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院前绿色通道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进门一球囊扩张时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两院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281例,平均年龄61.1±12.9岁,分为新型院前绿色通道组(n=63例)和常规通道组(n=218例);比较两组的进门一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DTB)时间、sT段抬高回落情况、住院死亡率、术后一月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常规通道组比较,新型院前绿色通道组患者的DTB时间显著缩短(40.4vs 75.6min,p<0.001);新型院前绿色通道组患者的ST段抬高回落率显著增高(P<0.05),术后一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0dACE)发生率亦较常规通道组低(P<0.05),但住院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型院前绿色通道模式使得进门一球囊扩张时间显著减少,从而明显改善心肌灌注,降低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关键词]新型绿色通道;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进门一球囊扩张时间;临床预后
[中图分类号]R6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12-003-02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病死率高;目前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percuta.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被广泛应用,使得STEMI患者存活率明显提高,且“心肌再灌注”时间越短获得效果越好。大量研究表明,缩短DTB时间可明显减少STEMI患者病死率。但由于院内及院外众多环节因素存在,致使STEMI患者“救治延迟”情况较为普遍,从而明显增加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现对我科新型院前绿色通道救治模式运行前后STEMI患者的DTB时间、sT段抬高回落情况、住院死亡率、术后一月MACE发生率等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STEMI患者急救绿色通道运作模式,为今后能更好的救治此类患者提供一定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两院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281例,男227例,女54例,平均年龄61.1±12.9岁,所有患者均签署本人知情同意及手术同意书。人选标准:能在发病24小时内到达医院救治;相邻两个胸前导联或Ⅱ、Ⅲ及AVF导联中至少有2个心电图导联出现ST段抬高0.1my以上,并有动态演变。排除标准:院前有过溶栓治疗的患者;发病超过24小时并无明确胸痛及血流动力学障碍者;未通过120急救护送入院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的全身系统性疾病者;过去3个月内有过脑卒中或TIA者;6个星期内有过大创伤或手术病史;4个星期内有过内出血者。
1.2研究方法
新型绿色通道模式组指经过严格规范化培训的本院及下级医院急救120医师在第一时间接触可疑冠心病患者后,立刻行12导联ECG检查,并使用通信工具通知我院冠脉急诊专家组进行远程会诊,一旦确诊为STEMI患者,120救护车上的急诊医师在行驶途中就开始对患者及家属宣讲STEMI知识及风险,并初步向家属及本人交流手术同意書签署事宜,在明确是否行急诊PCI术后向家属阐明准备手术费用等情况,进入医院后在心内科医师陪同下直接进入导管室进行手术,而不需要经过急诊科流程。同时,冠脉急诊专家组在导管室就位,准备好手术相关物件,并备好手术同意书。常规通道组则为120急诊医师在接触患者后不与冠脉介入小组取得会诊联系,而是通过传统的“急诊一心内科病房/CCU-导管室”诊疗模式进行,入院后再由急诊科医师通知心内科值班医师进行会诊,经心内科医生确诊为STEMI后,与患者家属沟通讲解,明确需要行急诊PCI后再通知冠脉介入小组人员准备PCI手术。
1.3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口服300mg阿司匹林及300mg氯吡格雷,所有患者均经桡动脉穿刺途径进行,并立刻应用肝素(10000 IU);在左右冠状动脉显影后,梗死相关动脉(IRA)处推注硝酸甘油200-300ug或钙离子拮抗剂以除外冠脉痉挛情况。PCI术后,所有患者均进入CCU继续治疗,每日1mg/kg皮下低分子肝素应用,终身口服100mg阿司匹林,75mg氯吡格雷使用至少1年;常规应用他汀类药物、β1阻滞剂及ACEI等心血管药物。
