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堂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政治课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政治课课堂讨论的价值和组织策略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以期引起广大政治教师的共鸣,从而共同践行课堂讨论教学,改革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政治课 课堂讨论 价值 组织策略
课堂讨论教学是指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围绕某一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对话,以求得正确认识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在政治课教学中,课堂讨论既可用于传授新知识,又可用于复习巩固旧知识,既可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又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课堂讨论教学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在政治课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对政治课课堂讨论的价值和组织策略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以期引起广大政治教师的共鸣,从而共同践行课堂讨论教学,改革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课堂讨论教学的价值
1.有利于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师的教学观念能否更新、教学方式能否转变,直接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课堂讨论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可以促使教师在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关注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有意识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的需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课堂讨论也将促进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形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从而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
2.有利于形成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通过课堂讨论,可以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民主、平等的条件下进行动态的信息交流、思想碰撞,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样,师生在课堂讨论中教学相长,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使每一堂课都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3.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体的形成和多种能力的培养。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倡导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课堂讨论中,由于学生之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学生间的讨论交流有一种心理安全感,相对宽松自由,这样容易启发其思维,激发其创新,使其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而且,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学生就要去搜集、筛选、加工、处理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就要通过各种思维来寻找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并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进行交流,这样就使讨论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都能得到培养,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课堂讨论的组织策略
1.让学生明确讨论的价值,学会讨论。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课堂讨论对促进其发展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其次,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和讨论技巧,让学生了解讨论的基本原则,指导学生收集、使用好讨论的资料。
2.精心准备讨论。
要使讨论取得预期效果,师生都要在讨论前做好必要的准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讨论的主题、讨论的目标、讨论的形式和步骤等,要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并给予必要的指导,要分析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好解决的措施。特别要指出的是,讨论题目的设置要恰当,难度要适中。一般说来,我们对那些学生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答案有争议的问题或者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效果会比较明显。就学生而言,要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做好讨论准备,对有关讨论题目自己先要搜集资料,自主探究,有一定的思考和相当的资料信息准备,初步形成个人的观点或看法,在此基础上参与课堂讨论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学实践中发现,那些没有做好讨论准备的学生是无法进行讨论的,他们所谓的“参与讨论”仅仅是停留在“听别人讲”的层面上,无法实现讨论的预期目标。
3.合理组织讨论。
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决定讨论的形式并作好相应的布置。如果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编制讨论小组时就以4—6人为宜。学生之间客观上存在差异,分组时要尽量注意优化组合、合理搭配。小组内部分工要明确,要注意发挥学生个体的长处,做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此外,还有诸如如何发言、如何安排学生座位,以及安排讨论时间等问题都应布置清楚,指导到位。
4.营造讨论氛围。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参与者、引导者而不是以主宰者的身份出现,要有强烈的民主意识,尊重、善待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和内向的学生)在讨论中的情感态度,包括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参与的程度、学习思维的过程,等等。要学会倾听,学会欣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不同观点和争辩,做到不指责、不压服、不排斥。
5.适时介入讨论。
为了确保课堂讨论的效果,教师要适时、适当地介入讨论,及时处理讨论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当学生讨论偏题时,教师就要及时提醒学生回到讨论主题;当学生讨论冷场时,教师就要积极介入并弄清原因,鼓励、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活跃讨论气氛;当学生讨论出现错误时,教师就要及时、妥善地指出、纠正,并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在讨论中出现争执时,教师就要设法化解双方冲突,概括双方观点,引导双方找到分歧的焦点,求同存异,把认识统一到正确的观点上来,把讨论引向深入。
6.及时总结、评价讨论。
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对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在总结时,教师要善于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正确观点,对所讨论的问题作多角度、全方位的总结。同时,教师要对各组或学生个人的讨论及发言情况进行恰当评价,评价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在讨论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突出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后,教师要适当对个人或小组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自己。当然,除教师评价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总之,在当前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无论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还是一种学习方法,课堂讨论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我们应一起践行课堂讨论教学,发挥其无穷魅力,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孟方.讨论式教学法:一种合乎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法[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02).
[2]杨光伟,向兴兵.浅谈讨论式教学法[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4,(03).
