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开始学习研究之前,我不得不,着重于了解图像学一词,通过剖析它的内在意义,以此来联系自己的专业进行深入学习。图像学,最开始是由希腊语--图像演化成的,它是为了表达和研究绘画主题的传统、意义以及与其他文化发展之间的联系应运而生。简而言之,图像学实际上是一种美术史研究方法论,它解读的是图像背后的历史人文意义,从艺术的角度来研究人的观念被视觉化的过程及原因。而最具影响力的图像学研究者即是欧文·潘诺夫斯基,至此,我以下所有的学习研究内容,皆与他的著作《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导论的一开始作者便用了行脱帽礼这一生活中常有的生动的例子向我们阐述了前图像志,图像志以及图像学的涵义与区别。“熟人脱帽致意”,首先从形式的角度来看,联系到环境艺术设计,我们可以看到诸多表现,比如空间色彩搭配,软装,装饰品,装饰图案等。然后当我们鉴定这一动作时,我们已经超越了纯粹形式的感知,当我们进入了鉴定题材的阶段,这便是前图像志阶段。如果我们了解到脱帽致意是西方特有的行为方式,是中世纪的骑士传统,他们通过摘下头盔来向对方表示友好,我们便知道这一动作所表达出的意义,这种将眼下现象与传统文化习俗联系起来的行为就称之为图像志阶段。此外,一些阅历丰富的观察者还能够从这位脱帽者身上看出不一样的个性,而这些个性都是由他所處的民族,社会以及受过的教育或经历等各因素决定的,这就是图像学阶段。另外,作者潘诺夫斯基在导论中还提出了艺术作品分析的三个层次:第一性或自然的主题;第二性或程式主题;内在意义或内容,并且这三个方面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作者十分重视对于艺术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进行分析,具体对于“皮耶罗两组绘画中的人类早期历史”这一例子来说,作者认为皮耶罗作为一个考古学家和艺术创作者,将作品同考古学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反映了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也体现了画家进化论的观点。简而言之,图像学含蓄的提出了一种艺术创造的模式,并且利用图像学方法解释的过程是一个从个别的和明显的事物上升到统一的本质的事物的过程。
文艺复兴时期图像志充满了人文主义色彩。对文艺复兴的图像志的研究者而言,古典主题的知识、原典传统和古典神话都极为重要。艺术家把非古典主义意义赋予古典母题,古典母题与古典母题的重新统一构成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特征,这种重新统一不仅仅是一个人文主义事件,更加是一个人类的事件。这个时候的艺术家,他们去追求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一种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图像志上,都即不同与中世纪也不同于古典,但又显示着与起联系和借鉴的崭新形式。在佛罗伦萨画派中的皮耶罗是一个别具一格的人,从他的技巧上可以看出来他的绘画内容和艺术风格一样独特,在他的艺术作品的表达中则洋溢着神奇的魅力。在皮耶罗那一副最早期的以神话为主题的作品里,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解释。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对各种神话故事有所了解之外,还要明白哲学知识。我们破解艺术作品图像奥秘的关键还是在背景,如果以此为出发点,皮耶罗绘画的所有成分的构成便很容易得到解释。
我们在他的绘画中感受到的不是一个文明人的斯文怀旧,而是一位碰巧生活在文明时期的一个原始人的潜意识追忆。作者对于皮耶罗的评价颇高,他认为皮耶罗不仅重新构建了史前世界的外貌,同时还重温了远古人类的感情,即正在觉醒的人类创造生活时的兴奋,以及穴居人与野蛮人的激情与恐怖。这也许正是图像带给我们的神奇魅力。
在认真阅读完导论部分并且将其与我自身的环境艺术专业联系起来之后,我发现,图像学这一方法对于我们在创造和赏析一些环境艺术作品时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不仅可以运用这一方法去分析一整个作品,而且还可以将各位大师的各个时期作品中时常出现的单个元素,装饰艺术,硬装软装等这些形式都上升到图像学层面,我就以具体的例子——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的作品巴塞罗那展览馆,从作品形式来看,是由一个基地,八根金属柱子和薄薄的一片屋顶。从材质的构成来看,大理石和玻璃构成的墙板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它们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成既分割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列,室内室外相互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而从这个建筑表达的意义来看,则是建筑师本人对空间的一种理解,空间不仅仅有封闭静止的,它们还可以因为材料的运用和对光进行反射折射作用而达到活泼流动的空间状态。建筑师们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设计,以达到不同的视觉效果或者传达一些自我的深刻思想,再也不是以实用为目的,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存在。
《图像学研究》一书通过对图像的讨论,不仅实现了对这些图像的图像学解读,也使得这些解读成为一种"图像",勾勒出人存在的种种状态,用以书写作者心中对于人的基本认知,暗喻着关于人的价值与人的界限的讨论。
我的专业是环境设计,在潘诺夫斯基提出的“图像学方法”中三个层次的第二个层次:图像志阶段。所有作品中的形象都不是随便或者偶然形成的,而是与特定的民俗文化以及相关主题的形象表现习俗密切相关的。正如极简主义发展至今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一种室内装修风格,而是变成了现代人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图像再现可以让有价值的东西继续保留,从人文主义的角度说就是艺术家创造这件艺术品的过程基本可以从画面中呈现。图像再现的艺术作品是可以充当媒介,穿越时空,从而联系艺术家和我们。这就是艺术呀!
