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 ”区域性学科教研活动的实践与创新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就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构建基于“互联网 ”的区域性学科教研活动常态,有效提升区域内学科教研活动质量,着重从构建区域的“备课机制、展评机制、研讨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与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 ;区域教研;协作备课;展评;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02-0048-03
  区域性学科教研活动是为进一步提升区域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高区域内学科教育教学质量而进行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一般每学期1-2次,区域内所有学科教师全部参加,通过开设公开课、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活动的组织主要由当地教研部门牵头,安排人员上课、做讲座,大多教师感觉有一定作用,但对活动价值的发挥还是感觉不够。笔者曾对活动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完全满意的仅40%左右。如何进一步提升区域内学科教研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虽说是一个年轻的学科,但从2003年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也经过了十多年有效发展,现在教师队伍基本稳定,年轻而有活力,大多数教师都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够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习惯于通过网络浏览、学习以及获取必要的资源。因而,一般传统意义的学科教研活动对他(她)们吸引力不大,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活动的质量必然就会受到较大影响。
  分析传统区域内学科教研活动的不足,其质量提升有两个基本策略:一是集中活动如何能让教师更主动的、积极的、深度的参与; 二是区域性活动如何结合校本教研能常态化开展。借助于互联网优势,结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实际,构建基于“互联网 ”的区域学科教研活动模式,我們一直在不断地实践与创新。
  一、构建区域备课机制,让协作备课拥有更多“智慧”
  在区域性学科教研活动中,开设公开(研讨)课是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参与活动教师认为最有价值的活动之一。在传统教研活动中,这项工作主要由承办学校来完成,当然也有其它兄弟学校来借班开课的。但不管是承办学校,还是其他兄弟学校,其备课环节主要是由开课教师及所在学校来完成的。参加活动的教师,一般是到现场后听课时才知道开课的设计方案,这样在听课时主要关注的可能是教师教学设计的流程,而对设计流程背后的思考就不会太深入,表现在现场交流讨论时,交流内容往往浮于表面,缺少对行为、效果背后的理性思辨,这无论是对开课教师,还是听课教师,价值都不大。海安县教师发展中心曾经做过改进,要求各学校备课组教师也事先进行设计,提交相应的设计方案,但由于其它学校并不需要真正实施于课堂,应付的成份可能更多一些,现场听课时,更多也是关注开课教师的设计环节,虽然要求做比较研究,思考方案与效果的差异,但大多停留在思考层面,而没有真正的实践,其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如何进一步调动所有参加活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让教师能深度参与活动,“互联网 ”给予了我们更多思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是任何事情的主动参与者[1],推进区域内的协作备课,当然也不例外,这也是基于互联网的“众筹”思维。基于此,也借鉴了“翻转课堂”的有关理念,海安县教师发展中心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努力发挥区域内所有同仁的智慧,采用全员协作备课的策略,在活动前协同完成教学设计方案,在活动后重点评估方案的实施与效果,共同寻找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具体做法包括:①活动前由开课的学校借助区域网络活动平台发布开课信息,并向区域内学科教师征集方案,区域内每个学校备课组至少提供一种方案,鼓励更多教师提供方案。②开课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及区域内教师的方案,整理教学设计,并将教学设计划分为导入、学习、实践、评价四个基本环节,上传初步方案。为了便于选择,每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不少于两个。③区域内学科教师再次阅读方案,并对自己认为较好的环节进行投票。④按照区域内教师投票情况重新整理,形成正式的开课方案。当备选方案较多时,考虑效果的比较,如果大家意见不太统一,可以根据投票结果选择两个方案(投票较高的方案)由两名教师负责执教。⑤根据执教情况,对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估,主要包括学生当堂完成情况、方案实施中师生反馈情况、可改进的建议等,初步形成活动总结。
  当然,执教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现场教学情况对教学方案作出调整,教案并不是绝对预设的、僵硬的剧本,而是处于与具体的教学过程、意义情境和步骤环节不断对话的动态生成状态之中。[2]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3]同时,我们也鼓励执教者能够根据现场情况做出判断与调整。
  构建区域备课机制,让集体备课从学校走向了区域,充分调动了区域内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从课的设计开始教师就有机会全程参与,并贡献智慧,充分体现了“众筹”的思想。同时,这里也借鉴了“翻转”的理念,让教师先对开设方案进入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再观摩课堂,结合自己的思考与课堂实际,就能做出相对科学、合理的评判,活动的效果自然也就得到了有效保证,教师的专业成长活动也就更加充实,这也充分体现出协作备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4]
  二、构建区域展评机制,让成果分享与评比更加高效、快捷
  分享,互联网精神之精髓[5],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万维网发明人伯纳斯-李应邀出席并在世界瞩目下写下了“The is for everyone”,充分表达了“无私分享”这一高贵情怀。利用互联网,结合校本教研,构建区域展评机制,让教研活动成果的共享与评比变得更加高效、快捷。