[3]柳青.讨论式教学的组织与引导[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4,(01).
关键词: 政治课 课堂讨论 价值 组织策略
课堂讨论教学是指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围绕某一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对话,以求得正确认识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在政治课教学中,课堂讨论既可用于传授新知识,又可用于复习巩固旧知识,既可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又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课堂讨论教学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在政治课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对政治课课堂讨论的价值和组织策略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以期引起广大政治教师的共鸣,从而共同践行课堂讨论教学,改革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课堂讨论教学的价值
1.有利于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师的教学观念能否更新、教学方式能否转变,直接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课堂讨论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可以促使教师在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关注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有意识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的需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课堂讨论也将促进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形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从而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
2.有利于形成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通过课堂讨论,可以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民主、平等的条件下进行动态的信息交流、思想碰撞,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样,师生在课堂讨论中教学相长,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使每一堂课都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3.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体的形成和多种能力的培养。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倡导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课堂讨论中,由于学生之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学生间的讨论交流有一种心理安全感,相对宽松自由,这样容易启发其思维,激发其创新,使其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而且,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学生就要去搜集、筛选、加工、处理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就要通过各种思维来寻找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并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进行交流,这样就使讨论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都能得到培养,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课堂讨论的组织策略
1.让学生明确讨论的价值,学会讨论。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课堂讨论对促进其发展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其次,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和讨论技巧,让学生了解讨论的基本原则,指导学生收集、使用好讨论的资料。
2.精心准备讨论。
要使讨论取得预期效果,师生都要在讨论前做好必要的准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讨论的主题、讨论的目标、讨论的形式和步骤等,要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并给予必要的指导,要分析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好解决的措施。特别要指出的是,讨论题目的设置要恰当,难度要适中。一般说来,我们对那些学生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答案有争议的问题或者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效果会比较明显。就学生而言,要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做好讨论准备,对有关讨论题目自己先要搜集资料,自主探究,有一定的思考和相当的资料信息准备,初步形成个人的观点或看法,在此基础上参与课堂讨论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学实践中发现,那些没有做好讨论准备的学生是无法进行讨论的,他们所谓的“参与讨论”仅仅是停留在“听别人讲”的层面上,无法实现讨论的预期目标。
3.合理组织讨论。
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决定讨论的形式并作好相应的布置。如果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编制讨论小组时就以4—6人为宜。学生之间客观上存在差异,分组时要尽量注意优化组合、合理搭配。小组内部分工要明确,要注意发挥学生个体的长处,做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此外,还有诸如如何发言、如何安排学生座位,以及安排讨论时间等问题都应布置清楚,指导到位。
4.营造讨论氛围。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参与者、引导者而不是以主宰者的身份出现,要有强烈的民主意识,尊重、善待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和内向的学生)在讨论中的情感态度,包括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参与的程度、学习思维的过程,等等。要学会倾听,学会欣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不同观点和争辩,做到不指责、不压服、不排斥。
5.适时介入讨论。
为了确保课堂讨论的效果,教师要适时、适当地介入讨论,及时处理讨论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当学生讨论偏题时,教师就要及时提醒学生回到讨论主题;当学生讨论冷场时,教师就要积极介入并弄清原因,鼓励、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活跃讨论气氛;当学生讨论出现错误时,教师就要及时、妥善地指出、纠正,并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在讨论中出现争执时,教师就要设法化解双方冲突,概括双方观点,引导双方找到分歧的焦点,求同存异,把认识统一到正确的观点上来,把讨论引向深入。
6.及时总结、评价讨论。
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对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在总结时,教师要善于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正确观点,对所讨论的问题作多角度、全方位的总结。同时,教师要对各组或学生个人的讨论及发言情况进行恰当评价,评价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在讨论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突出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后,教师要适当对个人或小组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自己。当然,除教师评价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总之,在当前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无论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还是一种学习方法,课堂讨论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我们应一起践行课堂讨论教学,发挥其无穷魅力,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孟方.讨论式教学法:一种合乎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法[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02).
[2]杨光伟,向兴兵.浅谈讨论式教学法[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4,(03).
[3]柳青.讨论式教学的组织与引导[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