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字,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7万亿元,比2006年增长11.4%,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银行也受益于经济稳定增长、企业利润率上升和资金需求旺盛,业绩得以大幅增长。特别是2006~2007两年,商业银行整体平均资产增速达到21%,平均税前利润增长率超过50%,是近年来银行业发展势头最好的时期。
然而,商业银行面对的2008年经济环境和经营环境与过去几年相比,出现了很大不同。一方面国内的经济过热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另一方面,美国经济下滑,有可能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两方面因素叠加可能使我国经济出现拐点,诱发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出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需要谨慎分析面对的形势,避免盲目陷于前几年高速发展的乐观情绪中。经营策略也应顺应形势变化,做出适当调整,从关注盈利转向关注风险,从关注增长转向关注结构。特别是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增长意愿强、盈利压力大、资本规模小、风险抵抗能力弱,在形势变化中最容易受到冲击。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很可能最先限于困境,从而影响其自身的长远发展能力和银行体系安全。
2008年银行的经济环境和经营环境
近年来,三大经济引擎中的消费需求始终难以出现高速增长,过于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必然出现贸易顺差扩大带来升值压力、引发热钱流入;而央行为对冲外汇占款,又造成基础货币投放增加;流动性充裕情况下,银行为提高盈利水平,又倾向于增加信贷投放;信贷资金来源相对容易和廉价,继而造成下一轮的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
表1 2007年商业银行人民币各项贷款投放进度比较(%)
表2 2005~2007年7天回购利率统计
表3 商业银行人民币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增长情况
可以看到,目前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形成了一种不断自我放大的不良循环状态。各项宏观调控措施也因此难以在短时间内产生明显效果。虽然央行在2007年连续6次提高基准利率、10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6次发行定向票据,使得2007年成为出台紧缩货币政策力度最大、密度最集中的一年,但管理效果尚未显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维持在高位、通胀水平不断提升、资产价格泡沫持续扩大等问题均无明显改善。
目前看,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通胀、人民币升值、资产价格泡沫等问题仍难以很快得到解决。紧缩性货币政策仍将至少在近期内持续。而与此同时,2008年外部环境出现的变化使得商业银行面对的环境更加复杂和多变。
美国次级债的风险仍在呈现扩散趋势,美国经济下滑、甚至衰退的深度和期限难以估计。虽然美联储2008年1月22日已经采取紧急措施,将隔夜拆借利率调降了75个基点,美国政府也在商讨出台经济刺激计划,但能否阻止经济衰退尚未可知。如果美国经济进入较深或较长时间的衰退阶段,对我国的影响不会仅仅是出口减缓。金融市场调整造成国际资金快速抽离和扰动、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衰竭、两国之间利差和币值的急剧变化,以及国际企业对外投资的缩减均可能在更广的层面影响到我国金融市场,进而给中国经济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
因此,2008年银行面对的经营环境与前几年的稳定环境已经大不相同。经济发展周期的自然调整、不断发展却仍稚嫩的金融市场暴露在国际环境的变化冲击之下、宏观调控政策滞后效应的显现、货币政策在力度不足和调控过度之间尺度的把握、市场波动性、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等等,均使得商业银行面对的风险不断增加。
经营环境变化对银行的影响
调控措施带来利润负面影响,迫使银行寻找高风险的利润生成点。为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过快、过猛,监管机构2008年使用了更加具体和量化的信贷投放调控措施,即在新增贷款投放量与去年基本持平的同时,各季度的投放指导比例为35%、25%、20%、20%。
