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务驱动法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法。以八年级的《Flash动画制作之动作补间动画》内容为例,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简要阐述基于任务驱动法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及实施后的效果。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初中信息技术
0.引言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以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境为基础,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术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具体应用。该教学方法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任务引发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涉及的知识技能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应用各种学习资源,开展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最终完成任务实现意义。简言这,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概括为: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确定任务是核心,怎样驱动是关键,信息素养是目的。
1.学习环境及学习者特征分析
以鞍山市华育高新区学校8年级2个班为研究对象,每个班的人数在40人左右。上课地点是学校微机教室,保证每人一台机器。教师机有多媒体控制平台,学生上交作业的电子系统及教师控制系统。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主要是上学期的测评结果,对二个班的学生按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每组4~5个人,分为10组,并由小组成员推选出组长。小组成员在机房的座位相邻,便于共同学习及小组之间的协作。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为Flash动画制作。
本校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已掌握了计算机常用软件的应用。对信息技术课的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在课余时间也经常使用计算机。
2.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2.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创设所讲新内容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与“顺应”所学的新知识,进而创造出新形象,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在《动作补间动画》中,教师首先播放一段太阳升起的视频,太阳从草地和河流后面冉冉升起。学生看到之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然后,教师提出“太阳是怎么样动起来的呢”,由此导入新课——动作补间动画。
2.2师生共同分析任务,观看范例
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明确任务,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一步步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 带着任务学习, 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学生下一步自主、 协作进行探究学习作好了准备。范例只是给学生引导了方向, 提供了参考, 是任务的感性认识, 使任务更加明确。在《动作补间动画》中,师生共同分析对任务进行筹划。任务一:太阳升起;效果描述:让太阳从地平线下移动到天空中;解决方案:创建动作补间动画。任务二:调整图层的位置。
2.3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完成任务
在任务的驱动下, 学生利用课本内容、 数字资料、互联网信息等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协作。在《动作补间动画》中,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教材、教材所带的光盘及互联网自主学习,明确了动作补间动画是在两个关键帧上分别设置不同的属性,如位置、角度、倾斜、大小及颜色等。从而创建了两个关键帧变化的动画效果。创建补间动画时,只需要创建起始帧和结束帧两个关键帧的内容,两个关键帧之间的动画由Flash自行完成。在小组里面部分同学通过自主探究完成了动画的制作,倡导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开展协作学习,共同提高,共同进步。通过探究协作,引导学生逐步解决布置的任务,有效地进行意义建构。最终完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2.4共享成果,交流评价
学生完成任务后,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成果共享,互相观看小组内部成员的作品, 对优点进行吸取,对不足提出修改意见,然后修改自己的作品。 最后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每个小组的作品。教师也可以随机选择,这样会更好的了解到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小组就出现了太阳没动,而草地上的花儿动的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原因,第一没把太阳单独放在一个图层里面,第二是对草地上的花儿做了动作补間动画。出现问题的学生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改正出现的问题,并总结自己制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接下来,由小组成员通过自评判断其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掌握情况,小组成员通过互评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评价完以后,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和自主探索、协作学习的表现加以积极点评和鼓励,通过点评和鼓励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5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在《动作补间动画》教学中,教师对本课所学重点知识:Flash中的三种帧的类型,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图层位置的调整等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在课堂最后,给学生布置课后的自主活动:请节约用水。请大家设计一个公益短片:缺水的时候,水龙头里的水一滴一滴地落下。告诫人们要节约用水。教师提出相应的任务,并对任务的完成加以提示。
3.实施效果分析
通过在2个班级的教学实践,并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们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下:6班提交作业42份,有效42份,优秀25份,良好12分,及格5份;7班提交作业40份,有效40份,优秀22份,良好14分,及格4份;结合学生们的课堂表现100%的学生都学会了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能够让自己动画中的太阳动起来,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4.结束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协作能力。在对任务的分析、完成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收获和提高。但是要把任务驱动法有效的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也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对“任务”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可操作性,教师还要注重创设适当的情境等等,这就需要广大的(下转第330页)(上接第305页)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段的探索和努力! [科]
【参考文献】
[1]满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朱书慧,李洋.基于任务驱动的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软件导刊[J].2009(11).