1.4主要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DTB时间、sT段抬高回落情况、住院死亡率及术后一月时MACE发生率。DTB时间指120救护车进入医院到首次球囊扩张的时间。sT段抬高回落情况:测量术前及血管开通后1h时患者ECG,以J点后20ms处sT段抬高作为标准,计算ST段抬高总和恢复百分比(sumSTR)%,以sumSTR≥70%表示完全回落,sumSTR≤70%为部分回落或未回落。术后一月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再发心肌梗死、心梗后心绞痛、心力衰竭(NYHY心功能分级Ⅲ-Ⅳ)、恶性室性心动过速。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各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生化参数比较绿色通道组与常规通道组患者年龄、性别、BMI(体重指数)、高血压、血脂水平、糖尿病、心梗家族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ST段抬高回落情况比较绿色通道组患者sT段抬高总和恢复百分比(sumSTR)≥70%的比例为51(80.9%),而常规通道组sumSTR≥70%比例为80(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DTB时间、住院死亡率及术后一月MACE事件发生率比较与常规通道组比较,新型绿色通道组患者的DTB时间显著缩短(40.4 vs 75.6min,P<0.001);术后一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亦明显较低(P<0.05),住院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3讨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快、病死率高,故对此类疾病的快速诊疗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院内及院外众多环节因素存在,致使STEMI患者“救治延迟”情况较为普遍,从而明显增加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大量研究表明尽早开通“罪犯血管”,恢复心肌灌注可避免更多心肌坏死,从而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STEMI患者的临床预后。与既往报道相似,我们的回顾性研究发现绿色通道组患者的DTB时间和DTr时间较常规通道组患者显著缩短[(40.4 vs 75.6)min、(13.9vs47.6)minl,而TTP和PTB时间无明显差异,说明在导管室手术操作时间差不多的情况下,新型院前绿色通道模式可明显缩短患者术前流程,减少“救治延迟”时间。此外,与常规通道组相比,本研究中绿色通道组患者sumSTR(ST段抬高总和恢复百分比)≥70%的比例明显增加,说明STEMI患者ST段抬高后回落情况与DTB时间的缩短显著相关,这与Stone等研究相符。我们研究观察到术后一月时,再发心肌梗死、心梗后心绞痛、心力衰竭、恶性室性心动过速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亦较常规通道组低,但住院死亡率无明显差异。
美国ACC及AHA的指南要求进门一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DTB)时间最好控制在90分钟以内,但即使美國大型心脏诊疗机构中也只有不到50%能达到标准要求;既往报道,中位DTB时间在国内大型医疗中心的达标率则更低。近年来随着对冠心病知识逐步加深,尤其对STEMI患者“救治延迟”造成不良临床预后方面认知,如何更为有效地缩短心肌再灌注时间已成为改善STEMI患者预后的关键。故国内外大型医疗中心都在尝试建立胸痛中心(chest paincenter,CPC)等“绿色通道”模式,以此规范对STEMI患者的救治程序,其主要原则是:尽量减少心脏专科会诊、转科手续以及急诊科到导管室路程等等延迟时间,甚至由救护车直接送达导管室手术,进而显著缩短DTB时间。Savage、向定成等研究报道,通过建立胸痛中心,为患者开辟急诊“绿色通道”,可使大部分STEMI患者DTB时间控制在90分钟以内。
目前,尽管大部分三级医院都在实施STEMI患者急诊“绿色通道”救治模式,但大部分只是强调如何尽量缩短进门一球囊扩张(DTB)时间中所涉及的术前流程,而忽视了院前接诊流程效率,并且不常规进行院前心电图检查。研究报道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心肌梗死患者无任何胸痛表现,致使120急诊医师到达后往往会忽略对此类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本院实施的“新型院前绿色通道模式”兼顾了院外及院内所涉及的众多影响因素,力求最大限度减少各个环节的时间耽误。为此,我们特别强调一下措施:1、对本院和下级医院120急诊医师进行严格规范化培训,并强调ECG动态检查的严格操作,提高对STEMI患者识别能力;2、不管明确或者怀疑心肌梗死,接触患者后即刻启动现代化的通信工具(电话、远程心电监测传输系统)通知我院冠脉专家组进行远程会诊,一旦明确要进行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n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立刻启动“绿色通道”相关流程。通过我们的“绿色通道”救治模式,使STEMI患者进门一球囊扩张(DTB)时间明显小于90分钟;正是由于我们对院外及院内众多影响因素进行精简,才能更早地实施“再灌注治疗”,从而减少了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提高了患者临床预后。Yuan等报道认为,除了尽量缩短进门一球囊扩张(DTB)时间,缩短院前流程减少首次医疗接触至进门时间同样重要,这与我们研究相似。“时间就是心肌,心肌就是生命”,只有顾及到院外及院内所涉及的众多影响因素才能更还得对STEMI患者进行“绿色通道”救治。
