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何为初恋,大抵也就这样了。在日本的文化中恋爱二字并非是我们现在理解的爱恋,相当大一部分与“性”相链接,而《在世界中心呼唤爱》让我们看到日本文化的另一种更替繁荣之景。本文结合日本近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来解读这部爱情电影。
关键词:日本近现代社会文化;爱情观;悲情心理
日本是一个多台风,影片通过台风二十九号的到来,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拉开了序幕,结合了日本的地理地质特点与近现代文化特点刻画了一部令人深思的影视作品《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全剧以朔太郎和亚纪的爱情为核心,通过回忆的模式展开影视情节,让人从模糊中逐渐清醒,直到故事结局才豁然开朗。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这部爱情电影《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一、日本近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简要概述
日本社会文化部分一般包括日本传统文化、日本近现代的衣食住行、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及日本的世界遗产等。从"明治维新"时期起,借鉴东西方优秀文化,引入西方现代工业技术与思想文化,在不断的与西方文化进行了思想冲击与融合的过程中,引发了多次意义重大的社会文化思潮,形成了现在日本的多元社会文化。日本由于崇尚人与自然相和谐,使得日本人对于环境保护十分重視,对于垃圾的处理尤为出名[1]。
二、解读《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一)从近代日本社会道德观的角度解读该爱情影片
近现代日本人们心中的道德律不断提升,民族的道德观是渴求幸福,追求真善美。律子就是一个善良的角色人物,从小时候就帮助男主和女主传递磁带,小小的身躯吃力的爬到男主的小柜子口处,将磁带放进去。就在那个雨天,那辆车、那把雨伞、那一瞬间,律子她失去的是一条腿,传播的是真诚与善良,尤为震撼的是人心。
(二)从日本社会影视文化悲情心理角度探析影片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该影片的情感基调就是悲冷色调。整个故事的天气背景不是下雨就是台风,就台风二十九号就出现了三次,这湿答答阴森森的天气氛围足以让人压抑至极,再加上凄凉的故事情节,从影片开始就被凄凉渲染的淋漓尽致,全剧积淀了太多悲剧因子,极其符合了日本文化中的悲情美学[2]。
影片开头的台风二十九号到来,一个面无表情极其绝望的男孩面对一个在病床前奄奄一息的女孩的提问“私たちは行きますか(我们还可以去吗?)”男孩极其冷静的回答“きっと君を連れて行く(我一定带你去)”开头的男孩做梦的悲情故事已经让人有点窒息还带着点迷茫,灰蒙蒙的天气,压抑的病房氛围一下将悲情的火种点燃。
老师的死亡,又是突如其来的一场倾盆大雨,一个男人站在大雨里默默的目送逝者离去,几乎没有眼泪,没有哭声,也没有呻吟,感觉总有点故事,能猜出来要不是暗恋要不是过往的恋人,故事的后来也揭晓了是初恋情人,他爱的那么深情,尽管表面的波澜不惊但更能突出的是他内心的波涛汹涌,尽管悲痛却不失控,给观影人的情感冲击并非单一的逝者去世之悲,更是对一段至高无上爱情的哀叹之苦。承接并延续了上一情节的悲痛,更为之后的悲痛高潮铺垫悲剧的情感之基,给观众一个情感缓冲的过程,不至于一下子太过痛苦,让人难以置信,小细节决定大布局,让痛苦慢慢延伸,悲情接踵而至[3]。
故事开始变得甜蜜了,太阳冲破乌云普照大地,男女主相恋、相爱,为了一台walk man约定写故事,得奖的故事又是悲剧,然而更悲的是在海边男女嬉戏,破旧小屋的偷偷一吻之后真的悲剧女主正如男主所编的故事一样,患了白血病,这一刻估计悲剧已达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地步,如果这个故事是别人写的,他尚且可以大打出手爆发悲痛,可是是他自己,那种痛苦如何表达,尽管后来又在深夜广播播出女主病好了,其实大家都知道那是自欺欺人,悲情至于此也算是极致了,为何偏偏这个悲剧的玩笑变成现实,更给人以深思。
接着是小女孩的车祸,一个爱人的死亡还捎上一个天使的一条腿,让人觉得有种窒息的感觉,孩子的微笑和那一声刹车声将故事拉开了结局的帷幕。一个瘸子与男主踏上乌鲁鲁了却女主生前的心愿。一个女人为另一个女人搭上一条腿和一个“人生”不知道这样的结局算不算一种“悲情人生”的结局[4]。
