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作为致力于使学生认识人类生存发展地理环境的基础教育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正确资源观、环境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科学的地理教学必须涵盖对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关键词:地理;教学;非智力因素;培养
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活动受非智力因素的控制。在成功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左右,而非智力因素占80%左右。绝大多数中学生的智力因素差别不大,导致学习成绩出现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所以,我们现在在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必须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到底怎样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结合地理教学实际,笔者在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动因。学习动机的产生取决于两个条件:一个是个体的学习的需要(内驱力),另一个是学习的目的(诱因)。美国心理学家乌格罗格拉通过大量的考察、分析得出结论:高的动机水平能取得高的学业成就,高的学业成就又能增强高的动机水平。因此,要让学生学有所成,就必须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时应注意两个方面:
首先,使学生明确学习地理的目的。初中生学习地理的目的是: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培养自己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自己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的教学都应让学生明确学习应达到的目的。
其次,唤醒、强化和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学习的需要是产生学习动机的内驱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动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唤醒、强化和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
1.让课程面向学生,面向生活
教师要尊重学生,要让学生认识学习地理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作用。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入手,引导、启发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地理与人的生活消息息相关,生活中无处不有。
2.让课程面向社会
面向社会,指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科技的发展水平。学生生活在社会之中,并最终走向社会。让他们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了解科技发展状况,对他们现在和将来都是极其重要的。
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表现在获得知识,力求更深入地认识世界。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它促使学生津津有味地去学习,并得到很大的满足。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在以下两方面下功夫:
首先是加强学法指导。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即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培养起自学的能力,便于今后自己获取知识。在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地理课程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地理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教会学生读书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把读书与思考相结合,每段弄清三个问题:其一,该段共阐述了几个问题;其二,这些问题与地理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其三,标出关键字词段落,落实知识点。最后归纳,列出知识结构简表。
2.教会学生读图
地图是信息库,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重要源泉。地理教师要教会学生识图、记图、析图等技能,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运用地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地理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比较差异。观察时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全面,要进行比较,然后综合分析、判断概括,最后得出结论。
其次是改进教学方法。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并探索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新颖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
情绪是伴随需要的满足与否而产生的新的体验。需要的满足是行为的内驱力。因此,情緒作为基本的动机系统,具有激发、维持、组织、调节行为功能,在主体无意识时,控制主体的行为,指示行为的方向。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能加强学生的认识需要,唤起内部的智能潜力,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学习兴趣得以形成和保持的直接原因。培育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教师应注意:
1.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初中道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当今世界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办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2.培养学生的理智感
学生的理智感主要表现为对学习的兴趣、好奇、强烈的求知欲,并体会到获得知识的乐趣。
3.创造学生适度的焦虑
教师应了解每位学生的焦虑水平和课堂上的焦虑气氛,造成学生适度水平的焦虑。
四、灵活运用典型示范,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性格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利用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能塑造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意志。初中地理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时,不能一味将目光局限于教材上,应该灵活的运用地理学科中具有很强榜样性的人物角色,来实现学生良好意志的熏陶与培养。在进行地理学科知识的讲述时穿插一些名人事迹的讲述,例如,为追求真理而勇于献身的科学家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为了探寻未知地理疆界而不畏艰险,闯荡深海大洋的探险家麦哲伦、哥伦布等等。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一线的教学工作者应基于学生的具体问题情况,探索科学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方法和途径,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体会地理知识的学科魅力,从而实现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树旻.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激发[J].才智,2011(27).
[2]任伟峰.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X).
关键词:地理;教学;非智力因素;培养
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活动受非智力因素的控制。在成功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左右,而非智力因素占80%左右。绝大多数中学生的智力因素差别不大,导致学习成绩出现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所以,我们现在在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必须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到底怎样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结合地理教学实际,笔者在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动因。学习动机的产生取决于两个条件:一个是个体的学习的需要(内驱力),另一个是学习的目的(诱因)。美国心理学家乌格罗格拉通过大量的考察、分析得出结论:高的动机水平能取得高的学业成就,高的学业成就又能增强高的动机水平。因此,要让学生学有所成,就必须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时应注意两个方面:
首先,使学生明确学习地理的目的。初中生学习地理的目的是: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培养自己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自己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的教学都应让学生明确学习应达到的目的。
其次,唤醒、强化和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学习的需要是产生学习动机的内驱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动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唤醒、强化和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
1.让课程面向学生,面向生活
教师要尊重学生,要让学生认识学习地理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作用。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入手,引导、启发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地理与人的生活消息息相关,生活中无处不有。
2.让课程面向社会
面向社会,指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科技的发展水平。学生生活在社会之中,并最终走向社会。让他们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了解科技发展状况,对他们现在和将来都是极其重要的。
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表现在获得知识,力求更深入地认识世界。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它促使学生津津有味地去学习,并得到很大的满足。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在以下两方面下功夫:
首先是加强学法指导。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即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培养起自学的能力,便于今后自己获取知识。在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地理课程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地理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教会学生读书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把读书与思考相结合,每段弄清三个问题:其一,该段共阐述了几个问题;其二,这些问题与地理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其三,标出关键字词段落,落实知识点。最后归纳,列出知识结构简表。
2.教会学生读图
地图是信息库,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重要源泉。地理教师要教会学生识图、记图、析图等技能,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运用地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地理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比较差异。观察时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全面,要进行比较,然后综合分析、判断概括,最后得出结论。
其次是改进教学方法。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并探索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新颖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
情绪是伴随需要的满足与否而产生的新的体验。需要的满足是行为的内驱力。因此,情緒作为基本的动机系统,具有激发、维持、组织、调节行为功能,在主体无意识时,控制主体的行为,指示行为的方向。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能加强学生的认识需要,唤起内部的智能潜力,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学习兴趣得以形成和保持的直接原因。培育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教师应注意:
1.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初中道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当今世界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办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2.培养学生的理智感
学生的理智感主要表现为对学习的兴趣、好奇、强烈的求知欲,并体会到获得知识的乐趣。
3.创造学生适度的焦虑
教师应了解每位学生的焦虑水平和课堂上的焦虑气氛,造成学生适度水平的焦虑。
四、灵活运用典型示范,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性格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利用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能塑造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意志。初中地理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时,不能一味将目光局限于教材上,应该灵活的运用地理学科中具有很强榜样性的人物角色,来实现学生良好意志的熏陶与培养。在进行地理学科知识的讲述时穿插一些名人事迹的讲述,例如,为追求真理而勇于献身的科学家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为了探寻未知地理疆界而不畏艰险,闯荡深海大洋的探险家麦哲伦、哥伦布等等。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一线的教学工作者应基于学生的具体问题情况,探索科学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方法和途径,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体会地理知识的学科魅力,从而实现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树旻.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激发[J].才智,2011(27).
[2]任伟峰.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