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克·瑞库
中芯国际全球销售及市场执行副总裁
麦克·瑞库于2011年担任中芯国际美洲区总裁,2012年11月升任全球销售资深副总裁,2013年3月起负责全球销售及市场,并于2013年4月25日任执行副总裁。麦克·瑞库是在美国和亚洲拥有40年半导体经验的著名行业老将
在本刊记者采访中芯国际全球销售及市场执行副总裁麦克·瑞库(Mike Rekuc)时,感受最深的是“自信”两字。这位在全球半导体领域度过漫长职业生涯的“牛人”,对中芯国际的未来之路充满了信心。
“在全球范围内,未来中芯国际的销售收入将继续增长,客户资源也将持续增加,并呈现多元化趋势。”麦克·瑞库说。
半导体“老将”加盟中芯
2000年,国务院发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引发了软件和集成电路两大产业发展的黄金10年。同年,中芯国际在上海打下第一块桩,自此开始了集成电路晶圆制造的奋斗史。
如今,中芯国际已经有四座基地:在上海建有一座300mm晶圆厂和一座200mm超大规模晶圆厂;在北京建有一座300mm超大规模晶圆厂,一座控股的300mm先进制程晶圆厂也正在开发中;在天津和深圳各建有一座200mm晶圆厂。
2004年,中芯国际分别在港交所和纽交所成功上市。现在中芯国际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晶圆制造企业,也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制造企业之一。
麦克·瑞库于2011年加入中芯国际,当时担任中芯国际美洲区总裁一职。2012年11月升任全球销售资深副总裁,2013年3月起负责全球销售及市场,并于2013年4月25日任执行副总裁。
在美国和亚洲拥有40年半导体经验,让麦克·瑞库在国内的集成电路行销之路走得更加顺畅。在中芯国际短短的3年时间里就“三级连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芯国际对麦克·瑞库职业素养和专业管理技能的充分肯定。
可以说,麦克·瑞库的半导体职业之路是闪亮的。在加入中芯国际之前的1999年至2010年,他曾担任特许半导体(现为“全球晶圆”)市场销售部资深副总裁和美国区总裁。而在加入特许半导体之前,麦克·瑞库在摩托罗拉公司任职23年,从摩托罗拉半导体部门的一名地区销售工程师,成长为副总裁兼全世界无线用户集团的全球销售总监。
而今,中芯国际在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设立了营销办事处,并提供客户服务,同时在中国香港设立了代表处。在国内技术、资源条件各方面落后于国际集成电路大佬的情况下,中芯国际一路披荆斩棘、稳扎稳打。据Garnter2014年的分析数据,中芯国际在全球纯晶圆代工企业中排名第4,销售额占比5.7%。这几年麦克·瑞库的努力,也已融入其中。
代工厂“领头羊”连续盈利
集成电路制造业是资本和人才密集型产业,相比国际巨头在技术研发上的巨量投入,中芯国际从成立之初就受困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等现实环境。从坎坷走到现在,中芯国际见证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成长。可喜的是,自2012年以来,中芯国际已经连续11个季度实现盈利。2014年,中芯国际营业额达20亿美元。
“2014年,除中国客户之外的海外客户收入约占中芯国际总收入的57%。我们最主要的两块市场是移动通信和消费电子。虽然不方便透露客户名单,但中芯国际和大多数全球规模较大的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都有接洽与合作。”麦克·瑞库告诉记者。
中芯国际2014年第四季度业绩公告显示,中国区销售额占其总销售额超过45%。“全球半导体出货量的增长是由中国驱动,这是一个事实。”对此,麦克·瑞库评论说。
据相关机构分析,2006年中国集成电路出货量占全球集成电路出货量的25%,此后一路攀升,到2013年这一占比达到42%,2014年约为43%。分析师预测,到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出货量将占全球集成电路出货量的47%。2013~2018年,全球集成电路出货量将增长4%,而中国集成电路出货量增长率将达到14%。