(三)从日本近现代人文爱情观的角度解读爱情影片
在近现代日本人的爱情观基本上都是日本男性对爱情是内敛含蓄,尽管爱也不敢去表达,在许多影片中都能体现出来,在《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中有一段朔太郎与亚纪一起骑电瓶车到海边的情节,亚纪紧紧抱着阿朔,阿朔反倒害羞的说别抱那么紧。在海边阿朔说你学习体育都那么好,感觉你高高在上,亚纪却笑着跑了,说她要回家,阿朔让她坐电瓶车一起回去,亚纪说两家完全相反的方向,然后跳下去,显得阿朔高高在上,一句“馬鹿者、じゃ、私はどう、君と話してよ(傻瓜,那么我怎么和你说话呀?)”更是感动人心。这一段可以看出阿朔的害羞和内敛,女孩是男孩精神上的高高在上,女孩给了男孩形式上的高高在上,从亚纪在电瓶车上的大胆示爱,到站在下面仰望男主的表白更是反衬男主的内向。日本男性的爱情观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他尽管爱她,却羞于表达,与她的大胆相比,不是懦弱反而更是一种爱的伟大[5]。
(四)从日本的文学文化中析出剧情爱情电影《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哲学思考
在老师去世的典礼上,亚纪说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事の始まりで、ただ彼は事の続き。(一事的开端,只是他事的延续。)”电影中台风的开端,是悲剧爱情的延续;照相馆爷爷的爱情开端,是朔太郎的爱情延续;活着的律子,是亚纪的延续。老师的这句话从日本文学文化的角度解读:不论是明治维新后的自然主义文学革新,还是1926年之后的现代日本文学,“变”始终是日本文学的组成部分的核心,如何让“变”体现到影视文化的方方面面,《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中从“变”的文学特点折射出来的哲学思考就是辩证法中的联系观,“变”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客观性原理。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由于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与众不同,而他们之间的联系也具别出心裁又不乏异曲同工之妙。将哲学与影视相融合,让观影人的精神境界更能上升为一个新的高度。2004年8月11日,由日本著名女歌手柴咲コウ(柴崎幸)演唱并发行的电影主题曲《かたちあるもの》更令人感动不已,这就不禁让人回忆起了电影中的动人情节,使之广为流传[6]。
三、结束语
总之,一部电影就是一个时期人类社会的人们心理需求真实刻画,《在世界中心呼唤爱》这部爱情影片让我们对爱更执着,活着的人好好活着,完成逝者遗留的梦,用照相馆老爷爷的话来说“生きている人が完瞭する未完成の夢(活着的人去完成未完成的梦)”,爱,应该就是这样吧。敢于直面一切,让我们以善良真诚相待,依旧相信明天,让爱永驻人间[7-8]。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教部)
作者简介:谭清文,1996年生,男,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教部2016级行政管理学专业(自考本科段)自考生,学制:2.0年。
参考文献
[1]刘笑明.日本国家概况(第三版)[M].南开大学出版社(天津),2013,(08):8-10.
[2]高岛匡弘.从日本中小学课本学日文(全彩图文本)[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01):95-96.
[3]《日语教程》.任卫平主编.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05):46-47.
[4]林洁珏.动动手指玩日本:旅游日语彩图实境版[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01):16-17.
[5]李卓.日本近现代社会史[M].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2010.19-21.
[6]张永旺,卢络友,潘寿君.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基础日语教程(新版第三册第二版)》[M].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教育出版社,2014,(04):102-102.
