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认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日益突出。但是,作为高中政治老师,教育理念的更新远比任何一种技术和手段的更新更为重要。譬如:如何看待知识的获取途径和方式、如何认识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定位以及应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对待技术的学习等等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理念;信息技术;民族高中;政治课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普及,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高中政治教学工作。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能否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不在于你熟练掌握技术的程度,而在于教育者是否具备一定的教育理念。通过调查和交流,我们认为作为教师,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要想与时俱进,增强个人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是关键。
1.任何教育技术,不过是人类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手段,仅此而已。
近年来,“应该如何更加有有效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有效地学习?”越来越成为我们教育界关心的问题。在我们高中政治教学中,不少教师对多媒体技术怀着渴望早日掌握又因为陌生而心怀畏惧的心理特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一种是战战兢兢、诚惶诚恐;或者就是拒绝排斥、不屑一顾以及任其自然,与我们无干的态度。其实大可不必。只要真正弄清信息技术的本质,问题将迎仞而解。
从人类文明的发展看,知识和负载知识的媒体技术之间就存在着无法分割的关系。技术的改变有时甚至能很大程度上决定知识和习得的方式。①在当今教育环境中,计算机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对人类的重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尽快熟悉、掌握计算机并运用到教学中已成为当务之急。具体实践中,通常的表现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达到改变传统教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评价手段等目的。因此,“技术作为要素,增加了课堂上教师行为的价值,而一旦把技术剥离,上课的质量就会受到损害。”②具体而言,就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和不足,革除传统课程教学中的弊端,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推进素质教育。其核心理念就是还学生以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学得充分,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定位。随着计算机课程和设置和推广,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成为一个普通公民的基本素养。当全社会已经开始普及信息技术时,教师不仅应当率先掌握和运用计算机,同时,还应该理解:掌握技能已不应成为信息素养的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不是技术的教育,而是运用技术获取知识的教育。如同我们利用早以掌握的幻灯、录音、摄影等教学工具一样围绕教材进行教学,信息技术仅只是工具,而不是终极目的。
2.知识的获得靠的是学习者自己而不是别的什么其他途径
“什么是知识?知识是怎样获得的?”对此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作为教师应该从理论上对此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我们知道,人类的知识根据其存在形式可以分为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两种。显性知识就是以文字、图象、符号、等方式表达的,以文献形式出现的用以供人们交流的、可以任意组织的结构化知识。通常我们看到的课本、书籍、影像等即是。而隐性知识指的是那些难以普通的表现形式和交流手段表达的,依附于人的大脑或技能中,通常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非结构化的知识,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③我们的教学目的并不是给学生以死记硬背的结果,相反,我们孜孜以求的是让学生理解文字后面所蕴涵的真理。
当我们运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时,许多技术环节令我们一筹莫展。但是,随着课件的设计、编辑和整理,计算机的频繁使用,网络资源获取的增加,教师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强,在日后的教学中愈加得心应手。而学生们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也兴趣盎然,把问题从课堂带到课外,从思维到能力得到极好锻炼。例如,高三政治设计“深刻理解两党制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以及给我们的启示”这一课题时,就涉及人员的组织,草拟提纲,利用网络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问题的讨论,思想的总结,论文的撰写,彼此的评价等等环节。以现代技术为平台,让学生充分发挥,师生互动,共同进步。由此,我们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活动是通过选择蕴涵知识的媒体而获得成功的,但是,在任何情况下媒体都应该以最适合的方式来适应学习任务。即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展示对象物体的内容,取决于内容所表示的实体的特性(物体、事件顺序、处理进程等)和任务的特性。教师选择媒体和技术的理由首先取决于学生学习行为中内容和表现方式之间的相关性,其次取决于师生所处的距离、学生人数等外部环境。假如把知识当河流,学习者就是岸边的持斛者,任何知识都应是学习者自己获取而不是从教师所呈现中获得。尽管其得以实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但教师决不能越俎代庖。