在过去6个季度,来自中国客户的收入贡献一直占中芯国际所有收入的40%以上。作为中国最大、最先进的集成电路晶圆制造企业,中芯国际期待从中国IC生态系统的全面成长中受益。
中芯国际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邱慈云此前也表示:“作为管理团队,我们的首要目标就是将中芯带入可持续盈利,我们确实做到了。随着中芯国际迈入成长的新阶段,我们将一直以可持续盈利为目标。”
脚踏实地“两条腿”走路
虽然中国半导体行业已经过了十多年的追赶,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市场影响力也有限。
中芯国际资深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彭进曾表示,2014年中芯国际近20亿美元的收入,只相当于台积电的1/10,技术上落后台积电两代,产能上的差距也很大。中国整个IC设计企业销售额加起来为130亿美元,而美国高通销售额达170亿美元,第二大博通销售额也有80亿美元。
“要迎头赶上现有晶圆制造领域的国际巨头,就必须有‘3比1’的优势。这令中芯国际备感压力。”麦克·瑞库对记者说。但是也应看到,中芯国际通过差异化技术满足特殊应用的需求已经获得了商业机会。
面对波谲云诡的半导体市场,早在2011年,中芯国际就推出了全球市场战略,即用“两条腿”走路,既要坚持先进工艺的研发,也要在成熟工艺上深耕细作。“对于这个战略,目前我们还不会对其进行调整。”麦克·瑞库透露。
在先进工艺上,2014年年底,中芯国际成功制造28纳米高通骁龙410处理器。在更先进的14纳米FinFET研究上,中芯国际专利拥有数量已经进入全球10强,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
眼下蓬勃兴起的物联网,更多地用到了成熟工艺。中芯国际在成熟工艺上的进展可圈可点,包括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55纳米嵌入式闪存和38纳米NAND内存等多种产品,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麦克·瑞库在采访中向记者阐明了他认为中芯国际面对目前激烈竞争的几大优势。
第一,在工艺方面,中芯国际是国内第一家生产55纳米低功耗嵌入式闪存平台的企业,华大电子基于此推出了中国第一颗55纳米智能卡芯片。
第二,地缘优势。中芯国际身处中国,能够提供给所有客户完整的国内产业链服务,包括凸块加工和一站式服务,从而加快国内半导体企业将产品推向市场的进程,帮助它们更好地实现发展。
第三,目前银行磁条换“芯”及智能卡的需求带来巨大商机,而中芯国际开发的0.13微米低功耗EEPROM(带点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技术恰可以针对这两项应用。
第四,中芯国际持续专注于先进工艺的研发。这让客户与中芯国际能保持长久的商业合作关系,借此它们的知识产权能够轻松地转移至下一代设计上。
第五,中芯国际正投巨资在知识产权上,以帮助客户减轻设计壁垒和负担。
2015年再接再厉拓展市场
现在,整个集成电路产业正在面临巨变,物联网、大数据和云端技术等,都将给这一产业带来更多的机会。对中芯国际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赶超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机会。
“物联网并不需要最先进的技术,从而使中芯国际有机会争夺到设计需求。”麦克·瑞库说。随着物联网作为半导体收入增长驱动力的到来,中芯国际将继续提供工艺上的创新,来满足细分市场客户未来的设计需求。
2014年,中芯国际在28纳米专案、差异化产品的开发,深圳新厂运营的进展,以及多种新的合作关系的拓展上,成就可圈可点,为2015年及未来拓展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业务打下了基础。2015年年初,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与中芯国际达成协议,拟入股中芯国际,并成为中芯的第二大股东。
麦克·瑞库认为,随着半导体消费在中国的持续增长,加上处在中国的地缘优势,中芯国际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将不断增加。
据中芯国际预测,其2015年第一季度收入预期增加2%~5%,毛利率预期介于27%~29%之间。