[7]中央人民电台教学节目用书《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第二版)》(新版).(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日本)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编写,2015,(07):9-11.
[8]肖建萍.新概念旅游日语(第1版)[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09):15-15.
关键词:日本近现代社会文化;爱情观;悲情心理
日本是一个多台风,影片通过台风二十九号的到来,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拉开了序幕,结合了日本的地理地质特点与近现代文化特点刻画了一部令人深思的影视作品《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全剧以朔太郎和亚纪的爱情为核心,通过回忆的模式展开影视情节,让人从模糊中逐渐清醒,直到故事结局才豁然开朗。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这部爱情电影《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一、日本近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简要概述
日本社会文化部分一般包括日本传统文化、日本近现代的衣食住行、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及日本的世界遗产等。从"明治维新"时期起,借鉴东西方优秀文化,引入西方现代工业技术与思想文化,在不断的与西方文化进行了思想冲击与融合的过程中,引发了多次意义重大的社会文化思潮,形成了现在日本的多元社会文化。日本由于崇尚人与自然相和谐,使得日本人对于环境保护十分重視,对于垃圾的处理尤为出名[1]。
二、解读《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一)从近代日本社会道德观的角度解读该爱情影片
近现代日本人们心中的道德律不断提升,民族的道德观是渴求幸福,追求真善美。律子就是一个善良的角色人物,从小时候就帮助男主和女主传递磁带,小小的身躯吃力的爬到男主的小柜子口处,将磁带放进去。就在那个雨天,那辆车、那把雨伞、那一瞬间,律子她失去的是一条腿,传播的是真诚与善良,尤为震撼的是人心。
(二)从日本社会影视文化悲情心理角度探析影片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该影片的情感基调就是悲冷色调。整个故事的天气背景不是下雨就是台风,就台风二十九号就出现了三次,这湿答答阴森森的天气氛围足以让人压抑至极,再加上凄凉的故事情节,从影片开始就被凄凉渲染的淋漓尽致,全剧积淀了太多悲剧因子,极其符合了日本文化中的悲情美学[2]。
影片开头的台风二十九号到来,一个面无表情极其绝望的男孩面对一个在病床前奄奄一息的女孩的提问“私たちは行きますか(我们还可以去吗?)”男孩极其冷静的回答“きっと君を連れて行く(我一定带你去)”开头的男孩做梦的悲情故事已经让人有点窒息还带着点迷茫,灰蒙蒙的天气,压抑的病房氛围一下将悲情的火种点燃。
老师的死亡,又是突如其来的一场倾盆大雨,一个男人站在大雨里默默的目送逝者离去,几乎没有眼泪,没有哭声,也没有呻吟,感觉总有点故事,能猜出来要不是暗恋要不是过往的恋人,故事的后来也揭晓了是初恋情人,他爱的那么深情,尽管表面的波澜不惊但更能突出的是他内心的波涛汹涌,尽管悲痛却不失控,给观影人的情感冲击并非单一的逝者去世之悲,更是对一段至高无上爱情的哀叹之苦。承接并延续了上一情节的悲痛,更为之后的悲痛高潮铺垫悲剧的情感之基,给观众一个情感缓冲的过程,不至于一下子太过痛苦,让人难以置信,小细节决定大布局,让痛苦慢慢延伸,悲情接踵而至[3]。
故事开始变得甜蜜了,太阳冲破乌云普照大地,男女主相恋、相爱,为了一台walk man约定写故事,得奖的故事又是悲剧,然而更悲的是在海边男女嬉戏,破旧小屋的偷偷一吻之后真的悲剧女主正如男主所编的故事一样,患了白血病,这一刻估计悲剧已达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地步,如果这个故事是别人写的,他尚且可以大打出手爆发悲痛,可是是他自己,那种痛苦如何表达,尽管后来又在深夜广播播出女主病好了,其实大家都知道那是自欺欺人,悲情至于此也算是极致了,为何偏偏这个悲剧的玩笑变成现实,更给人以深思。
接着是小女孩的车祸,一个爱人的死亡还捎上一个天使的一条腿,让人觉得有种窒息的感觉,孩子的微笑和那一声刹车声将故事拉开了结局的帷幕。一个瘸子与男主踏上乌鲁鲁了却女主生前的心愿。一个女人为另一个女人搭上一条腿和一个“人生”不知道这样的结局算不算一种“悲情人生”的结局[4]。
(三)从日本近现代人文爱情观的角度解读爱情影片
