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务型教学法是语言交际法理论的最新发展,是以学习者为本的有效教学途径。本文在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及任务设计原则的指导下,以英语阅读课教学为例,探讨了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任务设计 英语阅读课
一、引言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是20多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Skehan(2001)认为,在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方面,任务型语言教学是目前最有效的途径(most effective means currently available)。任务型教学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设定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强调意义的理解和意义的表达;在具体形式上强调互动,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强调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接近真实世界和真实生活。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该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及构成要素
1.理论基础。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其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他认为学生要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输入的语言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应当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当学习者所接触的语言形式略高于其现有水平,该语言形式就能够被理解,继而内化产生语言习得。Long提出互动假说。该假说致力于研究如何使输入可理解,进而促进习得。他认为,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机制是“变化性的互动”。“变化性互动”可使输入成为可理解性的,可理解性的输入有利于语言习得,变化性互动有利于语言习得。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有效地体现语言学习的社会性和互动性的方式是“任务”教学。这就是说,如果能够将课堂教学与社会真实活动、语言学习以及交流作为“任务”的形式融合在一起的话,学习者就能够在较真实的社会交往的情景中完成交流的特定目标,这将有力地促进学习者本身的语言使用能力的提高。
2.任务构成要素。任务设计是开展任务型教学的核心,任务设计是开展任务型教学的核心,而设计的核心必须紧紧围绕任务内容各要素。Nunan在“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一书中提出了包含任务构成的要素:
(1)目标。任务型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不仅是语法正确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包括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策略能力、对语言文化的理解能力。目标可能是隐性的,一个复杂的任务可能同时有几个目标。
(2)输入。指的是构成任务内容的材料输入。输入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报刊、小说、影视文学作品、广告等,但应贴近社会生活。
(3)活动。指的是基于输入材料而设计的各项活动,而不是练习。构成任务的活动有三个特征:A.社会生活的演练,体现真实性和交互性;B.有柱与语言的习得和运用;C.注重交际语言的流利性、准确性、得体性。
(4)师生角色。在活动中学生是交际者,其任务是沟通信息,具有学习的自主性和对自己学习策略的运用意识;教师应充当学生习得的促进者、任务的设计者、组织者、向导、答疑者、完成任务的监督者。
(5)环境。指的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包括任务完成的方式、时间的分配,课堂活动或课外活动。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阅读课教学中的运用
Ellis就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提出了如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1.前任务阶段(pre-task):教师向学生介绍话题和任务,突出关键词语。
2.任务环阶段(task-cycle):在此阶段,学生为完成交际任务而尽其所能地应用已学语言知识。
(1)任务(task):学生以结对子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老师在旁边监督,鼓励学生尝试各种交流,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要打断他们,要使学生有一种自主表达的安全感;
(2)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全班汇报任务的完成情况。由于要向全班学生公开汇报,所以学生力求表达准确;
(3)报告(reporting):各小组可以向全班呈现他们的报告,也可以相互交换书面报告,比较结果。这时,老师充当主席的角色,评价各组任务的完成情况。
3.语言点阶段(language-focus):
(1)分析(analysis):学生通过记录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并记下一些陌生的重要单词、短语或句型;
(2)练习(practice):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根据其理论框架,笔者以阅读课(《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第一册》)教学为例,说明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活动中的运用。该课的中心任务是阅读Text A: Run Like The Wind一文,培养学生对记叙文的语篇归纳概括能力,增进学生对Sports(运动)的情感认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设计说明:以上是本课学习的中心任务和关键,前任务、任务环和后任务的实施都应围绕、体现和服务于以上“中心”任务。
1.阅读前任务(pre-reading tasks)。
Task 1: Ask the students to list all kinds of sports they know and tell what their favorite sports are.
Task 2: Present PPT to ask the students to name the sports,especially to tell som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bout Liuxiang. 设计说明:通过各种运动图片,激发学生对运动话题的兴趣。通过对刘翔详细资料的讨论,引入本文“像风一样奔跑”。
2.阅读中任务(while-reading tasks)。
Task 3: Ask the students to skim through the text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1)What are the two basic skills needed for running?
(2) What is speed? And what is endurance?
(3) How do athletes,football players,for example,use speed and endurance in sports?
(4) How can athletes perfect their sprinting skill?
(5) What is the key to endurance running?
设计说明:通过略读寻找以上问题的答案,不仅使学生的阅读具有目的性,而且对整篇文章有所了解。
3.阅读后任务(post-reading tasks)。
Task 5: Ask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questions:
(1)What kind of running skills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2)Have we noticed these skills before? Are they effective?
