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最直接的途径是阅读,语文教学课外拓展和延伸是通过课外阅读来完成的,语文活动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就属课外阅读,可以说它比课内阅读更加重要,知识面更加广泛。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阅读兴趣;阅读方法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都和读书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我们需要用书的时候我们就后悔自己读书好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书的数量种类少,二是能领悟的有效信息少。有的孩子只是爱读课内的书籍,而忽视了课外阅读,造成了知识面的狭窄,无论在与他人交往中还是在语文写作上都会出现词汇量不足的问题。为此,我认为课外阅读是重中之重,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知识,丰富自己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只有形成足够多的知识文化积累,才能实现自身整体质的飞跃; 只有实现了一定量的知识储备,才能在写作或与人交谈中自如地进行自我表达,做到畅所欲言,实现语文的最高价值。
课内阅读的确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并且能帮助小学 生获取知识与经验,但如果没有课外阅读的配合与辅助,哪怕课内阅读的效率再高,语文水平也不会有显著的提高。因此,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语文教学内容中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它可以培养一代新人。学生阅读课外书,比如小说、童话故事、人物传记、世界名著等,不仅能让课余生活变得丰富,还能使阅读习惯变得良好,能够认识了解世界的丰富多彩,对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崇高的思想境界起到促进作用。从长远来考虑,可以说阅读是指引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灯塔。
据调查,城镇中的大部分小学生家长都支持孩子阅读,假期花大量的时间陪孩子在各大书店挑选孩子们喜爱的书籍,同时还抽时间与孩子们一起读书。如今城里的孩子已经普遍养成了爱读课外书、勤读课外书、在读课外书的同时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记下的好习惯, 因此学生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城镇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得到丰富得益于课外阅读,同时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范围,使习作的基础更加牢固;同学间的交流配合意识显著增强,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得到了训练。
与城镇小学生相比,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的确稍差一些。可如今小学生很少有时间花在课外阅读上,因为他们的作业堆积成山,整天写作业,很少有时间去阅览课外书籍,导致语言积累少。很多著名作家在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总会谈到青少年时期酷爱书籍,与书为伍。只有多读书,爱读书,才能提高语文阅读水平。
乡村孩子的课外阅读大部分都处于“自流”状态, 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有一些学生没有书读,语文阅读多数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小学生甚至没有机会接触到课本以外的书籍, 没有机会接受除课堂教师传授以外的信息。
(一)难求
农村小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差,没有足够的金钱购买课外书籍,造成了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面狭窄的局面。
(二)厌读
农村家长与城市家长受教育程度不一样,农村家长文化偏低,没有形成浓厚的读书环境,所以农村学生的阅读习惯不好,学生自觉读书看书的积极性不高。更严重的是不少学生家长崇尚“读书无用论”。哪怕教师在课堂上强调再多,学生看课外书的积极性也不高,真正能做到阅读课外书的学生少之又少。
(三)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差,学校也有很大的责任
农村学校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教学能力水平低下。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开展课外阅读的活动中,必须要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我校图书室藏书有上万册,但我们的学生很少去借书来看,可见学校图书馆的利用率很低。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读书的氛围很重要。那么如何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呢?第一是把学校图书室的作用充分发挥好,鼓励学生去图书室借书来读。第二就是设班级图书角。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经济问题买不起书,有些学生认为向他人借书不容易。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让孩子明白资源共享的重要性,把自己的现有书籍放于班级书架,并鼓励同学之间轮流阅读即可。 还有就是家校配合,孩子在校学课内知识,在家由家长监督孩子读课外书籍。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讀活动的时候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开展课外阅读之前,教师应该通过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纠正家长“读书无用观”,让家长多陪孩子读书。
(二)激发孩子浓厚的阅读兴趣
只有在品读书籍中感受它带给自己的快乐,从而明白阅读的真正意义所在,才能真正很好地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达到人和书融为一体。
