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鸟说什么?没人晓得。只不过有些被人翻译了,比如布谷鸟的叫声,常常被说成“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而在我的老家,这鸟叫被说成“算黄算割”。
有很多鸟的叫声用“叽叽喳喳”四个字形容就够了,比如麻雀、水雀、黄豆瓣儿……只有一小部分鸟叫出了名堂。
布谷鸟说:“算黄算割。”声音急促,好像为麦事着急。有一回,我遇到一位白胡子老者,他跟我说,那鸟是说“吃斋念佛”。我笑了,这个翻译挺不错。
我小时候也翻译过布谷鸟的叫声,我跟祖母说,那鸟是说“赶紧蒸馍”!那时日子贫苦,我只不过借布谷鸟的叫声说说我的想法。
还有喜鹊。喜鹊报喜,其声喳喳。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喜鹊那个喳喳落井台,远方书信乘风来。”我祖母说,喜鹊不是叫“喳,喳”,而是叫“家,家”。
有一种鸟,不知大名,喜欢二重唱,常常在端午之前,一只这样叫:“接姐回,接姐回。”声音非常干脆。另一只鸟接过去说:“回不回也?”却是婉转得很。与之相配的,还有一种鸟字正腔圆地叫:“接姑婆,接姑婆,回去过端阳。”这一句说完,还有一个尾声:“呃……”这是陕南的端午习俗,要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
有一年从南方飞来了一种鸟,之前我们从来没有听过它那样的叫声,其声冗长,叫得很欢实。没过几天,就有人翻译了,说这鸟是骂一个人咧。我们一听,还真像。它说:“狗样的刘镇禄,不吃菜糊涂。”菜糊涂就是玉米粒儿和野菜熬的粥。那时刘镇禄是个木讷的中年人,人们这样一说,刘镇禄就生气了,遇到这鸟叫,就用石头打。一打,鸟一飞,声音比刚才还大,还是:“狗样的刘镇禄,不吃菜糊涂!”
秋天来时,这鸟就飞走了,春天又来。刘镇禄气了半辈子。去年我回老家还听见这鸟叫,问父亲:“刘镇禄呢?”父亲说:“过世了。”
这鸟到底叫什么?不清楚,可在我老家,大家还是以为它在骂刘镇禄呢。也许再过许多年,人们还这样认为,这有点像是纪念。
这年夏天,母亲给了我一个细竹竿,让我赶鸟。架子上晒着新做的棉絮,我坐在院子里,像个稻草人般默不作声。喜鹊用力地啄在温暖的棉絮上,我坐在那里,看着它啄,然后看着它衔着一团白棉絮飞走。
高高的椿树上,它的巢很漂亮。它站在巢上说:“家!”我想象着那些棉絮被它铺在巢里,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一窝小喜鹊。
如果站在它们的巢上,可以看见我祖母的坟墓,青黄的麦浪拥着她。鸟这样叫:“算黄算割。”鸟这样叫:“接姑婆回来过端阳。”
那是一个明亮的午后,我看着鸟,鸟看着我,互不相识,相安无事。
(史顺利摘自《精品阅读》)
有很多鸟的叫声用“叽叽喳喳”四个字形容就够了,比如麻雀、水雀、黄豆瓣儿……只有一小部分鸟叫出了名堂。
布谷鸟说:“算黄算割。”声音急促,好像为麦事着急。有一回,我遇到一位白胡子老者,他跟我说,那鸟是说“吃斋念佛”。我笑了,这个翻译挺不错。
我小时候也翻译过布谷鸟的叫声,我跟祖母说,那鸟是说“赶紧蒸馍”!那时日子贫苦,我只不过借布谷鸟的叫声说说我的想法。
还有喜鹊。喜鹊报喜,其声喳喳。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喜鹊那个喳喳落井台,远方书信乘风来。”我祖母说,喜鹊不是叫“喳,喳”,而是叫“家,家”。
有一种鸟,不知大名,喜欢二重唱,常常在端午之前,一只这样叫:“接姐回,接姐回。”声音非常干脆。另一只鸟接过去说:“回不回也?”却是婉转得很。与之相配的,还有一种鸟字正腔圆地叫:“接姑婆,接姑婆,回去过端阳。”这一句说完,还有一个尾声:“呃……”这是陕南的端午习俗,要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
有一年从南方飞来了一种鸟,之前我们从来没有听过它那样的叫声,其声冗长,叫得很欢实。没过几天,就有人翻译了,说这鸟是骂一个人咧。我们一听,还真像。它说:“狗样的刘镇禄,不吃菜糊涂。”菜糊涂就是玉米粒儿和野菜熬的粥。那时刘镇禄是个木讷的中年人,人们这样一说,刘镇禄就生气了,遇到这鸟叫,就用石头打。一打,鸟一飞,声音比刚才还大,还是:“狗样的刘镇禄,不吃菜糊涂!”
秋天来时,这鸟就飞走了,春天又来。刘镇禄气了半辈子。去年我回老家还听见这鸟叫,问父亲:“刘镇禄呢?”父亲说:“过世了。”
这鸟到底叫什么?不清楚,可在我老家,大家还是以为它在骂刘镇禄呢。也许再过许多年,人们还这样认为,这有点像是纪念。
这年夏天,母亲给了我一个细竹竿,让我赶鸟。架子上晒着新做的棉絮,我坐在院子里,像个稻草人般默不作声。喜鹊用力地啄在温暖的棉絮上,我坐在那里,看着它啄,然后看着它衔着一团白棉絮飞走。
高高的椿树上,它的巢很漂亮。它站在巢上说:“家!”我想象着那些棉絮被它铺在巢里,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一窝小喜鹊。
如果站在它们的巢上,可以看见我祖母的坟墓,青黄的麦浪拥着她。鸟这样叫:“算黄算割。”鸟这样叫:“接姑婆回来过端阳。”
那是一个明亮的午后,我看着鸟,鸟看着我,互不相识,相安无事。
(史顺利摘自《精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