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潘石屹一篇《房地产是即将撞上冰山的泰坦尼克号》的内部讲话,最近经《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曝光后,被广泛转载。随后,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出来反驳,观点针锋相对。
在地产大佬相继发声、观点互搏的当下,有关楼市走向的争辩越发激烈,“拐点论”又成为行业内最夺眼球的话题。
知名房地产评论员陈宝存表示,不要对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的“撞冰论”作过度解读。杭州楼盘降价是这场楼市风波的一个触点,但应当注意到杭州降价的楼盘是远郊豪宅,本身购买者就不是普通百姓,这是浙江经济的问题。
在任志强看来,当前楼市情况只能说是局部波动,并非是全局。因为“政府多年非市场化调控导致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城市间开始分化,供求关系也发生了逆转。尤其是价格上涨时的过量投资与库存形成了必要的自我调整”。
针对多地出台的“限降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行政干预有扰市场公平竞争,“限降价”不合逻辑。“拐点”和“崩盘”的看法有些极端,目前的情况属于阶段性回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也表示,这是房地产业进入转型调整期带来的必然反应。2010年以来,各级政府加快城镇化建设,一些地方造城和实体经济脱节,也就带来各种问题。
与上述专家观点相近的,还有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胡志刚。他提出,房地产迎来的不是“拐点”而是“蝶变”,现在是盘整期和调整期,将逼迫房地产业创新。
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目前,中央层面并没有对房地产市场与政策有明确动作,只有央行、住建部、国土资源部相继有表态,政策预调、微调,适度局部政策调整。政策微调与“救市”是两个概念,在经济转型中,房价适度放缓对经济转型有利。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撰文表示,与前几轮房地产周期不同,此次下滑的触发因素并非调控政策收紧,而是支撑房地产投资性需求的诸多因素在消退。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供求关系不平衡在2014年内不会实现大幅度逆转。从全国整体来看,房价短期也不可能大幅下跌,但是涨幅可能会从放缓进而下跌。
还有一个有趣的参数,即个人持有多套房产数量。潘石屹说,他所知现在北京拥有房子20套以上的人是有的,拥有100套房子的人也是有的,且这些房子都没有租出去,“如果出台房地产税政策,可能会促使这些人将手中的房子变成市场供应量”。
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晓蕾说,不要去炒作涨跌、“拐点”,而要讲事实、讲道理。“有多少人有多套房产?都是什么人?登记会带来什么影响?这中间有多少跟贪腐有关系?这些行为会对市场造成什么影响?持有多套房子的人会怎样考虑未来房地产税的成本?”在左晓蕾看来,弄清楚这些问题,远比争论“拐点”更有说服力。
在地产大佬相继发声、观点互搏的当下,有关楼市走向的争辩越发激烈,“拐点论”又成为行业内最夺眼球的话题。
知名房地产评论员陈宝存表示,不要对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的“撞冰论”作过度解读。杭州楼盘降价是这场楼市风波的一个触点,但应当注意到杭州降价的楼盘是远郊豪宅,本身购买者就不是普通百姓,这是浙江经济的问题。
在任志强看来,当前楼市情况只能说是局部波动,并非是全局。因为“政府多年非市场化调控导致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城市间开始分化,供求关系也发生了逆转。尤其是价格上涨时的过量投资与库存形成了必要的自我调整”。
针对多地出台的“限降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行政干预有扰市场公平竞争,“限降价”不合逻辑。“拐点”和“崩盘”的看法有些极端,目前的情况属于阶段性回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也表示,这是房地产业进入转型调整期带来的必然反应。2010年以来,各级政府加快城镇化建设,一些地方造城和实体经济脱节,也就带来各种问题。
与上述专家观点相近的,还有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胡志刚。他提出,房地产迎来的不是“拐点”而是“蝶变”,现在是盘整期和调整期,将逼迫房地产业创新。
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目前,中央层面并没有对房地产市场与政策有明确动作,只有央行、住建部、国土资源部相继有表态,政策预调、微调,适度局部政策调整。政策微调与“救市”是两个概念,在经济转型中,房价适度放缓对经济转型有利。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撰文表示,与前几轮房地产周期不同,此次下滑的触发因素并非调控政策收紧,而是支撑房地产投资性需求的诸多因素在消退。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供求关系不平衡在2014年内不会实现大幅度逆转。从全国整体来看,房价短期也不可能大幅下跌,但是涨幅可能会从放缓进而下跌。
还有一个有趣的参数,即个人持有多套房产数量。潘石屹说,他所知现在北京拥有房子20套以上的人是有的,拥有100套房子的人也是有的,且这些房子都没有租出去,“如果出台房地产税政策,可能会促使这些人将手中的房子变成市场供应量”。
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晓蕾说,不要去炒作涨跌、“拐点”,而要讲事实、讲道理。“有多少人有多套房产?都是什么人?登记会带来什么影响?这中间有多少跟贪腐有关系?这些行为会对市场造成什么影响?持有多套房子的人会怎样考虑未来房地产税的成本?”在左晓蕾看来,弄清楚这些问题,远比争论“拐点”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