在近现代日本人的爱情观基本上都是日本男性对爱情是内敛含蓄,尽管爱也不敢去表达,在许多影片中都能体现出来,在《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中有一段朔太郎与亚纪一起骑电瓶车到海边的情节,亚纪紧紧抱着阿朔,阿朔反倒害羞的说别抱那么紧。在海边阿朔说你学习体育都那么好,感觉你高高在上,亚纪却笑着跑了,说她要回家,阿朔让她坐电瓶车一起回去,亚纪说两家完全相反的方向,然后跳下去,显得阿朔高高在上,一句“馬鹿者、じゃ、私はどう、君と話してよ(傻瓜,那么我怎么和你说话呀?)”更是感动人心。这一段可以看出阿朔的害羞和内敛,女孩是男孩精神上的高高在上,女孩给了男孩形式上的高高在上,从亚纪在电瓶车上的大胆示爱,到站在下面仰望男主的表白更是反衬男主的内向。日本男性的爱情观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他尽管爱她,却羞于表达,与她的大胆相比,不是懦弱反而更是一种爱的伟大[5]。
(四)从日本的文学文化中析出剧情爱情电影《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哲学思考
在老师去世的典礼上,亚纪说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事の始まりで、ただ彼は事の続き。(一事的开端,只是他事的延续。)”电影中台风的开端,是悲剧爱情的延续;照相馆爷爷的爱情开端,是朔太郎的爱情延续;活着的律子,是亚纪的延续。老师的这句话从日本文学文化的角度解读:不论是明治维新后的自然主义文学革新,还是1926年之后的现代日本文学,“变”始终是日本文学的组成部分的核心,如何让“变”体现到影视文化的方方面面,《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中从“变”的文学特点折射出来的哲学思考就是辩证法中的联系观,“变”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客观性原理。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由于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与众不同,而他们之间的联系也具别出心裁又不乏异曲同工之妙。将哲学与影视相融合,让观影人的精神境界更能上升为一个新的高度。2004年8月11日,由日本著名女歌手柴咲コウ(柴崎幸)演唱并发行的电影主题曲《かたちあるもの》更令人感动不已,这就不禁让人回忆起了电影中的动人情节,使之广为流传[6]。
三、结束语
总之,一部电影就是一个时期人类社会的人们心理需求真实刻画,《在世界中心呼唤爱》这部爱情影片让我们对爱更执着,活着的人好好活着,完成逝者遗留的梦,用照相馆老爷爷的话来说“生きている人が完瞭する未完成の夢(活着的人去完成未完成的梦)”,爱,应该就是这样吧。敢于直面一切,让我们以善良真诚相待,依旧相信明天,让爱永驻人间[7-8]。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教部)
作者简介:谭清文,1996年生,男,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教部2016级行政管理学专业(自考本科段)自考生,学制:2.0年。
参考文献
[1]刘笑明.日本国家概况(第三版)[M].南开大学出版社(天津),2013,(08):8-10.
[2]高岛匡弘.从日本中小学课本学日文(全彩图文本)[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01):95-96.
[3]《日语教程》.任卫平主编.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05):46-47.
[4]林洁珏.动动手指玩日本:旅游日语彩图实境版[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01):16-17.
[5]李卓.日本近现代社会史[M].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2010.19-21.
[6]张永旺,卢络友,潘寿君.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基础日语教程(新版第三册第二版)》[M].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教育出版社,2014,(04):102-102.
[7]中央人民电台教学节目用书《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第二版)》(新版).(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日本)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编写,2015,(07):9-11.
[8]肖建萍.新概念旅游日语(第1版)[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09):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