3.不要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
在学校中,学生的学习并不应是偶然发生的,而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直接结果。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最为迫切的要求,就是要能设计出可以迎接当今技术挑战的教学,把技术整合为教学设计中的一部分。也因此,许多教师和家长会以为,一旦课堂教学涉及了计算机技术,那么,计算机就是这堂课中最重要的东西了。结果,出现了,“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的作法:很多地方的“优质课比赛”不过是围绕计算机进行的一次次“文艺汇演”。
有学者对南京13中高一年级实验班和普通班学生就网络教学的反应做过调查,发现:对于“教师是否一定要进行网络教学”均有半数同学认为“有些科目可用,有些科目不可用”。从网络对各学科教与学作用的价值取向看,“文科(英语、政史、语文)操作性强些,均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赞同,而理科则未过半数。”④可见,教育技术是必须适应教学的特点、内容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科或课程者适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它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可能有些课程通过粉笔、黑板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读写、计算、信息收集、问题解决等技能的培养可以通过不同技术来实现。 耐斯比早在1984年《大趋势》一书中指出:任何新技术应用于教学都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技术本身不会革命,技术与思想的结合才可能形成真正的教育变革。我们绝不能因为追求网络化、多媒体化面忽视了教学理念的更新。否则,由于教学理念仍然停留在以往的课堂教学的框框可,教学过程不过完成了一次黑板搬家,教学方式则从“满堂灌”演变成“满堂电脑灌”,新瓶装旧酒而已。因此,要认识到,对教育而言,只要对学习有利,任何技术、技能、方法都不存在是否过时的问题。
4.高中政治学习应该是一次让信息技术为伴的充满情趣的旅行
今天,随着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本来压力就较大的一线教师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大量的新技术、新资源、新方法都需要教师去学习、去接触。技术的水平越高,人与技术接触的水平也就越高,我们教师的压力就越大。同时,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如何运用计算机技术改善教学环境并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如何借助计算机技术尽快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师生的信息素养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教学鸿沟”?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迫使我们去研究信息素养北后的文化内涵。
信息素养是什么东西?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将其定义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它包含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因些,不难将其与音乐、绘画等同起来,把它看成是一种艺术,一种让我们体验到教学是一种愉快而又自由的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网络示范告知高中生们,我们身处信息时代,获取信息是很容易的,但是会解读并运用信息解决问题可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暗示学生们要以一种轻松心态去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乐趣,让学生带着课题上网研究自主学习的方式,无一例外地获得了成功。2012年秋季学期,我们在高三民族文科班组织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探讨关于“如何理解我们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对世界经济新秩序产生的影响”,“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各国政府联手应对所蕴含的哲学道理”,“分析政府在抗灾救灾工作中的所体现的政治学原理”,“灾难面前,为什么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等等问题。学生们行动迅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结果相当满意。这给我们以启示:当我们以一种轻松的去享受信息技术带来乐趣的心态参加学习时,将从精神上获得得一种升华,从知道如何使用计算机,到知道如何访问信息,到批判性地思考信息本身,到信息的技术改造,到其社会的、文化的甚至是哲学上的情境和影响力,这一过程会使我们领略到现代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是多么自由和广阔呀!而政治的教化作用就潜藏其中。
“技术的作用应该是给教学增加人性和美学的成分,而不是让教学和学习变得更加机械。”⑤是的,世界是多资多彩的,人作为主体在其中不断体验并发挥作用,因此,自我们导向、情境认知、多元观点、批判反思等都更加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和积极感受和主观作用。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作用应该是丰富而不是削弱这种体验,使学习变成一次充满乐趣的旅行。
5.小结
教与学应该是一个轻松和愉快的过程,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大大改变了教育活动中信息的呈现方式,使得我们有了把许多教育理念化为实践的工具。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主要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教师角色发生转化,带着新的性质。因此,信息时代教育理念的更新相当关键。