中芯国际全球销售及市场执行副总裁
麦克·瑞库于2011年担任中芯国际美洲区总裁,2012年11月升任全球销售资深副总裁,2013年3月起负责全球销售及市场,并于2013年4月25日任执行副总裁。麦克·瑞库是在美国和亚洲拥有40年半导体经验的著名行业老将
在本刊记者采访中芯国际全球销售及市场执行副总裁麦克·瑞库(Mike Rekuc)时,感受最深的是“自信”两字。这位在全球半导体领域度过漫长职业生涯的“牛人”,对中芯国际的未来之路充满了信心。
“在全球范围内,未来中芯国际的销售收入将继续增长,客户资源也将持续增加,并呈现多元化趋势。”麦克·瑞库说。
半导体“老将”加盟中芯
2000年,国务院发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引发了软件和集成电路两大产业发展的黄金10年。同年,中芯国际在上海打下第一块桩,自此开始了集成电路晶圆制造的奋斗史。
如今,中芯国际已经有四座基地:在上海建有一座300mm晶圆厂和一座200mm超大规模晶圆厂;在北京建有一座300mm超大规模晶圆厂,一座控股的300mm先进制程晶圆厂也正在开发中;在天津和深圳各建有一座200mm晶圆厂。
2004年,中芯国际分别在港交所和纽交所成功上市。现在中芯国际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晶圆制造企业,也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制造企业之一。
麦克·瑞库于2011年加入中芯国际,当时担任中芯国际美洲区总裁一职。2012年11月升任全球销售资深副总裁,2013年3月起负责全球销售及市场,并于2013年4月25日任执行副总裁。
在美国和亚洲拥有40年半导体经验,让麦克·瑞库在国内的集成电路行销之路走得更加顺畅。在中芯国际短短的3年时间里就“三级连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芯国际对麦克·瑞库职业素养和专业管理技能的充分肯定。
可以说,麦克·瑞库的半导体职业之路是闪亮的。在加入中芯国际之前的1999年至2010年,他曾担任特许半导体(现为“全球晶圆”)市场销售部资深副总裁和美国区总裁。而在加入特许半导体之前,麦克·瑞库在摩托罗拉公司任职23年,从摩托罗拉半导体部门的一名地区销售工程师,成长为副总裁兼全世界无线用户集团的全球销售总监。
而今,中芯国际在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设立了营销办事处,并提供客户服务,同时在中国香港设立了代表处。在国内技术、资源条件各方面落后于国际集成电路大佬的情况下,中芯国际一路披荆斩棘、稳扎稳打。据Garnter2014年的分析数据,中芯国际在全球纯晶圆代工企业中排名第4,销售额占比5.7%。这几年麦克·瑞库的努力,也已融入其中。
代工厂“领头羊”连续盈利
集成电路制造业是资本和人才密集型产业,相比国际巨头在技术研发上的巨量投入,中芯国际从成立之初就受困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等现实环境。从坎坷走到现在,中芯国际见证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成长。可喜的是,自2012年以来,中芯国际已经连续11个季度实现盈利。2014年,中芯国际营业额达20亿美元。
“2014年,除中国客户之外的海外客户收入约占中芯国际总收入的57%。我们最主要的两块市场是移动通信和消费电子。虽然不方便透露客户名单,但中芯国际和大多数全球规模较大的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都有接洽与合作。”麦克·瑞库告诉记者。
中芯国际2014年第四季度业绩公告显示,中国区销售额占其总销售额超过45%。“全球半导体出货量的增长是由中国驱动,这是一个事实。”对此,麦克·瑞库评论说。
据相关机构分析,2006年中国集成电路出货量占全球集成电路出货量的25%,此后一路攀升,到2013年这一占比达到42%,2014年约为43%。分析师预测,到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出货量将占全球集成电路出货量的47%。2013~2018年,全球集成电路出货量将增长4%,而中国集成电路出货量增长率将达到14%。
在过去6个季度,来自中国客户的收入贡献一直占中芯国际所有收入的40%以上。作为中国最大、最先进的集成电路晶圆制造企业,中芯国际期待从中国IC生态系统的全面成长中受益。