作者简介:
李舒红(1994.03.26—),女,汉族,籍贯:安徽,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导论的一开始作者便用了行脱帽礼这一生活中常有的生动的例子向我们阐述了前图像志,图像志以及图像学的涵义与区别。“熟人脱帽致意”,首先从形式的角度来看,联系到环境艺术设计,我们可以看到诸多表现,比如空间色彩搭配,软装,装饰品,装饰图案等。然后当我们鉴定这一动作时,我们已经超越了纯粹形式的感知,当我们进入了鉴定题材的阶段,这便是前图像志阶段。如果我们了解到脱帽致意是西方特有的行为方式,是中世纪的骑士传统,他们通过摘下头盔来向对方表示友好,我们便知道这一动作所表达出的意义,这种将眼下现象与传统文化习俗联系起来的行为就称之为图像志阶段。此外,一些阅历丰富的观察者还能够从这位脱帽者身上看出不一样的个性,而这些个性都是由他所處的民族,社会以及受过的教育或经历等各因素决定的,这就是图像学阶段。另外,作者潘诺夫斯基在导论中还提出了艺术作品分析的三个层次:第一性或自然的主题;第二性或程式主题;内在意义或内容,并且这三个方面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作者十分重视对于艺术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进行分析,具体对于“皮耶罗两组绘画中的人类早期历史”这一例子来说,作者认为皮耶罗作为一个考古学家和艺术创作者,将作品同考古学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反映了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也体现了画家进化论的观点。简而言之,图像学含蓄的提出了一种艺术创造的模式,并且利用图像学方法解释的过程是一个从个别的和明显的事物上升到统一的本质的事物的过程。
文艺复兴时期图像志充满了人文主义色彩。对文艺复兴的图像志的研究者而言,古典主题的知识、原典传统和古典神话都极为重要。艺术家把非古典主义意义赋予古典母题,古典母题与古典母题的重新统一构成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特征,这种重新统一不仅仅是一个人文主义事件,更加是一个人类的事件。这个时候的艺术家,他们去追求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一种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图像志上,都即不同与中世纪也不同于古典,但又显示着与起联系和借鉴的崭新形式。在佛罗伦萨画派中的皮耶罗是一个别具一格的人,从他的技巧上可以看出来他的绘画内容和艺术风格一样独特,在他的艺术作品的表达中则洋溢着神奇的魅力。在皮耶罗那一副最早期的以神话为主题的作品里,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解释。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对各种神话故事有所了解之外,还要明白哲学知识。我们破解艺术作品图像奥秘的关键还是在背景,如果以此为出发点,皮耶罗绘画的所有成分的构成便很容易得到解释。
我们在他的绘画中感受到的不是一个文明人的斯文怀旧,而是一位碰巧生活在文明时期的一个原始人的潜意识追忆。作者对于皮耶罗的评价颇高,他认为皮耶罗不仅重新构建了史前世界的外貌,同时还重温了远古人类的感情,即正在觉醒的人类创造生活时的兴奋,以及穴居人与野蛮人的激情与恐怖。这也许正是图像带给我们的神奇魅力。
在认真阅读完导论部分并且将其与我自身的环境艺术专业联系起来之后,我发现,图像学这一方法对于我们在创造和赏析一些环境艺术作品时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不仅可以运用这一方法去分析一整个作品,而且还可以将各位大师的各个时期作品中时常出现的单个元素,装饰艺术,硬装软装等这些形式都上升到图像学层面,我就以具体的例子——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的作品巴塞罗那展览馆,从作品形式来看,是由一个基地,八根金属柱子和薄薄的一片屋顶。从材质的构成来看,大理石和玻璃构成的墙板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它们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成既分割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列,室内室外相互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而从这个建筑表达的意义来看,则是建筑师本人对空间的一种理解,空间不仅仅有封闭静止的,它们还可以因为材料的运用和对光进行反射折射作用而达到活泼流动的空间状态。建筑师们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设计,以达到不同的视觉效果或者传达一些自我的深刻思想,再也不是以实用为目的,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存在。
《图像学研究》一书通过对图像的讨论,不仅实现了对这些图像的图像学解读,也使得这些解读成为一种"图像",勾勒出人存在的种种状态,用以书写作者心中对于人的基本认知,暗喻着关于人的价值与人的界限的讨论。
我的专业是环境设计,在潘诺夫斯基提出的“图像学方法”中三个层次的第二个层次:图像志阶段。所有作品中的形象都不是随便或者偶然形成的,而是与特定的民俗文化以及相关主题的形象表现习俗密切相关的。正如极简主义发展至今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一种室内装修风格,而是变成了现代人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图像再现可以让有价值的东西继续保留,从人文主义的角度说就是艺术家创造这件艺术品的过程基本可以从画面中呈现。图像再现的艺术作品是可以充当媒介,穿越时空,从而联系艺术家和我们。这就是艺术呀!
作者简介:
李舒红(1994.03.26—),女,汉族,籍贯:安徽,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