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整体改革正在逐步深化,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从而集中体现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育人的价值。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设计是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高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期望对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有所启示。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学科核心素养
引言:我国学者从21世纪初开始注意核心素养这一理论,开始启动教育教学改革活动,课程改革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顾明远教授提出课程改革的原动力要求,他强调我国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以便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理论体系强调学生从掌握基础知识到发展素养,体现了我国“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目前,我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仍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加上高考的压力,历史课堂仍是通过灌输知识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习历史,这种教学方式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弊端。这不仅影响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也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没有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价值。因此,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是培养核心素养,实现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途径。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概述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之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从“三维目标”发展到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朱汉国教授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习者在完成学习历史任务之后形成的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以及综合性品质。吴伟教授着眼于四个方面解释“素养”的含义,他认为:“素养一是修习涵养,即理論、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二是指平时所供养;三是指素质与教养,即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四是指平时所养成的良好习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提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成为历史核心素养的五大方面。”老师要正确理解历史核心素养的真正内涵,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所有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为目标。
二、高中历史教学的存在问题
高中历史教学的存在问题主要从忽视核心素养的提升、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课堂教学方法待改进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1.忽视核心素养的提升
目前,历史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重视传授学科知识和训练技能能力的价值,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的弊端的现象,加上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老师习惯使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满堂灌”的向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历史核心素养的达成。高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是由于高考的压力,老师和学生的精力都集中在学习基础知识之上。因此,老师没有在课堂各个环节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也没有重视自身核心素养的达成。
2.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在的高中历史课堂仍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内容的呈现主要靠老师的讲述,学生的下面听老师灌输基础知识,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过程,无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他们的听课不积极。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无法对历史产生深入的认识,很难形成个性化的历史观点,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较低,也没有办法掌握科学的历史观点和有效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的达成没有帮助。
3.课堂教学方法待改进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仍才用“老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老师往往采用“讲授法”,单项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所灌输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与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相符的,这种教学方法不能负担起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重担,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打造高效地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三、基于提高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基于提高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可以围绕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和开展体验式教学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1.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基于提高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老师要创设有趣、有效的教学情境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展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下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当中去。老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比如:老师在讲述历史事件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历史影像,或者让组织学生分为小区编排历史剧、将比较抽象的历史以一段情境剧演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创造性思维,增强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老师还可以给学生的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学生可以充分地获取历史知识,客观正确地认识历史事件,从中掌握历史学习方法,提高历史资料搜集和分析求证的意识,提高历史解释能力、用辩证的思维去思考历史、解释历史、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伟大的抗日战争”有关的历史知识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抗日战争时期的影像与图片,加深他们的对此历史事件的印象,让课堂充满感染力和震撼力。这些影像与图片记录了日本对我们国家做下的非常残暴的侵略行为,学生直观的观看这些历史资料可以帮助学生进入的当时的历史事件中,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唤醒家国情怀,增加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
2.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改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交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首先教师要精心准备合作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鼓励他们与组员进行思考与讨论,从而更好的获取历史知识,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组织小学合租学习时,老师应当音带学生自己搜集历史资料,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如果遇到他们的资料有出入,他们就会与组员进行讨论,辨别历史资料的真伪,在这过程中,他们会去验证大量的历史资料,这能使他们对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刻。
3.开展体验式教学
开展体验式教学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体验式教学指的是教师要积极创造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氛围中,在体验中感受学习历史的兴趣,可以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内在动力。开展体验式教学首先要准备充分的素材,如:语言、场景、视听等素材。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精心准备、设计情境。其次,老师需要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如: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合作、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强烈体验的内驱力。第三,老师要充分地再现历史,可以通过历史小论文,诗歌、小品、故事、漫画、案例、多媒体、乡土资源、游戏、角色扮演、戏剧表演等方式再现历史,引导学生通过以上方式体验学习。第四,老师要在学习过程中适时地给予指导,推波助澜,引导学生去体验学习。最后要进行总结反思。一个是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积极地思考自己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并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反思。另一个是老师也要对体验式教学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的表现以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好地进步。
结语:总而言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要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主要目的。老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体验式学习,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历史,探究其背后蕴含的意义,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点,用辩证的思维去解释历史事件,提高家国情怀,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吴伟.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J].历史教学2012(11).
