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秦淮新河概况
秦淮河是长江下游南岸的一条支河,秦淮河流域面积2631km2,平面呈蒲扇形,为一完整的山间盆地,丘陵山区占流域面积的80%,腹部低洼圩区占总面积的20%,
秦淮新河分洪道于1975年動工,1979年竣工,上起江宁区河定桥,流经雨花台区,切铁心桥分水岭,纳西善桥沟水,在金胜村入长江,全长18 km。集行洪、灌溉和航运功能于一体。
二、秦淮新河水环境现状
1 水资源量分析
(1) 地表水资源量及其可利用量
地表水资源数量是指河流、库塘等地表水体中由当地降水形成的、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南京市地形比较复杂,沿江、河、湖地区为平原圩区,腹地为丘陵山区。将下垫面划分为水面、水田、旱地、城镇四种类型,旱地主要包括水浇地、果林、绿化及未利用土地等,城镇包括城镇用地、工矿用地、公路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等不透水面积。根据各种下垫面的特征及不同产流规律,利用水文模型由降水系列推求径流系列。
(2) 地下水资源量及其可利用量
地下水资源量是指地下水体中参与水循环且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地下水的补给有大气降水入渗,地表水入渗,灌溉水回渗及区域外的侧向径流补给,而以大气降水入渗为主要补给来源。
根据南京市多年长观资料,潜水水位、承压水水位,始终高于长江水位(除洪水位),说明在正常情况下,潜水、承压水补给江水。长江、秦淮河、滁河是地下水的排泄通道。潜水、承压水水位动态与降水量大小,雨期长短是正相关关系,且承压水水位升降变化滞后于潜水,说明大气降水是孔隙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此外,基岩地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降水后水位明显上升。人工开采与泄入地表水是基岩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
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并且在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和不造成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及其他不良后果条件下可供开采的多年平均地下水量。
(3) 区域水资源总量及其可利用量
秦淮河流域各分区水资源总量可有以下计算公式求得:
Q总=Q地表+Q地下不重复量=Q地表+Q雨
式中,Q总—当地水资源总量;
Q地表—地表水资源量;
Q地下不重复量—地下水资源不重复量;
Q雨—降水入渗补给量
2水质现状分析
根据南京市水利局提供的2007—2009年南京市区及各分区的水质资料进行水质现状评价。
1.评价方法与标准
(1)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① 污染危害程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加的评价参数,分指数按下式计算:
式中:Ci为实测浓度值;Csi为该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允许浓度(评价标准)值。
② 污染危害程度随浓度增加而降低的评价参数(如DO),分指数按下式计算:
式中:DOf为饱和溶解氧浓度;DOs为溶解氧的地面水水质标准;DOj为溶解氧的监测值。
③ 有最低和最高允许限度的评价参数(如PH),分指数按下式计算:
式中:pHj为监测值; pHsd为水质标准中规定的下限值;pHsu为水质标准中规定的上限值。
④ 超标率计算方法
达标率L:
(2)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区域水质现状评价
规划区域内共设22个地表水质监测断面,其中溧水县设3个地表水质监测断面,江宁区设12个地表水质监测断面,市区设7个地表水质监测断面。本次以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作为水质评价因子进行不同区域水质达标率分析。2007年秦淮河流域DO在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超标率分别为23.91%、50.59%、48.08%,IMn在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超标率分别为71.74%、62.35%、21.15%,NH3-N在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超标率分别为36.96%、20.00%、5.77%,TP在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超标率分别为41.30%、45.88%、42.31%,可以看出2007年各项指标达标率均较低;2008年秦淮河流域DO在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超标率分别为36.96%、48.00%、78.57%,IMn在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超标率分别为30.43%、46.00%、28.57%,NH3-N在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超标率分别为32.61%、20.00%、17.86%,TP在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超标率分别为36.96%、31.00%、46.43%,可以看出2008年各项指标达标率均较低,仅DO在枯水期达标率超过50%。
