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后练习题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材编写者针对篇章特点设置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教学重点和难点。它不仅是学生落实基础、提升能力的前沿阵地,还为教师正确理解教材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析其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如果教师认真研读教材,仔细分析课后习题,就不难发现教材的编写者在课后练习题中设计了大量词句品析的练习。下面,笔者就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教材为例,谈谈对课后练习题词句品析的思考。
一、结合语境,准确理解同一个字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例1:《烟台的海》课后练习:联系上下文,体会两个“扑”字的细微差别。
①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
②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
解析:词语只有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然后结合上下文,学生才能揣摩其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例1中的两个“扑”字,看似都是海浪涌来的意思,但只要细细品味,学生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第一个“扑”字,让人感受到涌浪高,来势猛,力量大,表现出烟台海的凝重与壮观;第二个“扑”字,展现的是微波泛起时的可爱与轻盈。作者用同一个字,为读者展现了两种不同的海景。如果不把“扑”字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那么学生是无法体会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二、品读文本,正确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例2:《卢沟桥烽火》课后练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①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②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
解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就是词语的褒贬色彩,这种色彩反映了作者对所述事物或人的态度和情感。如例2中“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和卑鄙的行径,鄙视唾弃之情流于笔端;“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赞颂之情溢于言表。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文本,体会这些带点词语的意思。学生通过对比,会发现两者形象鲜明,进一步看清了侵略者的丑恶嘴脸,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我国守军的英雄气概。
三、把握形象,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例3:《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课后练习:读一读,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并联系课文体会这段话所含的思想感情:
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她们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照料,决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
解析:在例3中,“杀害”就是为了不正当的目的杀人致死,“伤害”就是指受到损害,学生仅从这两个词语中并不能体会其深意,不但不能更深刻地了解人物形象,而且也无法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是,如果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理解这两个词,那么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在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评价聂将军这个人物,在体会到他慈善的心肠、宽厚的胸襟、恩怨分明的性情后,再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这时,学生对聂将军这个人物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立刻能体会出聂将军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品词析句是重要的一环,而语文书后设计大量的词句品析练习也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阅读教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在品和悟的过程中领会文本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让学生与文本的思维、认识、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更深层次的人文陶冶与情感震撼。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
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析其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如果教师认真研读教材,仔细分析课后习题,就不难发现教材的编写者在课后练习题中设计了大量词句品析的练习。下面,笔者就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教材为例,谈谈对课后练习题词句品析的思考。
一、结合语境,准确理解同一个字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例1:《烟台的海》课后练习:联系上下文,体会两个“扑”字的细微差别。
①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
②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
解析:词语只有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然后结合上下文,学生才能揣摩其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例1中的两个“扑”字,看似都是海浪涌来的意思,但只要细细品味,学生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第一个“扑”字,让人感受到涌浪高,来势猛,力量大,表现出烟台海的凝重与壮观;第二个“扑”字,展现的是微波泛起时的可爱与轻盈。作者用同一个字,为读者展现了两种不同的海景。如果不把“扑”字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那么学生是无法体会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二、品读文本,正确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例2:《卢沟桥烽火》课后练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①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②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
解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就是词语的褒贬色彩,这种色彩反映了作者对所述事物或人的态度和情感。如例2中“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和卑鄙的行径,鄙视唾弃之情流于笔端;“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赞颂之情溢于言表。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文本,体会这些带点词语的意思。学生通过对比,会发现两者形象鲜明,进一步看清了侵略者的丑恶嘴脸,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我国守军的英雄气概。
三、把握形象,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例3:《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课后练习:读一读,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并联系课文体会这段话所含的思想感情:
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她们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照料,决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
解析:在例3中,“杀害”就是为了不正当的目的杀人致死,“伤害”就是指受到损害,学生仅从这两个词语中并不能体会其深意,不但不能更深刻地了解人物形象,而且也无法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是,如果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理解这两个词,那么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在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评价聂将军这个人物,在体会到他慈善的心肠、宽厚的胸襟、恩怨分明的性情后,再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这时,学生对聂将军这个人物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立刻能体会出聂将军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品词析句是重要的一环,而语文书后设计大量的词句品析练习也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阅读教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在品和悟的过程中领会文本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让学生与文本的思维、认识、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更深层次的人文陶冶与情感震撼。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