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小儿呼吸道感染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采用中药治疗47例。结果:总有效率97%。结论:小儿呼吸道感染,中医药辨证治疗,效果满意。
关键词 小儿呼吸道感染 辨证 宣肺平喘 清热宣肺 清气化痰 益气养阴
现代医学的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等大多属中医“咳嗽”、“哮喘”范畴,病因病机是由于外邪或内在因素引起肺气不宣,肃降失常,肺气上逆所致,常以咳嗽、气喘、喉中痰鸣为特征。笔者在临床上,都是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病因病机、病史进行辨证分型,采用中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本病47例治疗方法及效果总结于后。
资料与方法
本组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47例中,男30例,女17例,1岁以内8例,1~5岁30例,6岁以上9例。本组病例均有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四苗接种符合规定。
治疗方法:辨证分型,立法处方用药。
风寒型:咳嗽,气喘,喉中痰鸣,伴流涕,打喷嚏,蜷缩位,面色发白,毛孔凸起,舌淡,苔白,脉浮紧。治则:宣肺散寒。方用止嗽散:百部5g,紫菀5g,桔梗5g,陈皮3g,荆芥4g,甘草2g,白前5g;加僵蚕3g,半夏5g,冬花5g。
风热型:咳嗽声重,声音嘶哑,气喘,伴发热,出汗,面赤,流黄涕或清涕,打喷嚏,口渴欲饮,年龄稍大的儿童述说喉咙疼痛,睡觉时揭衣蹬被,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则:清热宣肺。方用桑菊饮:桑叶5g,菊花5g,桔梗5g,连翘5g,杏仁5g,甘草2g,薄荷3g,芦根8g;加黄芩5g,枇杷5g,胆星5g,僵蚕3g,前胡4g。
痰热壅肺型:咳嗽,喉中痰鸣,痰多易咳出,痰色黄,质黏稠,伴面红,流黄涕兼有黄鼻塞,鼻不通气,口渴,小便黄,大便干,喜凉恶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清肺化痰。方用清气化痰丸:瓜蒌5g,杏仁5g,黄芩5g,生姜2g,胆星5g,枳壳3g,半夏5g,云苓10g,陈皮3g;加地龙3g,甘草3g,莱菔子5g,白芥子5g,苏子5g。
脾肺气虚型:咳嗽,咳声无力,久咳不愈,痰少,语声低微,面色花白,消瘦,口干裂,食纳差,舌淡,苔薄腻,脉虚弱。治则:健脾益肺。方用六君子汤加减:党参5g,白术5g,云苓5g,甘草5g,半夏5g,陈皮5g;加山药8g,地骨皮5g,六曲5g,百部5g,紫菀5g,桔梗5g,沙参5g,贝母3g,甜杏仁5g,麦芽5g。
疗效标准:①痊愈:治疗用药后咳嗽在1周内停止,伴随症状全部消失者;②有效:咳嗽减轻,但在1周内未痊愈者;③无效:症状无改善者。
结 果
本组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47例中,治愈32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
讨 论
咳嗽氣喘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上比较多见,祖国医学认为:不论何种原因引起肺失宣降,肺气上逆都可形成咳嗽气喘,而引起肺气上逆的原因不外乎外邪和内伤,外邪中,风为百病之长,挟寒、挟热、挟痰均可犯肺而形成咳嗽气喘;脏腑中,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肺受损,脾气虚不能运化津液,水液代谢失常,水湿停滞,湿聚为痰,痰湿犯肺,肺气上逆,还有肾不纳气均可致咳嗽气喘。因此临床上在宣肺止咳的同时,针对不同病因病机,采取相应措施,如祛风散寒,疏风清热清汽化痰,健脾益肺补肾纳气定喘等治疗方法,则可收到满意效果。
本组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47例,辨证分型,立法处方用药,结果治愈32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
关键词 小儿呼吸道感染 辨证 宣肺平喘 清热宣肺 清气化痰 益气养阴
现代医学的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等大多属中医“咳嗽”、“哮喘”范畴,病因病机是由于外邪或内在因素引起肺气不宣,肃降失常,肺气上逆所致,常以咳嗽、气喘、喉中痰鸣为特征。笔者在临床上,都是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病因病机、病史进行辨证分型,采用中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本病47例治疗方法及效果总结于后。
资料与方法
本组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47例中,男30例,女17例,1岁以内8例,1~5岁30例,6岁以上9例。本组病例均有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四苗接种符合规定。
治疗方法:辨证分型,立法处方用药。
风寒型:咳嗽,气喘,喉中痰鸣,伴流涕,打喷嚏,蜷缩位,面色发白,毛孔凸起,舌淡,苔白,脉浮紧。治则:宣肺散寒。方用止嗽散:百部5g,紫菀5g,桔梗5g,陈皮3g,荆芥4g,甘草2g,白前5g;加僵蚕3g,半夏5g,冬花5g。
风热型:咳嗽声重,声音嘶哑,气喘,伴发热,出汗,面赤,流黄涕或清涕,打喷嚏,口渴欲饮,年龄稍大的儿童述说喉咙疼痛,睡觉时揭衣蹬被,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则:清热宣肺。方用桑菊饮:桑叶5g,菊花5g,桔梗5g,连翘5g,杏仁5g,甘草2g,薄荷3g,芦根8g;加黄芩5g,枇杷5g,胆星5g,僵蚕3g,前胡4g。
痰热壅肺型:咳嗽,喉中痰鸣,痰多易咳出,痰色黄,质黏稠,伴面红,流黄涕兼有黄鼻塞,鼻不通气,口渴,小便黄,大便干,喜凉恶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清肺化痰。方用清气化痰丸:瓜蒌5g,杏仁5g,黄芩5g,生姜2g,胆星5g,枳壳3g,半夏5g,云苓10g,陈皮3g;加地龙3g,甘草3g,莱菔子5g,白芥子5g,苏子5g。
脾肺气虚型:咳嗽,咳声无力,久咳不愈,痰少,语声低微,面色花白,消瘦,口干裂,食纳差,舌淡,苔薄腻,脉虚弱。治则:健脾益肺。方用六君子汤加减:党参5g,白术5g,云苓5g,甘草5g,半夏5g,陈皮5g;加山药8g,地骨皮5g,六曲5g,百部5g,紫菀5g,桔梗5g,沙参5g,贝母3g,甜杏仁5g,麦芽5g。
疗效标准:①痊愈:治疗用药后咳嗽在1周内停止,伴随症状全部消失者;②有效:咳嗽减轻,但在1周内未痊愈者;③无效:症状无改善者。
结 果
本组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47例中,治愈32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
讨 论
咳嗽氣喘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上比较多见,祖国医学认为:不论何种原因引起肺失宣降,肺气上逆都可形成咳嗽气喘,而引起肺气上逆的原因不外乎外邪和内伤,外邪中,风为百病之长,挟寒、挟热、挟痰均可犯肺而形成咳嗽气喘;脏腑中,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肺受损,脾气虚不能运化津液,水液代谢失常,水湿停滞,湿聚为痰,痰湿犯肺,肺气上逆,还有肾不纳气均可致咳嗽气喘。因此临床上在宣肺止咳的同时,针对不同病因病机,采取相应措施,如祛风散寒,疏风清热清汽化痰,健脾益肺补肾纳气定喘等治疗方法,则可收到满意效果。
本组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47例,辨证分型,立法处方用药,结果治愈32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