中芯国际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邱慈云此前也表示:“作为管理团队,我们的首要目标就是将中芯带入可持续盈利,我们确实做到了。随着中芯国际迈入成长的新阶段,我们将一直以可持续盈利为目标。”
脚踏实地“两条腿”走路
虽然中国半导体行业已经过了十多年的追赶,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市场影响力也有限。
中芯国际资深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彭进曾表示,2014年中芯国际近20亿美元的收入,只相当于台积电的1/10,技术上落后台积电两代,产能上的差距也很大。中国整个IC设计企业销售额加起来为130亿美元,而美国高通销售额达170亿美元,第二大博通销售额也有80亿美元。
“要迎头赶上现有晶圆制造领域的国际巨头,就必须有‘3比1’的优势。这令中芯国际备感压力。”麦克·瑞库对记者说。但是也应看到,中芯国际通过差异化技术满足特殊应用的需求已经获得了商业机会。
面对波谲云诡的半导体市场,早在2011年,中芯国际就推出了全球市场战略,即用“两条腿”走路,既要坚持先进工艺的研发,也要在成熟工艺上深耕细作。“对于这个战略,目前我们还不会对其进行调整。”麦克·瑞库透露。
在先进工艺上,2014年年底,中芯国际成功制造28纳米高通骁龙410处理器。在更先进的14纳米FinFET研究上,中芯国际专利拥有数量已经进入全球10强,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
眼下蓬勃兴起的物联网,更多地用到了成熟工艺。中芯国际在成熟工艺上的进展可圈可点,包括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55纳米嵌入式闪存和38纳米NAND内存等多种产品,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麦克·瑞库在采访中向记者阐明了他认为中芯国际面对目前激烈竞争的几大优势。
第一,在工艺方面,中芯国际是国内第一家生产55纳米低功耗嵌入式闪存平台的企业,华大电子基于此推出了中国第一颗55纳米智能卡芯片。
第二,地缘优势。中芯国际身处中国,能够提供给所有客户完整的国内产业链服务,包括凸块加工和一站式服务,从而加快国内半导体企业将产品推向市场的进程,帮助它们更好地实现发展。
第三,目前银行磁条换“芯”及智能卡的需求带来巨大商机,而中芯国际开发的0.13微米低功耗EEPROM(带点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技术恰可以针对这两项应用。
第四,中芯国际持续专注于先进工艺的研发。这让客户与中芯国际能保持长久的商业合作关系,借此它们的知识产权能够轻松地转移至下一代设计上。
第五,中芯国际正投巨资在知识产权上,以帮助客户减轻设计壁垒和负担。
2015年再接再厉拓展市场
现在,整个集成电路产业正在面临巨变,物联网、大数据和云端技术等,都将给这一产业带来更多的机会。对中芯国际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赶超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机会。
“物联网并不需要最先进的技术,从而使中芯国际有机会争夺到设计需求。”麦克·瑞库说。随着物联网作为半导体收入增长驱动力的到来,中芯国际将继续提供工艺上的创新,来满足细分市场客户未来的设计需求。
2014年,中芯国际在28纳米专案、差异化产品的开发,深圳新厂运营的进展,以及多种新的合作关系的拓展上,成就可圈可点,为2015年及未来拓展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业务打下了基础。2015年年初,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与中芯国际达成协议,拟入股中芯国际,并成为中芯的第二大股东。
麦克·瑞库认为,随着半导体消费在中国的持续增长,加上处在中国的地缘优势,中芯国际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将不断增加。
据中芯国际预测,其2015年第一季度收入预期增加2%~5%,毛利率预期介于27%~29%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