1.推荐有趣的读物。小学生还处在一个对知识初步感知印象的阶段,读什么样的书以及如何读书,对他们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小学生的阅读现状调查情况来看,很多小学生读书仅局限于喜欢的教辅类书、有趣的故事类读物。因此,我鼓励学生要多读书,读书的种类不能太单一,应该做到博览群书,做到以熟带生。
(1)依据教材内容,拓展课外读物。例如教学课内文章《景阳冈》,教师便引导学生阅读与之相关的书籍——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再如课内学习了《三顾茅庐》这篇文章,又要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这样,将课内学习与四大名著结合起来,孩子们对历史也有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从而提高了阅读能力。
(2)推荐读物要从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入手。大部分孩子喜欢有趣的故事书,那么我们可以推荐《安徒生童话》《三毛流浪记》等故事性的书给他们,让他们感受书中人物的高尚品质,同时也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着激励的作用。
2.发挥榜样的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可以说是一种无声的教育,特别是课外阅读示范。教师教学工作再忙都要抽出时间来多读书,特别是和孩子们一起读喜爱之书,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和孩子们一起融入书海之中。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依据学生这个特点组织开展一些课外阅读活动,就可以使活动带动阅读,让学生在游戏中阅读,增长见识。例如组织“我会说故事”“话剧表演”“我是小小诗人”“主持我能行”等有趣的活动,使孩子们在舞台中展现自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阅读成果,树立起自信心,最终培养阅读兴趣。
(三)良好的阅读习惯
想要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并且能在阅读中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探索,用心去获取,最有效的途径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日常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如下阅读习惯:一是合理安排学生的阅读时间,坚持每日一读,做到持之以恒;二是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识别生字,如查阅字典等;同时要养成勤奋好问的习惯;三是勤于做读书笔记,摘录好的词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四是呵护书籍,视书籍为自己的朋友亲人。
(四)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方法很重要,我主要培养学生以下方法:一是多元化的方式,有自读、朗读、心读、品读等, 要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阅读方法; 二是边读边思;三是阅读中讲究合作,阅读结束后开展交流讨论会;四是正确选择阅读的书籍,选择积极向上、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书籍;五是把读书活动放于日常生活之中,使读书和生活相结合,多写日常的随笔、手抄板报、书信,这样才能快速提高閱读能力与质量。
(五)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要注意的事项
1.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要讲究创造性与独特性。作为教师,我们要了解小学生的阅读方向以及他们现有的经验,鼓励学生大胆阅读,大胆参与各种阅读活动,使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中感受阅读带来的无穷魅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促进智力发展,同时让学生慢慢感受到课外阅读独特的乐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全面提升个人能力。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不能太苛刻。教师不要一味地加重课外阅读任务,人为地加重课业负担,特别是读书笔记。当然,读书笔记是少不了的,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写、摘、画、剪、贴,但是千万不能强调“写”,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课外阅读能否发挥最佳成效与教师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教师要有“终生学习”的思想,并且要大量地读书,认真探索,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和人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师“引导大师”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课外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就当前的情况来说,阅读面狭窄,知识储备量不够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重要原因。 而农村小学生在这方面的问题更为凸显,无论是课外阅读量还是语文能力,农村小学生远远比不上城镇小学生,这种差距悬殊的窘境亟需改变。 无论是社会、学校、家长还是学生的作用都不可忽视,只有通力合作,才能给农村学生创造更好的阅读环境。鼓励孩子依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目标选择读书并制订读书计划,控制进度,需要教师加强调控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容忽视。只有让孩子多阅读,才能实现城乡教育水平的均衡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书中的知识犹如茫茫的宇宙,宽广无穷,书是智慧的代表,是进步的象征,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在书籍的海洋中遨游。
[1]梁玉琼.关于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相关思考[J].小学教育,2015(28):16.