从经营角度看,商业银行倾向于尽早投放贷款。投放得越早,当年产生的利息收入越多,对实现当年利润贡献越大。2007年,商业银行人民币各项贷款的实际投放比例前二季度已经达到70%。
如果按照监管机构要求的比例进行投放,即便投放同样规模的贷款,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也将出现明显下降。按照目前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利差约3%计算,按照2007年的投放进度,新增贷款全年可带来的利差约为1.78%,而按照2008年的指导进度投放,新增贷款全年创造的利差约为1.56%,两者相差0.22个百分点。以股份制银行2007年合计投放贷款7716亿元计算,该利差变化使得利息收入减少17亿元,占其2007年税前利润比例约为1.5%。
实际上,由于目前商业银行低成本的活期存款占比较高、高利率的中长期贷款占比也较高,考虑期限结构后的实际存贷利差还应高于3个百分点,也即投放进度变化对利润的影响比例要高于1.5个百分点。此外,央行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也压缩了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仍以股份制银行为例,2007年末,股份制银行人民币存款余额合计为5.5万亿元,存款准备金率每上调0.5%,即冻结股份制银行可用资金270余亿元,按照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与流动资金收益率相差2%计算,该部分资金冻结对银行利润的负面影响比例约为0.5%。
因此,即便保守估计2008年央行上调准备金率的次数,上述两项政策对银行利润的负面影响比例也会达到2~3个百分点。为应对这一情况,各行纷纷自年初开始便提高贷款利率上浮要求,并表示将积极探索表外业务和业务模式创新,以便抵消紧缩性政策带来的利润负面影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6次基准利率上调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的财务负担,能够继续承受银行大幅利率上浮要求的企业,或多或少为资金需求旺盛、潜在风险较高的企业。即便目前企业的盈利水平较高,能够承受较高的财务成本,高额的利息现金流支出,也在不断地使企业应对市场变化能力更加脆弱。同时,银行依靠服务创造收入的能力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提升。通过表外业务和创新模式获取更多利润,一定程度上只是业务表面形式的调整,最后仍然是以银行承担更多风险为实质的盈利模式。因此,商业银行在保持利润高速增长和紧缩性控制政策的双重压力下,2008年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
市场利率波动加大,银行面对的市场风险增加。2007年,虽然市场资金面整体并不紧张,但受资本市场波动及新股申购等因素影响,市场利率波动明显加大。2007年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17%,按照收盘价计算的标准方差值为1.4,远远高于前两年的市场。
市场利率波动加大,且呈现整体上扬趋势,令商业银行面对的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管理难度加大、管理成本也不断提高。同时,由于基准利率提高、市场资金供求变化等因素影响,国债收益率在2007年也出现明显提升,1年之内平均提升了130BP,给商业银行存量固定收益债券带来了较大市值损失问题。
2008年市场利率变化情况目前仍难以预计,但在波动程度上不会比2007年出现明显减弱。因此,商业银行,特别是资金头寸较紧张的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不仅需要加强日常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管控,更需要做好极端情况下的应对预案。
由于信贷投放受到严格管控,商业银行富裕资金有向债券投资业务转移的压力。但如果迫于实现当年利润压力,过早、过多增加投资规模,并在持有到期帐户和待出售帐户之间配比失误,也会造成对商业银行长远盈利能力的损害。因此,2008年的资金市场和债券市场,其主线恐怕也是风险和波动,商业银行想通过这两项业务获得高额收益,需要承担的风险也许并不低于信贷市场。
部分行业风险积聚,银行面临进退两难处境。近两年来,监管机构反复提示了行业风险。目前的高风险行业既包括国家重点调控、不可持续发展的“两高”行业,也包括过于依赖出口、产能过剩的行业,还包括资产价格泡沫明显的房地产等行业。
对于商业银行,避免继续拓展这些行业的新客户相对容易,但完全、快速退出现有客户则有一定难度。特别是部分企业目前已开始出现资金链紧张,如果失去银行信贷资金支持,会很快陷入困境。因此,银行也处于一种两难境地,对于到期续贷、甚至是增贷也难以完全拒绝,否则自身信贷资产质量也难以保全。银企共渡难关似乎是更加明智的选择。但问题则在于,如果整体经济出现下行,这种情形很可能给银行造成更大的负担和损害。
图1 宏观经济运行图
图2 2005~2007年7天回购利率变化图
图3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化图
