为头痛,眩晕。呕吐、肢体感异常、意识障碍等等,脑卒中的发病率较高,死亡和致残率也较高,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脑卒中的治疗应该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脑卒中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的障碍,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康复护理包括功能训练、相关刺激、被运动、心理康复护理、康复教育以及按摩等诸多内容,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桂玲.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1):91-92.
[2] 徐有俊,秦子琈,赵悦.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2,7(20):84-85.
[3] 王翠玲,王洪菊,董红,等.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22(17):42-43.
[4] 王玉红,刘冰之.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9):1834.
[5] 陈佳丽.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3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