3入河污染物调查
(1)工业
工业污染源排污资料主要为环保部门2007年开展的污染源普查资料。根据环保部门2007年开展的污染源普查资料,主要影响水质的工业污染源有96家。
(2)生活
人口资料来自南京市统计年鉴资料。生活污染源排污当量参照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规划院提供的排污当量范围,按排污系数法计算城市及农村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及入河量。
(3)农田
农田面源排污数据根据2007年南京市统计年鉴中耕地面积,农业现代化程度等资料,按排污系数法计算得到。
(4)养殖
养殖排污数据根据2007南京市畜牧业生产情况及规模化养殖等资料,按排污系数法计算得到。
(5)城市污水处理厂
根据环保部门2007年开展的污染源普查资料得到各分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等相关资料。
(6)秦淮河流域污染物入河量计算
秦淮河流域工业企业点污染源主要分布在溧水县、江宁区及南京部分市区(包括雨花台区、秦淮区、建邺区、玄武区、白下区)。根据环保部门2007年开展的污染源普查资料,主要影响水质的工业污染源有96家。调查得到的各涉及区县人口、经济以及耕地面积资料。分别计算出各区县工业、农村生活、城市生活及农田COD、氨氮排放量及入河量。研究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入河量及其构成。
(7)污染源评价
综合各方面资料,排入秦淮河污染物量COD为87137t/a,氨氮为11311t/a;秦淮河入河污染物量COD为43145t/a,氨氮为4010t/a。
三、保护思路
1.要彻底改善秦淮新河水环境质量,必须从源头抓起,治理的根本在于治污。为此要理顺水利部门、环保部门和市政部门等相关单位的关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能,进一步加强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的管理和整顿,做到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生活污水集中治理达标排放,有条件时做到雨污分离。
2.杜绝向秦淮新河排放工业废水,扩建污水处理厂,完善污水收集管网系统,保证工业废水采取相应的截流工程最终送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坚决杜绝向秦淮新河排放工业废水。加大对秦淮新河沿线生活污水排放的治理力度,杜
绝沿线居民向秦淮新河排放生活污水。
3.加快堤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河道达标创建工作;推进河道综合整治,打造“绿色秦淮河”品牌;强化河道养护管理,统筹“三水”发展,实现长效管理。
秦淮河是长江下游南岸的一条支河,秦淮河流域面积2631km2,平面呈蒲扇形,为一完整的山间盆地,丘陵山区占流域面积的80%,腹部低洼圩区占总面积的20%,
秦淮新河分洪道于1975年動工,1979年竣工,上起江宁区河定桥,流经雨花台区,切铁心桥分水岭,纳西善桥沟水,在金胜村入长江,全长18 km。集行洪、灌溉和航运功能于一体。
二、秦淮新河水环境现状
1 水资源量分析
(1) 地表水资源量及其可利用量
地表水资源数量是指河流、库塘等地表水体中由当地降水形成的、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南京市地形比较复杂,沿江、河、湖地区为平原圩区,腹地为丘陵山区。将下垫面划分为水面、水田、旱地、城镇四种类型,旱地主要包括水浇地、果林、绿化及未利用土地等,城镇包括城镇用地、工矿用地、公路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等不透水面积。根据各种下垫面的特征及不同产流规律,利用水文模型由降水系列推求径流系列。
(2) 地下水资源量及其可利用量
地下水资源量是指地下水体中参与水循环且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地下水的补给有大气降水入渗,地表水入渗,灌溉水回渗及区域外的侧向径流补给,而以大气降水入渗为主要补给来源。
根据南京市多年长观资料,潜水水位、承压水水位,始终高于长江水位(除洪水位),说明在正常情况下,潜水、承压水补给江水。长江、秦淮河、滁河是地下水的排泄通道。潜水、承压水水位动态与降水量大小,雨期长短是正相关关系,且承压水水位升降变化滞后于潜水,说明大气降水是孔隙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此外,基岩地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降水后水位明显上升。人工开采与泄入地表水是基岩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
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并且在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和不造成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及其他不良后果条件下可供开采的多年平均地下水量。
(3) 区域水资源总量及其可利用量
秦淮河流域各分区水资源总量可有以下计算公式求得:
Q总=Q地表+Q地下不重复量=Q地表+Q雨
式中,Q总—当地水资源总量;
Q地表—地表水资源量;
Q地下不重复量—地下水资源不重复量;
Q雨—降水入渗补给量
2水质现状分析
根据南京市水利局提供的2007—2009年南京市区及各分区的水质资料进行水质现状评价。
1.评价方法与标准