与房地产市场直接联系的还有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问题。近年来住房按揭贷款一直被视为银行优质资产,各银行全力以赴,争夺市场份额。2007年末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占商业银行各项贷款的比例已经达到15%。
在争夺市场份额过程中,各银行对客户的定位、风险识别各不相同,导致各行目前面对的风险水平各不相同,可能出现资产质量的可能性也不相同。但总体上,个贷风险也在逐渐积聚,特别是2006~2007年资本市场持续升温,个人承担的金融风险加大,也反过来加大了银行个人贷款的风险。
从发达国家经验及美国最近次级贷款情况看,一旦住房价格出现明显下降,会出现价格下降和问题房产被迫出售的循环叠加效应,进而给银行带来较大的资产质量和利润下滑问题。对于银行而言,房地产市场价格继续上涨或大幅下滑均会造成更大的风险,最好的情形是价格保持温和、小幅波动,但这并不是银行可以左右的了。
经营策略的选择和调整
处于银行业最好的经营阶段之中,商业银行普遍沉浸在资产质量不断改善、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规模保持高速增长的乐观情绪中。经营策略偏向信贷扩张,风险和收益的平衡点更多地偏向了收益一端。
面对2008年宏观经济出现拐点的可能,商业银行、特别是抗风险能力偏弱的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需要慎重进行经营策略的选择和调整。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选择转向防御性的经营策略。更多地向风险控制角度转向、适当降低盈利增长要求,提高拨备覆盖率、约束规模扩张冲动、减缓甚至暂停网点和人员的扩张、提前增加资本储备,预防资本市场变化导致融资困难。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仍可持续前期的高速发展战略,通过扩大规模和多元化战略分散风险,并寄希望于宏观经济能够实现软着陆,不会对商业银行经营造成过大冲击。
实际上,目前乐观的观点认为,美国经济衰退恰好为中国经济提供了调整契机。即中国的出口增长将会因外部需求减弱而大大趋缓,从而消除过度行政性紧缩、大幅度加息以及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可能性。从目前的情况看,2008年经济环境出现两个方向变化的可能性均存在。但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也许如何判定经济变化方向还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在面对不稳定的环境时的经营心态调整。时间或许将证明,稳健的银行才是最好的银行。
(作者单位:中国民生银行)
然而,商业银行面对的2008年经济环境和经营环境与过去几年相比,出现了很大不同。一方面国内的经济过热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另一方面,美国经济下滑,有可能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两方面因素叠加可能使我国经济出现拐点,诱发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出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需要谨慎分析面对的形势,避免盲目陷于前几年高速发展的乐观情绪中。经营策略也应顺应形势变化,做出适当调整,从关注盈利转向关注风险,从关注增长转向关注结构。特别是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增长意愿强、盈利压力大、资本规模小、风险抵抗能力弱,在形势变化中最容易受到冲击。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很可能最先限于困境,从而影响其自身的长远发展能力和银行体系安全。
2008年银行的经济环境和经营环境
近年来,三大经济引擎中的消费需求始终难以出现高速增长,过于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必然出现贸易顺差扩大带来升值压力、引发热钱流入;而央行为对冲外汇占款,又造成基础货币投放增加;流动性充裕情况下,银行为提高盈利水平,又倾向于增加信贷投放;信贷资金来源相对容易和廉价,继而造成下一轮的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
表1 2007年商业银行人民币各项贷款投放进度比较(%)
表2 2005~2007年7天回购利率统计
表3 商业银行人民币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增长情况