  如何更有效地落实校本教研活动要求,促进教研能有质量地落到实处?我们要求区域内的备课组和每位教师,认真参与备课组的集体活动,积极上好“一人一课”(每学期每人上一节校级公开课,以下简称“一人一课”),并把活动成果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展示与共享。   对于备课组活动,要求每个备课组一学期至少上传两次高质量的备课组活动的完整资源,主要包括活动的主题、活动方案、活动过程(提供视频)、活动反思等内容。对于各校备课组上传的资源,其它学校备课组必须组织观摩、学习并做出评价(至少包括优点、不足与建议三项内容)。备课组活动质量的提升一直是各级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大问题,如何通过区域层面的学科活动来提升备课组活动质量,充分用好这一备课组活动资源是一个基本策略。我们区域内共有6所高中,这样每所学校每学期都至少可以观摩其它5所学校提供的两次相对质量较高的备课组活动资源,这一方面可弥补备课组活动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在间接促进备课组活动质量的提升,因为,这一资源毕竟需要在区域内进行展示、评比,各备课组都十分重视,从各校上传的资源不难看出这一点。在学期结束前,組织各校对上传的备课组活动资源进行评优,其中教师评价占40%,专家评审占60%,评出本学期优秀备课组若干,并进行表彰奖励。
  对于“一人一课”活动,要求每位教师精心做好“一人一课”的相关活动资源材料,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或教学录像、教学反思等资源,并把资源上传区域研修平台,供区域内教师分享。区域内教师可对活动资源进行研读,对活动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等。学期结束前,组织区域内教师对上传的“一人一课”资源进行评优,其中教师评价占60%的权重,专家评审占40%,对评出的优秀者,作为学期的优秀教研成果进行表彰。由于引入这一监督与激励机制,教师对于自己的“一人一课”极为重视,大多经过多轮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不断优化,从而达到了以校级公开课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的目的。同时,学校备课组同仁都必须以较高质量完成这一“规定动作”,相互之间也能鼎力合作,共同研究,从而也就有效提升了备课组活动的质量。同时,优先推荐这些成果中的优秀资源参加全国、省、市“一师一优课”评比,让成果资源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分享。
  构建区域展评机制,一方面有效地促进区域内优秀教研成果的推广与使用,另一方面也将它作为评估区域“优秀教研(备课)组”和“优秀教研个人”的重要依据。同时,它也让区域内的学科教研活动从1-2次变为学期全过程。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资源的生成也将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备课组建设的重要载体,对提升区域内的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无疑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也能达到对校本教研有效管理与有效分享的双重目标。
  三、构建区域研讨机制,让问题解决研究成为常态
  区域内的教师在学科教育教学实践中究竟是否意识到有问题?有什么样问题?哪些是最关心的?怎么样去解决?这是区域学科教研活动必须关注的重要内容。教师的问题意识主要表现在教师能否有效地提出问题,在日常调研中,我们普遍感觉教师的问题意识并不强,如当他们谈到教学存在的问题时,往往首先反应是客体(学生)的问题,如学生基础不好、学生不听话等等,这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问题,而是教学的基本实情。为此,借助于互联网,构建区域研讨机制,线上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集中研讨,寻求解决方案,线下教师进行实践尝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具体做法包括:
  (1)网上征集研讨问题。通过教研组、备课组或个人上传当前教育教学中特别关心的问题,每人至少一个。
  (2)对上传的问题进行整理,适当合并相同或相似问题,形成区域内学科问题库。这里必须强调:问题的切口要小,有可操作性,并适度开放。将整理的问题库公布到区域活动平台,供大家浏览,并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投票,每人选择1-2个问题。
  (3)根据投票情况确定2-3个问题作为本学期区域研修活动的主要问题。如经过投票,上学期形成的三个主要问题为:如何设计电子学案(该问题是省级教研课题的研究内容之一)?机房环境下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微课资源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使用更有效?并将问题向区域内教师公布,教师可自由选择参加其中一个或多个问题参与研讨。
  (4)根据确定的问题,组成问题研讨小组,明确主要牵头研究的学校和负责人。负责人一般由区域内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担当,由负责人组建QQ群,成员可随时在群内发布相关研究信息。“定期研讨”则由负责人牵头,组织成员开展研讨。考虑到个人参加的研讨话题不一,在定期研讨活动时间的确定上,各负责人协商后错开安排。定期研讨时间一般确定为上午第一、二节课(注:因信息技术课很少有上午第一、二节课),研讨周期一般覆盖一个学期。根据研讨进展的需要,研讨过程中可以邀请外区域的学科专家共同参加,有效引领问题的讨论走向深入。
  (5)加强过程管理,对每周的集中活动时间进行考核,对个人参加活动次数和发言质量进行统计,并计算为一定量的继续教育学时。
  (6)学期结束时需要提供一份相对完整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的问题、研究过程、解决方法、实例等。提供的研究报告,一方面可以为开展后续研究提供支撑,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研究成果申报。如,对于研究质量较高的研究报告,可确定为县级微型课题,可参与成果评奖。
  很显然,由于研究的问题来源于自身,教师参与积极性相对较高,而且是共同关心同一问题的人构建的研究小组,这十分有利于研究的深入。同时,大家可以一边研究,一边实践,这对培养教师的研究素养也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事实上通过一学期的活动,不少教师的真知灼见也见诸报刊,教师研究的热情、积极性也得以极大调动起来,其专业成长也就多了一份动力,这也为建设自由的、互动的、共赢的区域教研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践行着“问题即课程”[6]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郑明达.课本上学不到的信息技术[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6:53.