[2]张莹.高中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学科核心素养
引言:我国学者从21世纪初开始注意核心素养这一理论,开始启动教育教学改革活动,课程改革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顾明远教授提出课程改革的原动力要求,他强调我国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以便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理论体系强调学生从掌握基础知识到发展素养,体现了我国“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目前,我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仍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加上高考的压力,历史课堂仍是通过灌输知识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习历史,这种教学方式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弊端。这不仅影响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也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没有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价值。因此,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是培养核心素养,实现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途径。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概述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之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从“三维目标”发展到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朱汉国教授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习者在完成学习历史任务之后形成的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以及综合性品质。吴伟教授着眼于四个方面解释“素养”的含义,他认为:“素养一是修习涵养,即理論、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二是指平时所供养;三是指素质与教养,即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四是指平时所养成的良好习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提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成为历史核心素养的五大方面。”老师要正确理解历史核心素养的真正内涵,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所有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为目标。
二、高中历史教学的存在问题
高中历史教学的存在问题主要从忽视核心素养的提升、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课堂教学方法待改进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1.忽视核心素养的提升
目前,历史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重视传授学科知识和训练技能能力的价值,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的弊端的现象,加上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老师习惯使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满堂灌”的向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历史核心素养的达成。高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是由于高考的压力,老师和学生的精力都集中在学习基础知识之上。因此,老师没有在课堂各个环节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也没有重视自身核心素养的达成。
2.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在的高中历史课堂仍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内容的呈现主要靠老师的讲述,学生的下面听老师灌输基础知识,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过程,无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他们的听课不积极。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无法对历史产生深入的认识,很难形成个性化的历史观点,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较低,也没有办法掌握科学的历史观点和有效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的达成没有帮助。
3.课堂教学方法待改进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仍才用“老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老师往往采用“讲授法”,单项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所灌输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与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相符的,这种教学方法不能负担起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重担,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打造高效地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三、基于提高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基于提高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可以围绕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和开展体验式教学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1.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基于提高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老师要创设有趣、有效的教学情境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展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下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当中去。老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比如:老师在讲述历史事件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历史影像,或者让组织学生分为小区编排历史剧、将比较抽象的历史以一段情境剧演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创造性思维,增强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老师还可以给学生的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学生可以充分地获取历史知识,客观正确地认识历史事件,从中掌握历史学习方法,提高历史资料搜集和分析求证的意识,提高历史解释能力、用辩证的思维去思考历史、解释历史、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伟大的抗日战争”有关的历史知识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抗日战争时期的影像与图片,加深他们的对此历史事件的印象,让课堂充满感染力和震撼力。这些影像与图片记录了日本对我们国家做下的非常残暴的侵略行为,学生直观的观看这些历史资料可以帮助学生进入的当时的历史事件中,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唤醒家国情怀,增加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
2.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改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交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首先教师要精心准备合作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鼓励他们与组员进行思考与讨论,从而更好的获取历史知识,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组织小学合租学习时,老师应当音带学生自己搜集历史资料,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如果遇到他们的资料有出入,他们就会与组员进行讨论,辨别历史资料的真伪,在这过程中,他们会去验证大量的历史资料,这能使他们对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刻。
3.开展体验式教学
开展体验式教学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体验式教学指的是教师要积极创造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氛围中,在体验中感受学习历史的兴趣,可以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内在动力。开展体验式教学首先要准备充分的素材,如:语言、场景、视听等素材。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精心准备、设计情境。其次,老师需要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如: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合作、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强烈体验的内驱力。第三,老师要充分地再现历史,可以通过历史小论文,诗歌、小品、故事、漫画、案例、多媒体、乡土资源、游戏、角色扮演、戏剧表演等方式再现历史,引导学生通过以上方式体验学习。第四,老师要在学习过程中适时地给予指导,推波助澜,引导学生去体验学习。最后要进行总结反思。一个是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积极地思考自己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并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反思。另一个是老师也要对体验式教学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的表现以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好地进步。
结语:总而言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要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主要目的。老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体验式学习,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历史,探究其背后蕴含的意义,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点,用辩证的思维去解释历史事件,提高家国情怀,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吴伟.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J].历史教学2012(11).
[2]张莹.高中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