[3]李正超.任务驱动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教学与管理[J].2011(8).
[4]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7.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初中信息技术
0.引言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以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境为基础,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术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具体应用。该教学方法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任务引发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涉及的知识技能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应用各种学习资源,开展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最终完成任务实现意义。简言这,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概括为: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确定任务是核心,怎样驱动是关键,信息素养是目的。
1.学习环境及学习者特征分析
以鞍山市华育高新区学校8年级2个班为研究对象,每个班的人数在40人左右。上课地点是学校微机教室,保证每人一台机器。教师机有多媒体控制平台,学生上交作业的电子系统及教师控制系统。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主要是上学期的测评结果,对二个班的学生按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每组4~5个人,分为10组,并由小组成员推选出组长。小组成员在机房的座位相邻,便于共同学习及小组之间的协作。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为Flash动画制作。
本校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已掌握了计算机常用软件的应用。对信息技术课的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在课余时间也经常使用计算机。
2.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2.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创设所讲新内容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与“顺应”所学的新知识,进而创造出新形象,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在《动作补间动画》中,教师首先播放一段太阳升起的视频,太阳从草地和河流后面冉冉升起。学生看到之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然后,教师提出“太阳是怎么样动起来的呢”,由此导入新课——动作补间动画。
2.2师生共同分析任务,观看范例
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明确任务,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一步步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 带着任务学习, 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学生下一步自主、 协作进行探究学习作好了准备。范例只是给学生引导了方向, 提供了参考, 是任务的感性认识, 使任务更加明确。在《动作补间动画》中,师生共同分析对任务进行筹划。任务一:太阳升起;效果描述:让太阳从地平线下移动到天空中;解决方案:创建动作补间动画。任务二:调整图层的位置。
2.3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完成任务
在任务的驱动下, 学生利用课本内容、 数字资料、互联网信息等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协作。在《动作补间动画》中,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教材、教材所带的光盘及互联网自主学习,明确了动作补间动画是在两个关键帧上分别设置不同的属性,如位置、角度、倾斜、大小及颜色等。从而创建了两个关键帧变化的动画效果。创建补间动画时,只需要创建起始帧和结束帧两个关键帧的内容,两个关键帧之间的动画由Flash自行完成。在小组里面部分同学通过自主探究完成了动画的制作,倡导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开展协作学习,共同提高,共同进步。通过探究协作,引导学生逐步解决布置的任务,有效地进行意义建构。最终完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2.4共享成果,交流评价
学生完成任务后,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成果共享,互相观看小组内部成员的作品, 对优点进行吸取,对不足提出修改意见,然后修改自己的作品。 最后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每个小组的作品。教师也可以随机选择,这样会更好的了解到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小组就出现了太阳没动,而草地上的花儿动的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原因,第一没把太阳单独放在一个图层里面,第二是对草地上的花儿做了动作补間动画。出现问题的学生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改正出现的问题,并总结自己制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接下来,由小组成员通过自评判断其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掌握情况,小组成员通过互评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评价完以后,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和自主探索、协作学习的表现加以积极点评和鼓励,通过点评和鼓励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5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在《动作补间动画》教学中,教师对本课所学重点知识:Flash中的三种帧的类型,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图层位置的调整等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在课堂最后,给学生布置课后的自主活动:请节约用水。请大家设计一个公益短片:缺水的时候,水龙头里的水一滴一滴地落下。告诫人们要节约用水。教师提出相应的任务,并对任务的完成加以提示。
3.实施效果分析
通过在2个班级的教学实践,并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们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下:6班提交作业42份,有效42份,优秀25份,良好12分,及格5份;7班提交作业40份,有效40份,优秀22份,良好14分,及格4份;结合学生们的课堂表现100%的学生都学会了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能够让自己动画中的太阳动起来,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4.结束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协作能力。在对任务的分析、完成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收获和提高。但是要把任务驱动法有效的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也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对“任务”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可操作性,教师还要注重创设适当的情境等等,这就需要广大的(下转第330页)(上接第305页)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段的探索和努力! [科]
【参考文献】
[1]满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朱书慧,李洋.基于任务驱动的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软件导刊[J].2009(11).
[3]李正超.任务驱动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教学与管理[J].2011(8).
[4]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