可以看到,目前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形成了一种不断自我放大的不良循环状态。各项宏观调控措施也因此难以在短时间内产生明显效果。虽然央行在2007年连续6次提高基准利率、10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6次发行定向票据,使得2007年成为出台紧缩货币政策力度最大、密度最集中的一年,但管理效果尚未显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维持在高位、通胀水平不断提升、资产价格泡沫持续扩大等问题均无明显改善。
目前看,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通胀、人民币升值、资产价格泡沫等问题仍难以很快得到解决。紧缩性货币政策仍将至少在近期内持续。而与此同时,2008年外部环境出现的变化使得商业银行面对的环境更加复杂和多变。
美国次级债的风险仍在呈现扩散趋势,美国经济下滑、甚至衰退的深度和期限难以估计。虽然美联储2008年1月22日已经采取紧急措施,将隔夜拆借利率调降了75个基点,美国政府也在商讨出台经济刺激计划,但能否阻止经济衰退尚未可知。如果美国经济进入较深或较长时间的衰退阶段,对我国的影响不会仅仅是出口减缓。金融市场调整造成国际资金快速抽离和扰动、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衰竭、两国之间利差和币值的急剧变化,以及国际企业对外投资的缩减均可能在更广的层面影响到我国金融市场,进而给中国经济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
因此,2008年银行面对的经营环境与前几年的稳定环境已经大不相同。经济发展周期的自然调整、不断发展却仍稚嫩的金融市场暴露在国际环境的变化冲击之下、宏观调控政策滞后效应的显现、货币政策在力度不足和调控过度之间尺度的把握、市场波动性、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等等,均使得商业银行面对的风险不断增加。
经营环境变化对银行的影响
调控措施带来利润负面影响,迫使银行寻找高风险的利润生成点。为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过快、过猛,监管机构2008年使用了更加具体和量化的信贷投放调控措施,即在新增贷款投放量与去年基本持平的同时,各季度的投放指导比例为35%、25%、20%、20%。
从经营角度看,商业银行倾向于尽早投放贷款。投放得越早,当年产生的利息收入越多,对实现当年利润贡献越大。2007年,商业银行人民币各项贷款的实际投放比例前二季度已经达到70%。
如果按照监管机构要求的比例进行投放,即便投放同样规模的贷款,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也将出现明显下降。按照目前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利差约3%计算,按照2007年的投放进度,新增贷款全年可带来的利差约为1.78%,而按照2008年的指导进度投放,新增贷款全年创造的利差约为1.56%,两者相差0.22个百分点。以股份制银行2007年合计投放贷款7716亿元计算,该利差变化使得利息收入减少17亿元,占其2007年税前利润比例约为1.5%。
实际上,由于目前商业银行低成本的活期存款占比较高、高利率的中长期贷款占比也较高,考虑期限结构后的实际存贷利差还应高于3个百分点,也即投放进度变化对利润的影响比例要高于1.5个百分点。此外,央行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也压缩了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仍以股份制银行为例,2007年末,股份制银行人民币存款余额合计为5.5万亿元,存款准备金率每上调0.5%,即冻结股份制银行可用资金270余亿元,按照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与流动资金收益率相差2%计算,该部分资金冻结对银行利润的负面影响比例约为0.5%。
因此,即便保守估计2008年央行上调准备金率的次数,上述两项政策对银行利润的负面影响比例也会达到2~3个百分点。为应对这一情况,各行纷纷自年初开始便提高贷款利率上浮要求,并表示将积极探索表外业务和业务模式创新,以便抵消紧缩性政策带来的利润负面影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6次基准利率上调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的财务负担,能够继续承受银行大幅利率上浮要求的企业,或多或少为资金需求旺盛、潜在风险较高的企业。即便目前企业的盈利水平较高,能够承受较高的财务成本,高额的利息现金流支出,也在不断地使企业应对市场变化能力更加脆弱。同时,银行依靠服务创造收入的能力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提升。通过表外业务和创新模式获取更多利润,一定程度上只是业务表面形式的调整,最后仍然是以银行承担更多风险为实质的盈利模式。因此,商业银行在保持利润高速增长和紧缩性控制政策的双重压力下,2008年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
