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教学的文化性及实践教学思考——评《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集粹·芦笙篇:芦笙乐谭》

来源 :中国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haohua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笙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吹奏乐器,其独特的音色和意蕴深受群众喜爱,其发展主要经历了春秋战国的形成期,隋唐时候的成熟期,宋元时候的衰败期,直至20世纪中期的再度兴盛期。在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中,笙乐器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化属性,可以说笙在我国民族乐器领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地位。笙乐除了在汉族地区广泛流传,少数民族地域的笙乐也是重要构成。
其他文献
针对部分地质样品伴生稀有Li、Be、Rb、Cs、Nb、Ta含量变化范围大、高含量Nb和Ta易水解、传统分析方法流程复杂、不易实现同时测定的特点,采用体积比为10:5:1的HFHNO3-H2SO4酸溶体系常压加热分解样品;以80 g/L酒石酸溶液微热提取,使Nb、Ta充分络合;再加入王水加热使Li、Be、Rb、Cs充分提取进入溶液;选择~7Li、~9Be、85Rb、93Nb、133Cs、181Ta作
大学生就业是否充分将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目前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就业岗位减少,大学生就业难已然成为重要社会问题。本文通过深入了解当前就业市场情况及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结合高校人才培养、国家产业发展战略,从加快经济结构转型、以市场为导向谋划人才培养、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及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破解之策,以期能够为就业保障部门、高等院校提供参考,推动大学生提高就业率及就业质量,缓解就
目的 评价6S管理结合量化评估策略在膝关节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共90例,并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6S管理结合量化评估策略的手术护理。比较2组患者以下指标:(1)主要结局指标。(1)实施量化评估策略前和麻醉前患者应激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汉密尔顿焦虑量
“红色走读”,将红色资源与大学生的创意视角、专业实践、社会实践融合,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线上活动与线下活动的结合,是大学生执政党认同培育的新载体。以“红色走读”提升大学生执政党认同,需要明确“红色走读”活动目的,科学布置“红色走读”活动,因地制宜选择“红色走读”活动形式,激励师生参与“红色走读”活动,集中宣展“红色走读”成果,健全“红色走读”的保障条件。
<正>芦笙为我国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发源于中原,前身为竽。贵州的许多村寨,素有"芦笙之乡" "歌舞之乡"的称誉。《礼记·明堂位》记载:"垂之和钟,叔之离磬,女娲之笙簧。"女娲当时并无笙,只作笙中簧,此时的笙簧可能是用竹、木片所制,只可发出高低不同的音。(云贵等地的苗、瑶民族,至今仍存用此种笙。)远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有了笙的雏形。
期刊
态度作为大学生是否持续志愿服务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已有的质性与大样本定量研究中缺乏一定程度的关注,在研究方法上较难避免个体主观上不想或不愿报告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内隐联想测验实验的方式,聚焦大学生无意识层面的内隐志愿服务态度,具有更接近真实态度的优势,以反映不同志愿服务参与情况对大学生内隐志愿服务态度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具体开展了两方面的研究:研究1运用内隐联想测验的实验研究法,探求大学生内隐志
三维重建技术广泛应用于无人驾驶、测绘、物流等领域,其中点云配准是最关键的技术。针对多帧点云配准误差累计大,姿态估计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惯性传感器(IMU)线性插值的点云去畸变方法,该方法采用激光点前后最近时刻的IMU预积分值进行线性插值获得当前时刻雷达位姿,将单帧不同时刻激光点校正到统一坐标系。同时将IMU雷达位姿作为多帧点云配准初值,通过曲率特征点到直线、到平面的距离观测最小约束,构建包
语文教学中有三组重要的关系:“内容理解”与“形式把握”,“语言训练”与“语言实践”,“习得”与“学得”。这三组关系深刻反映了语文教学活动背后的规律,也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这些关系处理得当,语文教学的效率就会提高,反之则会降低。认真研究、正确处理这些关系,可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本文以大学生群体为主要调研对象,采用定量分析手段,通过对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对直播带货模式下大学生消费意愿与行为产生的驱动因素等进行分析,精确确定其内外部影响因素及存在的潜在问题,同时提出合理建议及对策,旨在引导大学生正确参与网络直播,树立理性科学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实现积极的双向关系。
科教融合是培养创新意识与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支撑,但在应用型高校,科教融合的机制尚不健全,实施路径与方法也不明确。文章讨论了科教融合的机理,以滁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探索与实践为基础,设计了推进科教融合的有效机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并对所取得的实际成效做了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