  [2]罗祖兵,周婷婷.教师集体备课的困境与突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8):51.
  [3][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47.
  [4]单志艳.走向中国特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教研组变革[J].教育研究,2014(10):88.
  [5]CNET科技资讯网.阿里巴巴马云网侠会实录:互联网精神的三个精髓[DB/OL]. http://www.cnetnews.com.cn/2008/0524/881414.shtml.
  [6]罗祖兵,周婷婷.教师集体备课的困境与突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8):52.
  (编辑:鲁利瑞)
其他文献
大家好!我叫家城,是一个瘦瘦的男生。我的个头既不算低也不算高,在班里属于中等水平吧。我有一双乌黑的大眼睛,特别直的鼻子下面是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我经常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弄得老爸哑口无言。哈哈,我的优点一是反应比较快,二是字写得很漂亮,还有我最喜欢绘画和看书。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说完了自己的优点下面也该说说缺点了。  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关于自己的体型:太瘦啊!简直可以用麻秆来形容了,
摘 要:为提高教学质量,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文章以《工程设计概论》课程为例,对线上资源、线下课堂进行改革,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阐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及实践应用。并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经实践应用证明教学成效明显,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形成一门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色课程。   关键词:线上线下;
摘 要:苏州教育E卡通是苏州推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了解苏州教育E卡通的功能建设情况以及应用效果。苏州教育E卡通以其广泛的使用范围、完善的支付功能、便捷的应用方式为全市中小学师生以及家长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在国内具有一定的领先和带头作用。进一步优化结算机制,提高苏州教育E卡通的运用深度将有助于今后苏州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苏州E卡通;教育信息化;效果调研  中图
摘 要:网络课程是当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形式,在网络课程盛行的今天,如何将网络课程与面授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做好一门实用的网络课程的设计,成为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之一。文章从活动理论的视角出发,基于活动理论的关注要素以及活动流程,以中国大学MOOC平台中《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进行了混合型网络课程设计研究,对于课程中的活动要素以及活动过程进行了分析解构,以活动理论
摘 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传统金融行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建立在传统经济学框架下的金融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金融科技专业正是这样一门应运而生的新兴学科。然而金融科技专业对培养模式的要求要远远高于传统金融学科,传统金融学科培养模式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验收环节脱节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作者提出基于产教融合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实践环节融入整个教学方案中,同时直接引入企
摘要:信息素养影响力是教师提高他人信息素养的一种内在能力。文章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昆明市官渡区17所山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影响力进行了量化研究,用SPSS软件分析了教师信息素养影响力各要素的总体情况,根据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找出了山区学校教师信息素养影响力与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力的相关性,指出教师是影响山区信息软环境的主导因素,充分发挥教师的信息素养影响力是改善山区信息现状的关键。  关键词:山区;教师;
《中国教育信息化》:请谈谈您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您认为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哪些问题?哪些困难急需解决?  唐景贤:教育信息化是手段也是目的,必需打破成规,迎难而上,才能更好地发展。  首先,教育信息化本身是解决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完全可以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共建。在互联网时代要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积极能动性,将优秀教师和优质资源都进行碎片化,前端碎
摘 要:随着美国政府一系列促进STEM教育发展政策文件的颁布,美国教育界及社会组织不断探索STEM教育的开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近年来,国内也兴起了STEM教育,但组织形式较为松散,质量参差不齐,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本土化的STEM教育生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加拿大/美国数学营”项目进行个案分析,探索其学习活动和课外活动的特点,总结出美国STEM教育项目的特色与经验,为我国STEM教育活动的开展提
摘 要:隨着信息化教育的推进,网络化形态、微视频支持的翻转课堂教学广泛运用于各种类型的教育实践中。高等职业教育中以实训课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其融合信息化取向的翻转课堂模式亟需进行微视频等数字资源的开发和流程结构的再造。文章以《海派中餐菜点制作》课程为例,通过对应用实训模式开展教学实验的方案设计、问卷调查等检验学习效能。结果表明,该模式显著提升了高职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动机、兴趣等意识,一定程度上
“大家快看,窗台上有一只小鸟。”上午语文课上,叶老师手指着窗户低声对我们说。大家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窗户,有些同学已经激动地拥到了窗户前。我定神一看,真的!一只小鸟停在窗台上!  它头上的羽毛像棕红色的花帽,背上的羽毛像翠绿色的外衣,胸部的羽毛像红丝巾,漂亮极了!它还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一张钩子似的小嘴巴,一对红色的小爪子。它正安静地停在窗台上听课,仿佛是一个最认真的学生。  “小声点儿,别惊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