(1)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① 污染危害程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加的评价参数,分指数按下式计算:
式中:Ci为实测浓度值;Csi为该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允许浓度(评价标准)值。
② 污染危害程度随浓度增加而降低的评价参数(如DO),分指数按下式计算:
式中:DOf为饱和溶解氧浓度;DOs为溶解氧的地面水水质标准;DOj为溶解氧的监测值。
③ 有最低和最高允许限度的评价参数(如PH),分指数按下式计算:
式中:pHj为监测值; pHsd为水质标准中规定的下限值;pHsu为水质标准中规定的上限值。
④ 超标率计算方法
达标率L:
(2)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区域水质现状评价
规划区域内共设22个地表水质监测断面,其中溧水县设3个地表水质监测断面,江宁区设12个地表水质监测断面,市区设7个地表水质监测断面。本次以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作为水质评价因子进行不同区域水质达标率分析。2007年秦淮河流域DO在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超标率分别为23.91%、50.59%、48.08%,IMn在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超标率分别为71.74%、62.35%、21.15%,NH3-N在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超标率分别为36.96%、20.00%、5.77%,TP在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超标率分别为41.30%、45.88%、42.31%,可以看出2007年各项指标达标率均较低;2008年秦淮河流域DO在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超标率分别为36.96%、48.00%、78.57%,IMn在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超标率分别为30.43%、46.00%、28.57%,NH3-N在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超标率分别为32.61%、20.00%、17.86%,TP在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超标率分别为36.96%、31.00%、46.43%,可以看出2008年各项指标达标率均较低,仅DO在枯水期达标率超过50%。
3入河污染物调查
(1)工业
工业污染源排污资料主要为环保部门2007年开展的污染源普查资料。根据环保部门2007年开展的污染源普查资料,主要影响水质的工业污染源有96家。
(2)生活
人口资料来自南京市统计年鉴资料。生活污染源排污当量参照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规划院提供的排污当量范围,按排污系数法计算城市及农村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及入河量。
(3)农田
农田面源排污数据根据2007年南京市统计年鉴中耕地面积,农业现代化程度等资料,按排污系数法计算得到。
(4)养殖
养殖排污数据根据2007南京市畜牧业生产情况及规模化养殖等资料,按排污系数法计算得到。
(5)城市污水处理厂
根据环保部门2007年开展的污染源普查资料得到各分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等相关资料。
(6)秦淮河流域污染物入河量计算
秦淮河流域工业企业点污染源主要分布在溧水县、江宁区及南京部分市区(包括雨花台区、秦淮区、建邺区、玄武区、白下区)。根据环保部门2007年开展的污染源普查资料,主要影响水质的工业污染源有96家。调查得到的各涉及区县人口、经济以及耕地面积资料。分别计算出各区县工业、农村生活、城市生活及农田COD、氨氮排放量及入河量。研究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入河量及其构成。
(7)污染源评价
综合各方面资料,排入秦淮河污染物量COD为87137t/a,氨氮为11311t/a;秦淮河入河污染物量COD为43145t/a,氨氮为4010t/a。
三、保护思路
1.要彻底改善秦淮新河水环境质量,必须从源头抓起,治理的根本在于治污。为此要理顺水利部门、环保部门和市政部门等相关单位的关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能,进一步加强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的管理和整顿,做到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生活污水集中治理达标排放,有条件时做到雨污分离。
2.杜绝向秦淮新河排放工业废水,扩建污水处理厂,完善污水收集管网系统,保证工业废水采取相应的截流工程最终送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坚决杜绝向秦淮新河排放工业废水。加大对秦淮新河沿线生活污水排放的治理力度,杜
绝沿线居民向秦淮新河排放生活污水。
3.加快堤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河道达标创建工作;推进河道综合整治,打造“绿色秦淮河”品牌;强化河道养护管理,统筹“三水”发展,实现长效管理。