市场利率波动加大,银行面对的市场风险增加。2007年,虽然市场资金面整体并不紧张,但受资本市场波动及新股申购等因素影响,市场利率波动明显加大。2007年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17%,按照收盘价计算的标准方差值为1.4,远远高于前两年的市场。
市场利率波动加大,且呈现整体上扬趋势,令商业银行面对的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管理难度加大、管理成本也不断提高。同时,由于基准利率提高、市场资金供求变化等因素影响,国债收益率在2007年也出现明显提升,1年之内平均提升了130BP,给商业银行存量固定收益债券带来了较大市值损失问题。
2008年市场利率变化情况目前仍难以预计,但在波动程度上不会比2007年出现明显减弱。因此,商业银行,特别是资金头寸较紧张的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不仅需要加强日常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管控,更需要做好极端情况下的应对预案。
由于信贷投放受到严格管控,商业银行富裕资金有向债券投资业务转移的压力。但如果迫于实现当年利润压力,过早、过多增加投资规模,并在持有到期帐户和待出售帐户之间配比失误,也会造成对商业银行长远盈利能力的损害。因此,2008年的资金市场和债券市场,其主线恐怕也是风险和波动,商业银行想通过这两项业务获得高额收益,需要承担的风险也许并不低于信贷市场。
部分行业风险积聚,银行面临进退两难处境。近两年来,监管机构反复提示了行业风险。目前的高风险行业既包括国家重点调控、不可持续发展的“两高”行业,也包括过于依赖出口、产能过剩的行业,还包括资产价格泡沫明显的房地产等行业。
对于商业银行,避免继续拓展这些行业的新客户相对容易,但完全、快速退出现有客户则有一定难度。特别是部分企业目前已开始出现资金链紧张,如果失去银行信贷资金支持,会很快陷入困境。因此,银行也处于一种两难境地,对于到期续贷、甚至是增贷也难以完全拒绝,否则自身信贷资产质量也难以保全。银企共渡难关似乎是更加明智的选择。但问题则在于,如果整体经济出现下行,这种情形很可能给银行造成更大的负担和损害。
图1 宏观经济运行图
图2 2005~2007年7天回购利率变化图
图3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化图
与房地产市场直接联系的还有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问题。近年来住房按揭贷款一直被视为银行优质资产,各银行全力以赴,争夺市场份额。2007年末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占商业银行各项贷款的比例已经达到15%。
在争夺市场份额过程中,各银行对客户的定位、风险识别各不相同,导致各行目前面对的风险水平各不相同,可能出现资产质量的可能性也不相同。但总体上,个贷风险也在逐渐积聚,特别是2006~2007年资本市场持续升温,个人承担的金融风险加大,也反过来加大了银行个人贷款的风险。
从发达国家经验及美国最近次级贷款情况看,一旦住房价格出现明显下降,会出现价格下降和问题房产被迫出售的循环叠加效应,进而给银行带来较大的资产质量和利润下滑问题。对于银行而言,房地产市场价格继续上涨或大幅下滑均会造成更大的风险,最好的情形是价格保持温和、小幅波动,但这并不是银行可以左右的了。
经营策略的选择和调整
处于银行业最好的经营阶段之中,商业银行普遍沉浸在资产质量不断改善、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规模保持高速增长的乐观情绪中。经营策略偏向信贷扩张,风险和收益的平衡点更多地偏向了收益一端。
面对2008年宏观经济出现拐点的可能,商业银行、特别是抗风险能力偏弱的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需要慎重进行经营策略的选择和调整。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选择转向防御性的经营策略。更多地向风险控制角度转向、适当降低盈利增长要求,提高拨备覆盖率、约束规模扩张冲动、减缓甚至暂停网点和人员的扩张、提前增加资本储备,预防资本市场变化导致融资困难。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仍可持续前期的高速发展战略,通过扩大规模和多元化战略分散风险,并寄希望于宏观经济能够实现软着陆,不会对商业银行经营造成过大冲击。
实际上,目前乐观的观点认为,美国经济衰退恰好为中国经济提供了调整契机。即中国的出口增长将会因外部需求减弱而大大趋缓,从而消除过度行政性紧缩、大幅度加息以及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可能性。从目前的情况看,2008年经济环境出现两个方向变化的可能性均存在。但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也许如何判定经济变化方向还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在面对不稳定的环境时的经营心态调整。时间或许将证明,稳健的银行才是最好的银行。
(作者单位:中国民生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