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文化打造学校特色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ach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制度文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A-0031-02
  学校“和谐教育”特色工作开展以来,我得到许多专家的指点,在学校特色创建的过程中,也走了不少弯路,亦得到不少感悟,欲与大家共分享。
  一、要面子。更要里子
  提到校园文化建设,不少人自然会联想到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独具特色的校园建筑,具有警示和激励作用的校风、校训、校歌,以及多姿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日常文化活动和文化硬件设施建设,有其重要意义,但我们更应重视的是学校的管理体制和办学精神的建设,这才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初期阶段,我们总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校园、办公室、教室等地方的标语、张贴的宣传画主题不鲜明,风格不统一,杂乱无章;尽管校园、办公室、教室等地方装饰风格统一,校园里的校务公栏里内容翔实,《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守则》等也出现在醒目的位置,但是,整体的感觉就是呆板,没有生气。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其根本原因在于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不够深入。一所学校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对学校自身有清醒的认识: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什么?学校的管理定位在哪里?学校的价值导向指向性是否明确?学校的行为准则的参照标准是什么?等等。只有对以上的内容有清晰的认识,我们才能通过外在的表现形式如文化长廊、有主题的实践活动、学校课程等表现出来。
  校园文化作为一所学校内部形成的办学理念、工作作风、管理模式、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总和,其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根本手段,以关爱、培育学生、不断激励学生奋发成才,以关心、依靠教职员工,不断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办学质量为目的。如果不注重作为文化灵魂的精神和理念的塑造,校园文化就不会有生命力。
  校园文化建设要富有文化教育的传承性和时代的创造性。学校管理者对于校园规划一定要高瞻远瞩,不能感情用事。校园建设中今天建、明天拆,或前任建、后任拆,在现实生活中不是个别现象,这是一种短视行为。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能把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有机结合起来,让校园文化激励代代学子,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二、欲速则不达
  塑造校园文化之灵魂,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决不能奢望一蹴而就。学校管理者要在师生员工中推介学校的使命和办学目标,使他们树立理想和追求。有了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教职员工才会有共同的努力方向,师生的精神力量才会进发出来,校园文化建设也就有了无穷的力量源泉。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在师生员工的共同奋斗中,在学校办学的艰难历程中磨砺而成的。
  建设和谐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制度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有效路径,和谐校园不是完全没有矛盾的校园,关键是学校能对矛盾事件有科学有效的预见和处置。师生的主观情感不满,学校在一些资源的投入方面有失匹配性和可调适性,损害了一些师生的正当权益。人的有限理性和现实的信息不对称,人性具有诚信的同时还具有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的另一面,导致客观现实的不公平会引起主观的不公平感。很多学校较少或无力采用关怀性政策增进信任,在激励方面缺少人文价值取向,将激励仅作为追求某方面效率的一项经济化的技术操作,忽视了教职工的实际需求与发展。对于校园不和谐的主要问题要采取相应的制度,履行学校相对于师生、教职工相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与应尽义务,增强制度设计与执行中的民主和激励导向,善于运用人的诚信和发挥情感力量,建设良好的制度。
  学校制度是学校组织对其内部各类成员的一种行为规范、规定。不同的出发点,会有不同的规定,从而形成不同的制度文化。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使得学校各级组织的工作以及全部校园成员的活动有了依据,确保教学、实践等各方面的活动顺利进行。
  同具有明显的外在性的物质文化相比,制度文化在整个文化世界中是深层次的文化。它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主要满足人的更深层次的需求,即由于人的交往需求而产生的合理地处理和安排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关系的需求。
  学校加强了自身制度文化建设,就能用制度规范行为、凝聚人心。加强了制度文化建设,个人随意性行为将会减少,秩序、规范将得到强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从而保证学校的和谐发展和办学目标的实现。从文化建设要求来看,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有利于文化立校。学校制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处于核心精神文化和表层物质文化之间的中间层文化,它不仅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也是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发展的保障系统。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制度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学校的文化气息和师生的行为规范水平,影响学校的工作绩效和办学水平,影响学校的规范管理和创新发展。重视和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文化立校、文化理校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大体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我们只有在深刻认识和理解学校制度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切实抓好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虽然如今许多学校都非常重视制度建设,但还是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制度过时、滞后、缺失、疏漏等情况,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存在有章不循、无章可循、执行成效不高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学校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校的和谐发展。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没有任何一项制度是完美的,也没有任何一项制度能够长期使用。这需要全校师生员工长期地共同参与到校园文化制度建设当中来,因时、因地制定出符合学校发展、有约束力、可操作的学校制度。
  三、全员参与制度文化建设
  无论什么事情,都需要人来做。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建设中要重点体现在如何对待人、对待集体、对待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塑造上,师生员工只有受到尊重和信任,只有当自身的价值在与学校的发展相结合中得以实现,才能不断奋发向上。管理者要从人本思想出发,做到尊重、爱护、信任、理解人,让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建设,营造出一种和谐融洽、平等互利、宽容谦逊、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群体精神氛围。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学校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能够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体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应当按章办事、不徇私情,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提倡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学校还要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性发展的生动活泼的制度环境,促进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因此,在校园文化制度建设中,学校管理者应发挥全校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都参与到学校文化的制度建设。当教师参与了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就会从自身的情况来思考符合自身利益的制度。每一位教师都这样,那么在制度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各种思维的碰撞,各种思维火花的产生,各条制度的形成,会潜移默化地让教师学会换位思考,同时,在各条制度的制定中,也会让教师逐步认同、理解校园的规章制度。只有认同,才不会抵触,只有理解,才能有拥护。
  学校的制度建设应在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基础上,立足于激励师生员工,有效地发挥其创造力,让制度文化发挥统一思想、规范行为、激励员工、形成合力的作用。那种没有群众基础、空洞而无操作依据的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不仅不会为学校文化的建设起保障作用,反而会阻碍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以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从馆藏资源、学科结构和出版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中文图书的馆藏结构,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今后确定合理的藏书结构,建立适合本馆的文献
抗日战争时期,受战争的影响,贵州食盐运销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贵州食盐来源由多元化转为单一化,运输由以前的商运为主变为战时的官运为主,运销区域变为川盐销区。每一变化都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研究报告指出,2010、2011这两年,冰岛在“全球创新指数”中分别居全球最具创新能力经济体首位和第十一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强国。这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4月20日至23日,以“创新驱动发展,发明创造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在柳州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自治区副主席蓝天立、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巡视员杨
发展中间业务成为现代银行重要的创收渠道,既可为银行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又是实现银行利润最大化的重要攀措。文章围绕中间业务有关问题进行务实性的探讨,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导入 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B-0055-01  课堂导入语虽短,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来。初中历史课堂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介绍一些比较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  一、故事悬念导入法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洛克说:“教员的巨大技巧在
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善治视角下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从政府建设和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现代新型农民两个维度出发,对少数民族地区新农
本刊讯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审计署日前联合下发通知,提出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通知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把治理择校乱收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 互助合作精神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B-0016-02    初中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不仅注重学生的信息获取、加工、管理方面,而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达与交流,个体与群体之间互助合作精神的培养。尤其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的 “做中学”教学内容,更有助于激发和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