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读书与践行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jinxin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这又是孔子在评说子路了。子羔也是孔子的弟子,就是前面所说的高柴,年龄比较小,还没有严格地读书受学。子路当时是季氏的家臣,他让子羔做费城的地方官,“宰”就是主宰之官,一个地方的首长。孔子就说,你简直是在害人家的孩子,误人子弟。“贼”就是害之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子羔虽然资质很聪明,但是他还没有读书求学,还没有真正闻道、得道,就让他去做官,你这是害他。
  子路说,有人民,有国家,何必要读书才是学习呢?意思是说,老百姓啊,社会事务啊,就是社会大学,让他去做官,就是让他在社会大学里去学习,何必非要坐下来在学堂里读了书才去做官呢?就让他边做官,边在社会大学里锻炼自己吧。比如说,你出来打工了,然后你就把你叔叔的儿子也带出来打工,他才十三四岁,初中都没读完。我就说,你是误人子弟啊,人家这么小,初中都还没读完,就出来打工,让他把书读完了再出来做事嘛。你说,何必让他读书呢,在社会上不是一样在学吗,学到的还更多。孔子说,所以说,我最讨厌你这种花言巧语、诡辩的人了。他这是在骂子路。孔子认为子路明知自己错了,还在那儿诡辩。因为要做好官,要为民之父母,那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要先学习,读书明理,正心修身,才能治国平天下。
  一个人,书都还没读好,还没有形成明确、清晰的价值观,你就让他出来做事,在这种声色犬马的环境里边,很容易就被社会吞噬了。你说我们现在在社会上也是可以学习的,可是他自己还没有正知正见,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你就让他到社会当中去混,他自己根本无法辨别是非善恶,利弊美丑,他如何自立于社会?所以现实当中,没有读书就出来做事的人,不被污染,不被大染缸染坏,还能够固守气节、固守本心的人是很少很少的。一般即使不学坏,也是随波逐流。孔子这句话很有道理,为什么要先读书才出来做事呢?其实读书的过程,使人了解圣人之道,知道圣人之心,借此引导以树立一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了辨别美丑善恶的标准、尺度,然后再出来做事,他才知道哪些事能够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是有利于国家民族、有利于社会的,哪些是有害于国家民族、害人害己的。这样就不会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社会当中虽然也有学问,但是毕竟更多的是功利之学。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闻斯行诸”,就是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子路问,闻斯行诸可以吗?孔子就说,父亲和哥哥都还活着的时候,你怎么能闻斯行诸呢?意思就是父兄在的时候,你要先请示父兄的意见,然后才能去行动,而不是一听到就去做。因为子路好勇,急性子,听到什么就立刻去做,往往忽略了和人商量,前面所说“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就是对子路这种性格的描述。所以孔子用这个话来启发他。冉有也来问孔子,闻斯行诸可以吗?孔子说,听了就去做。
  你看,孔子对子路和冉有说的完全不一样,对冉有说听了就做;对子路说,你父兄都还活着,你怎么能听了就做呢?公西华就纳闷了,问老师,子路问闻斯行诸,冉有也问闻斯行诸,一样的问题,你怎么回答得不一样呢?孔子就说,冉求这个人,他畏首畏尾,行动跟不上,今年听的,可能后年还没去做;而子路这个人,好勇过人,好勇过人就是“兼人”,子路太勇于行动了。所以对冉有要鼓励他前进,让他去做;对子路要抑制他前进,让他知退。这是孔子的因材施教。对性情鲁莽的人,孔子叫他要慢慢做;对性子本身就比较慢的人,就叫他快一点做。圣人的一进一退都是要匡人以中正,使人进入中正之道。过犹不及,太进的、太退的都要匡正,使之符合中庸之道。孔子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总是从每个活生生的个体生命出发去引导人,而不是古板教条地一刀切。这也看出孔子对人的充分尊重与关注。孔子的学问就是生命的学问,孔子的教育就是人的教育。
  编辑/林青雨
其他文献
大明弘治三年(1490年),一个叫迤西的西域小国派遣使者千里迢迢赶到北京,给明孝宗朱佑樘进贡了一头狮子。皇帝对这头狮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内阁大学士刘吉却坐不住了,他甚至要皇帝杀掉或者饿死这头狮子。这让明孝宗大惑不解,而刘吉却给皇帝算了一笔账:  这头狮子一天要用两只羊投喂,一年就要吃掉明朝700多只羊;此外,狮子是猛兽,还要专门拨50个士兵看守;为了一头狮子而耗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实在是得不