[2]向阳红.让课外阅读的书香熏染学生的生命[J].新课程(教研),2011(03):178.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阅读兴趣;阅读方法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都和读书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我们需要用书的时候我们就后悔自己读书好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书的数量种类少,二是能领悟的有效信息少。有的孩子只是爱读课内的书籍,而忽视了课外阅读,造成了知识面的狭窄,无论在与他人交往中还是在语文写作上都会出现词汇量不足的问题。为此,我认为课外阅读是重中之重,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知识,丰富自己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只有形成足够多的知识文化积累,才能实现自身整体质的飞跃; 只有实现了一定量的知识储备,才能在写作或与人交谈中自如地进行自我表达,做到畅所欲言,实现语文的最高价值。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课内阅读的确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并且能帮助小学 生获取知识与经验,但如果没有课外阅读的配合与辅助,哪怕课内阅读的效率再高,语文水平也不会有显著的提高。因此,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语文教学内容中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它可以培养一代新人。学生阅读课外书,比如小说、童话故事、人物传记、世界名著等,不仅能让课余生活变得丰富,还能使阅读习惯变得良好,能够认识了解世界的丰富多彩,对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崇高的思想境界起到促进作用。从长远来考虑,可以说阅读是指引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灯塔。
二、城镇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据调查,城镇中的大部分小学生家长都支持孩子阅读,假期花大量的时间陪孩子在各大书店挑选孩子们喜爱的书籍,同时还抽时间与孩子们一起读书。如今城里的孩子已经普遍养成了爱读课外书、勤读课外书、在读课外书的同时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记下的好习惯, 因此学生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城镇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得到丰富得益于课外阅读,同时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范围,使习作的基础更加牢固;同学间的交流配合意识显著增强,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得到了训练。
三、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与城镇小学生相比,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的确稍差一些。可如今小学生很少有时间花在课外阅读上,因为他们的作业堆积成山,整天写作业,很少有时间去阅览课外书籍,导致语言积累少。很多著名作家在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总会谈到青少年时期酷爱书籍,与书为伍。只有多读书,爱读书,才能提高语文阅读水平。
乡村孩子的课外阅读大部分都处于“自流”状态, 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有一些学生没有书读,语文阅读多数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小学生甚至没有机会接触到课本以外的书籍, 没有机会接受除课堂教师传授以外的信息。
(一)难求
农村小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差,没有足够的金钱购买课外书籍,造成了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面狭窄的局面。
(二)厌读
农村家长与城市家长受教育程度不一样,农村家长文化偏低,没有形成浓厚的读书环境,所以农村学生的阅读习惯不好,学生自觉读书看书的积极性不高。更严重的是不少学生家长崇尚“读书无用论”。哪怕教师在课堂上强调再多,学生看课外书的积极性也不高,真正能做到阅读课外书的学生少之又少。
(三)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差,学校也有很大的责任
农村学校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教学能力水平低下。
四、改善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不乐观现状的措施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开展课外阅读的活动中,必须要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我校图书室藏书有上万册,但我们的学生很少去借书来看,可见学校图书馆的利用率很低。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读书的氛围很重要。那么如何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呢?第一是把学校图书室的作用充分发挥好,鼓励学生去图书室借书来读。第二就是设班级图书角。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经济问题买不起书,有些学生认为向他人借书不容易。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让孩子明白资源共享的重要性,把自己的现有书籍放于班级书架,并鼓励同学之间轮流阅读即可。 还有就是家校配合,孩子在校学课内知识,在家由家长监督孩子读课外书籍。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讀活动的时候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开展课外阅读之前,教师应该通过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纠正家长“读书无用观”,让家长多陪孩子读书。
(二)激发孩子浓厚的阅读兴趣
只有在品读书籍中感受它带给自己的快乐,从而明白阅读的真正意义所在,才能真正很好地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达到人和书融为一体。