参考文献
[1] [2] 任友群:《信息时代的知识生产和复制》
[3] 柳 栋:《网络教学的定义》
[4] 李爱娟:《南京十三中高一学生对网络教学反应的调查分析》
[5] 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
【关键词】教育理念;信息技术;民族高中;政治课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普及,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高中政治教学工作。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能否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不在于你熟练掌握技术的程度,而在于教育者是否具备一定的教育理念。通过调查和交流,我们认为作为教师,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要想与时俱进,增强个人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是关键。
1.任何教育技术,不过是人类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手段,仅此而已。
近年来,“应该如何更加有有效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有效地学习?”越来越成为我们教育界关心的问题。在我们高中政治教学中,不少教师对多媒体技术怀着渴望早日掌握又因为陌生而心怀畏惧的心理特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一种是战战兢兢、诚惶诚恐;或者就是拒绝排斥、不屑一顾以及任其自然,与我们无干的态度。其实大可不必。只要真正弄清信息技术的本质,问题将迎仞而解。
从人类文明的发展看,知识和负载知识的媒体技术之间就存在着无法分割的关系。技术的改变有时甚至能很大程度上决定知识和习得的方式。①在当今教育环境中,计算机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对人类的重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尽快熟悉、掌握计算机并运用到教学中已成为当务之急。具体实践中,通常的表现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达到改变传统教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评价手段等目的。因此,“技术作为要素,增加了课堂上教师行为的价值,而一旦把技术剥离,上课的质量就会受到损害。”②具体而言,就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和不足,革除传统课程教学中的弊端,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推进素质教育。其核心理念就是还学生以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学得充分,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定位。随着计算机课程和设置和推广,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成为一个普通公民的基本素养。当全社会已经开始普及信息技术时,教师不仅应当率先掌握和运用计算机,同时,还应该理解:掌握技能已不应成为信息素养的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不是技术的教育,而是运用技术获取知识的教育。如同我们利用早以掌握的幻灯、录音、摄影等教学工具一样围绕教材进行教学,信息技术仅只是工具,而不是终极目的。
2.知识的获得靠的是学习者自己而不是别的什么其他途径
“什么是知识?知识是怎样获得的?”对此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作为教师应该从理论上对此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我们知道,人类的知识根据其存在形式可以分为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两种。显性知识就是以文字、图象、符号、等方式表达的,以文献形式出现的用以供人们交流的、可以任意组织的结构化知识。通常我们看到的课本、书籍、影像等即是。而隐性知识指的是那些难以普通的表现形式和交流手段表达的,依附于人的大脑或技能中,通常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非结构化的知识,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③我们的教学目的并不是给学生以死记硬背的结果,相反,我们孜孜以求的是让学生理解文字后面所蕴涵的真理。
当我们运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时,许多技术环节令我们一筹莫展。但是,随着课件的设计、编辑和整理,计算机的频繁使用,网络资源获取的增加,教师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强,在日后的教学中愈加得心应手。而学生们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也兴趣盎然,把问题从课堂带到课外,从思维到能力得到极好锻炼。例如,高三政治设计“深刻理解两党制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以及给我们的启示”这一课题时,就涉及人员的组织,草拟提纲,利用网络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问题的讨论,思想的总结,论文的撰写,彼此的评价等等环节。以现代技术为平台,让学生充分发挥,师生互动,共同进步。由此,我们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活动是通过选择蕴涵知识的媒体而获得成功的,但是,在任何情况下媒体都应该以最适合的方式来适应学习任务。即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展示对象物体的内容,取决于内容所表示的实体的特性(物体、事件顺序、处理进程等)和任务的特性。教师选择媒体和技术的理由首先取决于学生学习行为中内容和表现方式之间的相关性,其次取决于师生所处的距离、学生人数等外部环境。假如把知识当河流,学习者就是岸边的持斛者,任何知识都应是学习者自己获取而不是从教师所呈现中获得。尽管其得以实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但教师决不能越俎代庖。
3.不要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