期刊
在我只比大雄宝殿的门槛高出大半个身子时,就曾牵着妈妈的衣角,去过一些寺庙。香客们礼佛做课时,小女童仰头环顾庄严佛像,学着双手合十,好奇地在偌大的殿内跑着。在文殊菩萨前,妈妈拽住我:“这是文殊菩萨,你要拜一拜。”我仰头看文殊菩萨的佛像,他一手托着经书,一手举着宝剑,身下是一头青色的狮子。菩萨像的面貌总是相似的慈眉善目,于是我最先记住的是那狮子。  我问妈妈,“为什么文殊菩萨一定要拜一拜?”“文殊菩萨
期刊
孔鲤,字伯鱼,孔子唯一的儿子,学问上无大建树,但尊礼守纪,胸襟豁达,被孔氏子孙尊为“二世祖”。孔鲤有子名孔极,即子思,《中庸》的作者,大思想家,被称为“述圣”。  父亲的教诲  我叫孔鲤,山东曲阜人。据说我出生的时候国家领导人给家里送了一条大鲤鱼表示祝贺,父亲为了纪念这件很有面子的事儿,就给我取名叫了“孔鲤”。  其实我并不喜欢这个名字,因为它没什么深刻的文化内涵,也看不到父亲对我的期望,最主要的
期刊
一提起“睡狮”,我们就会想起拿破仑说的“中国(睡狮)醒来时,整个世界都会震撼”,但是后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和史学界有关象征性符号的研究取得进展,这几年围绕“睡狮”这一表述起源的研究日趋活跃。代表学者是费约翰(John Fitzgerald)氏和单正平氏。费约翰极力否定人们熟知的那句话出自被囚禁在圣赫勒拿岛的拿破仑之口,说那纯属谣传。  众所周知,1900年以后,“睡狮”(以及“醒狮”)一词为
期刊
秦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蒲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  楼下当垆称卓女,楼头伴客名莫愁。乡人不识离别苦,更卒多为沉滞游。  哥舒开府设高宴,八珍九酝当前头。前头百戏竞撩乱,丸剑跳踯霜雪浮。  狮子摇光毛彩竖,胡腾醉舞筋骨柔。大宛来献赤汗马,赞普亦奉翠茸裘。  一朝燕贼乱中国,河湟没尽空遗丘。开远门前万里堠,今来蹙到行原州。  去京五百而近何其逼,天子县内半没为荒陬,西凉之道尔阻修。 
期刊
石狮,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一种雕塑,它可以置于府邸、寺庙、陵墓前,也可以安放在墙头屋脊之上。他们或威风凛凛,或浑厚庄重,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在我国闽南沿海等地,有一种被称为“风狮爷”的石狮,非常独特。“风狮爷”大部分为直立形象,周身涂满彩绘,背后插着令旗披风,仿若古代武将,十分俏皮可爱。另有一种如骑狮武士一般的土偶,主要放置于屋顶之上。《台湾通史》记载:“屋之上或立土偶,骑马弯弓,壮甚威猛,是为蚩尤
期刊
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位于南京明孝陵神道之首的是石狮,这也是狮子首次居于帝王陵墓石刻首位。狮子曾广泛分布于非洲、欧亚和北美大陆,亚洲狮原产于美索不达米亚,主要生活于西亚和南亚,东亚地区则有虎而无狮。非本土动物的狮子,却极受中国文化的追捧,从帝王到民间、从庙堂到陵墓、从古代到现代,均不乏其姿彩各异的身影。  “狮子”为古代波斯语音译,在中国古文献中常写作“师子”,最早出自《汉书,西域传》,其
期刊
狮舞是与龙舞同样重要的民间舞蹈。有人认为我国原本不产狮子,汉代从西域传人的狮子,深受人们的喜爱,才有了狮舞。其实古代我国有一种珍兽狻猊,就是狮子(可能是亚洲狮)。想来与西域传人的狮子相融合,发展出了狮舞。最早的狮舞记载,见于《汉书·礼乐志》“象人”的注释。颜师古注:“孟康曰:“象人,若今戏虾鱼师(狮)子者也。”可见三国时已经有狮舞。南北朝时,狮子舞常于佛寺百戏表演中出现,如《洛阳伽蓝记》记载辟邪狮
期刊
中国本没有狮子,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诸国把狮子作为贡品进贡,中国便有了狮子。  从《汉书·西域传》到《清圣祖实录》,都能找到有关于西域诸国进贡狮子的记载,狮子在我国古代被西域诸国当做贡品来进贡,自然是被视为神兽,可进贡进来的狮子大多养于深宫之中,民间对于狮子这一形象了解并不深入,《本草纲目》记载:“狮子出西域诸国,状如虎而小,黄色。亦如神态气质金色猱狗,而头大尾长。亦有青色者,铜头铁额,钩爪锯牙,
期刊
狮子是中原与西域互通往来的和平使者、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狮子的形象颇受中国人喜爱,因而逐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有关狮子的造型艺术品,狮子也成为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元素和精神象征,融入传唱千年的古诗词曲。  无畏狮子吼 声如雷震法力无边  狮子一吼,百兽惊怖。  明初画家王绂作《瑞应狮子诗》:“西戎狮子进神京,粲粲金毛映日明。幸际盛时亲睹此,绝胜前史但闻名。万方顿使群妖息,一吼能令百兽惊。不是吾皇珍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