1.推荐有趣的读物。小学生还处在一个对知识初步感知印象的阶段,读什么样的书以及如何读书,对他们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小学生的阅读现状调查情况来看,很多小学生读书仅局限于喜欢的教辅类书、有趣的故事类读物。因此,我鼓励学生要多读书,读书的种类不能太单一,应该做到博览群书,做到以熟带生。
(1)依据教材内容,拓展课外读物。例如教学课内文章《景阳冈》,教师便引导学生阅读与之相关的书籍——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再如课内学习了《三顾茅庐》这篇文章,又要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这样,将课内学习与四大名著结合起来,孩子们对历史也有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从而提高了阅读能力。
(2)推荐读物要从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入手。大部分孩子喜欢有趣的故事书,那么我们可以推荐《安徒生童话》《三毛流浪记》等故事性的书给他们,让他们感受书中人物的高尚品质,同时也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着激励的作用。
2.发挥榜样的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可以说是一种无声的教育,特别是课外阅读示范。教师教学工作再忙都要抽出时间来多读书,特别是和孩子们一起读喜爱之书,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和孩子们一起融入书海之中。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依据学生这个特点组织开展一些课外阅读活动,就可以使活动带动阅读,让学生在游戏中阅读,增长见识。例如组织“我会说故事”“话剧表演”“我是小小诗人”“主持我能行”等有趣的活动,使孩子们在舞台中展现自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阅读成果,树立起自信心,最终培养阅读兴趣。
(三)良好的阅读习惯
想要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并且能在阅读中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探索,用心去获取,最有效的途径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日常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如下阅读习惯:一是合理安排学生的阅读时间,坚持每日一读,做到持之以恒;二是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识别生字,如查阅字典等;同时要养成勤奋好问的习惯;三是勤于做读书笔记,摘录好的词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四是呵护书籍,视书籍为自己的朋友亲人。
(四)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方法很重要,我主要培养学生以下方法:一是多元化的方式,有自读、朗读、心读、品读等, 要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阅读方法; 二是边读边思;三是阅读中讲究合作,阅读结束后开展交流讨论会;四是正确选择阅读的书籍,选择积极向上、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书籍;五是把读书活动放于日常生活之中,使读书和生活相结合,多写日常的随笔、手抄板报、书信,这样才能快速提高閱读能力与质量。
(五)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要注意的事项
1.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要讲究创造性与独特性。作为教师,我们要了解小学生的阅读方向以及他们现有的经验,鼓励学生大胆阅读,大胆参与各种阅读活动,使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中感受阅读带来的无穷魅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促进智力发展,同时让学生慢慢感受到课外阅读独特的乐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全面提升个人能力。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不能太苛刻。教师不要一味地加重课外阅读任务,人为地加重课业负担,特别是读书笔记。当然,读书笔记是少不了的,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写、摘、画、剪、贴,但是千万不能强调“写”,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课外阅读能否发挥最佳成效与教师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教师要有“终生学习”的思想,并且要大量地读书,认真探索,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和人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师“引导大师”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课外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就当前的情况来说,阅读面狭窄,知识储备量不够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重要原因。 而农村小学生在这方面的问题更为凸显,无论是课外阅读量还是语文能力,农村小学生远远比不上城镇小学生,这种差距悬殊的窘境亟需改变。 无论是社会、学校、家长还是学生的作用都不可忽视,只有通力合作,才能给农村学生创造更好的阅读环境。鼓励孩子依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目标选择读书并制订读书计划,控制进度,需要教师加强调控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容忽视。只有让孩子多阅读,才能实现城乡教育水平的均衡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书中的知识犹如茫茫的宇宙,宽广无穷,书是智慧的代表,是进步的象征,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在书籍的海洋中遨游。
【参考文献】
[1]梁玉琼.关于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相关思考[J].小学教育,2015(28):16.
[2]向阳红.让课外阅读的书香熏染学生的生命[J].新课程(教研),2011(0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