综上,新型院前绿色通道模式使得进门一球囊扩张时间显著减少,从而明显改善心肌灌注,降低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新型院前绿色通道模式”是一种符合国情的现实探索,而如何更为有效地实施则需要不停地、反复地检验。
[关键词]新型绿色通道;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进门一球囊扩张时间;临床预后
[中图分类号]R6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12-003-02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病死率高;目前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percuta.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被广泛应用,使得STEMI患者存活率明显提高,且“心肌再灌注”时间越短获得效果越好。大量研究表明,缩短DTB时间可明显减少STEMI患者病死率。但由于院内及院外众多环节因素存在,致使STEMI患者“救治延迟”情况较为普遍,从而明显增加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现对我科新型院前绿色通道救治模式运行前后STEMI患者的DTB时间、sT段抬高回落情况、住院死亡率、术后一月MACE发生率等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STEMI患者急救绿色通道运作模式,为今后能更好的救治此类患者提供一定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两院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281例,男227例,女54例,平均年龄61.1±12.9岁,所有患者均签署本人知情同意及手术同意书。人选标准:能在发病24小时内到达医院救治;相邻两个胸前导联或Ⅱ、Ⅲ及AVF导联中至少有2个心电图导联出现ST段抬高0.1my以上,并有动态演变。排除标准:院前有过溶栓治疗的患者;发病超过24小时并无明确胸痛及血流动力学障碍者;未通过120急救护送入院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的全身系统性疾病者;过去3个月内有过脑卒中或TIA者;6个星期内有过大创伤或手术病史;4个星期内有过内出血者。
1.2研究方法
新型绿色通道模式组指经过严格规范化培训的本院及下级医院急救120医师在第一时间接触可疑冠心病患者后,立刻行12导联ECG检查,并使用通信工具通知我院冠脉急诊专家组进行远程会诊,一旦确诊为STEMI患者,120救护车上的急诊医师在行驶途中就开始对患者及家属宣讲STEMI知识及风险,并初步向家属及本人交流手术同意書签署事宜,在明确是否行急诊PCI术后向家属阐明准备手术费用等情况,进入医院后在心内科医师陪同下直接进入导管室进行手术,而不需要经过急诊科流程。同时,冠脉急诊专家组在导管室就位,准备好手术相关物件,并备好手术同意书。常规通道组则为120急诊医师在接触患者后不与冠脉介入小组取得会诊联系,而是通过传统的“急诊一心内科病房/CCU-导管室”诊疗模式进行,入院后再由急诊科医师通知心内科值班医师进行会诊,经心内科医生确诊为STEMI后,与患者家属沟通讲解,明确需要行急诊PCI后再通知冠脉介入小组人员准备PCI手术。
1.3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口服300mg阿司匹林及300mg氯吡格雷,所有患者均经桡动脉穿刺途径进行,并立刻应用肝素(10000 IU);在左右冠状动脉显影后,梗死相关动脉(IRA)处推注硝酸甘油200-300ug或钙离子拮抗剂以除外冠脉痉挛情况。PCI术后,所有患者均进入CCU继续治疗,每日1mg/kg皮下低分子肝素应用,终身口服100mg阿司匹林,75mg氯吡格雷使用至少1年;常规应用他汀类药物、β1阻滞剂及ACEI等心血管药物。
1.4主要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DTB时间、sT段抬高回落情况、住院死亡率及术后一月时MACE发生率。DTB时间指120救护车进入医院到首次球囊扩张的时间。sT段抬高回落情况:测量术前及血管开通后1h时患者ECG,以J点后20ms处sT段抬高作为标准,计算ST段抬高总和恢复百分比(sumSTR)%,以sumSTR≥70%表示完全回落,sumSTR≤70%为部分回落或未回落。术后一月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再发心肌梗死、心梗后心绞痛、心力衰竭(NYHY心功能分级Ⅲ-Ⅳ)、恶性室性心动过速。