设计说明:此任务的目的是语言实践,重点关注语言的实际运用。通过讨论跑步技巧,把任务设计的主要目的,即阅读和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和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由于任务的真实性,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跑步经历和体验发表见解。另外由于学生个体认知的局限性,小组讨论时可以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同时也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整节课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和“以语言运用为目的”的教学原则。
四、结束语
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具备以下特点:
1.以意义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因此课堂语言活动更接近于自然的习得。
2.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应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3.任务的设计和执行应注意任务的完成;即交际问题的解决。任务完成的结果是评估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志。
综上所述,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是一种以语言学习者为中心、符合语言习得规律的教学理论,它对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情景中的语言习得和任务的设计都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参考文献:
[1]陈贤纯.外语阅读教学与心理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2]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任务设计 英语阅读课
一、引言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是20多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Skehan(2001)认为,在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方面,任务型语言教学是目前最有效的途径(most effective means currently available)。任务型教学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设定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强调意义的理解和意义的表达;在具体形式上强调互动,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强调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接近真实世界和真实生活。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该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及构成要素
1.理论基础。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其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他认为学生要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输入的语言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应当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当学习者所接触的语言形式略高于其现有水平,该语言形式就能够被理解,继而内化产生语言习得。Long提出互动假说。该假说致力于研究如何使输入可理解,进而促进习得。他认为,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机制是“变化性的互动”。“变化性互动”可使输入成为可理解性的,可理解性的输入有利于语言习得,变化性互动有利于语言习得。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有效地体现语言学习的社会性和互动性的方式是“任务”教学。这就是说,如果能够将课堂教学与社会真实活动、语言学习以及交流作为“任务”的形式融合在一起的话,学习者就能够在较真实的社会交往的情景中完成交流的特定目标,这将有力地促进学习者本身的语言使用能力的提高。
2.任务构成要素。任务设计是开展任务型教学的核心,任务设计是开展任务型教学的核心,而设计的核心必须紧紧围绕任务内容各要素。Nunan在“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一书中提出了包含任务构成的要素:
(1)目标。任务型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不仅是语法正确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包括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策略能力、对语言文化的理解能力。目标可能是隐性的,一个复杂的任务可能同时有几个目标。
(2)输入。指的是构成任务内容的材料输入。输入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报刊、小说、影视文学作品、广告等,但应贴近社会生活。
(3)活动。指的是基于输入材料而设计的各项活动,而不是练习。构成任务的活动有三个特征:A.社会生活的演练,体现真实性和交互性;B.有柱与语言的习得和运用;C.注重交际语言的流利性、准确性、得体性。
(4)师生角色。在活动中学生是交际者,其任务是沟通信息,具有学习的自主性和对自己学习策略的运用意识;教师应充当学生习得的促进者、任务的设计者、组织者、向导、答疑者、完成任务的监督者。
(5)环境。指的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包括任务完成的方式、时间的分配,课堂活动或课外活动。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阅读课教学中的运用
Ellis就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提出了如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1.前任务阶段(pre-task):教师向学生介绍话题和任务,突出关键词语。
2.任务环阶段(task-cycle):在此阶段,学生为完成交际任务而尽其所能地应用已学语言知识。
(1)任务(task):学生以结对子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老师在旁边监督,鼓励学生尝试各种交流,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要打断他们,要使学生有一种自主表达的安全感;
(2)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全班汇报任务的完成情况。由于要向全班学生公开汇报,所以学生力求表达准确;
(3)报告(reporting):各小组可以向全班呈现他们的报告,也可以相互交换书面报告,比较结果。这时,老师充当主席的角色,评价各组任务的完成情况。
3.语言点阶段(language-focus):
(1)分析(analysis):学生通过记录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并记下一些陌生的重要单词、短语或句型;
(2)练习(practice):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根据其理论框架,笔者以阅读课(《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第一册》)教学为例,说明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活动中的运用。该课的中心任务是阅读Text A: Run Like The Wind一文,培养学生对记叙文的语篇归纳概括能力,增进学生对Sports(运动)的情感认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设计说明:以上是本课学习的中心任务和关键,前任务、任务环和后任务的实施都应围绕、体现和服务于以上“中心”任务。
1.阅读前任务(pre-reading tasks)。
Task 1: Ask the students to list all kinds of sports they know and tell what their favorite sports are.
Task 2: Present PPT to ask the students to name the sports,especially to tell som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bout Liuxiang. 设计说明:通过各种运动图片,激发学生对运动话题的兴趣。通过对刘翔详细资料的讨论,引入本文“像风一样奔跑”。
2.阅读中任务(while-reading tasks)。
Task 3: Ask the students to skim through the text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1)What are the two basic skills needed for running?
(2) What is speed? And what is endurance?
(3) How do athletes,football players,for example,use speed and endurance in sports?
(4) How can athletes perfect their sprinting skill?
(5) What is the key to endurance running?
设计说明:通过略读寻找以上问题的答案,不仅使学生的阅读具有目的性,而且对整篇文章有所了解。
3.阅读后任务(post-reading tasks)。
Task 5: Ask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questions:
(1)What kind of running skills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2)Have we noticed these skills before? Are they effective?
设计说明:此任务的目的是语言实践,重点关注语言的实际运用。通过讨论跑步技巧,把任务设计的主要目的,即阅读和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和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由于任务的真实性,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跑步经历和体验发表见解。另外由于学生个体认知的局限性,小组讨论时可以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同时也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整节课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和“以语言运用为目的”的教学原则。
四、结束语
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具备以下特点:
1.以意义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因此课堂语言活动更接近于自然的习得。
2.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应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3.任务的设计和执行应注意任务的完成;即交际问题的解决。任务完成的结果是评估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志。
综上所述,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是一种以语言学习者为中心、符合语言习得规律的教学理论,它对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情景中的语言习得和任务的设计都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参考文献:
[1]陈贤纯.外语阅读教学与心理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2]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