在学校中,学生的学习并不应是偶然发生的,而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直接结果。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最为迫切的要求,就是要能设计出可以迎接当今技术挑战的教学,把技术整合为教学设计中的一部分。也因此,许多教师和家长会以为,一旦课堂教学涉及了计算机技术,那么,计算机就是这堂课中最重要的东西了。结果,出现了,“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的作法:很多地方的“优质课比赛”不过是围绕计算机进行的一次次“文艺汇演”。
有学者对南京13中高一年级实验班和普通班学生就网络教学的反应做过调查,发现:对于“教师是否一定要进行网络教学”均有半数同学认为“有些科目可用,有些科目不可用”。从网络对各学科教与学作用的价值取向看,“文科(英语、政史、语文)操作性强些,均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赞同,而理科则未过半数。”④可见,教育技术是必须适应教学的特点、内容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科或课程者适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它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可能有些课程通过粉笔、黑板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读写、计算、信息收集、问题解决等技能的培养可以通过不同技术来实现。 耐斯比早在1984年《大趋势》一书中指出:任何新技术应用于教学都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技术本身不会革命,技术与思想的结合才可能形成真正的教育变革。我们绝不能因为追求网络化、多媒体化面忽视了教学理念的更新。否则,由于教学理念仍然停留在以往的课堂教学的框框可,教学过程不过完成了一次黑板搬家,教学方式则从“满堂灌”演变成“满堂电脑灌”,新瓶装旧酒而已。因此,要认识到,对教育而言,只要对学习有利,任何技术、技能、方法都不存在是否过时的问题。
4.高中政治学习应该是一次让信息技术为伴的充满情趣的旅行
今天,随着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本来压力就较大的一线教师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大量的新技术、新资源、新方法都需要教师去学习、去接触。技术的水平越高,人与技术接触的水平也就越高,我们教师的压力就越大。同时,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如何运用计算机技术改善教学环境并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如何借助计算机技术尽快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师生的信息素养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教学鸿沟”?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迫使我们去研究信息素养北后的文化内涵。
信息素养是什么东西?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将其定义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它包含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因些,不难将其与音乐、绘画等同起来,把它看成是一种艺术,一种让我们体验到教学是一种愉快而又自由的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网络示范告知高中生们,我们身处信息时代,获取信息是很容易的,但是会解读并运用信息解决问题可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暗示学生们要以一种轻松心态去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乐趣,让学生带着课题上网研究自主学习的方式,无一例外地获得了成功。2012年秋季学期,我们在高三民族文科班组织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探讨关于“如何理解我们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对世界经济新秩序产生的影响”,“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各国政府联手应对所蕴含的哲学道理”,“分析政府在抗灾救灾工作中的所体现的政治学原理”,“灾难面前,为什么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等等问题。学生们行动迅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结果相当满意。这给我们以启示:当我们以一种轻松的去享受信息技术带来乐趣的心态参加学习时,将从精神上获得得一种升华,从知道如何使用计算机,到知道如何访问信息,到批判性地思考信息本身,到信息的技术改造,到其社会的、文化的甚至是哲学上的情境和影响力,这一过程会使我们领略到现代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是多么自由和广阔呀!而政治的教化作用就潜藏其中。
“技术的作用应该是给教学增加人性和美学的成分,而不是让教学和学习变得更加机械。”⑤是的,世界是多资多彩的,人作为主体在其中不断体验并发挥作用,因此,自我们导向、情境认知、多元观点、批判反思等都更加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和积极感受和主观作用。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作用应该是丰富而不是削弱这种体验,使学习变成一次充满乐趣的旅行。
5.小结
教与学应该是一个轻松和愉快的过程,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大大改变了教育活动中信息的呈现方式,使得我们有了把许多教育理念化为实践的工具。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主要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教师角色发生转化,带着新的性质。因此,信息时代教育理念的更新相当关键。
参考文献
[1] [2] 任友群:《信息时代的知识生产和复制》
[3] 柳 栋:《网络教学的定义》
[4] 李爱娟:《南京十三中高一学生对网络教学反应的调查分析》
[5] 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