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各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生化参数比较绿色通道组与常规通道组患者年龄、性别、BMI(体重指数)、高血压、血脂水平、糖尿病、心梗家族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ST段抬高回落情况比较绿色通道组患者sT段抬高总和恢复百分比(sumSTR)≥70%的比例为51(80.9%),而常规通道组sumSTR≥70%比例为80(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DTB时间、住院死亡率及术后一月MACE事件发生率比较与常规通道组比较,新型绿色通道组患者的DTB时间显著缩短(40.4 vs 75.6min,P<0.001);术后一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亦明显较低(P<0.05),住院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3讨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快、病死率高,故对此类疾病的快速诊疗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院内及院外众多环节因素存在,致使STEMI患者“救治延迟”情况较为普遍,从而明显增加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大量研究表明尽早开通“罪犯血管”,恢复心肌灌注可避免更多心肌坏死,从而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STEMI患者的临床预后。与既往报道相似,我们的回顾性研究发现绿色通道组患者的DTB时间和DTr时间较常规通道组患者显著缩短[(40.4 vs 75.6)min、(13.9vs47.6)minl,而TTP和PTB时间无明显差异,说明在导管室手术操作时间差不多的情况下,新型院前绿色通道模式可明显缩短患者术前流程,减少“救治延迟”时间。此外,与常规通道组相比,本研究中绿色通道组患者sumSTR(ST段抬高总和恢复百分比)≥70%的比例明显增加,说明STEMI患者ST段抬高后回落情况与DTB时间的缩短显著相关,这与Stone等研究相符。我们研究观察到术后一月时,再发心肌梗死、心梗后心绞痛、心力衰竭、恶性室性心动过速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亦较常规通道组低,但住院死亡率无明显差异。
美国ACC及AHA的指南要求进门一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DTB)时间最好控制在90分钟以内,但即使美國大型心脏诊疗机构中也只有不到50%能达到标准要求;既往报道,中位DTB时间在国内大型医疗中心的达标率则更低。近年来随着对冠心病知识逐步加深,尤其对STEMI患者“救治延迟”造成不良临床预后方面认知,如何更为有效地缩短心肌再灌注时间已成为改善STEMI患者预后的关键。故国内外大型医疗中心都在尝试建立胸痛中心(chest paincenter,CPC)等“绿色通道”模式,以此规范对STEMI患者的救治程序,其主要原则是:尽量减少心脏专科会诊、转科手续以及急诊科到导管室路程等等延迟时间,甚至由救护车直接送达导管室手术,进而显著缩短DTB时间。Savage、向定成等研究报道,通过建立胸痛中心,为患者开辟急诊“绿色通道”,可使大部分STEMI患者DTB时间控制在90分钟以内。
目前,尽管大部分三级医院都在实施STEMI患者急诊“绿色通道”救治模式,但大部分只是强调如何尽量缩短进门一球囊扩张(DTB)时间中所涉及的术前流程,而忽视了院前接诊流程效率,并且不常规进行院前心电图检查。研究报道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心肌梗死患者无任何胸痛表现,致使120急诊医师到达后往往会忽略对此类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本院实施的“新型院前绿色通道模式”兼顾了院外及院内所涉及的众多影响因素,力求最大限度减少各个环节的时间耽误。为此,我们特别强调一下措施:1、对本院和下级医院120急诊医师进行严格规范化培训,并强调ECG动态检查的严格操作,提高对STEMI患者识别能力;2、不管明确或者怀疑心肌梗死,接触患者后即刻启动现代化的通信工具(电话、远程心电监测传输系统)通知我院冠脉专家组进行远程会诊,一旦明确要进行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n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立刻启动“绿色通道”相关流程。通过我们的“绿色通道”救治模式,使STEMI患者进门一球囊扩张(DTB)时间明显小于90分钟;正是由于我们对院外及院内众多影响因素进行精简,才能更早地实施“再灌注治疗”,从而减少了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提高了患者临床预后。Yuan等报道认为,除了尽量缩短进门一球囊扩张(DTB)时间,缩短院前流程减少首次医疗接触至进门时间同样重要,这与我们研究相似。“时间就是心肌,心肌就是生命”,只有顾及到院外及院内所涉及的众多影响因素才能更还得对STEMI患者进行“绿色通道”救治。
综上,新型院前绿色通道模式使得进门一球囊扩张时间显著减少,从而明显改善心肌灌注,降低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新型院前绿色通道模式”是一种符合国情的现实探索,而如何更为有效地实施则需要不停地、反复地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